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礼
类型
标志型
标志型成年礼出现时间较早,仪式多为改变外型,如纹身、更换发式等。
- 中国冠礼
主要施行于周代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不同阶级的冠礼仪节稍有差异。士人在二十岁时行冠礼,王公则在十二或十五岁时行冠礼。行过冠礼的男子才被承认为正式家族成员,能以代表家族、在社会上行使职权。[1]
- 中国笄礼
笄礼用于标示女子已到适婚年龄,行笄礼的年龄不固定。行笄礼后未嫁的女子,仍维持少女装扮,加笄仅为一时形式象征。[1]
教导型
教导型成年礼借由仪式施行教育功能,教育即将成年的青少年传承文化传统、认识社会角色的转换等。
- 阿美族Lidaw社Palunan(船祭)
船祭在年龄阶级训练的最后阶段,是为过渡仪式。船祭当日清晨,成年男子会带着即将成年的青少年进行祭告祖灵仪式。而后青少年会擡起祖先遗留的祭船,一路唱着祭歌,往聚落外的东方海域去。出海过程危险,青少年们协力驾船,重演祖先的经历。上岸后,与女子共食共舞,完成祭仪。完成船祭的男子,性别身分与性别意识得以被社会认同。[2]
- 阿美族Lidaw社Bawsa(女子送饭包)
参与船祭之男子的交往对象,在船祭早晨,会在家中准备hakhak(蒸熟的糯米饭)、tulun(蒸熟的糯米捣成的米麻糬)、猪肉汤等食物,到船祭会场与男子相会。当男子完成船祭上岸后,男女共食共舞,一同完成Palunan和Bawsa的性别过渡仪式。完成仪式的人,便被社会认可,拥有可以共组家庭的身分。[2]
现代转变
在当代工商业社会,人们的日常装扮多受欧美影响,不再以传统服饰为主。标志型成年礼的仪式多为更换发式、服饰等外观的转换。随着传统服饰、发型逐渐被取代,标志型成年礼也失去其可观条件,因而衰微。[8]
参考文献
- 李隆献; Lee, Long-shian. . 2003-03-05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台湾)).
- 钟国风. . 妇研纵横. 2020-04-30, (112). doi:10.6256/FWGS.202004_(112).04 (中文(台湾)).
- 联合新闻网. . 联合新闻网.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台湾)).
- ,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0) (中文(中国大陆))
- 戴, 庞海.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6-10, 24 (5).
- Hsieh, Nicole. . Tatler Asia.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09) (中文(繁体)).
- Lynn, Ames. . The New York Times. 1978-01-04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9).
- . ndltd.ncl.edu.tw. [2023-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