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柯耶
尼柯耶(巴利语与梵语:,尼迦耶),原义是收集、集合、分类、群体等[1]。在上座部佛教中,用来称巴利藏中的经藏部份,相当于汉传佛教中的阿含经()。在部派佛教中,上座部佛教所属的派别,也被称为尼柯耶派,相当于分别说部中的赤铜鍱部。也可以翻译为部,义为部派。
佛教大纲 ![]() |
律藏 | ||||||||||||||||||||||||||||||||||||||||||||||
|
||||||||||||||||||||||||||||||||||||||||||||||
经藏 | ||||||||||||||||||||||||||||||||||||||||||||||
|
||||||||||||||||||||||||||||||||||||||||||||||
|
||||||||||||||||||||||||||||||||||||||||||||||
论藏 | ||||||||||||||||||||||||||||||||||||||||||||||
|
||||||||||||||||||||||||||||||||||||||||||||||
释名
梵语及巴利语, 汉音译尼柯耶或尼迦耶,ni+kāya, 集合、部、类的意思。[2]如巴利语之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等五部, 可称巴利语五尼柯耶, 各部则可称长尼柯耶、中尼柯耶、相应尼柯耶等。[3]
传译
全本
起源
释迦牟尼佛陀八十岁时[6]于毗舍离城坐雨安居[7],宣布将在三个月后般涅槃[8],后于拘尸那罗城附近的娑罗双树间般涅槃;大迦叶尊者于佛陀入灭七日在从波婆城()至此的路上闻知此事[9]赶到主持了火化。诸律藏记载因有比丘言说在佛陀入灭之后就可无拘无束[10]佛陀般涅槃后三个月, 也是阿阇世王统治第八年, 五百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一次结集。
在第一次结集中,大迦叶尊者位列上座之一[11]主持合诵,优婆离尊者()诵出律,阿难尊者()诵出释迦牟尼佛所说之“经”(修多罗),分为五大部,形成了南传上座部所传《尼柯耶》。其次序为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与其他部派有别。如《增一阿含经·序品》和《大智度论》中的次序为增一、中、长、杂。[12]
内容
尼柯耶是一种言行录的体裁书籍,记述佛陀及其弟子的修行和传教活动,还涉及印度社会风俗等内容。述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四正勤、四神足、四圣谛、四念处、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十二因缘、九分教、无常、无我、五蕴、四禅、轮回、善恶报应等实修指南与论点。
南北对照
南传上座部的巴利文尼柯耶经典,属于分别说系赤铜鍱部的《经藏》(),分为五部:1.《长部》(); 2.《中部》();3.《相应部》();4.《增支部》(); 5.《小部》()。
汉传的四阿含源自不同部派,这些不同部派都在历史中已消失。而五部尼柯耶则源自同一派的上座部, 五部尼柯耶内容皆能互相对照印证, 亦可与律藏对照印证, 为现今南传各国所应用的经典。
参考文献
- 《一切善见律注序》:「以聚集存在,名尼柯耶。」
- 巴汉辞典 编者(斗六)廖文灿
- 佛光电子大辞典。
- 佛教文献研究, 水野弘元著作选集一, 许洋主译, 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 法鼓文化
- 《出三藏记集》卷2。
-
《长部·大般涅槃经》第二诵:「阿难!我现在已经老了;我过了很多日子, 已经到八十岁了。」
《长部·大般涅槃经 (上座部)》 -
《长部·大般涅槃经》:「世尊和人数众多的比丘僧团一起前往毕楼婆村。世尊住在毕楼婆村。在那里,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来吧, 你们和朋友、相识、同伴分散在毗舍离过雨季。我在毕楼婆村这里过雨季。」世尊过雨季的时候, 得了很重的病, 生起强烈的痛楚, 有性命危险。世尊保持念和觉知, 忍受这些痛楚而不受困优。这时候世尊心想:「如果我不告诉侍者、不通知比丘僧团便入灭是不适当的, 让我以精进来克服这个病, 保存性命。」
《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世尊即从座起。诣于讲堂。就座而坐。告诸比丘。此土饥馑。乞求难得。汝等宜各分部。随所知识。诣毘舍离及越祇国。于彼安居。可以无乏。吾独与阿难于此安居。所以然者。恐有短乏。是时。诸比丘受教即行。佛与阿难独留。于后夏安居中。佛身疾生。举体皆痛。」 -
《长部·大般涅槃经》:「阿难, 来吧, 我们一起去大林尖顶堂。」阿难尊者回答世尊:「大德, 是的。」于是世尊便和人数众生的比丘僧团一起前往大林尖顶堂, 到了之后, 对阿难尊者说:「阿难, 你去叫所有住在毗舍离一带的比丘到大堂聚集。」……这时,世尊对比丘说:『比丘们, 我现在对你们说, 行是坏灭法, 你们要不放逸地修证。如来将在不久后入灭。三个月之后, 如来便会入灭。」
《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世尊告阿难。俱诣香塔。在一树下。敷座而坐。佛告阿难。香塔左右现诸比丘。普勅令集讲堂。……比丘当知我于此法自身作证。布现于彼。……汝等当善受持。称量分别。随事修行。所以者何。如来不久。是后三月当般泥洹。」 -
《长部·大般涅槃经》:「这时,大迦叶尊者与大约五百人的大比丘众团从波婆前往拘尸那罗,他们在道路上行走。大迦叶尊者离开道路走到一颗树下坐着。这时,有一邪命外道手持曼陀罗花,由拘尸那罗走在波婆的大道上。大迦叶尊者遥见邪命外道, 于是问他:「贤友!你知道我的导师的消息吗?」「贤友,我知。乔达摩沙门入灭至今已七天了,这朵曼陀罗花是我从那里拿来的。」……那时,大迦叶尊者和大约五百人的大比丘僧团从波婆前来, 在大迦叶尊者顶礼双足之后, 世尊的火化柴自燃起来。」
《长阿含经·游行经》:「尔时。大迦叶将五百弟子从波婆国来。在道而行。遇一尼干子手执文陀罗花。时。大迦叶遥见尼干子。就往问言。汝从何来。报言。吾从拘尸城来。迦叶又言。汝知我师问乎。答曰。知。又问。我师存耶。答曰。灭度已来。已经七日。吾从彼来。得此天华。……时。诸比丘闻大迦叶语已。即从座起。侍从迦叶。诣拘尸城。渡尼连禅河水。到天冠寺。至阿难所。……即向香[卄/积]。礼佛舍利。时。四部众及上诸天同时俱礼。于是佛足忽然不现。时。大迦叶绕[卄/积]三匝。而作颂曰。……大迦叶有大威德。四辩具足。说此偈已。时彼佛[卄/积]不烧自燃。」 -
《长部·大般涅槃经》:「这时,有一位年老出家的比丘名为须跋陀(),他坐在大众中;年老出家的须跋陀对比丘说:贤友们, 不。不要忧愁, 不要悲伤。贤友们, 世尊不是曾经对你们说过吗, 所有我们的至亲和喜欢的事物都是无常, 都会消逝, 都会与我们分离;要这些事物不变, 不消逝, 不和我们分离是不可能的。贤友们, 生、存有、众缘和合的事物都是坏灭法, 要它不坏灭是不可能的。」
《长阿含经·游行经》:「时。彼众中有释种子。字拔难陀。止诸比丘言。汝等勿忧。世尊灭度。我得自在。彼者常言。当应行是。不应行是。自今已后。随我所为。」
《大般涅槃经》:「尔时众中有余比丘。晚暮出家愚痴无智。共相谓言。佛在世时。禁呵我等。不得纵意。既般涅槃。何其快哉。」 -
《巴利律藏小品五百结集》:「时大迦叶尊者为第一上座。」
《法藏部的四分律》:「时大迦叶以此因缘集比丘僧。中有陀酰罗迦叶作上座。长老婆婆那为第二上座。大迦叶为第三上座。长老大周那为第四上座。」
《十诵律》:「尔时阎浮提中。长老阿若憍陈如第一上座。长老均陀第二上座。长老十力迦叶阿难和上第三上座。长老摩诃迦叶第四上座。」
《五分律》:「集比尼法时。长老阿若憍陈如为第一上座。富兰那为第二上座。昙弥为第三上座。陀婆迦叶为第四上座。跋陀迦叶为第五上座。大迦叶为第六上座。优波离为第七上座。阿那律为第八上座。」 -
《增一阿含经·序品》:时阿难说经无量。谁能备具为一聚。我今当为作三分。造立十经为一偈。契经一分律二分。阿毘昙经复三分。过去三佛皆三分。契经律法为三藏。契经今当分四段。次名增一二名中。三名曰长多璎珞。杂经在后为四分。
《大智度论》:大迦叶语阿难。从转法轮经至大般涅槃。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相应阿含。是名修妬路法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