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辛

荤菜梵语五辛)是指五种具「辛味」的野菜:/小根蒜韭菜阿魏(中药称「阿魏」,系取阿魏分泌的胶脂来用,内服或外敷或作香料;非中原江南的原生植物,在古代一度误传成芸薹油菜香菜求求罗香[1]),合称五荤五辛。现代被扩充解释为任何一种含有大蒜素葱科植物(如洋葱)。原是印度婆罗门的饮食禁忌佛教道教因食用五辛会口气重,恼人心绪,碍人修行,不建议食用。

词语释意

“荤菜”这个词在现代一般指含有动物性成分的餐饮食物,该含义在佛教中对应“腥”。所谓「荤腥」或“肉荤”是佛教中这两类的合称。

历史

禁食五辛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的饮食禁忌[2][3],食用葱、蒜的主要是达利特[4][5]

佛教的《律藏》则记载释迦牟尼说法时,有比丘食蒜不来听法,怕害熏诸梵行人。佛陀于是对僧伽设下律制,禁止噉蒜[6]。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杂事》中,将食葱、韭类也算入食蒜而禁止[7]。若因病须服用,则不在禁止对象之列。

楞严经》称仙人天人喜欢洁净,人食五辛后不肯接近。[8]且「五辛熟食会引发情欲,生啖容易动怒」[9],这句话可能取自《大毘婆沙论》「欲贪烦恼就像吃兴渠,瞋恚烦恼有如食辛辣」。[10]

本草纲目》记载有在农历元旦食五辛(五辛盘)以辟疠气、瘟疫的习俗,并以五辛为「韭、薤、葱、蒜、[11]。《荆楚岁时记》则以五辛为「大蒜、小蒜(薤或小根蒜)、韭菜、芸薹、胡荽(香菜)」。

佛教五荤

「五辛」之说出自《梵网经心地戒品》等,谓此五辛为“大蒜、革葱(茖葱,或说薤)、慈葱(葱)、兰葱(小蒜,或说韭菜)、兴蕖(阿魏)”,《菩萨戒义疏》举出旧说为「蒜、葱、兴蕖、韮、薤」[12]。《楞伽经》称:“葱、韮、蒜”(或加:薤)[13]。《翻译名义集》举出:大蒜(梵 laśuna、巴 lasuṇa)、葱(梵 latārka)、韭(梵 gṛñjana)、小根蒜(梵 palāṇḍu)。

  • 大蒜
  • );小根蒜):薤和小根蒜的地下鳞茎是著名的中药材,名叫薤白。
  • 韭菜
  • 兴渠,又名阿魏):十诵律记载兴渠(梵 hiṅgu)为五种树胶药之一,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亦载兴渠为药用。[14]

道教五荤

《尔雅翼》谓,“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 ”即道教五荤为韭、蒜、芸薹、胡荽、薤。芸薹为现在油菜一类。

《本草纲目》谓,「链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所谓链形家,应属道教一派。

另外,道士忌食数种肉,《上清灵宝大法》有言;「天厌雁、地厌犬、水厌鲤、鳝、龟、鳖。」等肉,号称「三厌」(三官所厌)。据说只要吃了,即会为上天所忌讳,法力就会消失。

禁食的原因

佛家五荤及道教五荤的蔬菜多属于葱亚科,这些植物的成分当中都含有大蒜素,食用后,在血液中会释放一氧化氮,能令血管扩张,放松平滑肌,有改善勃起功能障碍的效果。因此,中医学认为这能治疗阳痿,增进性欲。而性欲的产生,又影响到了佛教、道教信徒的修行,使人难以不淫,并且与其禁欲主义的基本教义所背离,故为之禁食

相关条目

参见

参考数据

  1. 慧琳《一切经音义》:「兴渠(…出乌茶娑他那国彼土人常所食者也此方相传以为芸苔者非也)。」
    赞宁宋高僧传》:「又以僧徒多迷五辛中兴渠。兴渠人多说不同,或芸薹、胡荽或阿魏……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韮、三葱、四薤,阙于兴渠,梵语稍讹,正形具,余国不见。回至阗,方得见也,根麁如细蔓,菁根而白,其臭如蒜,国人种取根食也。于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苔、荽非五辛,所食无罪。」
    凝然《梵网戒本疏日珠钞》:寂德西域呼芸苔殑渠卢(guggulu,求求罗香)也,声有相似。又闻彼处诸寺皆不听食芸苔也。愚谓梵音巧异,差在毫端,语既不同,未可为一。
  2. . [2020-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2). according to the Śivapurāṇa 1.25, while explaining the greatness of Rudrākṣa:—“[...] a devotee of Śiva shall refrain from eating meat, garlic, onion [viz., Palāṇḍu], red garlic, potherb, Śleṣmātaka, pig of rubbish and liquors
  3. 未曾有因缘经:「诸婆罗门修净梵行,不食酒肉五辛葱蒜」
  4. 法显. . 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唐突。
  5. . . 蔬菜则有姜、芥、瓜、瓠、荤陀菜等;葱、蒜虽少,噉食亦希,家有食者,驱令出郭。
  6. 《四分律》:「尔时世尊在祇桓园中,与无数百千众围遶说法。时有比丘噉蒜远佛住,时世尊知而故问阿难:「此比丘何故远住?」阿难言:「此比丘噉蒜。」佛言:「阿难!宁可贪如是味而不听法耶?自今已去,一切不应噉蒜。」尔时舍利弗病风,医教服蒜,佛言:「听服。」
    《摩诃僧祇律》:「复次佛住王舍城,尔时世尊为大众说法。时有比丘食蒜在下风而坐,畏熏诸梵行人。佛知而故问:「此是何等比丘,独坐一处如鬪诤人?」诸比丘白佛言:「世尊!是比丘食蒜,畏熏梵行人,故在下风独住。」佛语诸比丘:「当知是比丘若不噉蒜时,当欲得失如是甘露法不?」答言:「不也。」佛言:「是比丘以食蒜故,失如是不死之法。」佛言:「从今已后不听食蒜。」
  7. 根本说一切有部律杂事》:「佛告阿难陀:「诸苾刍辈有食蒜耶?」阿难陀言:「有。」佛言:「由彼食蒜障入圣道,向不食蒜者听我说法,以金刚智杵摧坏二十身见大山,得预流果。是故阿难陀!从今以往制诸苾刍,不应食蒜及葱韭类。食者得越法罪。……苾刍闻已便于寺中,为病食蒜。受用房舍床榻毡席大小行处、及以众中出入往来、或绕制底、或礼香台、经过俗人为其说法、或时受请诣施主家、或至园林天庙之处、众人聚集辄往其中,所到之处诸人咸闻蒜臭,共生嫌贱,作如是语:「沙门释子虽复出家,而还噉蒜臭气相熏,与我何别?」苾刍白佛,佛言:「苾刍有病欲食蒜者,所有行法我今当说。诸病苾刍若食蒜者,应住寺侧边房,不得用僧卧具及大小行室、不得入众、亦不为俗人说法、不遶制底、不礼香台、不往俗家、园林天庙众人聚处皆不应往。可于屏处而噉服之,设人见时不生讥耻。若服了时,于七日内仍住于此,服葱可停三日、若韭一日,后方洗浴并可洗衣,香熏无气后方入寺。如上所制,不依行者得越法罪。」
  8. . 是五辛……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
  9. . 是五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10. 大毘婆沙论》(玄奘译):「以自性故者。欲贪随眠如食嬹瞿(兴蕖),瞋恚随眠如食辛辣。」
    大毘婆沙论》(浮陀跋摩译):「以自体者,欲爱使如食兴渠,恚使如食苦参子」
    杂阿毘昙心论》:「彼自性者,贪欲使如兴渠熏,瞋恚使如苦种子」
  11.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六.菜部.韭》:「颂曰:『昔人正月节食五辛以辟疠气,谓韭、薤、葱、蒜、姜也。』」《本草纲目》:「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
    康熙字典》:《风土记》元旦,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而食之,名五辛盘,取迎新之意。又股象也。
  12. 《大明三藏法数》:「五辛(出梵网经)……【一大蒜】大蒜者至荤至辛之物也。【二茖葱】茖葱者薤也其形似韭类山葱也。【三慈葱】慈葱者乃葱之正名也。【四兰葱】兰葱者即小蒜也。杂阿含经(出自佛祖统纪法苑珠林引文,不见于杂阿含经)非小蒜木葱是也,木葱即韭也。【五兴渠】兴渠者叶如蔓菁根如萝卜生熟皆臭如蒜出阗国华夏不产故不翻也。」
    本草备要》:「慈葱,冬葱也;茖葱,山葱也;兴渠,西域菜,即中国之荽。」
    智𫖮《菩萨戒义疏》:「旧五辛谓:蒜、葱、兴蕖、韮、薤。此文止兰葱足以为五。兼名苑分别五辛。大蒜是葫𮏉(胡蒜?)。茖葱是薤。慈葱是葱。兰葱是小蒜。兴蕖是。」
    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此文五中大蒜可知。有人说慈葱是胡葱。兰葱是家葱。上三是人间常食。革葱是山葱。北地有江南无。其兴渠。有说芸台是也。然未见诚文……又释其阿魏药梵语名兴渠。将谓是此辛臭物之苗叶。
    弘赞《梵网经菩萨戒略疏》:五辛经律互出,名种不同,多葱蒜韭薤兴渠。今本经以葱开三成五,亦由方土名异,古今呼别也。大蒜一名葫,张骞使大宛国持回,今人常食者是。有:即胡葱,谓由从胡地持来故。本草:胡葱类食葱,茎叶细微短,如金灯似大蒜,而形小,如此则非大蒜也。茖葱,一名山葱,生山泽中。茎细叶大,亦名茖山葱。有:即薤也。慈葱冬夏衰,春盛生。兰葱,即小蒜,一名野生。有:即韭也。然葱之种类颇多,故有木葱、大官葱、水葱、楼葱,亦名龙用葱。由其叶上有八角如龙角,亦名龙爪葱。冬葱,即冻葱,冬夏常有。汉葱,叶实俱梗,冬则叶枯,春末开花,结实可种。春葱,即[卄/纠]葱。有:纠是慈葱,以其茎叶慈柔故也。兴渠是梵语,亦兴宜,此少。此方无有,叶似芜菁,根似萝卜。冬则苗叶俱落,出土辛臭。凡是荤辛臭者,皆不得食。道家以芸苔胡荽为荤。非也。
  13.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酒肉葱韮蒜,悉为圣道障。 《入楞伽经》:是故,大慧!求圣道者酒肉葱韮及蒜薤等能熏之味悉不应食。 《大乘入楞伽经》:一切肉与葱,韮蒜及诸酒;如是不净物,修行者远离。 《Saddharmalaṅkāvatārasūtra》:「māṃsāni(肉) ca palāṇḍūṃśca(英语解释是洋葱,翻译名义大集给出的中文对应是小根菜) madyāni vividhāni(各种酒类) ca /gṛñjanaṃ(韭) laśunaṃ(大蒜) caiva yogī nityaṃ vivarjayet」(英文翻译:Let the Yogin always refrain from meat, onions, various kinds of liquor, allium, and garlic.)
  14. . [2020-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