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主要设置于城市地带,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行政层级及自治权限。在现行法律中,单词的「市」特指与县同级的市。


中华民国
行政区划单位‎
(虚级化)










相关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模板)
原中华民国公告疆域
简易版行政区划表

中华民国现行法规中,市制分为以下层级,均为地方自治团体

  

沿革

中华民国建国初期将原有的「」改制为,当时曾有部分地方的推动市制,但皆被当时握有中央政权的北洋政府挡下。直至广州市在1921年成立后,全国各地实施市制的风气渐盛,「市」才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

北洋时期

民国10年(1921年),以广州为基地统辖南方中华民国军政府研议将广州改设独立的行政区划,并研议制定相关法规。民国10年(1921年)2月,广东省议会通过《广州市暂行条例》,并于同年2月15日公布施行,广州市政厅正式成立,并由孙科任首任广州市市长广州市乃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市」。同年3月,原隶属广东省澄海县汕头,仿照广州的模式制定《汕头市暂行条例》,以此成立汕头市,至此打开了全国各地实施市制的风潮。

民国10年(1921年)7月3日,北洋政府颁布《市自治制》,将「市」分为「普通市」与「特别市」两种,均为法人;普通市隶属于,特别市则与县同级、其设置由内务部呈请大总统以命令定之;而作为首都的京都特别市(今北京市)较为特别,是直接受中央的内务总长(等同现今的内政部部长)监督。市的最高行政机关称为「自治公所」,功能类似今日的市政府。仅京都特别市与青岛特别市施行之。

国府与政府迁台前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北伐统一中国后,在民国17年(1928年)颁布《市组织法》和《特别市组织法》,并将全市最高行政机关定名为「市政府」、最高民意机关定名为「市参议会」。民国19年(1930年),国民政府制定新的《市组织法》,将「市」分为院辖市(亦称直辖市)和省辖市。院辖市即原之特别市,与同级;省辖市则与同级。「市」以下设,区之下再设;十户至三十户为一甲,十甲至三十甲为一保,十保至三十保为一区。市政府为一市之最高行政机关,市参议会则为一市之最高立法机关。

在民国38年(1949年)两岸分治前,中华民国全国设有56个省辖市:

编号 市名 所属省分 改制时间 人口
(1948年)
备注
01050徐州市江苏省1945年10月606,136汪精卫政权析铜山县城厢置。1945年10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设市。
01060连云市1935年12月76,753析灌云县地置。8月1日置市政府筹备处,1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批准设市。
02001杭州市浙江省1927年6月30日606,136析杭县城区置。
03040蚌端口市安徽省1947年1月1日105,237析凤阳县置。经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
04001南昌市江西省1927年1月203,101析南昌县城区置。1938年成立市政府。
05001武昌市湖北省1935年7月174,3671935年4月
06001长沙市湖南省1933年10月1日421,616析长沙县城区置。1928年成立市政府筹备处。1933年10月成立市政府。后一度裁撤市政府,1942年元旦,市政府再次成立。
06030衡阳市1942年1月1日181,424析衡阳县城区置。1941年7月成立市政府筹备处。1942年元旦,市政府成立。
07001成都市四川省1930年2月620,302析成都县、华阳县城区置。1921年6月成立市政府筹备处。1922年改组为市政公所。1930年2月由国民政府内政部核定。
07090自贡市1942年8月291,791析富顺县、荣县置。1939年1月成立市政府筹备处。1942年8月,市政府成立。
09001福州市福建省1946年1月300,3371933年5月析闽侯县城区置,旋因闽变未能实施。1942年5月成立市政府筹备处。1946年1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市政府成立。
09019厦门市1935年2月124,0751933年5月改思明县为思明市,旋因闽变未能实施。1935年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令准设市。
10017基隆市台湾省1945年11月11日68,754二等市
(不适用)台北市1945年11月1日269,116一等市
10018新竹市1945年10月30日119,087三等市
10019台中市1945年12月17日82,588二等市
(不适用)彰化市1945年11月22日59,155四等市
(不适用)嘉义市1945年12月1日116,437三等市
10021台南市1945年12月14日165,329二等市
(不适用)高雄市1945年11月8日143,288二等市
(不适用)屏东市1945年11月100,086四等市
11042汕头市广东省146,864
11073湛江市(无数据)
12001桂林市广西省142,202
13001昆明市云南省255,462
14001贵阳市贵州省262,740
15049唐山市河北省149,124
15080石门市217,327
16001济南市山东省591,490
16083烟台市(无数据)
16090威海卫市222,247
18001太原市山西省251,566
20001兰州市甘肃省156,468
21001银川市宁夏省38,634
22001西宁市青海省55,564
23001归绥市绥远省103,051
23002包头市53,228
23022陕坝市17,582
24001张垣市察哈尔省168,840
26002锦州市辽宁省155,435
26003营口市154,705
26004鞍山市219,751
26005旅顺市44,394
27001通化市安东省81,993
27002安东市315,242
28002四平市辽北省76,825
29001吉林市吉林省239,325
29002长春市605,276
30001牡丹江市松江省200,319
30002延吉市松江省42,792
31001佳木斯市合江省168,000
32001北安市黑龙江省70,032
33001齐齐哈尔市嫩江省174,675
34001海拉尔市兴安省16,146
35001迪化市新疆省97,980
36001海口市海南特别行政区(无数据)1926年12月析琼山县海口镇设市,1930年12月裁撤,复归琼山县辖。1949年4月复置。

注:以上内容是来自《中国市制》里的数据,这份数据是该书作者根据1948年内政部方域司编印的《中国之行政督察区》等有关数据整理的,其中海口市系民国38年(1949年)4月析琼山县置,广西的南宁、柳州、梧州三市当时尚未成立市政府。

曾经设立省辖市但因人口、财政种种问题而裁撤或未设置市政府的有23个:

市名 所属省分 备注
苏州市江苏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江苏省政府析吴县城区置苏州市政筹备处。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置苏州市,并于12月13日任命市长[1]。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行政院以「与立法院最近另定原则草案不符」为由[2],裁入吴县。
无锡市民国十六年(1927年),江苏省政府析无锡县城区置无锡市,设市政府。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设无锡市政筹备处。民国十九年(1930年)4月裁撤。
宁波市浙江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析鄞县城区置,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裁撤并回鄞县[3]
安庆市安徽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怀宁县城区置安庆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裁撤并回怀宁县。
芜湖市国民政府初创建时,曾设置芜湖市政筹备处,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撤。
九江市江西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前设有九江商端口督办公署,主持市政。民国十六年(1927年)析九江县城区、商端口设市政厅,置市长。民国十八年(1926年)4月改设九江市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江西省政府因九江市人口未符合新颁定的《市组织法》规定,撤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省政府以设九江市政委员会。次年6月,内政部认为市政委员会于法无据,但江西为「剿匪区域,情形特殊」,故予核议呈行政院暂准备案。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省政府裁撤。
万县市四川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11月四川省政府析万县城区设万县市,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撤销。
江门市广东省1925年3月24日析新会县城区置市政筹备处,次日改政务委员会,8月11日改市政厅,1930年6月23日改市政局,1931年2月26日裁撤,复归新会县辖。
韶关市1943年12月析曲江县城区设市政筹备处,1946年5月裁撤,复归曲江县辖。
梅菉市民国15年(1926年)3月16日设市政筹备处,1929年改置梅菉市政局,1932年裁撤,归茂名县辖。
佛山市1926年3月16日析南海县佛山镇设市政筹备处,民国16年(1927年)11月裁撤。
陈村市1926年3月16日析南海县陈村镇设市政筹备处。
石龙市民国15年(1926年)3月16日析东莞县石龙镇设市政筹备处,1927年8月20日改置石龙市。
九江市民国15年(1926年)3月16日析南海县九江堡设市政筹备处,1928年9月11日改置九江市政局,民国25年(1936年)裁撤。
北海市民国15年(1926年)3月16日析合浦县北海镇设北海市政筹备处。民国17年(1928)11月裁撤。
梧州市广西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成立市政筹备处,同年10月裁撤。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析柳江县城区置市。9月公布《柳州市政府组织规程》,预定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成立市政府。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改设立市政工程局。
柳州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成立市政筹备处,同年10月裁撤。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析柳江县城区置市。9月公布《柳州市政府组织规程》,预定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成立市政府。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改设立市政工程局。
南宁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成立市政筹备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撤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析邕宁县城区置。9月公布《南宁市政府组织规程》,预定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成立市政府。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改设立市政工程局。
开封市河南省
郑州市
沙市市湖北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成立沙市市政筹备处,后因战乱未成。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析荆沙四镇置荆沙市。9月公布《荆沙市政府组织规程》,预定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月成立市政府。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改设立市政工程局。
宜昌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析宜昌县城区置,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
光河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析光化县、河口置》,后因财政困难,暂缓成立市政府。

曾经设置,后来改制院辖市的省辖市有6个:

市名 原属省分 备注
北平市河北省1914年4月成立北京市政公所。1928年6月28日易名北平市,直隶国民政府。同年10月起,河北省政府驻此。明年6月,据新颁布《市组织法》,省会所在地必须是省辖市,由此隶属河北省。同年10月,河北省政府迁往天津,次月成为院辖市。
天津市1923年10月6日成立天津特别市政府。1930年11月25日,河北省政府驻此。据新颁布《市组织法》,省会所在地必须是省辖市,由此隶属河北省。1935年6月4日,河北省政府迁往保定,同年恢复为院辖市。
重庆市四川省1927年3月成立重庆市政府,隶属四川省。1937年国民政府迁治于此,1939年5月5日,改为院辖市。
汉口市湖北省1926年10月成立汉口市政府,隶属湖北省。1927年1月国民政府迁治于此,4月合并武昌、汉口为武汉特别市;6月改为汉口特别市。1931年7月降为省辖市。1937年6月核准为院辖市。
广州市广东省1921年2月15日,成立广州市政厅,组成广州市政府,隶属广东省。1929年10月26日,国民政府明令改为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1930年6月,据新颁布《市组织法》,省会所在地必须是省辖市,因广州市为广东省省会,由此隶属广东省。1947年6月7日,改为院辖市。
西安市陕西省1928年冬季析长安县城区成立西安市,后因经费原因裁撤。1943年3月,陕西省政府设置西安市。1947年6月7日,国民政府核准改为院辖市。

另外,台湾在民国34年(1945年)由中华民国接收后,国民政府原计划将日治时代台湾总督府依照《台湾市制》所设置之州辖市改制为「省辖市」或降格为「」。但受民意影响,增设「县辖市」作为调和中日行政区划制度的缓冲,惟此行政区划仅设置于台湾省境内。而台湾境内的省辖市,区之下并没有设置保甲,而是改以取代。

政府迁台后

民国39年(1950年),台湾省政府制定行政命令《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依此行政命令施行地方自治。

民国71年(1982年),新竹市、嘉义市改制为省辖市。

民国83年(1994年),立法院通过《省县自治法》,将原本之省辖市改称为「市」,仍比照一级,设置「市政府」。依当时省县自治法第3条之规定,人口聚居地区,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地位重要、且人口在60万人以上 者,得设市。

民国88年(1999年),政府将各级行政区划的法规统合为《地方制度法》,并针对省虚级化调整「市」之自治权限。精省前曾隶于省政府,现今则视业务,分受行政院各部会驻中部办公室,或区域联合服务中心管辖,与直辖市政府上级为行政院状况不同。《地方制度法》规定,人口聚居达50万人以上未满125万人,且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地位重要之地区,得设市。

民国99年(2010年),撤销原台中市、台南市,分别与台中县、台南县合并,改制直辖市。中华民国仍有基隆新竹嘉义3个市。

现行《地方制度法》规定,设「市」的标准是「人口聚居达50万人以上未满125万人,且在政治、经济及文化上地位重要之地区,得设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皆设置于《地方制度法》制定前,依《市组织法》或《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改制为省辖市,故改制时人口未达50万人。

市以下分设,比照乡镇县辖市一级,设区公所。譬如,基隆市暖暖区设置暖暖区公所、嘉义市东区设置东区区公所。区以下设,里之下设有

在民国99年(2010年)五都改制后,中华民国全国设有3个市:

编号 市名 所属省分 改制时间 人口
(2021年)
备注
10017基隆市台湾省1945年10月365,591日治时期为台北州辖市[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5]
10018新竹市1982年7月452,781日治时期为新竹州辖市[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民国39年(1950年)8月裁撤,归新竹县辖[5]。民国71年(1982年)7月1日复置[5]
10020嘉义市1982年7月264,858日治时期为台南州辖市[6][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民国39年(1950年)8月裁撤,归嘉义县辖,设新东、新西、新南、新北4镇。民国40年(1951年)11月合并4镇为嘉义县辖市。民国71年(1982年)7月1日复置[5][7]

曾经设置,后来因行政区划重划而裁撤的省辖市有2个:

市名 原属省分 备注
彰化市台湾省日治时期为台中州辖市[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民国39年(1950年)8月裁撤,归彰化县辖[5]
屏东市日治时期为高雄州辖市[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民国39年(1950年)8月裁撤,归屏东县辖[5]

曾经设置,后来改制直辖市的省辖市有4个:

市名 原属省分 备注
台北市台湾省日治时期为台北州辖市[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5]。民国56年(1967年)7月1日改制为院辖市[5]
高雄市日治时期为高雄州辖市[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民国68年(1979年)7月1日改制为院辖市[5]。民国99年(2010年)12月25日与高雄县合并改制为新直辖市[8][9]
台中市日治时期为台中州辖市[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5]。民国99年(2010年)12月25日与台中县合并改制为直辖市[8][9]
台南市日治时期为台南州辖市[4],民国34年(1945年)10月升格为省辖市[5]。民国99年(2010年)12月25日与台南县合并改制为直辖市[8][9]

改制年表

日期增加减少数目备注
1949年政府迁台时,中华民国实际管辖区域设有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市等九市。
1950年8月16日嘉义市8嘉义市被改制为嘉义县新东镇、新西镇、新南镇、新北镇、水上乡、太保乡
1951年12月1日新竹市彰化市屏东市5降格县辖市
1967年7月1日台北市4升格院辖市
1979年7月1日高雄市3升格院辖市
1982年7月1日新竹市嘉义市5再升格省辖市
2010年12月25日台南市台中市3分别与台南县台中县合并升格直辖市
现有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等三市。

概况

现存

现有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三市,由内政部监督其民政事务。

No.(由北而南排列)地图 市名 人口数2024年2月 面积(平方公里) 区划市政府所在地市长
1 基隆市361,952132.75897区中正区谢国梁
2 新竹市456,690104.15263区北区高虹安
3 嘉义市263,32360.02562区东区黄敏惠

废止

台湾省:原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台南市于升格直辖市后废止,于彰化市、屏东市降格县辖市后废止。

No.(由北而南排列)地图 市名 人口数(废止时) 面积(平方公里) 区划市政府所在地末任市长
1 台北市1,118,85266.9810区建成区高玉树
2 新竹市126,216222.457区北区陈贞彬
3
台中市1,082,163163.435区
8区
西区胡志强
4 彰化市57,18065.694区彰南区陈锡卿
5 嘉义市116,437196.046区新北区罗仲若
6




台南市772,066175.658区
9区
7区
6区
安平区许添财
7 高雄市1,041,364114.1610区盐埕区王玉云
8
屏东市109,645220.707区
4区
中区何擧帆

政权机构设置

中华民国各市政府机构与境内司法机关
市名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境内司法机关(中央机关)
名称行政首长职称一级机关、单位职员上限名称议员席数高等法院地方法院行政法院
基隆市 基隆市政府基隆市市长14处、6个所属一级机关、21个所属二级机关1356人 基隆市议会32人 台湾高等法院本院基隆地方法院台北高等行政法院
新竹市 新竹市政府新竹市市长15个内部单位、6个所属一级机关、15个所属二级机关1071人 新竹市议会34人[10] 新竹地方法院
嘉义市 嘉义市政府嘉义市市长14个内部单位、所属一级机关共设有6局2委员会、9个所属二级机关920人 嘉义市议会23人 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嘉义地方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参见

参考数据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1. 《国民政府公报》第45号,民国17年12月17日,第8页。
  2. 《国民政府公报》第452号,民国19年4月24日,第5页。
  3. 《国民政府公报》第689号,民国20年2月4日,第7页。
  4. . 《台湾总督府府报》. 1920-07-30, (1070): 61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2).需注册
  5. . 台湾建制市的市辖区变迁. [2017-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中文(台湾)).
  6. . 嘉义市: 嘉义市政府. [201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0) (中文(台湾)).
  7. . 嘉义县政府. [2017-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4) (中文(台湾)).
  8. . [2019-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30).
  9. 如2010-12-27 自由电子报:五都升格 营建、水泥起高楼 存盘,存档日期2012-11-07.
  10. 洪美秀. . 《自由时报》. 2017-01-11 [2019-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