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潭堰
青潭堰,是台湾的一座水坝,位于新北市新店区的淡水河支流新店溪上,即台湾电力公司粗坑电厂下游800公尺处。主要功能为公共给水,原水送长兴、公馆净水场处理后,提供大台北地区每日约115万立方公尺的家用及公共给水[1]。另外功能则是调节粗坑电厂发电尾水。早期台北市民生用水水源新店溪之原取水口位于公馆的自来水园区,后来取水口改至上游的新店青潭堰,与直潭坝同为大台北地区公共用水取水处[3]。

青潭堰水库管理机关
青潭堰 | |
---|---|
![]() | |
![]() ![]() 青潭堰在台湾的位置 | |
国家 | ![]() |
位置 | 新北市新店区 |
现状 | 使用中 |
始建 | 1972年[1] |
激活 | 1975年[1] |
耗资 | 0.958亿元[1] |
所有者 | 台北市政府[2] |
水坝和溢洪道 | |
水坝类型 | 重力坝 |
高度 | 5.5(18英尺)[2] |
长度 | 197.6(648英尺)[2] |
坝顶海拔 | 32.3(106英尺) |
坝顶宽度 | 5(16英尺) |
溢洪道 | 6门溢洪道固定轮闸门控制溢流堰 |
溢洪道类型 | Gated overflow, service |
溢洪量 | 9,020 m3/s(319,000 cu ft/s) |
形成 | 青潭堰水库 |
总容量 | 70万立方公尺[1] |
有效容量 | 约15万立方公尺(2009年施测)[1] |
集水面积 | 716.8平方公里[1] |
表面积 | 27.1公顷[2] |
正常水位 | 22.2米(73英尺)[1] |
设施
青潭堰系一闸门控制溢流堰,溢洪道共计有6道固定轮闸门,全长197.6公尺的堰体包含无闸门段128公尺[1]。其中无闸门段堰堤曾于1979年8月遭「欧敏台风」洪流冲毁,当时工兵连连长陈金龙少校负责运行抢修有决堤危险的青潭堰之任务,却不幸因公殉职。后来联合报深感陈少校仁勇义行,发起树立纪念铜像于青潭堰畔,以纪念当时抢修中殉难的陈金龙少校[4]。
注释
- (PDF). 经济部水利署. 2011 [2013-06-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26) (中文(台湾)).
- 张炎铭、林廷芳、高穆宾主编. . 台北市: 三联科技教育基金会. 2012. ISBN 978-986-84878-5-7.
- 军闻社记者王智平南投廿九日电. . 中华民国国防部军事新闻通信社. 2013-03-29 [2013-06-22]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