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位
牌位在东亚传统礼仪和习俗中,是用以祭奠列代神明、圣贤、祖先及亡者的木牌,[3][4] 上面书写及雕刻神灵、先人或亡者的名讳,以及一些吉祥话,象征祂的神灵附着于此受人崇拜。现代的牌位已经不局限采用传统的檀木、桧木、沉香木等木材制作,亦有以仿玉、玻璃钢、压克力等合成材料制作的产品。
牌位 | |||||||
![]() | |||||||
越南语名称 | |||||||
---|---|---|---|---|---|---|---|
国语字 | |||||||
喃字 | |||||||
名称 | |||||||
谚文 | |||||||
汉字 | |||||||
| |||||||
日语名称 | |||||||
汉字 | |||||||
| |||||||
名称 | |||||||
/ |
牌位 | |||||||||||||||
汉语 | 1. 神主牌 2. 神位 3. 神牌 | ||||||||||||||
---|---|---|---|---|---|---|---|---|---|---|---|---|---|---|---|
|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牌位 |
牌位在日、韩语中称为「位牌」,在中国一般亦称为「神座」、[5][6]「神牌」、[7][8]「神主」、[9][10][11]「神位」、[12][13]「禄位」、「香位」、「灵位」、[14][15]「莲位」或「木主」[16][17] 、福州民系称为「牌套」(pe2-tʰɔ5)[18];神位设备于小闱阁内时称为「神龛」,供奉祖宗牌位的闱阁通常也称为「祖龛」。
用途
牌位是儒家信仰的特有产物,随着儒学的传播,牌位的使用也遍及整个东亚文化圈,再随着东亚人口的迁徙,流传到东南亚的亚裔聚居地方。
宗法和宗教意义
儒家亦名「儒教」、「礼教」、「名教」,极为重视道德、礼乐和人际关系,在木板写上鬼神和先人的名讳,即代表祂的神灵附着于此接受供奉,表示「慎终追远」、「饮水思源」、「尊师重道」的寓意。[19][20]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民间并未有轮回转世的观念,当时普遍认为人死后魂魄要依附在实物,否则成为孤魂野鬼,故对神主与宗法十分重视,因为家中添有男丁,才有后继对祖先的祭祀。[19] 自然界的神明原先并没有形象,只是在祭祀时安置香炉望天而拜,后来才有牌位和神像成为祭祀的象征物。[21]
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太庙,都供奉着历代君王的牌位,牌位上书写君王的谥号或庙号,供当朝君主与后世皇族祭祀,同时也树立宗庙社稷的正统。在古时中国只有天子、诸侯和士大夫可以安设宗庙,平民直到明朝以后才可以盖建祠堂,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朝鲜、越南和琉球也有相同的宗法制度。日本伊势神宫是全国神社本厅的本宗,近代之前是专属于日本皇室祭祀天照皇大神和列代先祖的场所,亦属宗庙性质。[22][23]
政治意义
在中国、朝鲜等汉字文化圈国家于古代存在功臣配享制度,已故股肱大臣的神主得以凭借生前勋业祔祀于帝王宗庙或入祀于贤良祠,作为朝廷给予臣僚的最高礼遇及无上恩荣。[24]另外,中国历代均建有不少忠烈祠,里面供奉忠臣烈士的灵位,垂法后世,以享先烈的精神。但部份祠庙因日久失修而倒塌,部份则在文革时期遭捣毁,只有少数保存较为完好。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台以后,为消除日本国家神道的痕迹,将日治时期的大部份神社建筑拆除,改建为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忠烈祠;[25] 设在台北市圆山的国民革命忠烈祠,供奉的是国家先烈的灵位,每年由中华民国总统主持公祭。国防部军情局营区内则设有「戴雨农先生纪念馆」供奉殉职情报人员的灵位。
韩国国立首尔显忠院和国立大田显忠院是国家公墓,里面设有在韩国独立运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阵亡军人的灵位,包括李承晚、朴正熙、金大中、崔圭夏和卢武铉几位总统的灵位皆设立于此。
日本首都东京靖国神社安置从明治维新以来捐躯军人的灵位,各地的护国神社安置从明治以来捐躯军人、警察、公务员的灵位。明治神宫安置明治天皇和昭宪皇太后的灵位,也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22]
孝道文化意义
民间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位名叫丁兰的农夫,由于父亲早故,所以由母亲抚养长大,常因脾气不好而对母亲恶言相向。有日,丁兰像往常一样到田里干活,看见路边的小羊跪着吸食羊乳,觉得非常诧异;随后牧羊老人传授他「羔羊跪乳」的道理,丁兰有感自己平日的所为对不起母亲,因而惭愧不已。
这天,丁兰的母亲因事延误到田里送饭的时间,丁兰在田里看见母亲到来,准备前去迎接母亲,并向母亲忏悔,母亲却因害怕而失足跌入急流。丁兰在急流中遍寻不获母亲的踪迹,只捡回一块木头;他在悲伤哀恸以后,把木头带回家中刻上母亲的名字奉祀在正厅,逢事必先掷筊跪求母亲的意见。从此之后大家都仿效他的举止,把木牌当做「神主牌」来奉祀,传扬孝亲感恩的传统美德。[26][27][28]
神佛位牌
神位是供奉神明的位置[29] ,各路神明依职能可分为天公、后土、门神、正神、灶神、太岁、地主、普渡公、大众爷等,并非所有的神明都有设置神像、肖像,而是采用牌位;有些地神、阴神或泛灵只是在石碑、红纸、红砖、墙壁、石头写上名讳,设置香案和供品即可接受膜拜,亦可称为「香座」、「香位」。其中红纸、红布是适合所有的天神地祇,上至天公、下至土地公,古时候以一张红纸(布)书写圣号打开信仰供奉,后来雕塑金身、创建大庙的例子不在少数。
在设坛建醮仪式中,会把神明请到特定位置,在红纸写上神明的名讳作为临时的牌位,完成仪式后就送神火化。[30]
自然信仰
自然信仰源自古汉文化对天地阴阳、日月星宿、风雷雨电、河岳山川等现象的自然崇拜,大自然现象因无形无相而无法描绘形象,所以传统多是在牌位上书写神明的尊号来供奉,例如供奉五炁真君的牌位上书「东方岁星木德星君」、「南方荧惑火德星君」、「西方太白金德星君」、「北方辰星水德星君」、「中央镇星土德星君」的尊号,上面也绘有太极八卦、日月星斗的象形符号。早期,信徒认为「玉皇上帝」为至道的化身,无始无终、无形无相,无从描塑,或因敬畏而不敢塑画其形象,或惟恐偏差失准而冒犯,故其香案皆不以造像供奉,而是设立书写尊号的牌位,如台南天坛主祀的「玉皇上帝圣位」。
融合神话、预言书、民间传说、神魔小说、神仙故事、道教信仰和其他宗教以后,一些神明开始出现形象、化身和名讳,例如传说中是晋朝张育是梓潼神的化身、文天祥被认为是文曲星降世,关公被认为是武曲星降世,北斗七星为斗姥所生,二十八星宿和太岁各有名讳,三清六御、五曜七政皆有人格化身,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各有所属。
一般庙宇有以造像来供奉太岁(六十位值年太岁的造像),亦有以立牌位的形式来供奉太岁,供奉牌位上绘有太极八卦、日月星斗及六丁六甲等文本符号,值年岁次和太岁的名讳为可抽出的字板,可以每年替换。另外,也有书写在黄纸上的太岁神位,如农民历、庙宇所附送的「〇〇值年太岁〇〇星君神位」(结缘品),可以张贴在家中供奉神明的左侧,不高于神明的位置,或其他清净地,早晚上香膜拜。
在民宅住家,民间信仰者认为地基主是家宅的守护灵,故设神位上书「地主」或「地基主」。客家民系重视风水龙脉,兴建的房屋或庙宇设有龙神香位,上书「福德龙神香位」或「土地龙神香位」等。
对于守护先人墓园的后土/土地神信仰,有认为是土地公(福德正神),也有认为是土神、山神之神格,为守护一方之土地神。认为后土即是土地公(福德正神)者,即塑造成一般土地公(福德正神)的形象;亦有因其他因素,迳立「后土」、「后土神」石碑。山神神格则另立「龙神」或「山灵」。
人物神信仰

一些历史上有功受人尊崇的人物或民间认为灵验的先人会被视为神明供奉。例如儒学门生崇敬孔子,孔庙大成殿奉祀孔子的塑像、画像或「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牌位(或其一,或像与牌位两者皆有),偏殿供奉诸先圣、先贤、先儒的牌位,提醒后世的读书学子「有为者亦若是」。
石敢当、佛号碑位
旧时民间信仰盛行在路口、巷弄、桥道、要冲或朝着「煞方」的家宅正门前,竖立上刻「石敢当」三字石碑,以镇压不祥之物。[31] 石敢当上刻的文本,常见的有石敢当、泰山石敢当、石敢当止煞、佛号、道教符号等字样,不胜枚举。[32]
根据佛经所言,佛菩萨度化众生各有善巧方便,一般归为「相好光明度众生、说法度众生、神通度众生、名号度众生」四种因缘。其中以名号度众生最为方便,因为佛号即为光明圆满之本体,对佛本身来说,佛体的本身和祂的佛名是一如不二,若有众生能够至心称念,即能得到佛愿摄受。[33] 佛号即佛,佛教徒设立佛号即视之如佛般礼敬,混合民间信仰者更有将佛号设立碑位,虔心供奉。
汉传佛教由于净土宗的兴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流传甚广,故在一些常发生车祸、灾害或传有鬼魅作祟的地方,便设有佛号的碑石建筑物,[34] 如台湾嘉义县大林镇之「阿弥陀公庙」,主祀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六字的大石碑位。[35]彰化县溪州乡的溪墘厝阿弥陀佛碑更是当地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七都有大量的酬神戏来还愿。
- 供奉「五方五土龙神、前后地主财神」的牌位
- 供奉「太上道祖」的牌位
- 左镇老君祠无设神像,全部为供奉牌位
- 供奉「南无阿弥陀佛」的牌位
神主
神主又称灵位,是先人的牌位,人们相信先人的灵魂会附于牌位上。道教和民间信仰相传人身有三魂七魄,死后之时七魄消散,其余三魂归于墓地、家宅和阴曹,直到轮回之时才重聚于一体;所以灵位除了是指设在家中的神主牌位,也可以是指往生之时设在灵堂的牌位。[14][15]
祖先位
祖先牌位是供奉列代先祖的牌位,在闽、粤语中也称为「公妈牌」或「神主牌」,有些是每一名男性祖先及其妻子有单独的牌位,有些则是一个牌位包括历代祖先。从传统风水学上来说,祖先牌位应设在正厅的白虎位,位置不可超过神位,宜低宜退;以上与日本时代正厅改善运动有关[29] 客家人崇敬祖先,祖先多设在正位,神明供奉在旁,为「祖在家,神在庙」之思想,即在家祖先最大,在庙则神明最大[37] ;佛教徒的家中无此忌讳,牌位设在佛像左右均可。[38] 通常先人刚往生时,会在神桌旁另设位置加以供奉,若干时日以后方才入祀祖先牌位内,接受后代子孙的香火膜拜;同房兄弟分家以后,则从祖先牌位分香,此为近代工商社会产生的新俗继续供奉。[19][39]
九玄七祖位是越南祖先牌位的写法,上书「九玄七祖」()的字样,奉请「父、祖、曾、高、太、玄、显」和「子、孙、曾、玄、来、昆、仍、云、耳」等历代祖先子孙领受香火。
新亡者
新亡者使用的牌位称为「灵位」、「魂位」、「魂帛」、「灵帛」等,通常是以「牌位纸」来书写,盖「男为阳为为天,女为阴为坤为地」,故男死者用青纸书写牌位,女死者用黄纸书写牌位,以合「天青地黄」之理。[40]
古时在人死刚断气的时候,亲人会拿着死者的衣服到屋顶向北方呼喊死者的名字,希望招回其神魂,认为新亡者的神魂会随帛而返。[41] 今时比丘、道士或香花僧前来为新亡者慰灵时,则在正厅以厚纸或白布竖立临时牌位,用以招来亡者的魂魄,称为「竖魂帛」。
佛教
佛教灵位是汉传佛教徒指往生者停灵、作七时使用的牌位,一般是以黄纸来书写,通常写为「莲位」,通常在家供奉,直到尾七日后,就会供奉在佛寺内的「往生堂」以让新亡者日日在寺院中听诵佛经,祈求冥福。至于是否可在家中设立祖先牌位,正信佛教多数抱持「允许并肯定」的立场,但鼓励家中佛堂应以供奉佛菩萨为究竟皈依的对象,祖先牌位则为慎终追远、纪念先人之用,也是日行功课廻向的对象。[42][43][44][45][46]
天主教
天主教在明朝时传入中国,根据《利玛窦规矩》,为了中国人的慎终追远的习俗,教仪并不禁供奉牌位,天主教徒依然可以烧香祭祖。[47] 往生者竖灵时也有布置灵堂、灵桌、牌位和香炉,但没有招魂幡,也不烧纸钱,其他传统的民间习俗则改以追思、祈祷、诵经、献花或献弥撒的方式进行。[48]
人物神牌位
一些历史上真实出现的人物因为不同的原因受人供奉、膜拜,于是设置牌位代表受祭者。
先贤功德禄位
先贤禄位也称作「先贤功德禄位」。早期的庙宇常为地方士绅、乡亲等众合力集资所规划创建,故有些庙宇便会单独设立一处厅堂,为这些建庙的前人先贤设立香案供奉,以纪念这些开山先贤的功劳恩典。与「长生禄位」不同的是,长生禄位是为活人祈福回向用途(尽管该人死后,供奉者仍会继续祭拜),先贤禄位则是为纪念已经过往的前人。
义民牌位

祭祀在械斗、民变、战争中,因保卫家乡而牺牲的义民爷。因义民爷非单指一人,而是一个群体,故多数建庙系以牌位代表数十或数百位之义民爷,上书「褒忠义士众姓诸公之神位」。[50]
长生禄位
长生禄位也称为「长生牌位」,是为活人而设的牌位。有些是受恩人为报答施恩者而设的牌位,供奉者每日在牌前烧香叩头,祈求恩人得以福寿双全;[54]一般庙宇常会为了报答檀越施主,而为之立下长生禄位,每日诵经功德回向。或是在父母亲人遭遇灾难时,在佛寺庙宇内设立牌位,以念经和功德回向给至亲,祈求患难者得以延年益寿、消灾解厄,通常是以红纸来书写。「长生禄位」在客家礼俗的意思是把在生者的名字提前写在神主牌,再利用红纸将生者的姓名掩盖,表示生者尚未接受香火的膜拜,直到生者过世以后,方才把红纸撕去。
类似文化
- 御本尊、御名号
日本亦有使用如同汉文化的木制牌位之外,日本佛教中亦兴盛供奉书写佛菩萨、圣人等名号,或经典题名的挂轴,称为「御本尊」或「御名号」,依不同的宗派而有「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师遍照金刚」等名号挂轴,信徒在前设供礼拜及进行诵经念佛等功课。[59]
- 路边牌位
普遍都会设立在有车祸或有意外死亡的马路边或河边,相传可以镇压幽灵。现在一般都会用铁皮或石头刻有“南无阿弥陀佛”或“泰山石敢当”字眼。一般俗称“阿弥陀佛碑”或“阿弥陀佛牌”。
参考来源
- .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韩语).
- 比嘉清 (编). . 2009-02-20 [2012-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3).
- 清·钱彩、金丰《说岳全传·第四十回》:「但见上边坐着一位神道,青脸红须,牌位上写着:『敕封东平王睢阳张公之位』。」
-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三出·秘议》:「〔生〕好一座寳殿哩。怎生左边这牌位上写着『杜小姐神王』,是那位女王?」
-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七》:「道士便盛击鼓,召请诸神。魅乃取伏虎,于神座上吹作角声音。」
-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十一回》:「一座沉香雕花的龛,约有九尺多高,内奉先人坐像,龛前主题云:『故东越孝廉韦公痴珠神座』。」
- 清·孔尚任《桃花扇·闲话》:「下官也没等工完,亲手题了神牌,写了墓碑,连夜走来,报与南京臣民知道。」
- 清·昭梿《啸亭续录·内务府定制》:「前殿后殿均九间,中为穿堂以联前后,缭以周垣,供奉列圣、列神牌。」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虞华轩进去,拜了叔祖母的神主﹐奉主升车。」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大司徒邓禹入长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纳于高庙。」
- 后晋·刘昫《旧唐书·玄宗纪下》:「时太庙为贼所焚,权移神主于大内长安殿,上皇谒庙请罪。」
- 西汉·刘安《淮南子·时则训》:「是月命太祝祷祀神位,占龟策,审卦兆,以察吉凶。」
- 近代·徐铸成《哈同外传·十二》:「正日那天上午,夫人由乌目山僧伴同,先去瑜珈精舍,向她亡母神位致祭。」
-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我安了灵位,排了果桌,向大门外将纸钱忙烧。」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二回》:「柴进教依官制,备办内棺外椁,依礼舖设灵位。」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
- 近代·鲁迅《坟·论睁了眼看》:「沪汉烈士的追悼会中,活的人们在一块很可景仰的高大的木主下互相打骂。」
- . [2016-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4).
- . 台湾民间信仰.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5-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8).
- 蔡文. . 蔡老师专栏 典故轶闻篇. 2002-09-10 [201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 . 台湾民间信仰.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5-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8).
- . .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5) (中文).
- . .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5) (中文).
- 中国国家历史. . 腾讯新闻网. 2023-12-14 [2023-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8).
- 杨净涵、林静姿等. . 台湾学校网界博览会. [2011-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9).
- 廖真珮. . 大纪元时报. 2005-05-08 [201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4).
- .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 [201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7).
- . 大家艺文天地 周政男工作室. [2015-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 . 永春仙乡林柄陈氏宗亲网. 2011-09-01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9).
- 陈天权. . 香港: 明报出版社. 2012 [2015-03-11]. ISBN 9888135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石敢当》:「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
- . 澎湖国家风景区.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 慧净法师. . 中华净土宗协会.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2015-08-19 [2016-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 .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4).
- . [2018-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1).
- . [2015-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一钵法师. . 学佛网.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正信的佛教徒在设立佛堂时,应以供奉佛菩萨像为原则,佛堂不宜作扶乩问卜之用。佛像的左边或右边均可供奉祖先牌位,可另设一小桌,亦可一同摆设在佛桌上。
- . 台湾民俗文物辞汇类编.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3-09-30.
- .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礼运·第九》:「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古之复者以衣,今用神帛,其意盖本于此。」
- . 佛教青年协会. 2006-02-16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在佛教徒来说最重要的是供奉诸佛菩萨,祖先牌位是其次。况且往生者大都在七七四十九日后投生去了。假若家中安放了祖先牌位,作为佛弟子的子孙,不应向他们用佛教的顶礼仪式,只要上香,供饭就可以了。若他们已投生他方的话,这些都没有用了。
- . 学佛释疑(二)第103集. 正觉教团法界弘法.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 . 佛教问答. 念觉学佛网转载. 2014-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8).
- 净空法师. . 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百. 清流佛教网转载. 2008-08-29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福山堂.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至于祖牌可以移置于寺院的广渡堂、往生堂等,可以不在家中供奉,在佛寺供奉。如果在家供奉,则可置于佛像之下首或另移他处,改以较佛坛为小的祖龛,单独供奉。例如寺院规模较大者,都会另设有广渡堂、往生堂等,专供先人牌位;寺院规模较小者,即以大殿佛坛的两侧供置往生牌位,供养死者;或亦设有供奉檀越的长生禄位。
- 卢俊义. . 自由时报 (赖永祥长老史料库转载). 2003-07-30 [2015-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9).
- . 各宗教丧葬礼仪流程. 台湾殡葬信息网. [2015-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8).
- 《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九回》:「附荐西门氏门中三代宗亲等魂:祖西门京良,祖妣李氏;先考西门达,妣夏氏;故室人陈氏。」
- . [2016-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 .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7) (日语).
- .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0) (韩语).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韩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我的病要好了,把你立个长生牌位,我天天烧香磕头,保佑你一辈子福寿双全的。」
- . [2016-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南方澳进安宫-名词解释:拜斗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6-07-10.
- . 中台山佛教基金会. [2015-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 法鼓山员林办事处. [2015-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2).
- .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7).
延伸阅读
- 吾妻重二:〈木主考——到朱子学为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