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
蔡英文(排湾语:[1],1956年8月31日—),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法学家与律师,民主进步党籍,现任中华民国总统[10]。她曾担任民主进步党主席、行政院副院长、立法委员、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安全会议咨询委员等职。
蔡英文 | |||||||||||||||||||||||||||||
---|---|---|---|---|---|---|---|---|---|---|---|---|---|---|---|---|---|---|---|---|---|---|---|---|---|---|---|---|---|
![]() 中华民国总统府官方肖像 | |||||||||||||||||||||||||||||
![]() 选举:2016、2020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6年5月20日 | |||||||||||||||||||||||||||||
行政院院长 | 林全(2016-2017) 赖清德(2017-2019) 苏贞昌(2019-2023) 陈建仁(2023-2024) | ||||||||||||||||||||||||||||
副总统 | 陈建仁(第14任) 赖清德(第15任) | ||||||||||||||||||||||||||||
秘书长 | |||||||||||||||||||||||||||||
前任 | 马英九 | ||||||||||||||||||||||||||||
继任 | 赖清德(候任) | ||||||||||||||||||||||||||||
多数票 | 列表
| ||||||||||||||||||||||||||||
![]()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6年5月20日 | |||||||||||||||||||||||||||||
副职 | 陈建仁(2016-2020) 赖清德(2020-2024) | ||||||||||||||||||||||||||||
秘书长 | 吴钊燮(2016-2017) 严德发(2017-2018) 李大维(2018-2020) 顾立雄(2020-) | ||||||||||||||||||||||||||||
前任 | 马英九 | ||||||||||||||||||||||||||||
继任 | 赖清德 | ||||||||||||||||||||||||||||
![]() | |||||||||||||||||||||||||||||
任期 2020年5月20日—2022年11月30日辞职 | |||||||||||||||||||||||||||||
秘书长 | 林锡耀 | ||||||||||||||||||||||||||||
前任 | 卓荣泰 | ||||||||||||||||||||||||||||
继任 | 陈其迈(代理) 赖清德(正任) | ||||||||||||||||||||||||||||
任期 2014年5月28日—2018年11月28日辞职 | |||||||||||||||||||||||||||||
秘书长 | 吴钊燮 洪耀福 | ||||||||||||||||||||||||||||
前任 | 苏贞昌 | ||||||||||||||||||||||||||||
继任 | 林右昌(代理) 卓荣泰(正任) | ||||||||||||||||||||||||||||
任期 2008年5月20日—2012年1月14日辞职 | |||||||||||||||||||||||||||||
秘书长 | 王拓 吴乃仁 苏嘉全 | ||||||||||||||||||||||||||||
前任 | 谢长廷(代理) 陈水扁(正任) | ||||||||||||||||||||||||||||
继任 | 陈菊(代理) 苏贞昌(正任) | ||||||||||||||||||||||||||||
![]() | |||||||||||||||||||||||||||||
任期 2006年1月25日—2007年5月21日 | |||||||||||||||||||||||||||||
总统 | 陈水扁 | ||||||||||||||||||||||||||||
行政院院长 | 苏贞昌 | ||||||||||||||||||||||||||||
前任 | 吴荣义 | ||||||||||||||||||||||||||||
继任 | 邱义仁 | ||||||||||||||||||||||||||||
![]() | |||||||||||||||||||||||||||||
任期 2006年1月25日—2007年5月21日 | |||||||||||||||||||||||||||||
行政院院长 | 苏贞昌 | ||||||||||||||||||||||||||||
前任 | 吴荣义 | ||||||||||||||||||||||||||||
继任 | 邱义仁 | ||||||||||||||||||||||||||||
![]() | |||||||||||||||||||||||||||||
任期 2005年2月1日—2006年1月23日 | |||||||||||||||||||||||||||||
继任 | 吴明敏 | ||||||||||||||||||||||||||||
选区 | 全国不分区 | ||||||||||||||||||||||||||||
![]() | |||||||||||||||||||||||||||||
任期 2000年5月20日—2004年5月19日 | |||||||||||||||||||||||||||||
总统 | 陈水扁 | ||||||||||||||||||||||||||||
行政院院长 | 唐飞 张俊雄 游锡堃 | ||||||||||||||||||||||||||||
前任 | 苏起 | ||||||||||||||||||||||||||||
继任 | 吴钊燮 | ||||||||||||||||||||||||||||
个人资料 | |||||||||||||||||||||||||||||
别名 | (排湾语)[1][2] (达悟语)[3] | ||||||||||||||||||||||||||||
出生 | ![]() | 1956年8月31日||||||||||||||||||||||||||||
政党 | ![]() | ||||||||||||||||||||||||||||
父母 | 蔡洁生(父亲) | ||||||||||||||||||||||||||||
亲属 | 林美珠(表姐) 吴明鸿(表姐夫) | ||||||||||||||||||||||||||||
居住地 | 总统官邸 | ||||||||||||||||||||||||||||
母校 | 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法学士) 康乃尔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学博士)[注 1] | ||||||||||||||||||||||||||||
职业 |
| ||||||||||||||||||||||||||||
获奖 | 2020年马侃公共事务领袖奖[4][5] 2023年全球领导力奖[6][7][8][9] | ||||||||||||||||||||||||||||
签名 | ![]() | ||||||||||||||||||||||||||||
经历
| |||||||||||||||||||||||||||||
学术背景 | |||||||||||||||||||||||||||||
论文 | 《不公平贸易行为与保障措施》(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1983) | ||||||||||||||||||||||||||||
博士导师 | Michael J. Elliott | ||||||||||||||||||||||||||||
学术工作 | |||||||||||||||||||||||||||||
主要领域 | 竞争法、国际经济法 | ||||||||||||||||||||||||||||
汉语名称 | |||||||||||||||||||||||||||||
汉语 | 蔡英文 | ||||||||||||||||||||||||||||
| |||||||||||||||||||||||||||||
英语名称 | |||||||||||||||||||||||||||||
英语 |
蔡英文求学期间先后获得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法学士、康乃尔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学博士的学位[注 1],并曾任教于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商学院和东吴大学法学院。[11][12]1986年,她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谈判,获得政府赏识。[13]在李登辉政府时期,她是国安会咨询委员,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理论的主要起草人。2000年陈水扁政府上台后,她以无党籍学者身分担任陆委会主委。
2004年,她加入民进党担任不分区立法委员。2006年,她担任苏贞昌内阁的行政院副院长,直到隔年总辞[14]。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民进党因败选下野,她在民进党声势低落时当选党主席[15],她带领该党转型并在几场选战中胜出。2010年11月,她参与新北市市长选举,败给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16]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她代表民进党参选,但败给竞选连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她辞去民进党主席一职[17]。2014年再度当选民进党主席,并赢得九合一选举13席地方县市首长[18]。
2016年1月16日,她代表该党参加总统选举,击败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为中华民国第三次政党轮替;同年5月20日,她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总统。[19]2019年2月19日,她接受专访时表态要竞选连任,[20]6月亦在初选胜出,正式代表该党参选。[21]蔡英文2020年以约817万的得票数连任,击败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22][23]其两届总统任内,所属之民进党在立法院皆取得过半席次。[24][25]担任总统后,她续任党主席直到民进党在2018年九合一选举失利后辞职。[26]2020年连任后,她再度出任党主席。民进党于2022年九合一选举再度失利后,她再度辞去该职。[27]
蔡英文于其政治生涯中创下数个纪录,包括首位女性民主进步党主席、中华民国首位女性总统候选人、中华民国首位女性总统,以及华语世界首位女性国家元首。2020年当选连任时,她成为中华民国自1996年开放直选后,得票数最高的总统,以及首位当选连任的东亚女性国家元首。
早年生活
家庭背景
1956年8月31日,蔡英文在台北市中山区马偕纪念医院出生[28][29][30][31][32],后来搬到阳明山透天宅第「生园」[33][34]。原本她依家谱谱名应命名「蔡瀛文」,但父亲蔡洁生觉得「瀛」字笔划太多,将名字改为「蔡英文」[35][36]。家族来自屏东县枋山乡枫港村[37][38][39]。她是福佬客家人和台湾原住民族的后裔,有四分之一排湾族血统[40]。父亲那方,蔡英文的祖父出身中国广东省嘉应州梅县[41][42],后来成为枫港村的客家裔望族[43],祖母是屏东县狮子乡的排湾族[44][45][46]。蔡英文的排湾族族名叫「Tjuku」[1][2],意思是太阳形状浑圆之意,也有头目女儿之意[47]。
父亲蔡洁生,过去为躲避日本军征召至南方作战,到当时的满洲国,在机械学校学习修理固定翼飞机[35][48]。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他返回台湾[35]。他与妻子经营汽车修理店,为驻台美军及美国籍顾问们维修汽车[33][38],后来投入房地产投资[37][45][46],逐渐成为富有商人[37]。他共有四个配偶和家庭,蔡英文的母亲张金凤是最后交往的一位[37],蔡英文便自嘲父亲很厉害[49]。他共有11个孩子,蔡英文是最小的一位[34][37][40][50][51][52]。
学历背景

蔡英文从小备受父母与兄姐的疼爱[33]。早期就读台北市私立双连幼稚园[53],启蒙教育完成后,便接受国民教育[36]。1963年,就读台北市中山区长安国民小学[54]。1966年,因学区划分四年级的她转学到新成立的台北市中山区吉林国民小学[54][55]。1971年,她以台北市立北安国民中学第一届毕业生毕业[54]。
高级中学时,就读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56],前立法院副院长、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是大她八届的学姐[57]。与前总统李登辉夫人曾文惠(第三女高)、雕塑家杨英风的女儿杨汉珩、释宽谦法师都是中山女中校友。
1974年,高中毕业后,因家族企业需要法律相关背景[58],最终考取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59],在就读时曾有学科不及格[33][60],1978年,从台湾大学毕业[43][61][62][63],取得法学士学位[64],随即前往美国攻读硕士[38][60]。
1980年毕业于康乃尔大学[63],获得法学硕士学位[33][43][61][62][64][60],随后多留于美国1年,并考上该国律师执照[33][65]。
后来她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法学博士,研究计划的题目为《不公平贸易行为与保障措施》(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66][67][68]。1984年,她从该校毕业[63],获得法学博士学位[33][43][61][62][64][69][70][注 1]。
早期工作
学术工作
| ||
---|---|---|
过往经历 中华民国台湾总统 现任
政策 任命 首任总统任期 次任总统任期 个人相关 ![]() |
||

1984年,蔡英文遵从父亲意思离开伦敦,返回台湾并定居台北市。[33][71][51]同年获聘在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先后任副教授及教授[38][72][73],专长为国际经济法与竞争法[38],主要教授法律和国际贸易等科目[30][71][70][74][75][76][77][78]。任教期间,她先后受聘在几家法律律师事务所工作,包括早年聘任陈水扁为律师的联合法律事务所、及本土色彩浓厚的万国法律事务所[33],主要担任国际经济法的咨询顾问[79][80]。
1991年至1993年,位于台北市的东吴大学邀请她,前往新设的法律学研究所担任专任教授[30][77][79][81]。由于必须辞去政大职务,她在7月向政大法律学系所长兼系主任法治斌递交辞职书。在辞意坚定的情况下,法治斌尊重个人意愿,将其原本在法律学系的专任教授职,改聘为兼任教授。[79]
1993年至2000年,蔡英文担任国立政治大学商学院国际经营与贸易学系教授[82]。1996年,她取得中华民国律师资格。1997年,经登记取得执业资格。[74][75][76][79][83]
贸易谈判代表
1986年,由于自身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蔡英文首次加入中华民国政府担任相关官员[40],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参与台湾对外的经济贸易谈判[38]。她后来成为首席谈判代表,在第一线参与关键谈判[38][40]。同时还加入政府,开始出任一系列重要、且政策导向的职务[71]。在1993年至2000年,她担任经济部贸易调查委员会委员[82]。在1995年至1998年,她获委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委员[61]、及内政部著作权委员会委员[69][84]。
在1990年到2002年期间,台湾的经济体系试图加入关税暨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38]。从1992年至2000年,她加入中华民国经济部,担任国际经济组织的首席法律顾问[43][61],协助台湾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9][85]。从1998年起,她更直接参与台湾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并向政府提出建议[86],从而发挥重要作用[87][88][89]。
另外在1990年代,她还经常性参与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会议,曾担任贸易及投资委员会服务业小组主席[38]。2000年,在给民主进步党政党领袖陈水扁上过「世界贸易组织项目课程」后,让陈水扁对她赞赏不已,后来因看重其主导「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多次参与国际谈判、及参与海峡两岸「辜汪会谈」等,决定延揽当时尚不知名的她进入执政团队[33][78]。
两岸关系幕僚
1994年,在经过长期的国际事务历练后,蔡英文深深获得时任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等政府高级官员的赏识[72],并钦点她担任李登辉政府的两岸问题专家[50][69][86]。从1994年至1998年,蔡英文担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61][69],协助统筹处理海峡两岸关系事务[90][84]。其政治生涯因这次机缘,长期与两岸问题有密切关系[90]。在1994年至1995年,她担任《香港澳门关系条例》起草研究小组召集人,负责起草管理台湾、香港与澳门间经济关系的法案[69][91]。
从1990年代后期起,海峡两岸关系历经数次波动[38]。1998年,她以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咨询委员身分,出席第二次辜汪会谈,担任随团发言人[80]。1999年至2000年,李登辉聘请她兼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家安全会议咨询委员[61],及出任第六届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委员,成为身边的重要幕僚之一[33][84]。1999年,在国家安全会议的项目委托下[92],担任李登辉执政最著名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研究小组召集人[43][77][84]。
在这期间,她由中华民国国家安全局丁渝洲提拨研究经费[93][94],参与「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解决方案的起草[77][95],是研究报告的主笔人[90][72][92],此后李登辉采用该研究成果,公开提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理论[92],导致1999年海峡两岸关系陷入紧张[50]。这段历史曾让马英九在出席竞选活动时要求说明[90],中国共产党也借此指控她是「分裂中国的始作俑者」[92]。
步入政坛
陆委会主委
2000年,民主进步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总统,并在5月20日执政[96]。这是该党首次执政[78],对内需要扩展民意支持、巩固政权基础,对外则要稳定海峡两岸关系、安抚美国[33]。经过邀请,陈水扁任命蔡英文担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43][61][96],并参加国家安全会议,开始其高层政治生涯[30]。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步入政坛[72],也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手[92][97][98]。作为陈水扁任内首位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她还是行政院大陆委员会首位女性主任委员[72]、及首位完成4年任期的主任委员[92]。
在这期间,她认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是开创海峡两岸关系新架构的提议[35],并紧急阻止陈水扁为了改善两岸关系而接受「九二共识」的做法[92]。在这期间,蔡英文最重要的海峡两岸政策,是在第一线与中国大陆协商,最后促成「小三通」模式自2001年1月1日起开放,实现小规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邮[90][99]。她还曾自称是台湾人,也是文化和血缘上的中国人[100]。2001年,陈水扁对中国大陆释出善意,又提出「统合论」,蔡英文则避开新闻媒体不断追问的实质内涵,只以「善意」和「弹性」解释[33]。蔡英文也以其英语口才和精确表达闻名,在2002年担任调解人员,前往美国解释陈水扁提出的台湾和中国是「一边一国」的说法[77]。2004年,她还参与公民投票辩论,不过认为这具有表演性质[33]。
在缺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流和合作的管道下[101],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还协调立法院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修法[102]、两岸春节包机直航[103]、完成台湾和香港航权谈判等[104]。蔡英文致力处理、主持海峡两岸政策的发展[51][38][98],也因为这是一份备受瞩目的困难任务,让她在台湾很快受到注意[46]。她在连续4年的内阁阁员满意度舆论调查都是第一名[92]。相对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是把其视为「斗争与谈判的对手」,并运用「文攻武吓」的策略[92]。
不分区立委
.jpg.webp)
蔡英文原本是一位无党籍人士[40],直到2004年9月7日才正式加入民主进步党[30][43][63],使得她的政治生涯很晚才开始[51][95][105]。在2004年至2005年间,她转而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40][61]。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预料到民主进步党在2004年以些微支持险胜而还能执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系统受到严厉批判,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蔡英文等人[92]。
同年的立法委员选举,她接受民主进步党提名为政党不分区立法委员第六名候选人[30][38][105]。12月11日,当选民主进步党籍不分区立法委员[30][43][98]。2005年2月11日,正式就任民主进步党不分区立法委员,除了加入立法院财政委员会[61],还担任民主进步党立法院党团副总召集人[106]。2005年初,陈水扁准备接受「九二精神」来重启海峡两岸谈判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亦十分关注蔡英文的意向[92]。
2006年,蔡英文被民主进步党中央党部延揽进入苏贞昌内阁,并任命其担任行政院副院长[38][43][107]。1月23日,蔡英文在确定会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后,依法辞去立法委员的职务[30],改由国立中兴大学行销学系教授吴明敏递补缺职[35][108]。
副揆之路
2006年1月25日,蔡英文接任行政院副院长(副阁揆)一职,主导财经政策[72],同时还兼任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30][107]。就是在这时期,台北市政坛也流传出「小龙女」这个封号,不过这个绰号的背后便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意思[92]。
2007年3月28日,蔡英文因不满国光石化开发案卡在环境影响评估审查,要求简化环境影响评估的流程[109]。而在4月底,她则是主持国家永续发展会议,在该次会议上便有许多成员热烈提案讨论[77]。在这期间,她还与台湾著名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及国家生技医疗产业策进会合作,协助起草《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40]。而作为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其施政满意度则是维持在第一名[110]。
根据一份遭泄密的2006年美国外交电报中指出,蔡英文以技术官僚身分奠定「坚定的谈判者」、「聪明的内行人」以及「经济历练令人惊艳」的名声,并且被认定其能力极强、很有说服力[51]。不过在5月17日,随着新行政院院长张俊雄及其内阁获得任命,蔡英文在这波内阁改组中遭到撤换,并由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出任行政院副院长[111][112]。
宇昌董事长
2007年5月21日,行政院院苏贞昌宣布总辞职当日[90],蔡英文便和其他几位苏贞昌内阁的部长跟进辞职[30][111][112]。在辞去行政院副院长后,蔡英文返回家乡屏东县,暂不从事任何政府或政党职务[90]。随后她则接任家族投资的台湾生物技术公司宇昌生技的董事长[113][114][112]。不过中国国民党后来指控她在担任行政院副院长的时候,批准政府投资台湾制药公司,同时计划离开政府后便领导该公司[113][114]。对于这项质疑[114],最终最高法院检察署特别侦查组澄清并没有相关指控的不当行为[115]。
尽管蔡英文已经两度接受总统陈水扁的重要任命,但较晚才成为民主进步党党员的她,被认为是与陈水扁或民主进步党没有紧密的联系[46]。蔡英文甚至曾被中国国民党认为是一个诚实而有才华的人,并且作为竞选伙伴,能够吸引民主进步党的选民[46]。2008年,中国国民党参选人马英九开始寻觅中华民国副总统的人选时,曾表示性别、行业甚至政党色彩都不会被视为阻碍,就有传出提名蔡英文的想法[46][116]。同年,杨苏棣则是撰写外交电报,认为蔡英文这位「深思熟虑的」台湾政治人物将在政坛崛起[51]。
在野时期
出任党主席

2008年3月,民主进步党面临陈水扁执政8年的腐败等丑闻,及在立法委员选举、和正副总统选举的惨败[62][97]。中国国民党重新掌握政权后[78],转为在野党的民主进步党声势处在最低点[28][38][46],除了失去台湾民众信赖[101],也遭遇基本盘瓦解、及经济困难等危机[33][78]。蔡英文接受前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的力劝,参选民主进步党主席[95][117][106]。当时蔡英文经陈水扁不断栽培、快速历练窜升[72],其完整的政治历练超过许多党内成员,所参与累积的决策经验也十分丰富[33]。
5月20日,就在马英九就职总统之际[118],迅速崛起的蔡英文在选举中获得73,865张选票(得票率57.14%)[30][62],以压倒性票数击败蔡同荣和辜宽敏[97],成功当选党主席[35][40][43][119][120]。5月21日,蔡英文接替谢长廷出任第十二届党主席[97][120],除了是民主进步党历史上首位女性正式党主席[35][118],也是台湾第一位女性主要政党领袖[38][119]。蔡英文随后表示该党将致力推动深化台湾本土化运动,同时捍卫社会正义[46][118]。
蔡英文还批评马英九提及更紧密的海峡两岸关系[51],质疑其在台湾国家主权问题的立场,并驳斥马英九政府的「九二共识」[46][118][121]。在总统府抨击蔡英文为独立极端分子后,她则批评政府未回答其问题,并给其他人粘贴标签[121]。学者出身的她投入政党事务,一开始让各界感到讶异[72];但她也给民主进步党带来深远影响,支持者认为她是败选后改变转型的功臣[51],带领该党重新找回支持者对其的信心[73],并且逐渐扭转情势[78]。在担任党主席后,她寻求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党员竞选公职,并且领导该党[122]。
对于陈水扁被以贪污罪起诉[71],在其承认将竞选资金转移海外后,蔡英文便对洗钱嫌疑向公众道歉,表示不会掩盖其作为[123],以也以廉政委员会展开内部调查[124]。11月6日,因应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问台湾[125]、并签署经济协议[126],民主进步党举办「呛马围陈」游行,抗议马英九打压台湾主权[127]。但尽管事先收到情报,游行过程仍爆发严重流血冲突[128]。蔡英文后来将责任归咎到台湾黑社会分子[125],不过竹联帮、四海帮、松联帮及天道盟四大帮派否认介入[128]。
连任党主席
2009年9月26日,蔡英文担任党主席的第一次选战,是云林县第二选举区举行的立法委员缺额补选,民主进步党提名的刘建国压倒性地大胜[90]。在其有效领导下,该党连续在2009年各式选举、和2010年初立法委员补选等多次重要选战中取得胜利[46][72][73]。2009年9月,在高雄市市长陈菊邀请下,蔡英文与访问台湾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会面[129]。12月,蔡英文计划访问日本,与支持民主进步党的日本政治人物交流,此举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强烈反对[130]。
2010年1月1日,她在新年致词中正式声明开始制定在野党的「十年政纲」,并于3月表示「十年政纲」要分四阶段进行[35]。
4月25日,蔡英文和马英九针对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进行电视辩论[131],这场由朝野两位党主席亲自进行的辩论被称作「双英辩论」,亦有媒体将此视为2012年总统选举的前哨战[35]。马英九认为贸易协议将增加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并降低失业率,蔡英文则表示协议迫使台湾开放中国大陆廉价出口产品,一些台湾产业会受到中国大陆贸易入侵的冲击,且使台湾在海峡两岸关系失去独立性[131]。后者认为台湾应该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与中国谈判,以提供更多贸易保护[131]。
5月23日,蔡英文再次竞选民主进步党主席,对手为尤清[132]。最后她以90.33%得票率成功当选,成功再次连任[30],是民主进步党第一位党员直接选举连任的党主席[72]。这巩固其领导地位,成为泛绿阵营共主[28][132]。在这期间,她则提出有争议的见解,认为中华民国是在台湾的「流亡政府」[133]。8月,民主进步党全国党代表大会通过「十年政纲」,正式成为该党正式文档[35]。
同年,她参选新北市市长选举,与中国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朱立伦竞争,这是其首次角逐政治大位[51][134]。因两人都曾任行政院副院长(副阁揆),被戏称为「副揆之战」[135][136][137][138]。11月27日,蔡英文在新北市市长选举以得票率47.39%败选,败给获得52.61%选票的朱立伦[30],双方约有11万张票(得票率5.22%)的差距[51][134]。
2010年直辖市长选举(新北市)[139] | ||||||
---|---|---|---|---|---|---|
号次 | 候选人 | 性别 | 政党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当选标记 |
1 | 朱立伦 | 男 | ![]() |
1,115,536 | 52.60% | ![]() |
2 | 蔡英文 | 女 | ![]() |
1,004,900 | 47.39% |
选举失利

2011年3月11日,蔡英文正式宣布竞选民主进步党第十三任总统候选人提名初选[140],首次表态参选总统[141]。她在该党全国范围的电话舆论调查中胜出[142][141]。4月27日,民主进步党宣布她在初选胜出,成为该党在总统选举提名的候选人,除了首度代表该党参选总统[38],也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统候选人[35][142][143]。在成为该党总统候选人后,其竞选活动试图带动社会问题关注[101],同时提出台湾共识主张[35],寄望能够重新夺回执政权[33]。
但因海峡两岸关系政策细节不清楚[144],她遭该党前立法委员郭正亮质疑过于抽象[145][146],陈水扁办公室前主任陈淞山还认为十年政纲也是「空心政见」[147][148]。9月9日,蔡英文宣布前中华民国内政部部长、民主进步党秘书长苏嘉全为副总统搭档候选人[30][149]。在10月8日的国庆日前两天,蔡英文改变其描述,称「台湾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台湾」,且中华民国并非外来政府[133][150]。但在这次激烈的竞选中[40],因为她拒绝「九二共识」,及民主进步党的台湾独立运动的立场[101],中国大陆并没有正面回应其参选提名,甚至大肆抨击,将她称做「麻烦制造者」或「分裂主义者」[50][71][122]。
最初美国对于其提名并未发表官方评论,但在前往美国寻求更密切关系后,反而让巴拉克·奥巴马政府质疑其「继续维持海峡两岸关系稳定的能力」[50][122]。2012年1月14日的总统选举投票日,蔡英文对上中国国民党现任总统马英九[151]、和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149]。开票结果是马英九以得票数689万票(得票率51.60%)成功连任[152],击败蔡英文获得的609万票(45.63%)[153],后者高票落选[154]。在雨夜中,蔡英文向支持者发表总统选举的败选感言[51][155],因其真挚深刻而打动人心,被誉为台湾有史以来最具风度的落选感言[156]。
2012年第13任总统暨副总统选举[157] | ||||||
---|---|---|---|---|---|---|
号次 | 候选人 | 性别 | 推荐政党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当选标记 |
1 | 蔡英文、苏嘉全 | 女、男 | ![]() |
6,093,578 | 45.63% | |
2 | 马英九、吴敦义 | 男、男 | ![]() |
6,891,139 | 51.60% | ![]() |
3 | 宋楚瑜、林瑞雄 | 男、男 | 未经政党推荐 | 369,588 | 2.76% |
再任党主席
.jpg.webp)
蔡英文除了在记者会上承认败选,也宣布会承担责任辞去民主进步党主席职务[152][153][158][159][160]。后来她留任至2月底,除了在党内进行选战检讨,也在农历年后展开谢票行程[161]。随后陈菊被任命为代理主席[162],并在2月29日与蔡英文交接,后者正式卸下党主席一职[43]。同年5月,苏贞昌当选成为新任党主席[163]。在卸任党主席后,没有担任公职、甚至没有政党工作的蔡英文[78],除了维持一个办公室[164][165],也开始思考规划未来的走向[156]。
败选后的她也曾经考虑过放弃政坛[51][78],并被批评管理不善、理念未说服选民,且过分依赖少数顾问[50]。但她认为选战展现的意志力与热情,及许多人共同投入,远超过先前几次总统选举[165]。群众也让她感受到期待很深,且台湾仍有许多结构性障碍及长期性问题[165]。8月5日,她先是创立「想想论坛」,希望借此与中国大陆研究人员展开学术交流,并逐步与中国政府对话[101][156]。隔天,她进一步成立「小英教育基金会」,由林全担任首席执行官[154]。当中抛出「三根火柴」的论点,继续结合研拟「十年政纲」、政策的学者专家[164][165],并广邀各界人士参与茶会[154]。
在这期间,蔡英文也尽可能访问台湾各地,起草有关台湾未来的计划,开始酝酿第二次竞选活动[78]。最终在2014年3月15日,她宣布再次参加民主进步党于5月份举办的党主席选举[35][166],与现任党主席苏贞昌、要角谢长廷角逐[167]。但在太阳花学运之后,苏贞昌和谢长廷退出选举,蔡英文因而仅与前任高雄县副县长郭泰麟竞争党主席[166][168]。5月25日,蔡英文以85,410张选票(得票率93.71%)击败唯一的对手郭泰麟,成功第三度当选[30][35][169],回任成为党主席[166][170][171][168],也是该党当选最多任的党主席[73]。
蔡英文得到传统民主进步党的支持,包括南部选民、年轻选票、还有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者[71]。期间,蔡英文也批评马英九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96]。在面对党内要求冻结台独党纲,蔡英文则未积极处理[35]。为了11月29日举行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她为全台各地的候选人站台,借此激励对国家方向感到失望的选民团结[40]。在她的领导下,民主进步党在这次全国性地方选举首次取得重大胜利[40],赢得13席直辖市长及县市长席次,声势也因而壮大[78][168]。
总统大位
竞选总统
.jpg.webp)
2015年2月15日,蔡英文宣布再次竞选提名初选,并正式登记民主进步党总统候选人[172]。随后赖清德和苏贞昌表态不会参与初选[173]。4月15日,民主进步党中央运行委员会正式提名蔡英文为总统候选人[174],参加2016年第十四任总统选举[175][176][177],这也是其第二次代表该党参选总统[38][168]。她公开表示该党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维持两岸现状」[30][35],包括在经济发展上支持维持与中国大陆合作的现状,但也希望能与日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认为有必要在美国支持下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89][96]
5月30日,蔡英文展开为期12天的访问美国行程[178]。其中除了会见美国参议院议员、美国众议院议员杰克·里德等政界人士外[179],还进入白宫与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官员会面、及进入美国国务院会见美国副国务卿安东尼·布尔肯,开创台湾总统候选人先例[178]。对此,美国国务院表示这次访问「富有建设性」[50]。在与纽约的台湾裔美国人发表讲话时,蔡英文表示愿意在即将举行的选举中,与台湾第三势力合作[180]。10月16日,她展开高规格访问日本行程,期间传出「巧遇」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181]。
2015年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废止洪秀柱总统选举提名资格,征召朱立伦参选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蔡英文又一次与朱立伦对垒。不同于上次争夺新北市长的副揆之战[136],这次总统大选被戏称为英伦之战(双关于二次大战的英伦空战)[182]。
11月14日,蔡英文竞选办公室宣布民主进步党副总统参选人,选择的竞选伙伴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流行病学家陈建仁[183][181]。11月27日,两人正式登记参加2016年总统选举[181]。2016年1月16日,在第十四任总统、副总统选举中,参与对手还有中国国民党推出的朱立伦和王如玄组合,与亲民党和民国党合作的宋楚瑜和徐欣莹搭档[28][184][185][186][187],蔡英文的舆论调查一直大幅领先另外两组候选人[90][149]。总统选举结果是蔡英文以绝对优势当选[78][188][189][190],获得6,894,744张选票(得票率56.12%)[191][192][193],击败获得31.04%选票的对手朱立伦[194][195][181]、和获得12.83%选票的对手宋楚瑜,成为中华民国开国以来第一位女性总统,同时也是亚洲首位不出身于政治世家的女总统。[196]
2016年第14任总统暨副总统选举[197] | ||||||
---|---|---|---|---|---|---|
号次 | 候选人 | 性别 | 推荐政党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当选标记 |
1 | 朱立伦、王如玄 | 男、女 | ![]() |
3,813,365 | 31.04% | |
2 | 蔡英文、陈建仁 | 女、男 | ![]() |
6,894,744 | 56.12% | ![]() |
3 | 宋楚瑜、徐欣莹 | 男、女 | ![]() |
1,576,861 | 12.83% |
交接准备
.jpg.webp)
在2016年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胜选,并在立法院取得过半数的委员席次[78][186][198],同时亦赢得总统选举缔造台湾第三次政党轮替[191],蔡英文在胜选演说时以总统当选人的身分提出「谦卑、谦卑、再谦卑」的诉求[181]。对于民主进步党重返执政,中国大陆则是强调反对台湾独立[199]。2月19日,民主进步党和马英九政府各自成立交接小组,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商讨政权交接工作的内容[191]。
随着政党轮替将近,即将上任的蔡英文政府有上千名能够重新任命的职务空缺,当中经政治任命的行政院所属各机关首长、次长及机要有数百人[191]。3月30日,现任总统马英九与总统当选人蔡英文正式举行「双英会」[191],双方针对年金、外交、南海、能源等议题进行讨论[200]。而随着准行政院院长林全的内阁人事底定,蔡英文亲自到4月30日的共识营监督[200]。
5月20日,蔡英文在中华民国国旗及国父遗像前,正式宣誓就任第十四任中华民国总统[191][201][202][203],成为中华民国建国105年以来第一位女性总统[40][186][204],也是亚洲首位非出身政治世家的女性国家元首[38][205][206][207]。随后,由当时在任的立法院院长苏嘉全代表立法院,亲手将国之重宝「中华民国国玺」授予新总统[191]。蔡英文首次接掌总统职位后就立刻下令批准林全接任行政院院长的公文[191]。
内政
.jpg.webp)

蔡英文视台湾为一个民主国家,她批评美国联邦政府自1979年以后将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导致台湾内部有「不同的中国观」[208]。她于2016年8月1日原住民族日代表政府向台湾原住民族道歉[209][210]。行政院在同年8月31日成立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调查并没收中国国民党的部分党产[211]。2018年5月31日,中华民国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挂牌成立[212]。蔡英文政府早前也成立国家年金改革委员会,重新讨论军公教的年金优惠政策,但在2016年9月3日引发任内首次大规模示威活动[213]。
蔡英文的愿景强调以台湾为内核,希望打造一个经济上更加独立的台湾[71],并提出五加二产业创新计划[214]。她在2016年9月29日《给民主进步党党员的信》中,表示要力抗中国压力,并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215]。她认为海峡两岸的经济竞争多于互补,致力降低处境艰难的台湾经济,对于中国大陆经济的依赖[216],从而行塑健康、正常的经济架构[215]。2017年3月23日,行政院公布预算达8年新台币8,825亿元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内容包括铺设轨道、开发绿色能源与建构超宽带网络等[217]。2018年12月6日,立法院通过《劳动基准法》修正案,加入一例一休[218]。在所得税制优化方案中提高综合所得税标准扣除额,减轻薪资所得者及免于经济弱势者的税赋。[219][220]蔡英文也承诺处理年轻人就业问题,并推动社会住宅[89]与长照2.0[221]。
蔡英文认为同性婚姻意味着高度平等和保护人权[89][222][223],任内三读通过的《司法院释字第七四八号解释施行法》在2019年5月24日生效,是亚洲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首例[224]。她还提出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分额,并在2025年内全面废除核电厂的「2025年非核家园」主张[89][225]。但为了解决2016年5月高温的供电困境,台湾电力公司很快就考虑重启已停机17个月的第一核能发电厂一号机[226]。对此,中华民国经济部部长李世光表示非核家园承诺,并不等于马上废除核电厂[226]。同年10月,行政院会议批准民间参与可再生能源事业的《电业法》修正案,以在2025年实现「零核电」目标[227]。此修正案于2017年1月11日经立法院三读通过,是亚洲首个非核法案[228]。但同年8月15日,台湾600万(约全台户数的一半)户家庭发生停电事故,导致蔡英文向国民致歉、经济部部长李世光辞职,同时也出现对于废除核电厂政策的批判[229]。
2016年11月7日,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针对禁止进口日本5个灾区食品的议题,向立法院提出排除福岛县食品后的部分进口方案[230]。但因民主进步党提出的数据不足和讨论态度,便有民间组织提出批评[230]。11月12日至11月14日,行政院在全台湾办理10场公听会[231]。但举行公听会时,由于遭到中国国民党、民众和民间团体等反对,各地出现骚乱场面[232]。2018年11月24日,因九合一选举失利,蔡英文宣布辞去民主进步党主席[233]。
外交

蔡英文第1个总统任期内,有7个国家相继与中华民国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016年)[234]、巴拿马(2017年)[235]、多米尼加(2018年)[236]、布基纳法索(2018年)[237]、萨尔瓦多(2018年)[238]、所罗门群岛(2019年)[239]、基里巴斯(2019年)[240]。
蔡英文将美国视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民主国家[241],也是台湾最重要的战略伙伴[242]。因此,她认为台湾和美国应有稳定的政策[243],并保证台湾是美国的可靠伙伴[241]。而从民主进步党上台以来,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则是维持现状[244],同时呼吁承认台湾选择民主的现实[245]。蔡英文还敦促其他国家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海的军事扩张,及捍卫民主与自由[246]。不过与其前任不同,尽管拒绝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247],蔡英文仍然希望不缺省条件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习近平会面[246][216]。但因未确认共同的政治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冻结与中华民国的谈判[248],双方的联系沟通机制亦停摆[247]。
7月13日,由于常设仲裁法院判决南沙群岛中的太平岛是没有专属经济区的礁,蔡英文表示「这损害台湾权利」而无法接受[208],并派遣康定级巡防舰巡航[249][250]。立法院也声明表示中华民国不承认国际仲裁的片面决定,并抗议判决书中的「中国台湾当局」称呼[251]。7月19日,蔡英文因应南海争议召开国安高层会议,提出四项原则[252][253]。为了避免与日本发生争议,原定7月底举行的台日海洋事务合作对话推迟[254]。8月16日,蔡英文召开「对外经贸战略会谈」,通过强化东南亚国家协会、南亚、新西兰、澳洲关系的「新南向政策」[255][256]。
2016年12月3日,蔡英文与美国总统当选人唐纳·川普进行电话会谈[243],并向后者表达祝贺[86][257]。这是自1979年中华民国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以来[86],中华民国总统首次与美国总统当选人公开电话会谈[243][257][258][259]。尽管蔡英文曾希望再次进行会谈[260],也表示不会出现重大的政策转变[243]。在川普就任总统后,转而着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习近平「创建个人的良好关系」[260][261]。但这仍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震惊与愤怒[86],而对台湾展开报复[262]。中华人民共和国除了进行军事演习外,也对其他国家和公司施加外交压力,这使得邦交国数量减少[246],中华民国在2017年5月也未获得世界卫生大会的邀请函[263]。
2017年5月25日,蔡英文视察应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奇袭登陆的演习,表示作为三军统帅,将是中华民国国军的「后盾」[264]。而当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在监禁期间逝世,她呼吁:「中国大陆当局展现自信,推行政治改革,让中国大陆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天赋权利。[265]」9月15日,尽管台湾并非联合国会员国,她则指示全力协助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的经济制裁措施,在9月22日全面禁止与北韩贸易[266],包括拘留本地走私业者[267][268]、禁止北韩船舰入港及展开临检等[269]。
2019年1月2日,蔡英文召开临时记者会回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习五条》[270],表示:「始终未接受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一国两制」[271]。
竞选连任
2020年第15任总统暨副总统选举[272] | ||||||
---|---|---|---|---|---|---|
号次 | 候选人 | 性别 | 推荐政党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当选标记 |
1 | 宋楚瑜、余湘 | 男、女 | ![]() |
608,590 | 4.26% | |
2 | 韩国瑜、张善政 | 男、男 | ![]() |
5,522,119 | 38.61% | |
3 | 蔡英文、赖清德 | 女、男 | ![]() |
8,170,231 | 57.13% | ![]() |
2020年5月20日,蔡英文以817万票打败国民党的韩国瑜及亲民党的宋楚瑜两位对手,成功连任中华民国第15任总统,为中华民国史上连任得票数最高的总统,亦是第一位成功连任的女总统。
中国大陆央视对于蔡英文第二任期的就职典礼上仍然未提“九二共识”,以及对“一国两制”表达“绝不接受”的立场,表示答卷相比四年前更加不合格。包括央视在内的中国大陆多家官方媒体亦于典礼后表示抗议,并称支持“台独”及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给蔡英文发贺电的行为属于在台湾问题上开倒车。[273][274][275][276][277]
内政
2020年蔡英文成功连任后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即为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同年4月时代力量委托趋势民调公司对于蔡政府在对抗该疫情的表现进行民调,该份民调显示其创下执政以来新高的支持度,高达七成民众满意施政,八成四的民众认同政府处理疫情的施政作为[278]。然而,随后发生的莱猪进口风波、第三级防疫警戒使其受到民意舆论的挑战[279]。
个人生活
生活方式
.jpg.webp)
蔡英文的个性内敛、具有文才[72],被形容是「那种喜欢在早上喝黑咖啡或乌龙茶时,跟你辩论保护主义的人」[71]。由于没有独特的魅力或天赋,她习惯以真诚、智能和坚持来说服他人[296]。不过她的行事风格向来低调、不刻意表现[72],并且是通过竞选公职的经历,才使自己能够更加接近民众[78]。蔡英文当前住在中华民国总统官邸,代号「永和」[297][298];她通常是每天早上6时起床,大约在上午9时到办公室,并有自己手冲咖啡的习惯[299][300]。
过去蔡英文住处位在敦化南路,其家人长期将仍然将她当作小女儿般照顾[33]。她几乎每周固定与父母亲一起吃饭,并陪伴母亲逛画廊,住在阳明山的母亲也常到其住处打理家务[33]。根据中华民国中央选举委员会在2011年12月的财产申报数据中,蔡英文名下拥有4笔土地、2笔建物,并有1,800万元存款、4,600万余元债券等[301]。而在监察院于2016年的《廉政专刊》,其名下有4,927万元存款,以及台北市、新北市两房产,身家近上亿元[302]。
蔡英文从小就喜欢猫,并在台北市饲养「蔡想想」和「蔡阿才」两只猫[303],在竞选活动期间也经常出现[304]。「蔡想想」原本是流浪猫,是民主进步党立法委员萧美琴2012年至花莲县勘查风灾时,在路边捡到后交给蔡英文收养[303]。2015年春节,蔡英文便抱着「蔡想想」一起录制拜年视频[303]。同年7月,蔡英文又收养另一只来自台东县的虎斑猫「蔡阿才」[305]。2016年10月,蔡英文收养「Bella」、「Bunny」和「Maru」三只退役导盲犬[306]。2020年,蔡英文使用猫咪头像作为Twitter的用户头像。
感情生活
蔡英文一直处于没有结婚的单身状态[126][307],也没有孩子[308]。蔡英文对于婚姻感情的话题保持低调态度,[72]在大学时期,曾经有三位男同学追求蔡英文,但是当时的她专心学业[57];在前往美国康乃尔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硕士期间,蔡英文当时有一位论及婚嫁的男友,但是因发生登山意外而身亡[57]。这件事情让她难忘,也是她唯一公开过的一段感情[57]。另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求学时,据传她还有过一位男友,虽然两人的感情很好,但因为父亲反对而最终分手[309]。
在2012年竞选总统期间,前民主进步党主席施明德曾经要求蔡英文公开透露自己的性取向[310],然而后者拒绝回答,大多数媒体则是谴责施明德的谈话内容[311]。而在2016年的总统选举中,性别差异在选民意识中已经不重要[310][311]。不过在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媒体仍然以蔡英文单身为由,而指称蔡英文的风格「极端化」、「情感化」[307][308][310][312]。
影响
公众形象
.jpg.webp)
蔡英文曾经留学英国,并以柴契尔夫人为政治榜样,她成为亚洲首位非出身政治世家的女性总统[38],在以男性为主的政治圈中属于特例[313][314]。蔡英文具有专业的国际观和海峡两岸关系事务的经验[72]。而就像马英九一样,在担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民主进步党主席、总统候选人期间,蔡英文也获得是一位学院派学者的风评[71],同时也是一位「没有意外」的保守领导人[122]。然而在许多方面,她仍然是民主进步党不寻常的选择,代表着该党在许多方面与过去决裂[122]。其支持者大多会称呼她为「小英」[40]。
除了是亚洲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亦被认为是勇于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86]。2015年6月,其照片登在美国杂志《时代》亚洲版封面[315],标题为「她将可能领导华人世界唯一民主国家,这让北京感到紧张」[30],并收录专访[71][316]。同年,英国《经济学人》年刊将她和各国元首、重要影响力人物并列[317][318]。12月11日,英国《金融时报》选出2015年度全球代表女性,指出其坚忍不拔的意志,使其成为2016年台湾总统候选人中的领先者,也是该年最具有权势的华人女性代表[319][320][321]。
2016年4月21日,《时代》将蔡英文列入201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大人物名单[200][322]。同年,美国《华盛顿邮报》旗下刊物《外交政策》期刊公布2016年「FT 100全球知识分子」,蔡英文因「勇于挑战强权」,而在政治类决策者项目获选为百大思想家[323],该网站亦有相关报导[324][325][326]。蔡英文也被认为是全球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51]。2017年,《富比士》杂志公布「世界百名权威女性」名单,她便名列15名[327]。同年,美国商业杂志《财星》公布全球前五十大领袖,蔡英文排名第八位[328]。2020年,时代杂志认为她是当年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329]。2021年,《富比士》杂志公布「世界百名权威女性」名单,因台湾优秀的防疫表现以及台海局势,使得蔡英文名列第9名。[330]
不过因为2008年游行时发生严重流血冲突[126],及蔡英文将当时的暴力事件描述成「零星事件」,泛蓝阵营称她为「暴力小英」[128][125]。而从2011年8月以来,批判者则因其政策抽象、模糊,将她称作「空心菜」或「空心蔡」[144][331][332]。尔后她一直面临这类批评,并延续至2016年总统选举,讥讽其海峡两岸政策仍然「空心」[333][334]。中国大陆网络舆论亦认同她执政能力欠佳的观点,并出于武统台湾的意愿,表现出对她的“支持”[335]。另一方面,其眼镜和学生妹头造型,和日本网络游戏《舰队Collection》中的角色「雾岛」相似,因此有「雾岛蔡英文」或「雾岛小英」的暱称[336]。甚至在2015年11月14日,便有「雾岛」的黏土人被送到全国竞选总部[337]。
2019年1月2日,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9年1月1日发布《告台湾同胞书》的四十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纪念仪式并发表谈话,宣誓两岸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270][338]。对此,蔡英文表示台湾人民绝不会接受一国两制,并表现出坚持维护台湾主权的态度[339],此言论在Facebook等社群网站上引发热烈讨论[340]。对于蔡英文的回应,饶舌歌手大支改编台湾嘻哈团体顽童MJ116的歌曲《辣妹》,表面上声称这是爱情小品歌曲,但歌词中指出台湾面临的困境,并称赞蔡英文的应对[341][342],之后便有媒体及网友以「辣妹」称呼蔡英文。蔡英文起初不知其涵义,在听过大支的歌曲后理解其内容,表示「辣妹之所以辣,是在于有自己的态度跟立场」,并指出「若台湾有需要时,我们都是辣派」[343],就此创建出辣妹与辣派的形象,之后蔡英文于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胜选连任,被认为与这样的形象有关[344]。
2020年12月,因为台湾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控制被视为全球典范,蔡英文在《富比士》2020年「全球百大最有权势女性」的榜单中,被评选为第37名[345]。2023年《富比士》公布的「全球百大最有权势女性」榜单中,蔡英文则名列第30名[346]。
勋章荣誉
赠勋日期 | 国别 | 勋章名称 | 赠勋人 | 参考数据 |
---|---|---|---|---|
2016年6月28日 | 巴拉圭 | 索拉诺·罗培斯元帅国家懋绩勋章 | 巴拉圭总统 | [347] |
2016年10月3日 | 洪都拉斯 | ·莫拉桑金质大十字大授勋章 | 洪都拉斯总统胡安·奥兰多· | [348] |
2017年1月11日 | 危地马拉 | 元首国鸟勋章 | 危地马拉总统吉米·摩拉利斯 | [349] |
2017年1月13日 | 萨尔瓦多 | 金质大十字勋章 | 萨尔瓦多总统萨尔瓦多·桑切斯·塞伦 | [350] |
2018年4月17日 | 史瓦帝尼 | 大象勋章 | 史瓦帝尼国王恩史瓦蒂三世 | [351] |
2018年5月29日 | 海地 | 国家懋绩大十字金质勋章 | 海地总统乔夫内尔· | [352] |
2018年8月17日 | 伯利兹 | 伯利兹勋章 | 伯利兹总督杨可为 | [353] |
2023年4月1日 | 危地马拉 | 金质五火山大十字勋章 | 危地马拉总统亚历杭德罗·贾麦岱 | [354] |
选举纪录
年度 | 选举届数 | 选举区 | 所属政党 | 得票数 | 得票率 | 当选标记 | 备注 |
---|---|---|---|---|---|---|---|
2004 | 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 | 全国不分区选举区 | ![]() |
3,457,280 | 35.58% | ![]() |
|
2010 | 第一届新北市市长选举 | 新北市 | 1,004,900 | 47.39% | [355] | ||
2012 | 第十三任总统选举 | 6,093,578 | 45.63% | [356] | |||
2016 | 第十四任总统选举 | 6,894,744 | 56.12% | ![]() |
[357] | ||
2020 | 第十五任总统选举 | 8,170,231 | 57.13% | [358] |
个人著作
年分 | 书籍名称 | 出版社 | 简介 | 国际标准书号 |
---|---|---|---|---|
2011年 | 《洋葱炒蛋到小英便当: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 圆神出版社 | 蔡英文发表的第一本自传,提到她的家庭背景、求学工作等[359][360]。 | ISBN 978-9861333861 |
2012年 | 《一直同在Together&Forever:我们和小英一起走过的旅程》 | 蔡英文发表的摄影集,记录发生的故事[361][362]。 | ISBN 978-9861334196 | |
2015年 | 《英派:点亮台湾的这一哩路》 | 蔡英文发表的著作,提到她对自己角色的看法,及对未来台湾的期望[363][364]。 | ISBN 978-9861335544 |
注释
- 关于论文争议议题,请参见蔡英文学位门事件。
- 中华民国律师证书字号:(86)台检证字3579号
参考数据
- 蔡英文. . 点亮台湾LIGHT UP TAIWAN. 2016-01-0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繁体中文).
- 雒效文. . 凤凰卫视. 2016-01-0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 焦点事件. [202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 . 中央社. 2021-05-04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2).
- . [202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颁全球领导力奖 哈德逊研究所赞蔡总统对抗暴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央社, 2023-03-31
- 蔡英文赴「哈德逊研究所」领奖 蓬佩奥意外没出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时新闻网, 2023-03-31
- 解析蔡总统甫获得的全球领导力奖 梅铎、海理也曾获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联合新闻网,2023-03-31
- 获颁全球领导力奖 蔡英文:台湾需要民主国家协助参与国际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自由时报电子报,2023-03-31
- . [2021-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 .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PDF).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4).
- 郭建志. . 工商时报. 2016-01-17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李文. . BBC中文. 2016-01-04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蔡晓颖. . BBC中文. 2016-05-20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卢贤秀、何玉华. . 自由时报. 2010-11-28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周佩虹. . ETtoday新闻云. 2012-01-14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陈慧萍. . 自由时报. 2014-11-30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李文. . BBC中文. 2016-01-17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陈颉. . TVBS. 2019-02-19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周佑政. . 联合报. 2019-06-13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顾荃. 林淑媛 , 编. . 中央通信社. 2020-01-11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 李忠卫. . 公民新闻. 2020-01-11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 杨文琪、翁至威. . 经济日报. 2020-01-12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陈韦宗. . 自由时报. 2020-01-11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杨淳卉. . 自由时报. 2018-11-24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苏圣怡. . 菱传媒. 2022-11-26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 . 端传媒. 2015-12-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1) (繁体中文).
-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10-05-0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1) (繁体中文).
- . 《英文台湾日报》. 2015-09-2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5) (英语).
- 曾韦祯. . 自由时报. 2011-04-29 [2019-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 (PDF).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19-12-13 [2021-10-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6-14).
-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繁体中文).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4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 腾讯.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Chinese (China)).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4页.
- 田习如. . 《商业周刊》. 2015-11-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繁体中文).
- .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苹果日报》. . 《苹果日报》. 2014-03-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今日台湾》. 2016-05-0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许智钧. . 中时电子报. 2016-01-1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2) (简体中文).
- 周昭平、吴柏源和杨适吾. . 《苹果日报》.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简体中文).
- 方晔云和邓志慧. . 人民网. 2012-05-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林修卉. . NOWnews今日新闻. 2011-08-0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Cindy Sui. .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英语).
- 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 民视新闻台. 2011-12-2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3) (英语).
- 黄诗婷. . 三立新闻台. 2015-06-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 (繁体中文).
- . 《自由时报》. 2015-11-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1) (繁体中文).
- Nathan VanderKlippe. . 《环球邮报》. 2016-01-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英语).
- Tom Phillips. . TheGuardian.com. 2016-01-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7) (英语).
- Li Xueying. . 《海峡时报》.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英语).
- 王烱华. . 《苹果日报》. 2016-0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繁体中文).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4页.
- . 中时新闻网. 2017-10-25 [2024-2-9].
- 许秩维. . 中央通信社. 2016-06-0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5页.
- 《台湾启示录》. . YouTube. 2016-0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繁体中文).
- 陈歆怡. . 《台湾光华杂志》. 2012年7月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5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 立法院.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繁体中文).
- .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2-01-1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6) (英语).
- Arnaud Vaulerin. . 《解放报》. 2016-0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法语).
- . 彭博有限合伙企业.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6) (英语).
- 陈慧萍. . 《自由时报》. 2015-06-0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繁体中文).
- 蔡英文. . University of London: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1984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英语).
- . 大英图书馆.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英语).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6页.
- 蔡英文. . 美国传统基金会. 2002-01-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6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Emily Rauhala. . 《时代》. 2015-06-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英语).
- 民视新闻台. . YouTube. 2015-03-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繁体中文).
- 民视新闻台. . YouTube. 2016-0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繁体中文).
- 徐伟真. . 联合新闻网. 2015-12-2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繁体中文).
- 徐政璇. . ETtoday新闻云. 2015-12-2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邱珮文. . 新头壳. 2015-12-2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7) (繁体中文).
- Jimmy Chuang. . 《台北时报》.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英语).
- Jay Chen. . 中央通信社.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9) (英语).
- 陈雅芃. . 《苹果日报》. 2015-12-2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繁体中文).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6页至第217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7页.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6页至第217页.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6页.
- Romain Rosso. . 《快讯周报》. 2017-07-1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法语).
- 吴家翔. . 《苹果日报》. 2015-02-2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2) (繁体中文).
- 陈芃和杨舒媚. . 中时电子报. 2015-12-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经济学人》. 2016-01-2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刘斌; 李岸东; 李文琪. . 《南方周末》. 2016-01-18 (简体中文).
- 陈以信. . 台湾新北: 《联合报》. 2012-03-26: A15版 (繁体中文).
- 董立文. . 美丽岛电子报. 2011-10-0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8) (繁体中文).
- 方濬哲和林思慧. . 中时电子报. 2015-12-2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赖映秀. . ETtoday新闻云. 2011-12-2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李振广和萧师言. . 搜狐. 2010-01-1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简体中文).
- Владимир Григорьев. . ЭКД. 2015-11-2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俄语).
- . 《英文中国邮报》. 2008-05-1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7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陈冠霖. . 《金门日报》. 2015-12-0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郭匡超. . 中时电子报. 2018-09-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繁体中文).
- Hubert Kilian. . Asialyst. 2015-09-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法语).
- . 大陆委员会. 2003-06-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陈世圯和涂维穗. .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2005-03-1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繁体中文).
- 李静. .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2-04-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繁体中文).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7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8页.
- 叶柏祥 2015年,第220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8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中央通信社. . 国立中兴大学. 2006-01-2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11-08-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06-09-0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美联社. . 《英文中国邮报》. 2007-05-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1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 《英文台湾日报》. 2011-12-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英语).
- Chris Wang. . 《台北时报》. 2011-12-2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31) (英语).
- Rich Chang. . 《台北时报》. 2012-08-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07-06-0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4) (繁体中文).
- . 中国新闻社. 2011-10-2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Loa Iok-sin. . 《台北时报》. 2008-05-2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9)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1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8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 .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08-05-1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日语).
- Ko Shu-ling. . 《台北时报》. 2008-06-0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6) (英语).
- 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9页.
- Dimitri Bruyas. . 《英文中国邮报》. 2008-08-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英语).
- David Young. . 《英文中国邮报》. 2008-10-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英语).
- 李柏涛. . 《环球时报》. 2010-07-0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 《财经》. 2012-01-0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简体中文).
- 邱燕玲、李欣芳和胡清晖. . 《自由时报》. 2008-11-0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苹果日报》. 2008-11-0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2) (繁体中文).
- . 《今日台湾》. 2009-09-0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法语).
- . 《联合早报》. 2009-12-1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 《彭博商业周刊》. 2010-04-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1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9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8页.
- Lin Heng-li、Lin Shen-hsu、Kelven Huang和Jamie Wang. . 中央通信社. 2011-10-0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1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9页.
- .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 . [2015-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1).
- . 中国国民党官方网站. 2010-05-12 [201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中文(台湾)).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9页.
- .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2).
- Vincent Y. Chao. . 《台北时报》. 2011-03-1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英语).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19页;John F. Copper 2016年,第189页.
- Cindy Sui. .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1-04-2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3)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1页;John F. Copper 2016年.
- 王昆义.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11-09-3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郭正亮. . 美丽岛电子报. 2011-08-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繁体中文).
- . 美丽岛电子报. 2011-08-2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繁体中文).
- 陈淞山. . 台湾e新闻. 2011-08-1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3) (繁体中文).
-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11-08-1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7) (繁体中文).
- 叶柏祥 2015年,第221页.
- Yang Su-jui和Sofia Wu. . 中央通信社. 2011-10-1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英语).
- Paul Mozur. . 《华尔街日报》. 2011-04-2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角谷志保美. . 《读卖新闻》. 2012-01-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30 (日语).
- Chris Wang. . 《台北时报》. 2012-01-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1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20页.
- . 民主进步党. 2012-01-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20页.
- .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8).
- . 民主进步党. 2012-01-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Sofia Wu、Jamie Wang、Kendra Lin和James Lee. . 中央通信社. 2012-01-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英语).
- 吉村刚史. . 《产经新闻》. 2012-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4) (日语).
- . 《自由时报》. 2012-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Chris Wang. . 《台北时报》. 2012-02-2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Rich Chang. . 《台北时报》. 2012-05-3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林修卉. . NOWnews今日新闻. 2012-01-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林朝亿. . 新头壳. 2012-01-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Chris Wang. . 《台北时报》. 2014-05-2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2) (英语).
- . 新华社. 2014-03-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4 (英语).
- 叶柏祥 2015年,第221页;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21页.
- Lauly Li. . 《英文中国邮报》. 2014-05-2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英语).
- 刘刚. . 搜狐. 2014-05-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Chang Jung-hsiang和Elizabeth Hsu. . 中央通信社. 2014-05-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英语).
- Loa Iok-sin. . 《台北时报》. 2015-02-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6) (英语).
- Loa Iok-sin. . 《台北时报》. 2015-02-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4) (英语).
- 新华社. . 中国网. 2015-04-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俄语).
- Lu Hsin-hui和Evelyn Kao. . 中央通信社. 2015-04-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英语).
- Sophia Yeh和Flor Wang. . 中央通信社. 2015-04-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5) (英语).
- . 《台北时报》. 2015-04-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英语).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21页.
- Chris Fuchs. . 《台北时报》. 2015-06-0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1) (英语).
- Loa Iok-sin. . 《台北时报》. 2015-06-0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4) (英语).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22页.
- .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 Chen Chi-fon、Chen Chi-chung和Lilian Wu. . 中央通信社. 2015-11-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5) (英语).
- 李霈韵. . 中国新闻社. 2015-12-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人民网. . 网易.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 《读卖新闻》. 2016-0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2) (日语).
- . 瑞典电视台.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瑞典语).
- .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 2016-0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 德国之声.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葡萄牙语).
- . 埃菲通信社.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葡萄牙语).
- . 端传媒. 2016-05-1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Von Petra Kolonko. . 《法兰克福汇报》.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5) (德语).
- Arnaud Vaulerin. . 《解放报》.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法语).
- Linette Lim. . 亚洲新闻台.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Tom Phillips. . TheGuardian.com.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 自由时报. 2016-01-16 [2022-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2).
- .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 . 荷兰广播联盟.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荷兰语).
- Maria Kruczkowska. . 《选举报》.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波兰语).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23页.
- 陈键兴和章利新. . 凤凰卫视. 2016-05-2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 日本广播协会. 2016-05-2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3 (日语).
- Klaus Bardenhagen. . 德国之声. 2016-05-2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德语).
- . 东方报业集团.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繁体中文).
- . 中天快点TV. 2016-0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5) (繁体中文).
- . 关键评论网. 2016-01-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叶俊杰和余玫铃 2016年,第222页至第223页.
- 刘洋、徐亦超. . 《环球时报》. 2016-07-2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中国大陆)).
- 吕欣ケイ、呉欣纭和戴雅真. . 中央通信社. 2016-08-0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杨思瑞和吕欣ケイ. . 中央通信社. 2016-08-0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铃木玲子. . 《每日新闻》. 2016-08-3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季节、方濬哲. . 中时电子报. 2018-05-3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繁体)).
- 铃木玲子. . 《每日新闻》. 2016-09-0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Timothy Ferry. . 《TOPICS》. 2017-05-0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9) (中文(繁体)).
- . 观察者网. 2016-07-2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中国大陆)).
- 周骥滢. . 《环球时报》. 2016-10-0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中国大陆)).
- 顾セン. . 中央通信社. 2017-03-2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周毓翔、杨孟立. . 中时电子报. 2016-12-0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3) (中文(繁体)).
- 曾韦祯. . 自由时报. 2018-01-18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中文(台湾)).
- . 财政部赋税署. 2018-01-18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中文(台湾)).
- 范正祥. . 中央通信社. 2019-07-01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中文(台湾)).
- 田中靖人. . 《产经新闻》. 2016-10-2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 ЭКД. 2015-07-2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俄语).
- 王扬宇. . 中央通信社. 2019-05-17 [2019-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 王圣藜. . 台湾新北: 《联合晚报》. 2016-05-30: A8版 (中文(繁体)).
- 尹俞欢. . 风传媒. 2016-05-2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4) (中文(台湾)).
- . 《朝日新闻》. 2016-10-2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7 (日语).
- 迫田胜敏. . 《中日新闻》. 2017-01-1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6 (日语).
- Samson Ellis. . 彭博有限合伙企业. 2017-08-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4) (日语).
- 北田. . BIGLOBE. 2016-11-0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2) (日语).
- 行政院新闻传播处. . 行政院. 2016-11-1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中文(繁体)).
- 叶子纲、李先凤、程启峰和唐佩君. . 中央通信社. 2016-11-1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叶素萍、吕欣憓和顾荃. . 中央通信社. 2018-11-25 [201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6) (中文(台湾)).
- . BBC News 中文.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简体)).
- Welle (www.dw.com), Deutsche. . DW.COM.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中国大陆)).
- . BBC News 中文.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简体)).
-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18-05-24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简体)).
- Horton, Chris.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8-08-22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zh-cmn-hans).
- . www.abc.net.au. 2019-09-17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澳大利亚英语).
- . Radio Free Asia.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中国大陆)).
- Tsong-Ming Hsu. (PDF).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6-11-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2-05) (德语).
- 黄筱筠.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16-09-1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Susan Heavey. . 路透社. 2016-12-0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英语).
- 田中靖人. . 《产经新闻》. 2016-1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傅才德. . 《纽约时报》. 2016-10-1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法新社. 2018-01-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英语).
- 李宁. . 中国台湾网. 2016-06-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 德国之声. 2016-10-1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德语).
- 田中靖人. . 《产经新闻》. 2016-07-1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 法新社. 2016-07-1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温贵香. . 中央通信社. 2016-07-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 .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6-07-2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吕欣ケイ. . 中央通信社. 2016-07-2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田中靖人. . 《产经新闻》. 2016-07-2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 . 中华民国外交部. 2016-08-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杨淑闵和谢佳珍. . 中央通信社. 2016-08-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郑崇生、吕欣ケイ和廖汉原. . 中央通信社. 2016-12-0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Nadia Tsao. . 《台北时报》. 2016-12-0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6) (英语).
- Tom Phillips. . TheGuardian.com. 2016-12-0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 NNA Japan. 2017-05-0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田中靖人. . 《产经新闻》. 2017-04-2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Cyrille Pluyette. . 《费加洛报》. 2017-03-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法语).
- 叶素萍. . 中央通信社. 2017-05-1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吕欣ケイ. . 中央通信社. 2017-05-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Nectar Gan. . 《南华早报》. 2017-07-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英语).
- 侯姿莹. . 中央通信社. 2017-09-2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 《每日新闻》. 2018-01-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牧野田亨. . 《读卖新闻》. 2018-01-3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日语).
- 田中靖人. . 《产经新闻》. 2018-01-2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 中国日报网. 2019-01-03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 . 中央通信社. 2019-01-03 [2019-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 .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0-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 . 环球网.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7).
- . 新华网.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 . 凤凰网.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中文(中国大陆)).
- . 凤凰网. [2020-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 . 中央社. 2020-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 . 经济日报. 2020-08-29 [202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5) (中文(台湾)).
- 白锡铿. . 台中: 联合新闻网. 2022年3月18日 [2022年5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25日) (中文(台湾)).
- 范扬光. . 台北: 中时新闻网. 2022年3月18日 [2022年5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25日)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 (台北). 2022-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3) (中文(台湾)).
- . 政治中心综合报导. Taipei: 台湾好新闻. 2022年3月23日 [2022年5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25日) (中文(台湾)).
- 王烱华. . 台北: 菱传媒. 2022年3月25日 [2022年5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5月9日) (中文(台湾)).
-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1-12-10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简体)).
- . BBC News 中文. 2023-03-26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简体)).
- . Radio Free Asia.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7) (中文(中国大陆)).
- .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2024-01-15 [2024-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5) (中文(简体)).
- . www.zaobao.com.sg. [2024-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24) (中文(简体)).
- . 中华民国外交部万维网. 2022-01-21 [2024-02-21] (中文(台湾)).
- . 中央广播电台. 2023-03-26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3).
- . 中央社. 2023-03-31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 . 中央社. 2023-04-16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7).
- . 自由时报. 2023-04-17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 . 华视. 2023-04-03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9).
- . 《劳动报》. 2016-0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越南语).
- 侯庆莉和杨清波. . TVBS新闻台. 2016-11-0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8) (繁体中文).
- 黄扬明. . 《镜周刊》. 2018-04-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吕雪彗和张语羚. . 中时电子报. 2018-04-3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中国评论通信社. 2018-04-1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杨琇惇和钟家豪. . ETtoday新闻云. 2011-12-2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王家俊和林修卉. . 《苹果日报》. 2016-10-0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6) (繁体中文).
- 张晖. . 华夏经纬网. 2015-06-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Nectar Gan. . 《南华早报》. 2016-01-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英语).
- 邢晓婧. . 《环球时报》. 2016-0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中央通信社. . 《台北时报》. 2016-11-0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英语).
- Tom Phillips. . TheGuardian.com. 2016-05-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英语).
- 赫海威. . 《纽约时报》. 2016-05-2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刘强. . 东南网. 2011-11-1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1) (简体中文).
- . 《台北时报》. 2016-05-2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英语).
- Sophie Theneaud. (PDF). 国立中山大学. 2016年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10) (英语).
- 王卫星. . 新华网. 2016-05-24 [2020-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 Julian Ryall和Richard Spencer. . 《每日电讯报》. 2016-01-01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华智豪. . 风传媒. 2016-01-0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繁体中文).
- . 日本李登辉之友会. 2015-06-2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日语).
- 叶素萍. . 中央通信社. 2015-06-1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繁体中文).
- . 《自由时报》. 2015-11-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繁体中文).
- 梁姗桦. . 风传媒. 2015-11-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繁体中文).
- 林敬旻. . 三立新闻台. 2015-12-1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6) (繁体中文).
- 朱乔蔓. . 风传媒. 2015-12-1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7) (繁体中文).
- . 《苹果日报》. 2015-12-1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繁体中文).
- . 《时代》. 2016-04-20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6) (英语).
- . 《自由时报》. 2016-12-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叶素萍. . 中央通信社. 2016-12-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李杰. . 中国台湾网. 2016-12-2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Readit.Today. 2016-12-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俄语).
- . 《富比士》. 2017年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 . 《自由时报》. 2017-03-2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2020-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 . 《富比士》. 2021-12-09 [202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2) (英语).
- 林连金. . 台海网. 2011-08-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之光和海潮. . 闽南网. 2011-08-1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1) (简体中文).
- 王思羽. . 中国台湾网. 2015-02-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馥馨. . 华夏经纬网. 2015-04-2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观察者网. 2018-01-16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3) (简体中文).
报道称,大陆网友表示“菜英文当选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国家统一层面,对大陆都是有益的,只要菜英文当选,台湾经济必定继续衰败、台湾人民继续被奴役,一个落后贫穷的台湾,是大陆人最乐意见到的,只要不碰触底线,台湾就继续穷,如果碰到底线,武力统一台湾,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都要对国民党当选要好”、“强烈要求小英连任,穷台乱台全靠小英”、“民进党再干两届,兴许就台湾省人求统一了。”
- . 《民报》. 2016-01-03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自由时报》. 2015-11-16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 自由时报. 2019-01-02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中文(台湾)).
- . 中央社. 2019-01-19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中文(台湾)).
- . 自由时报. 2019-01-19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中文(台湾)).
- 徐筠庭. . 华视. 2019-01-10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 . 东森新闻. 2019-01-11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 叶素萍. . 中央社. 2019-01-10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中文(台湾)).
- 温贵香. . 中央社. 2020-01-12 [202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中文(台湾)).
- . 华视新闻. 2020-12-09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 . 联合新闻网. 2023-12-07 [2023-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 林人芳. . NOWnews今日新闻. 2016-09-2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黄筱筠. . 台湾中评网. 2016-10-0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彭媁琳. . NOWnews今日新闻. 2017-01-12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叶素萍. . 中央通信社. 2017-01-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陶本和. . ETtoday新闻云. 2018-04-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叶素萍. . 中央通信社. 2018-05-29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繁体中文).
- 李欣芳. . 《自由时报》. 2018-08-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8) (繁体中文).
- 总统府新闻. .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23-04-01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2) (繁体中文).
- . 新北市选举委员会.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 .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 .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 . 中央选举委员会. [2024-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 . 圆神出版社. 2011-10-25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繁体中文).
- 朱真楷和刘洁妍. . 人民网. 2011-10-1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3) (简体中文).
- . 圆神出版社. 2012-09-2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繁体中文).
- 王义铭. . 中国新闻社. 2012-09-0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 . 圆神出版社. 2012-09-28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4) (繁体中文).
- 冯雪. . 观察者网. 2015-09-17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简体中文).
参考文献
- 周玉蔻. . 台湾台北: 印刻. 2011-11-11. ISBN 978-9866135682 (繁体中文).
- 叶柏祥. . 台湾台北: 费边社文创. 2015-11-10. ISBN 978-9869237314 (繁体中文).
- 张瀞文. . 台湾台北: 城邦文化. 2015-11-25. ISBN 978-9869216135 (繁体中文).
- 叶俊杰和余玫铃. . 台湾台北: 时报文化. 2016-05-27. ISBN 978-9571366098 (繁体中文).
- Steven M. Goldstein和Julian Chang. . EastBridge. 2008-04-01. ISBN 978-1599880143 (英语).
- John F. Copper. . 美国拉纳姆: 莱辛顿出版社. 2012-11-08 [2018-08-30]. ASIN B00A74DZVA. ISBN 978-07391747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30) (英语).
外部链接
从维基百科的姊妹计划 了解更多有关 “蔡英文”的内容 | |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多媒体资源 |
![]() | 维基新闻上的新闻 |
![]() | 维基语录上的名言 |
![]() | 维基数据上的数据项 |
- 蔡英文的Facebook专页
- 蔡英文的Twitter帐户
- 蔡英文的Instagram帐户
- YouTube上的蔡英文频道
- 蔡英文的Threads帐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繁体中文) 中华民国总统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繁体中文) 小英教育基金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繁体中文) 想想论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繁体中文) 点亮台湾LIGHT UP TAIW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湾大百科全书 - 蔡英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
---|---|---|
前任: 马英九 |
中华民国总统 第十四、十五届 2016年5月20日-2024年5月20日 | 继任: 赖清德 |
![]() | ||
行政院 | ||
前任: 苏 起 |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六任 2000年5月20日-2004年5月20日 | 继任: 吴钊燮 |
前任: 吴荣义 |
行政院副院长 第二十六任 2006年1月25日-2007年5月21日 | 继任: 邱义仁 |
前任: 吴荣义 |
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十任,行政院副院长兼任 2006年1月25日-2007年5月21日 | 继任: 邱义仁 |
政党职务 | ||
![]() | ||
前任: 谢长廷 |
民主进步党主席(首次) 第十二、十三届 2008年5月20日-2012年2月29日 | 继任: 陈 菊(代理) 正任:苏贞昌 |
前任: 苏贞昌 |
民主进步党主席(再次) 第十五、十六届 2014年5月28日-2018年11月24日 | 继任: 林右昌(代理) 正任:卓荣泰 |
前任: 卓荣泰 |
民主进步党主席(三次) 第十七届 2020年5月20日-2022年11月26日 | 继任: 陈其迈(代理) 正任:赖清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