利东街

利东街英语:),俗称喜帖街囍帖街)或印刷街,是香港一条已消失的街道,位于香港岛湾仔区,昔日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制作及门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由于市区重建局计划,利东街的业权现已被收回,并已于2005年11月6日起复归政府所有,使印刷店绝迹,现时街上所有唐楼经已拆卸。街道于2010年2月25日凌晨零时起封闭[1],重建后现已改作囍汇的商场及行人信道一部分。


收回重建后,重门深锁的利东街(2006年)
道路长度0.2(0.12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时
1
地点香港湾仔区
起点湾仔庄士敦道修顿球场对面
终点皇后大道东QRE Plaza

历史及特色

2000年代利东街

在1950年代,香港政府将印刷店集中在位于湾仔南部,位于庄士敦道皇后大道东之间的利东街,有传目的是方便监管,以防它们印刷非法物品。而这些小店逐渐发展各种型式的印刷品,例如封、信纸和名片。

19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开始印刷各式各样的喜帖、利是封及挥春等。1980年代在香港逐渐为人所知。举办婚礼的新人,几乎每一对都会去囍帖街比较选购。

利东街作为囍帖街或印刷街的主题,是香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而且利东街的建筑,除面向庄士敦道及皇后大道东的数栋为高楼外,全为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唐楼;整齐划一,而且天台相通。而在地下的印刷店,善用了唐楼的特点,发展出厂店合一的一站式销售服务。店铺的外半部为陈列室和接待及销售处,内半部则为印刷的厂房。由于整条街道有很多印刷店可供选择,因此成为了很多香港人采购印刷品的首选之地,甚至吸引到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购买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印刷品留为纪念。

政府的开发计划及民间的抗争

临近重建前的利东街,业户在街道两旁挂起了不少反对重建的横额

2004年初,香港政府计划重新开发此区,项目代号H15。此举引起了部分居民的反对,他们声称要求保留这段历史意义浓厚的囍帖街。2005年11月5日,政府正式回收利东街的业权,大部份楼宇已经重门深锁,十室九空。而店舖门外亦已粘贴了市建局的告示,写着「此乃市区重建局物业(This is an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property)」。另一方面,有市民争取在重建计划中保留囍帖街的特色。

经过一轮扰攘多时的收购问题之后,市建局终在2006年10月底一统利东街的所有业权,并于短期内正式「清场」,展开清拆及招标工作。但有居民仍然坚持继续反对清拆。

2010年2月25日,利东街被永久封闭,纳入市区重建地盘的范围内。自此车辆若从庄士敦道往皇后大道东,须改经太和街湾仔道

鸟瞰拆卸中的湾仔利东街建筑群(摄于2007年12月)

早于1999年,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已有意将利东街重新发展成一个综合发展区。2004年初,香港市区重建局正式将湾仔南部部份地区,即利东街及其附近一带,纳入H15市区重建计划,引起当地居民回响。不少人认为重建区内的楼宇并非特别残旧,没有需要即时进行重建。而且很多人亦忧虑重建计划会扼杀了利东街甚至湾仔旧区的传统特色。

2004年中,市区重建局曾举行设计比赛,征求利东街重建计划的设计概念,但最后选出5个概念上有冲突的作品作为优胜者。而于2004年底,湾仔利东街居民向城市规划委员会递交一个重建的方案,成为香港首个由居民设计的市区重建方案,着重保留旧区原貌,惟城市规划委员会以方案不够专业等理由,拒绝考虑这个方案。

2006年,市区重建局向湾仔区议会提交发展蓝图,声称采纳H15关注组的「哑铃」重建方案,将楼高20至40层的4座新住宅大楼,如「哑铃」般分布在利东街南北两端入口,避免形成「屏风」效应。4座住宅的总建筑楼面达78.5万平方呎,提供1415个面积约600平方呎的中小型单位。市建局并计划把利东街变成100米的购物步行街,街道中央则重建成楼高4层的低座商场建筑群,约10万平方呎的商业楼面将划分成约100间楼上舖和40间地舖,并声称让不同特色的街舖自由入主经营,昔日喜帖街的印帖商户日后可再入标,重返囍帖街经营(但并无保证原租户有优先权)。而项目内共有3个共3.2万平方呎的休憩广场,改善区内绿化和通风。市区重建局的方案,和H15关注组提出的哑铃方案的最大分别,是市区重建局并没有把关注组重视的「楼换楼,舖换舖」原则纳入其中。

2009年6月,市建局公布利东街重建项目招标结果[2],最后由信和置业合和实业合作夺标[3]。项目于2010年5月动工,提供约1,300个住宅单位,及商场部分,并将连接至港铁湾仔站;住宅部分于2015年12月入伙。[4]

2010年12月7日,H15关注组成员甘霍丽贞总结利东街的抗争经验,在《明报》发表「社会影响评估:一份鲜为人认识的重要重建报告」,总结市区重建局未能贯彻《市区重建局条例》规定「全面评估重建项目所可能引起之社会影响」,结果令相关评估「成为一份有躯壳无灵魂的报告,纯粹沦为满足进程」的例行公事,失去保障受影响市民得到合理对待的原意。

发展商规划

2013年建筑地盘名为囍汇

2013年3月27日,信和置业表示,重建项目命名为囍汇(The Avenue),将发展包括4幢住宅,共提供1,275伙,将分2期推出,1期涉项目其中1座,2期由其余3座组成,整个项目料于2015年落成。基座设商场部分,命名为囍欢里(Avenue Walk,后改用「利东街」为商场名),商场共3层高,提供10万平方呎楼面,包括地库、地下及1楼,舖位面积由最细100平方呎,至约1万平方呎,共设70间舖位,并设4间复式舖,料招揽品牌开设旗舰店。地面提供逾170米长的绿化林荫大道。项目将以中西合璧、新旧交融为发展方向,对湾仔的传统建筑特色予以保留,建筑上采用湾仔特色的窗花及旧香港战前阶砖等。预计商场的目标客群中,本地客将占8成,游客占两成,商场将在2015年初正式开幕。

租客类型上,梁庇世称,项目为保留昔日嫁囍用品集中地喜帖街特色,故会招揽与婚嫁相关的租户如中式餐饮、花店及珠宝店等,并会搜索暂未在本港开店的外国品牌,以增加新鲜感。被问到意向租金,发展商则未有透露。[5]

项目已兴建行人隧道,直接连接至港铁湾仔站,并于2017年12月22日正式激活。

「囍欢里」街名争议

2013年6月25日,市建局与发展商信和宣布将「囍帖街」重命名为「囍欢里」,是「喜欢你」的谐音。有市民在社交网站Facebook发起「一人一电邮」的反对行动,亦有市民批评政府伪善,掩盖因改名一事勾起强行收购逼迁的痛苦回忆,犹如在居民的伤口上再洒一把盐。[6][7]于6月27日,在利东街重建地盘附近,原本写着「囍欢里」的工地木牌,已被屏蔽,暂未知原因。[8]2015年10月26日,发展商之一,合和透露将放弃囍欢里此名称,起用回原名利东街。[9]

流行文化

香港歌手谢安琪于2008年中的歌曲《囍帖街》便是以此街重建事件作为歌曲主题,该歌曲更于同年获得多个音乐奖项。2015年10月21日,韩国人气歌手 IU 举行 Showcase《2015 I&U in HongKong》期间,以广东话唱出谢安琪的《囍帖街》,她也预录翻唱版的和声部分,引起全场掌声。

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巴士

参见

参考数据

  1. 运输署公告 - 封闭湾仔利东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运输署交通通告
  2. 湾仔利东街╱麦加力歌街项目招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市建局新闻公布)
  3. 市建局与信和置业有限公司及合和实业有限公司发展湾仔利东街╱麦加力歌街重建项目(市建局新闻公布)
  4. 利东街项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合和实业有限公司
  5. 香港经济日报:湾仔「囍欢里」招租 后年开幕-梁建国 (2013-06-26)
  6. 政情:「囍帖街」易名「囍欢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东方日报》2013年6月26日
  7. 拒承载历史人情 利东街永久消失 囍帖街改名「囍欢里」让我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苹果日报》2013年6月26日
  8. 囍欢里地盘名牌遭屏蔽《主场新闻》2013年6月27日
  9. . 苹果日报. [2015-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8).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利东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