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
佛光山是大乘佛教教团,为释星云法师于1967年5月16日创办,现为台湾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其他为北台湾的法鼓山、中台湾的中台山、东台湾的慈济功德会)。截至2023年,佛光山在全世界共设有300余座别院或分院。[1]
![]() | |
![]() 佛光山寺成佛大道及大雄宝殿 | |
成立时间 | 1967年5月16日 |
---|---|
创始人 | 释星云 |
类型 | 宗教团体 |
地址 | |
坐标 | 22°44′50.80″N 120°26′46.10″E |
隶属 | 佛光大学 南华大学 西来大学 普门中学 丛林学院 |
释心保 | |
网站 | www |
佛教 |
---|
![]() |
佛教大纲 ![]() |


佛光山融和了汉传佛教的传统,集教育、慈善、修持的要旨于「动」中修禅、于「众」中行佛,完成佛教的现代化及开阔性,并致力于南传北传的佛教文化交流,强调遵循的是释迦佛陀的本怀,是弘扬佛教的人间性理念的人间佛教教团。[2]
佛光山僧信二众共同建构现代化的大乘佛教菩萨道场暨以佛教在家信众为主体会员的国际佛光会组织,二者如鸟之双翼,奉持释星云「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四给」工作信条,倡导「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三好运动,将佛教净化人们「身、口、意」与慈悲喜舍的修行要诀,化作现代话的语言与面貌,推展并落实在佛光山道场建筑设计的概念及日常行动上。佛光山处处彰显释星云建设「人间净土」、推展「人间佛教」的理想与精神。高雄总本山因此成为台湾的佛教名刹,同时是「三宝」具足的庄严佛教圣地,是实践人间佛教的重要根据地。[1][2]
佛光山的宗旨是使佛教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建设佛教道场,并创建了五所以佛教为中心的大学院校,是承接释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宏愿理想。
历史
1967年,释星云将高雄佛教文化服务处房屋变卖,购得今高雄市大树区麻竹园二十余甲的山坡地作为建寺用地。于5月16日动土起建,并定名为「佛光山」。
1997年,释星云在台湾媒体面前宣布,佛光山即将封山,这项消息震撼全台湾。释星云封山的原因是为了要提供佛光山常住僧众一个宁静的修行环境。2000年,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及其他中华民国政府官员从高雄拜访佛光山,并且期许佛光山能够重启山门。经过层层考虑,佛光山终于决定重启山门,并且提供大众一个清静的环境来修行。[3]
历任宗长(住持)

由释星云担任第一至三任宗长,退位之后由释心平担任第四任宗长,之后由释心定担任第五、六任宗长,释心培担任第七、八任宗长,目前现任宗长是第九任释心保[4]。
宗旨、信念

佛光山提倡「人间佛教」,根据佛光山定义:提倡把佛教带入生活,让众生能够在日常与佛接心,这就是人间佛教。从佛光山开山以来,数十个别分院以及组织在全世界各大洲创建起来;同时,孕育了超过1,300名的出家众。佛光山强调以教育及服务来弘法,在这数十年创立了大学、佛教学院、图书馆、出版社、翻译中心、艺文中心、茶馆,并且也积极推动便携式的义诊。同时也创办了育幼院、老人之家、高级中学、报纸及电视台。
争议
国际佛光会
「国际佛光会」(英文:Buddha's Ligh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BLIA),是释星云于1992年创办的佛教组织。 总部设于美国加州哈仙达岗的佛光山西来寺(Hsi Lai Temple)。最先是「中华佛光协会」,成立于1991年2月3日;之后陆续于世界各地成立分会。1992年5月16日国际佛光日,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于美国洛杉矶正式成立。目前全球会员人数为六百万人,全球协会、分会等遍布五大洲。国际佛光会是一个由出家僧众及在家居士所组成的佛教组织,主旨在于将佛法生活化以及提倡「人间佛教」。该会欢迎社会各界参与佛教法会、活动及种种有关利益社会的事。另外,国际佛光会也持续以亲和的态度,与其他宗教团体以各自的宗教文化特色及教育理念交流往来。
佛陀纪念馆

佛陀纪念馆位于总本山隔壁,2003年举行安基典礼,2011年12月25日落成。兴建缘起于1998年释星云至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当时西藏喇嘛贡噶多杰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寺长期为促进世界佛教汉藏文化交流,创设中华汉藏文化协会,并举办世界佛教显密会议,乃至创立国际佛光会等,是弘扬人间佛教的正派道场,遂表达赠送护藏近三十年的佛牙舍利心愿,盼能在台湾建馆供奉,让正法永存,舍利重光。佛陀纪念馆坐西朝东,占地总面积一百余公顷,自安基至竣工,历经九年,光外观设计图便绘制了百余张,后经一再修改,最后释星云以一叠面纸和几个瓶子作为范例,也就奠定了佛馆的设计图,成为现在除了主体建筑本馆外,更有所谓「前有八塔,后有大佛,南有灵山,北有祇园」的宏伟格局。主要建筑位于中轴在线,从东至西依序有礼敬大厅、八塔、万人照相台、菩提广场、本馆及佛光大佛等,另外南有灵山,北有祇园;八座佛塔分别是一教、二众、三好、四给、五和、六度、七诫、八道[9]。
交通信息
自行开车
远期计划
由于是高雄观光旅游景点,以及为方便来往佛光山之民众,前县政府曾规画的高雄捷运佛光山线,但因不符成本而变更为远期计划。
参考文献
- 1927-, Xingyun,; 1927-, 星云,. . Chu ban. Gaoxiong Shi. ISBN 9789869344746. OCLC 1019827537.
- 1927-, Xingyun,; 1927-, 星云,. . Di yi ban. Taibei Shi. ISBN 9789864792856. OCLC 1023040076.
- . [201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3-19).
- .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 .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 .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 .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 林良齐. . 中时. 2022-11-21 [202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2).
- 一教、二众、三好、四给、五和、六度、七诫为佛光山人间佛教所阐发之理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一教为“人间佛教”;二众为出家众、在家众;三好包括: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四给包括: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五和包括:自心和乐、人我和敬、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六度即六波罗密;七诫全称“净化人心七诫运动”,《七诫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一诫烟毒把命保,健康平安笑到老,拒烟反毒做得好,家齐国治罪犯少;二诫色情切莫嫖,夫妻恩爱神仙侣,可怜雏妓年纪小,助人助己菩萨道;三诫暴力瞋恨少,处处禅和有礼貌,凡事忍让退步想,如意吉祥好果报;四诫偷盗莫贪小,知足守分没烦恼,清心寡欲走正道,以无为有乐消遥;五诫赌博不贪心,十赌九输惹灾祸,尔虞我诈伤和气,身败名裂划不来;六诫酗酒莫狂饮,神迷智昏愚痴因,甘露法水润我心,大愿慈悲日日新;七诫恶口积善缘,好话一句三冬暖,毒言一句六月寒,积德行善福绵延。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佛光山 |
- 佛光山万维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 佛光山的Facebook专页(繁体中文)
- 佛光山梵呗(2之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吕炳川录制,台湾音乐馆典藏
- 佛光山梵呗(2之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吕炳川录制,台湾音乐馆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