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位於臺灣高雄市大樹區,占地50公頃,2011年落成。1998年釋星雲法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30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臺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釋星雲為此珍貴的宗教遺產而建館至今,秉持「以人為本」推動社會終身教育,是綜合性最強並極具特色的博物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概要
類型博物館佛寺
所屬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行政区高雄市大樹區統嶺統嶺路1號
22.75708°N 120.44135°E / 22.75708; 120.44135
起造2003年
竣工日2011年12月25日
佛光山
网站
www.fgsbmc.org.tw
地圖

佛陀紀念館與中華文物交流協會五年合作計畫,共同舉辦過「千年重光」、「光照大千」、「七寶瑞光」、「紫禁佛光」、「絕壁重光」等大型展覽。與山東省文物局、安徽博物院蘇州博物館湖北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等九個簽署成為友好博物館,每年在兩岸博物館館際交流及春節都有舉辦文化藝術展演活動。

佛陀紀念館實踐三好、四給的核心價值,以「文藝化、電影化、人間化、國際化」四化為發展目標,朝著典藏、研究、教育、探索及公共服務、休閒和觀光於一體,一年入館近千萬人次。2014年晉身ICOM國際博物館、首家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國際認證的博物館至今,2015年獲第五屆中國旅遊投資艾帝亞獎,榮登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015年報(UNWTO)。2014至2019年獲全球最大TripAdvisor大獎、卓越獎,2020年更獲最風雲得主,榮獲台灣高雄景點第一。

佛陀紀念館設有四個常設展,四處展覽廳,重點展示引進海内外專題展覽和館藏珍品主題展。並設有一千五百人專業表演劇場「大覺堂」,民眾可公益欣賞藝術表演。以興建48座地宮的因緣,特地規劃「佛教地宮還原」常設展區,模擬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展出地宮珍寶文物,設計了「開啟地宮門倒數」,以數字讓參觀民眾參與時空的進行。

佛陀紀念館歷來重要出版有:《博物館的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兩岸博物館論壇論文集》、《與大師面對面-張大千書畫展‧星雲大師書法展》、《金身合璧 佛光普照─河北幽居寺佛首捐贈紀實暨佛塔寶藏藝術展》、弘一大師•豐子愷《護生圖書畫集》、《畫說紅樓─清‧孫溫 孫允謨繪紅樓夢》、《以法相會─寶寧寺、毗盧寺等明清水陸畫精選作品》、《紫禁佛光-明清宮廷佛教藝術展》等近30冊。

每年配合舉辦指標性、國際性大型活動:佛光山2018春節平安燈法會、佛誕節、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星雲人文世界論壇、世界神明聯誼會,均為大活動,世界各地中外人士都歡喜參與。佛陀紀念館和海內外博物館及各大學交流,每年舉辦學術研討會、國際交流活動,實為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

興建

緣起

1998年,釋星雲至印度菩提伽耶(又稱佛陀伽耶,是釋迦牟尼佛的悟道成佛處)傳授國際三壇大戒

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寺長期為促進世界佛教漢藏文化交流,創設中華漢藏文化協會,並舉辦世界佛教顯密會議,乃至創立國際佛光會等,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2003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安基典禮。歷經9年,2011年12月25日竣工。

釋星雲:「佛陀並不需要我們禮拜供養,但眾生需要藉此啟發善念、淨化心靈。透過禮拜佛塔,與佛陀的法身接觸,將思慕之情昇華為學習佛德,實踐於日常生活。佛陀並不需要寶塔,而是眾生需要,我憑著這句話而建寶塔。」[1]

建館理念

釋星雲:「佛陀紀念館是歷史的建設,是人心的建設。它是十方的,是大眾的,只要有人需要它,誰都可以來親近它;它也是文化的,是教育的,無論個人、家庭、學校、機關團體,都可以在這裡團聚、聯誼,都可以在這裡圍繞、教學。」[2]

發展目標

  1. 文藝化
  2. 電影化
  3. 人間化
  4. 國際化[2]

五大使命

  1. 48個地宮:持續保存人類文明的智慧,建構人類共同記憶。
  2. 生命教育:透過文化藝術推動生命教育,及綠能環保。
  3. 兩岸交流:兩岸交流,促進中華文化的復興。
  4. 佛教藝術:致力於佛教藝術展覽,舉辦學術研討會 。
  5. 公共服務:尊重包容,共享資源,熱忱服務。[2]

核心價值

  • 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 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2]

歷任館長

  • 2011~2013年:慈容法師擔任第一任館長。
  • 2013年~:副館長如常法師接任館長。


成佛大道

建築介紹

牌樓
正殿

佛陀紀念館坐西朝東,占地總面積100公頃,自安基至竣工,外觀設計圖便繪製了百餘張,後經一再修改,成為現在除了主體建築正館外,成「前有八塔,後有大佛,南有靈山,北有祇園」的格局。主建築位於中軸線上,從東至西依序有「禮敬大廳」、「八塔」、「萬人照相台」、「菩提廣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及「佛光大佛」等。

禮敬大廳

禮敬大廳

禮敬大廳位於館區入口處,其名有禮敬諸佛之意,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的建築。內有禮敬大廳滴水坊、客堂(接待、詢問處)、國際人士服務台、校外教學/團體導覽服務/外語導覽服務、貨幣兌換、育嬰室、無障礙廁所、展示區、簡報區、美食區、佛教藝文流通處、寄物區等多功能服務[2]

門前有兩座雕像群,右為大象,說明佛陀乘白象入胎,用以紀念佛陀降誕;左為獅子,代表佛陀的般若法音,用以闡揚佛陀法義[3]

八塔

大佛與八塔

在本館前方,另有八座不同功能的塔,八塔象徵佛教基本教義八正道,其功能分別為:

一教塔

一教,為一個人間佛教。釋星雲說人間佛教即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一教塔平時提供會議、活動、課程之用途,舉凡義工講習、教育培訓等,各級學校、各個團體皆可申請場地借用。[4]

二眾塔

二眾,二眾指出家眾與在家眾。其功能為「三好兒童館」,有三好劇院、三好學園,是以釋星雲提倡的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中心思想,專為兒童設計互動、科技與遊戲的場所。[4]

三好塔

三好之意為「身口意三業,身做好事,口說好話,意存好心。」三好塔為聯合辦公室,另設有會議室、會客室,是一座現代多功能的場所。[4]

四給塔

四給塔,以佛光山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命名,其功能為文化廣場,使大眾都能遨遊於書香天地間,從中享受心靈寧靜。「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釋星雲以這四句話勉勵讀者。塔內有兒童專區,提供親子同樂最好的學習空間。[4]

五和塔

五和的意涵為「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五和塔是「喜慶之家」,以「家庭」出發,從男女結婚的「佛化婚禮」,到喜獲麟兒的「毓麟之禮」,至孩子的「成年之禮」、長輩生日的「壽誕之禮」,或學生「畢業典禮」,舉凡喜慶大事,皆可在此禮堂以佛教儀式祝賀祈福,洋溢的幸福氛圍隨處可見,且可溫馨拍照留念。[4]

六度塔

六度塔是以佛教「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命名,塔內為常設展,有「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及釋星雲「一筆字」書法墨寶、3D影片欣賞。釋星雲憑藉著「心眼」和「法眼」書寫「一筆字」,書體卓然成一家。[4]

七誡塔

七誡即「誡煙毒、誡色情、誡暴力、誡偷盜、誡賭博、誡酗酒、誡惡口」,藉由七誡的奉行,讓個人、家庭到社會形成一股善美清淨的「正面能量」。七誡塔是客堂,提供參訪民眾喝茶、休憩及談敘之用。[4]

八道塔

「八道」亦名「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引領我們去向涅槃解脫的正道。八道塔為客堂,播放介紹佛陀紀念館影片、簡報之場所。

八座塔外形及工法相同,皆為方形七層樓閣式,高37公尺,鋼筋混凝土結構,基座外飾黃砂岩,塔身外牆是小理石,屋瓦為飛鳥瓦,欄杆為石材。[4]

雙閣樓

佛陀紀念館北側有一處可讓身心靈休憩的空間,名為「雙閣樓」的金色建築物,在「清風吹拂老樹,池畔長滿荷花」的生態池襯托下,散發人文的氣息。雙閣樓外圍榕樹林及生態池更是校外教學,體驗自然生態中蘊涵生命教育的最佳場所。有人說煦煦陽光映照在雙閣樓是最美的景色;也有人說,夜晚金碧輝煌的雙閣樓是最莊嚴的時刻。

雙閣樓2樓的「茶禪一味」空間,傳揚著中華茶道文化,3樓設「抄經堂」,提供「佛光菜根譚」與「心經」給人抄寫,是讓大眾修心養性、了解經文的好場所。為提昇人文氣息,「雙閣樓名家講座」設於3樓,成為人文空間平台,以教育、文化、藝術淨化人心,綠蔭中,讓大眾共享藝文深度,傾聽,善美與感動。[4]

菩提廣場

通過成佛大道,就是「萬人照相台」,共有37個階梯,象徵「三十七道品」,即是佛教修行實踐的法門。站在台階上,面向東,背後是一尊世界最高大的銅鑄坐佛;轉身向西,有八座寶塔為背景,視野遼闊,是來訪團體拍照最佳之地。

菩提廣場長、寬各100公尺,廣場上經常舉辦大型戶外活動,如:愛與和平宗教祈福大會、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音樂會、千人曬經[5]、千人茶禪[6]、全國金剛知賓檢閱大會、經典戲劇饗宴、三好嘉年華會、等。[4]廣場上更有十八羅漢及八宗祖師的雕像環繞。

本館

本館主體建築塔身為覆缽式,基座外飾黃砂岩,塔身為鏽石,極具印度風格。在摩尼寶珠下的塔剎為藏經塔,供奉百萬部心經,「百萬心經入法身」是佛陀紀念館興建時所發起的祈福活動。

殿堂

本館一樓正中間依序有三座殿堂,觀音殿、金佛殿、玉佛殿。

觀音殿

觀音殿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由釋星雲設計並題殿名,請藝術家楊惠姍莫高窟第三窟千手千眼觀音變相臨摹雕塑,白色玻璃壁面由藝術家施金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繪33觀音圍繞殿堂,遊客可虔誠祈求菩薩加持的甘露法水。弧形外牆印著《普門品》經文,結合信仰美學,處處散發淨香。

金佛殿

金佛殿供奉泰國金佛,2004年泰國皇室慶祝僧王90大壽,製作19尊金佛,詩琳通公主代表僧王致贈一尊金佛予釋星雲,象徵南北傳佛教融和的文化。殿內設有中、英文法語箱,遊客可將溫馨的法味帶回家。

玉佛殿

玉佛殿供奉佛陀真身舍利,緬甸白玉雕成的臥佛象徵佛陀的涅槃像。佛前有釋星雲題寫楹聯:「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至今才見如來身。」佛像兩旁大型彩色玉雕有東方琉璃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兩側牆面由香柏木雕成的世界各地佛塔,流露著佛教藝術之美。

常設展

本館一樓共有四個常設展,結合靜態、動態、科技與傳統的結合,帶領遊客以各種角度親近佛教文化。

佛教地宮還原館

佛陀紀念館設置了48座地宮,以「信仰、生活、文化」為軸線,搜集具有歷史性、當代性、紀念性的記憶和文物,百年開啟一座,延續及保存人類共同的文化。為使大眾了解何謂地宮,佛陀紀念館特於本館一樓常設「佛教地宮還原館」,漫步其間讓人彷彿穿過時光隧道,進入佛教聖物的歷史之旅。

「佛教地宮還原館」有「法門寺」、「觀音、石函、舍利瓶」、「禮佛器物」及「造像碑」等四個展區。收錄134組佛教文物,皆為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陳白玉葉伉儷,發心捐贈數十年所收藏的各地宮文物。[4]

佛教節慶館

「佛教節慶館」呈現佛教一年四季所舉辦的各種節慶,藉由節慶走入人間。釋星雲以三寶節日為主體設計的概念:以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佛寶節」、七月十五「僧寶節」、十二月初八佛陀成道日「法寶節」合為「三寶節」。這些節日裡,既展現佛菩薩慈悲智慧的精神,也反映佛教與民間固有思想、習俗相互融和發展的信仰特色。希望大眾以佛菩薩慈心悲願、功德,激勵自己,學習並實踐佛菩薩的普濟精神。

佛光山宗史館

為使大眾了解佛光山開山往事與未來展望,本館一樓特設置「佛光山宗史館」,如實記錄釋星雲推動人間佛教發展的歷史。展覽以時間為軸,以報導為引,從「出生」、「出家」、「渡海來臺」、「咱們的佛教來了」、「創辦佛光山」、「佛光普照五大洲」等六個單元,深入淺出地呈現釋星雲的成長背景與思想;同時,以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等四個面相,介紹人間佛教如何將佛教帶往現代化。

佛陀一生館

4D動畫《佛陀的一生》,以佛陀的一生為主題,由釋星雲提供腳本,展覽透過4D劇院及壁畫、文字、聲光影音及互動的展示手法,呈現佛陀如何以示教利喜誕生人間的本懷。

繼《佛陀的一生》播映所締造廣大好口碑後,2014年新春之際,佛陀紀念館再推出由導演曲全立歷時一年多製作的4D水墨畫風格動畫鉅片《貧女一燈》。

大覺堂

「大覺堂」是一座多功能的大型表演廳。可容納2000人,擁有全臺首座360度環形螢幕,中央造型主燈以漸進式燈光,呈現蓮花的一開一合,散布在蓮花周圍的祥雲,也因色彩變化,營造出七彩效果。圓形升降舞台的創新設備能順逆旋轉,使表演者可藉由舞台旋讓四面八方的觀眾都能清楚地欣賞演出。

大覺堂自開幕以來,有許多世界著名的表演團體:北京中央民族樂團北京京劇院、菲律賓藝術學院、馬來西亞舞蹈學院;臺灣明華園、尚和、唐美雲歌仔戲團;國光豫劇團,臺北佛光青年歌詠隊;山西太原舞蹈團、福建省歌舞劇院、廣西木偶劇團、河南豫劇院、西班牙智利拉拉劇團,河南雜技團、河北雜技團、山東雜技團、江蘇大劇院南京市京劇團、河南省藝術中心、維也納佛光青年愛樂團等來獻藝,讓臺灣社會民眾不用舟車勞頓,就可以免費欣賞人文藝術,提昇心靈的資糧。

四聖塔

基座四隅有四塔,塔身壁龕乃浮雕圖案。塔內各設有菩薩造像,分別為大悲觀世音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願地藏王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

佛光大佛

佛陀紀念館的建築極具藝術價值,也是會「說法」的建築,在中軸線的最高點,坐著世界最大的銅鑄坐佛—佛光大佛,坐西朝東,連同基座及建築共108公尺,重1,780公噸,右手結佛光人熟悉的蓮花印,左手與願印,呈現人間慈悲圓滿相。許多遊客總希望能近距離禮拜大佛,釋星雲秉持給人歡喜之理念,啟建了「大佛平台」,開放一處可容納2000人禮佛的寬廣之地。大佛平台、四聖塔於每週六由法師帶領大眾繞塔修持,修福修慧。[4]

四十八個地宮

「地宮」顧名思義,就是地下的宮室。佛陀紀念館有四十八座地宮,分佈在「本館」正下方,珍藏著數千件文物。時代走過的歷史軌跡、來自全球的生活記憶,在這裡以「真空」狀態,保存給人類的子子孫孫[1],並向全球大眾徵集具有歷史性、知識性、當代性及紀念性之各種文物。由於每百年才會開啟一室,因此全部地宮要4800年才會開完[7]。同時每年更舉行「地宮珍寶入宮暨百萬心經入法身法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承載珍貴文物的寶轎,朝本館前進,送入地宮珍藏。[8]

藝術

立體浮雕

漫步環館道路,南北風雨走廊的立體浮雕藝術,是釋星雲的創意,也是佛教藝術的創舉,啟發大眾心靈智慧,認識生命的可貴。

佛陀行化圖

22幅「佛陀行化本事」,穿插古德偈語,呈現佛陀一生重要的弘化事跡,福慧圓滿。

禪話禪畫

1993年大陸知名畫家高爾泰、蒲小雨夫婦以《星雲禪話》為體材畫下百幅禪畫的人物,由佛光山典藏。佛陀紀念館遴選40幅作品,雕塑彩繪,栩栩如生。

護生圖

《護生畫集》浮雕

八塔長廊的圍牆壁面,有70幅以畫說法的《護生畫集》浮雕及14幅《佛光菜根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偈語,總計86幅護生圖浮雕。《護生畫集》浮雕為豐子愷先生《護生畫集》的漫畫,配合弘一大師題詩的墨寶,是佛教所倡導的慈悲與戒殺的體現,藉此宣揚護生概念,彰顯佛陀護生愛生的慈悲。護生圖浮雕是由現代雕塑家葉先鳴製作,傳統藝術彩繪家陳啟明彩繪。

名家書法碑牆

黑色花崗岩的碑牆,以釋星雲《佛光菜根譚》75篇為底本,透過知名書法家書寫不同的字體,鑴刻於牆,書卷氣息讓人低吟流連。

一筆字

所謂「一筆字」指釋星雲所寫的書法,每一張都是「一筆」到底,不容間斷;因為只要中途停頓,就會看不清、抓不準筆畫而難以下筆,因此他不得不一 氣呵成,一揮而就。高齡超過九十歲的他,由於四十多年的糖尿病,導致視網膜剝離,合併眼底黃斑部細胞鈣化,雙眼視力模糊,幾乎看不見;雙手更是不聽使喚的顫抖,但他仍然藉著用「心眼」寫出一手少人能及的一筆字。一筆字書法常設展館位於佛陀紀念館六度塔,提供一筆字墨寶、書法拓印及一筆字3D電影供遊客欣賞。館內更有一筆字相關文創產品的自在紀念品店,看見一筆字的藝術之美。

石雕

石雕藝術有著堅毅、樸實之美,國際藝術家吳榮賜慧心巧手雕刻,以泉州白石雕刻出八宗祖師,泉州青斗石雕刻出十八羅漢,其神韻皆靈活靈現。期待觀者了解佛教賢者,見賢思齊。

十八羅漢

十八羅漢尊像位於本館前的菩提廣場兩側,包括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迦旃延大迦葉阿那律優波離阿難羅睺羅、迦留陀夷、賓頭盧、周利槃陀伽、蓮華色比丘尼大愛道比丘尼、妙賢比丘尼、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其與一般常見的十八羅漢頗不相同。

該組造像以佛陀十大弟子為主,加入《阿彌陀經》諸羅漢以及中國佛教常見的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其中最特別的是包含蓮華比丘尼、大愛道比丘尼和妙賢比丘尼三位尊者,係釋星雲有鑑比丘尼亦對佛教有諸多貢獻,遂將三位女尊者納入十八羅漢之列,彰顯佛教的平等觀。 十八羅漢如下:

  1. 大迦葉 (頭陀第一)[9]
  2. 目犍連 (神通第一)[10]
  3. 舍利弗 (智慧第一)[11]
  4. 阿那律 (天眼第一)[12]
  5. 羅睺羅 (密行第一)[13]
  6. 阿難陀 (多聞第一)[14]
  7. 迦旃延 (論議第一)[15]
  8. 迦留陀夷 (教化第一)[16]
  9. 賓頭盧 (福田第一)[17]
  10. 周利槃陀伽 (解脫第一)[18]
  11. 優波離 (持戒第一)[19]
  12. 富樓那 (說法第一)[20]
  13. 須菩提 (解空第一)[21]
  14. 降龍羅漢迦毗摩羅[22]
  15. 伏虎羅漢彌勒尊者[23]
  16. 大愛道比丘尼(女眾弟子中僧臘第一,佛陀的姨母、以國母之尊入道,為出家女眾之首)[24]
  17. 妙賢比丘尼(女眾弟子中宿命通第一)[25]
  18. 蓮華比丘尼(女眾弟子中神通第一)[26]

八宗祖師

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八宗兼弘,所謂「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正是八個宗派的最大特色。釋星雲希望藉著八宗祖師的風範作為僧信二眾立身處世的楷模。

展廳

佛館四個展廳分南北兩側,南為一、二展廳,北為三、四展廳。第一、二展廳中設有可立體透視的中間島型櫃,參觀者能盡興觀覽展品的精髓;第三、四展廳間活動 隔板的設計,讓藝術家更可自由移動佈展。四個展廳的開放,成就許多名家與大眾結下好因好緣,提升人文藝術之風。不管您是觀賞家亦或遊客,這裡的展覽平台屬 於每個人。[27]

佛陀紀念館推動兩岸文化展演,有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年合作協議的佛教文物展,以及非遺展覽、多元藝術特展等。大陸各博物館陸續或持續到佛陀紀念館所呈現的各項文化展演,都是真、善、美,豐富人們的心靈,也開啟人心向善之光明。[4]

教育

佛陀紀念館宛如一所開放式的校園,提供各階層人士美好的學習環境,其中有自然生態教育、生命教育、文化藝展、故事講演等,是學校校外教學的最佳選擇。透過自然生態的觀賞,例如賞鳥及賞蝶等,以推廣生態保育的觀念,共同愛護園區生態環境。

佛館為發揚中華文化,提升生命、品德教育與道德觀念,倡導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培養學童尊重包容,學習互動及淨化心靈為目標,歡迎海內外高中以下各級學校、幼兒園等至佛館舉辦校外教學參訪活動。[28]

以啟示大眾愛惜生命之《護生圖》、佛陀教育大眾之《佛陀行化圖》以及展現禪師睿智幽默之《禪話禪畫》等為教材,並結合現代科技影音設備,如:佛陀的一生及佛教節慶,讓學生以互動方式認識中華文化,藉此提升學生的優良道德品格。[29]

館際交流

佛陀紀念館榮獲國際博物館協會認證,成為最年輕的正式會員,是一座譽享國際的博物館,每年吸引眾多國際人士慕名而來,進行交流參訪,展開一場深度之旅。

為推廣中華文化、促進兩岸交流,佛陀紀念館陸續與兩岸各博物館,包含國家文物局山東省文物局安徽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金門文化園區歷史民俗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等簽立友好博物館,共同推展與保存中華文化、博物館公共服務。

得獎事蹟

  • 2012年11月27日,榮獲第13屆「國家建築金獎」之文化教育類金獅獎。
  • 2013年11月22日,獲選內政部「臺灣宗教百景」之列。
  • 2014年7月1日,榮獲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認證,成為最年輕的正式會員。
  • 2014年7月15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2014年旅行者之選大獎」,排行臺灣高雄景點第一名。
  • 2014年10月25日,榮獲高雄市政府頒贈觀光風景區年度「優良公廁獎」。
  • 2014年11月13日,成為第一個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驗證的宗教團體和博物館。
  • 2014年12月16日,巴士淨房榮獲行政院環保署列名優質特色公廁。正式發布在「幸福守廁—便所王國的奇幻旅程」公廁電子書。
  • 2015年8月10日,榮獲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列管廁所評鑑「特優」殊榮。
  • 2015年10月31日,榮獲高雄市「104年度觀光風景區類優良公廁獎」第二名。
  • 2016年1月16日,榮獲第五屆中國旅遊投資艾帝亞獎之「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遊項目獎」。
  • 2016年5月25日,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公布網路背包客票選2016旅遊精華,佛館名列全台前十大地標之一。[30]
  • 2017年5月23日,第三度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7年旅行者之選—台灣最佳地標性景點」全台前十大地標之一。[31]
  • 2017年6月21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7年卓越獎」(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32]
  • 2017年8月30日,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廁特優場所認證。
  • 2018年5月24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2018優等證書和名人堂」。
  • 2018年, 世界紀錄-世界最多佛像與神像同時聚集的全球多元宗教聯誼會。
  • 2019年5月23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2019優等證書和名人堂」。
  • 2020年8月20日,榮獲全球最大旅遊網站TripAdvisor「2020最風雲得主」。
  • 2020年,獲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公廁特優場所認證」。
  • 2020年,榮獲認證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FIHRM-AP)會員。
  • 2021年,獲高雄旅遊網熱門推薦TOP NO1 。
  • 2021年,再度通過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的國際博物館。

開放時間

  • 休館日:自2017/03/07日起,每逢週二休館。唯以下週二不休館:
    • 1/1(二)元旦
    • 2/5至3/5(二)農曆春節
    • 5/14(二)慶祝佛光山開山系列活動
    • 11/12(二)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
    • 11/19、12/3(二)佛光山萬緣水陸法會期間
    • 12/24(二)2019世界神明聯誼會前夕
  • 開館時間
    • 平日:上午09:00~下午18:00
    • 週六日及例假日:上午09:00~下午18:00
  • 禮敬大廳開放時間
    • 平日:上午09:00~下午18:00
    • 週六日及例假日:上午09:00~下午19:00
  • 春節開放時間:依當年度公告。

交通

傍晚的佛陀紀念館

自行開車

若由北向南下,由國道1號至新市收費站後,轉國道8號國道3號,經過中寮隧道後轉國道10號往旗山方向,在嶺口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右轉台29線,即達佛光山。

若由南向北上,可從高雄中山、中正、九如交流道上國道1號,於鼎金交流道上國道10號往旗山方向,在嶺口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右轉台29線,即達佛光山。

大眾運輸

違建問題

佛陀紀念館本館建築使用執照

2012年5月,佛光山寺聲明稿表示,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主館建築及「佛光樓」建築,已分別於2009年12月25日及2011年11月24日取得使用執照;「佛光堂」之建築,亦於2012年4月26日取得建築執照[33]

2012年2月9日,民主進步黨兩位高雄市議員鄭新助林芳如高雄市議會對於佛光山周邊交通問題的改善,要求高雄市政府處理,並質詢部分建物的合法性。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表示,佛陀紀念館區尚未開發完成,工務局已要求佛光山儘速補申請合法執照、並修正佛陀紀念館區開發計畫。

2012年5月3日,台灣《壹週刊》報導稱,目前佛陀紀念館僅佛光大佛(佛光館)、本館及佛光塔取得使用執照,其餘仍在送件審議階段[34][35][36]。針對該報導,佛光山寺提出聲明稱:「佛館第二期工程已取得內政部開發許可,部分山坡地水土保持工程已交政府審查中。」「佛光堂之建築,亦於2012年4月26日取得建築執照。」「佛館之山門只作牌樓景觀之用,政府亦於審查中。」[33]。但截至2013年的媒體報導,佛陀紀念館的違建問題仍未有改善[37]

註腳

  1. .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1. ISBN 978-986-216-858-5.
  2. .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3. 李如定.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10-09 [201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4. 釋如常主編,《博物館的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出版,2016年4月,ISBN =978-986-834-464-8。
  5. . 中時電子報. [2017-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7).
  6. . 人間福報. [2017-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7. 王美珍. . 遠見雜誌2012年1月號(第307期). 2010-02-02 [201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8. .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9. 心皓.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8 [2012-01-22].
  10. 奕池.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4 [2012-01-22].
  11. 杜荷.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5 [2012-01-22].
  12. 光生.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2 [2012-01-22].
  13. 苗方.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1 [2012-01-22].
  14. 喜心.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7 [2012-01-22].
  15. 鏡子.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3 [2012-01-22].
  16. 妞吉.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4 [2012-01-22].
  17. 絲苗.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5 [2012-01-22].
  18. 絲苗.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6 [2012-01-22].
  19. 絲苗.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0 [201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20. 若愚.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28 [2012-01-22].
  21. 杜荷.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11 [2012-01-22].
  22. 絲苗.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3-01 [2012-01-22].
  23. 絲苗.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3-02 [2012-01-22].
  24. 杜荷.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07 [2012-01-22].
  25. 杜荷.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08 [2012-01-22].
  26. 杜荷. . 人間福報網站. 2011-02-09 [2012-01-22].
  27. .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28.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29. .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30. . 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 2016. ISBN 9789868344648.
  3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1).
  3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33. . 人間新聞. 2012-05-03.
  34. . 蘋果日報. 2012-05-03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中文(臺灣)).
  35. . 壹電視新聞台.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36. . TVBS新聞.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37.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30).

參考文獻

  • 如常法師主編:《博物館奇蹟:佛陀紀念館的故事》,臺北市: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2016年,ISBN:978-986-83446-4-8
  • 星雲大師審訂、潘煊撰文:《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臺北市:天下文化,2011年,ISBN:978-986-21685-8-5
  • 如常法師、吳棠海主編,《佛教地宮還原:佛陀舍利今重現,地宮還原現真身》,高雄市: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11年,ISBN:978-957-45727-1-7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