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口
锡口,是台北市的一个老地名,位于今松山区东南角及信义区东北角,饶河街及松山火车站周边,永吉国中及松隆路以北区域[2]。
锡口 | |
汉字 |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
社名 | |
汉字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
平埔语言音译,为「河流弯曲处」之意。 |
历史
锡口为今台湾台北市松山之旧名,其名源自巴赛族Malysyakkaw(Malotsigauan)社,早期以台语音译为麻里折口社、猫里锡口社、锡口社。锡口于巴赛语的意思中为「河流弯曲处」,其中「河流」指的就是现今的基隆河,1920年日本人推行地方改制,认为「锡口」景色和与日本四国的松山相似,就用「松山」代替「锡口」,而松山地名就沿用至今,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后,亦以松山区为行政区名称。
锡口于1709年的陈赖章垦号中,成为汉人移民地。后成为泉州同安人聚落,称作锡口。该居于基隆河畔,有船利,因此在松山慈祐宫附近(今 饶河街)形成「锡口街」,属大佳腊堡。在当时没有大规模的市场时,慈祐宫前的广场就变成了临时的摊贩集中地,直到1909年才有松山市场的设立,慈祐宫到松山市场的部分称为「顶街」,松山市场到塔悠路口则叫作「下街」。
参见
- 松山区
参考数据
- . [2016-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201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 宋光宇. . 宗教哲学研究社. [2019-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