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溪
大汉溪,旧名大嵙崁溪,位于台湾北部,是淡水河主流上游,河长135公里,流域面积1,163平方公里[1],涵盖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以及宜兰县的一小部分。
大汉溪 大嵙崁溪 | |
大嵙崁溪 | |
河流 | |
名称起源:1966年12月7日,行政院准予台湾省政府将「大嵙崁溪」改为「大汉溪」。 | |
绰号:大嵙崁溪 | |
国家 | ![]() |
---|---|
地区 | 台湾北部 |
区 | 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 |
属于 | 中央管河川 |
支流 | |
- 左侧支流 | 塔寮坑溪,莺歌溪,打铁坑溪,奎辉溪,高坡溪,荣华溪,宝里苦溪,马里阔丸溪 |
- 右侧支流 | 三峡河,草岭溪,三民溪,霞云溪,宇内溪,义兴溪,雪雾闹溪,卡拉溪,三光溪 |
地标 | 石门水库 |
主源 | 马里阔丸溪支流塔克金溪 |
- 位置 | 新竹县尖石乡品田山 |
- 海拔 | 3,100 m(10,171 ft) |
- 坐标 | 24°25′45″N 121°16′00″E |
次源 | 三光溪 |
- 位置 | 宜兰县大同乡唐穗山东侧 |
- 海拔 | 1,900 m(6,234 ft) |
- 坐标 | 24°36′18″N 121°25′05″E |
汇合点 | 巴陵 |
- 位置 | 桃园市复兴区 |
- 海拔 | 500 m(1,640 ft) |
- 坐标 | 24°40′44″N 121°22′40″E |
河口 | 淡水河 |
- 位置 | 新北市板桥区江子翠 |
- 海拔 | 1 m(3 ft) |
- 坐标 | 25°02′27″N 121°29′05″E |
长度 | 135 km(84 mi) |
流域面积 | 1,163 km²(449 mi²)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59.62 m³/s(2,105 ft³/s) |
- 最大流量 | 13,800 m³/s(487,342 ft³/s) |
- 最小流量 | 22.94 m³/s(810 ft³/s) |


其源流名为塔克金溪(泰岗溪),位于新竹县尖石乡境内,发源于品田山北侧标高约3524公尺处[2],先向东北流,随后折向西北,经司马库斯、镇西堡、新光,在秀峦与萨克亚金溪(白石溪)会合,改称马里阔丸溪(玉峰溪),再往北流复转东流,至桃园市复兴区下巴陵与另一大支流三光溪会合后,始称为大汉溪。此后主流流经桃园市大溪区、新竹县关西镇、桃园市龙潭区,及新北市三峡区、莺歌区、树林区、土城区、板桥区、新庄区、三重区,最后于板桥江子翠与新店溪汇流合称淡水河。
本溪上游为石门水库集水区,供应桃园市及新北市板桥、土城、新庄、三峡、莺歌、树林、林口、泰山、芦洲、五股、八里等地区用水。

历史
大汉溪最早称为大姑陷溪,得名自「大姑陷」即今之桃园市大溪区,源自于平埔族霄里社人称其为「Takoham」之音译,其音近似居住于大汉溪源头的卡奥湾群泰雅族或。[3](pp. 122,129-135)后因「陷」字不吉祥,乃依月眉位于「河崁」之地的天然地势,将「大姑陷」改称「大姑崁」。清同治四年(1865年)为庆贺月眉李腾芳中举人,遂改称「大科崁」。其后台湾巡抚刘铭传将之改为「大嵙崁」,河川易名大嵙崁溪,今日台铁局仍有称为「第二大嵙崁溪桥」的铁路桥[4],位于浮洲=树林区间。
日治后的大正9年(1920年)10月1日,大嵙崁改为大溪街。翌年5月27日,复将大嵙崁溪更名为淡水河[5],即上下游名称予以一致。然民间仍惯用旧称,甚至纵贯线铁路桥仍称「第一大嵙崁溪桥」、「第二大嵙崁溪桥」不变。战后1966年12月7日,行政院准予省府改大嵙崁溪为大汉溪案[6],省府于翌年3月16日公告并要求各县市政府订正河川图籍[7]。
另,自二甲九(今莺歌区二甲里)至摆接(摆接堡,今板桥区)这一段,清代称为摆接溪。
从前大嵙崁溪至三角涌(今三峡区)附近,因地势低平,河面加宽,形成网状河道。三峡溪与横溪各自注入大嵙崁溪分流河道,三峡溪于刘厝埔导入分流,为横溪汇注点之上游约八百公尺处。其后因河沙堆积,河床日渐升高,导致分流消退,原本两溪汇注处之大嵙崁溪分流河道成为三峡溪河道之延伸,因而形成今日三峡溪纳横榽之势。[8]
地质
在台北盆地形成前,古大汉溪和古新店溪是独立入海的两条河,大汉溪自源地以降,河道多有曲折,在石门以上呈东西走向。早在台北地区还是一片山地时,大汉溪在石门流出山区后,就直接由石门直接向西迳流入海。台北下陷成盆地后,古新店溪转往北流,同时加速了上游的向源侵蚀作用,源头逐渐向南切割山谷,于是越来越靠近山谷另一边的古大汉溪。大约在三万年前,于石门发生河川袭夺,古新店溪切穿山谷,地势较低的古新店溪将古大汉溪袭夺,大汉溪于石门附近直角转弯,下游的大汉溪改道北流,转向北北东流入台北盆地,现今的桃园台地群是大汉溪被袭夺前所堆积的古石门冲积扇[9]。大汉溪改向后流量增加,侵蚀基准下移,于是形成规模庞大之大溪河阶群。
大汉溪上游地势陡竣,河谷深邃,海拔甚高,河流侵蚀作用旺盛,形成高山悬崖与峡谷、瀑布、曲流、河阶、台地、壶穴等自然地形景观。自义兴至石门水库之间,河谷略为开阔,河阶地发达,在霞云坪、角板山、溪口台、竹头角等地各有两阶至五阶不等之河阶地分布,各阶地平整且开阔。从石门至莺歌一带,流路转向东北流向台北盆地,在大溪与龙潭一带河阶地更为广泛发达。大汉溪主流流至三峡后,其支流三峡河则汇合于右岸,一直到江子翠与新店溪汇合[10]。
环境与生态
为了有效改善大汉溪沿岸水质污染问题,新北市政府推动河川水质再净化工程,在大汉溪左右岸设施人工湿地,包括打鸟埤人工湿地、鹿角溪人工湿地、新海人工湿地,分布在莺歌溪下游、三峡大桥下游、城林桥上游、浮洲桥下游、新海桥上游,以及大汉桥至华江桥段右岸等地,通过生态净化方式处理导入大汉溪的污水,以利于达到降低污染物排入河川的目的。
大汉溪主要支流
主要桥梁
大汉溪河段
- 重翠大桥(省道
台64线、新北环河快速道路:新北三重-新北板桥)
- 大汉桥(
县道106甲:新北新庄-新北板桥)
- 新海大桥(
县道106号:新北新庄-新北板桥)
- 新月桥(景观步道桥:新北新庄-新北板桥)
- 大汉溪桥(省道
台65线快速公路:新北新庄-新北板桥)
- 第二大嵙崁溪桥(
台铁纵贯线:新北新庄-新北板桥)
- 大汉溪桥(台湾高铁:新北新庄-新北板桥)
- 浮洲桥(
县道114号、
县道116号共线:新北板桥/树林-新北板桥)
- 城林大桥:新北板桥/树林-新北土城
- 柑园二桥:树林山佳-树林柑园
- 柑园大桥(乡道
北85线:树林山佳-树林柑园)
- 三莺二桥:新北树林/三峡-新北莺歌
- 三莺大桥(
县道110号:新北莺歌-新北莺歌/三峡)
- 大汉溪桥(
国道3号:新北莺歌-新北三峡)
- 武岭桥(省道
台3线:大溪崎顶-大溪市区)
- 大溪桥:台3线旧桥,今为观光步道桥,大溪崎顶-大溪市区。
- 崁津大桥(省道
台4线:大溪崁津-大溪内栅)
- 溪洲大桥(省道
台4线:桃园龙潭-桃园大溪)
- 后池大桥:省道台4线旧桥,为石门水库后池堰堤,今为景观步道桥:桃园龙潭-桃园大溪。
- 石门水库坝底信道(桃专3线后池堰环湖公路:桃园龙潭二坪-桃园大溪坪林)
- 石门大桥(桃专1线石门水库坝顶道路:桃园龙潭石门-桃园大溪溪洲山)
- 溪口吊桥:复兴角板山-复兴溪口台,步道吊桥。
- 复兴桥(省道台7线旧桥:复兴霞云-复兴罗浮,今为步道景观桥。)
- 罗浮桥(省道
台7线:复兴霞云-复兴罗浮)
- 义兴吊桥:复兴罗浮-复兴义兴,步道吊桥。
- 雪雾闹桥(雪雾闹道路:复兴荣华-复兴雪雾闹
- 高义吊桥:复兴高义-复兴鹰山登山口,步道吊桥。
- 巴陵二桥(省道
台7线:复兴三光-复兴巴陵)
- 巴陵桥(省道台7线旧桥,今改为景观步道吊桥:复兴三光-复兴巴陵)
三峡河河段
马里阔丸溪(玉峰溪)河段
- 弥荣吊桥:复兴三光-复兴爷亨,步道吊桥。
- 同心桥吊桥:新竹尖石泰平-尖石石磊,步道吊桥。
- 玉峰大桥(石磊道路:新竹尖石玉峰-尖石石磊)
塔克金溪(泰岗溪)河段
- 司马库斯大桥(司马库斯产业道路:尖石泰岗-尖石司马库斯)
- 无名吊桥:尖石新光-尖石司马库斯,司马库斯古道吊桥
注释
- 另说河长130公里,流域面积1,167平方公里,杨万全,认识淡水河流域的水文,台湾水文论文集,2000年5月,第524页
- 杨万全,认识淡水河流域的水文,台湾水文论文集,2000年5月,第524页
- 萧世晖; 汪明辉. (PDF). 地理研究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2016-11, (65): 107–142 [2022-04-24]. ISSN 1019-6684. doi:10.6234/JGR.2016.65.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03).
- . 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国家型科技计划. [2014-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1).
- 《山川名改称ノ件》,府报第二千三百八十八号,台湾总督府
- 台(五十五)内字第九一三一号令
- 府建水字第九六○一六号
- 三峡镇志,第一章「地理」
- 邓属予、刘聪桂、陈于高、刘平妹、李锡堤、刘桓吉、彭志雄. (PDF). 国立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2004年11月 [2014-05-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06) (中文(台湾)).
- . 新北市板桥区: 经济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 2013年. ISBN 978-986-03-7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