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乡

山地乡,全称山地原住民乡,是依据中华民国地方制度法所设置之地方行政区,此一设置源于日治时期台湾各地之蕃地,在战后初期所改制。


中华民国
行政区划单位‎
(虚级化)










相关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模板)
原中华民国公告疆域
简易版行政区划表

依据地方制度法第57条第2项规定,山地乡境内以台湾原住民族为主要居民,其乡长须经过民选,且必须为原住民族籍者方能担任[1]

  
  
  
  山地乡

列表

目前台湾共有24个山地乡,其中面积最大与最小的山地乡分别是花莲县秀林乡台东县兰屿乡,两乡面积分别为1,641.8555平方公里和48.3892平方公里;人口最多与最少的山地乡分别是花莲县秀林乡和屏东县雾台乡,2021年底两乡人口分别为16,555人和3,259人[2];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山地乡分别是台东县的兰屿乡和海端乡,2021年底两乡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约108人和每平方公里约5人[2]。下辖最多山地乡的县份是屏东县,总计辖有8个山地乡;下辖最少山地乡的县份是苗栗县嘉义县,两县分别仅辖有1个山地乡。各山地乡皆已颁定地方通行语[3]

山地乡族语名称主要族群通行语日治时期蕃地
宜兰县大同乡Minnao泰雅族泰雅语寒溪语蕃地 (罗东郡)
南澳乡Kbbu'泰雅族泰雅语寒溪语蕃地 (苏澳郡)
新竹县五峰乡Tatoba'泰雅族赛夏族泰雅语赛夏语蕃地 (竹东郡)
尖石乡Nahuy泰雅族泰雅语蕃地 (竹东郡)
苗栗县泰安乡Taian泰雅族泰雅语蕃地 (大湖郡)
南投县仁爱乡Paran赛德克族赛德克语蕃地 (能高郡)
信义乡Nehunpu-siang布农族布农语蕃地 (新高郡)
嘉义县阿里山乡Psoseongana邹族邹语蕃地 (嘉义郡)
屏东县雾台乡Vudai鲁凯族鲁凯语蕃地 (屏东郡)
三地门乡Timur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屏东郡)
玛家乡Makazayazaya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潮州郡)
泰武乡Klaljuc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潮州郡)
来义乡Rai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潮州郡)
狮子乡Sisigu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潮州郡)
春日乡Kasugagu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潮州郡)
牡丹乡Sinvaudjan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恒春郡)
花莲县秀林乡Bsuring太鲁阁族太鲁阁语蕃地 (花莲郡)
万荣乡Malibasi太鲁阁族布农族太鲁阁语布农语蕃地 (凤林郡)
卓溪乡Takkei太鲁阁族布农族太鲁阁语布农语蕃地 (玉里郡)
台东县海端乡Haitutuan布农族布农语蕃地 (关山郡)
延平乡Inpiing布农族布农语蕃地 (关山郡)
金峰乡Kinzang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台东郡)
达仁乡Tadren排湾族排湾语蕃地 (台东郡)
兰屿乡Ponso no Tao达悟族达悟语蕃地 (台东郡)

由于兰屿乡在日治时期被划为台东郡的蕃地,故其在二战后被划归属山地乡,然事实上其为位于太平洋上的一座小岛屿,实际地理环境并非山地,故成为全台湾唯一地处离岛的山地乡。另外原先尚有台北县桃园县台中县高雄县等4个县的总计6个山地乡,后由于2010年12月及2014年12月升格为直辖市,改制成现今的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4]

参考文献

  1. 地方制度法》第57条第2项:山地乡乡长以山地原住民为限。
  2. 内政部户政司. . 中华民国 内政部户政司 万维网. [202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4) (中文(台湾)).
  3. 林彦彤. . 自由时报. 2017-10-12 [2017-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4. 中央社. . 中时新闻网. 2014-07-17 [2021-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7)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地方制度法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