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沛祥

林沛祥1977年5月14日),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籍,现任立法委员,曾任基隆市议会副议长、议员(安乐区)。

林沛祥
 中华民国第11届立法委员
现任
就任日期
2024年2月1日
前任蔡适应
选区基隆市立法委员选举区
基隆市 基隆市议会第19-20届议员
任期
2018年12月25日—2024年1月31日辞职
选区第五选举区
安乐区
基隆市 基隆市议会第19届副议长
任期
2018年12月25日—2022年12月25日
前任蔡旺琏
继任杨秀玉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77-05-14) 1977年5月14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基隆市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配偶何淑铃2011年结婚)
父母林水木(父)
徐少萍(母)
学历
经历

经历

出生于基隆市,15岁赴美国纽泽西州求学,返台后担任国立台湾海洋大学讲师、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助理教授,2013年底宣布将角逐基隆市长[1][2],最终党内初选落败,加入谢立功团队担任发言人[3]。2015年底登记参加基隆市立委党内初选[4];最终由郝龙斌胜出获得中国国民党提名,转而加入郝龙斌团队担任青年事务首席执行官。

2018年获得中国国民党提名参选基隆市议员获得最高票顺利当选[5][6],并于党内副议长初选中胜出[7][8][9],获得党团提名顺利当选基隆市议会副议长[10][11]

林沛祥副议长于关注安乐区交通问题,其中安乐-内湖线为其竞选政见之一,因此上任后与新北市副议长陈鸿源、台北市议员徐弘庭合作,最终促成由基隆客运营运之「万里-安乐-内湖」线跳蛙公车路线。首班车于108年9月2日发车,10月份搭乘人数增加近5成,因此林沛祥再次协调客运业者优化班车路线,以服务更多安乐区民众。

2023年,代表国民党投入第11届立法委员选举基隆市选区[12],最终胜出。

议员任内

任职第19届议员期间,第一次定期会总质询时间,其内容着重于基隆市产业进驻与规划,并就基隆市土地使用问题、产业博览会、北五堵国际研发新镇计划以及北台科技园区等议题,向市府提出质询。

林沛祥副议长于关注安乐区交通问题,其中安乐-内湖线为其竞选政见之一,因此上任后与新北市副议长陈鸿源、台北市议员徐弘庭合作,最终促成由基隆客运营运之「万里-安乐-内湖」线跳蛙公车路线。本路线首班车于108年9月2日发车[13],10月份搭乘人数相较9月份增加近5成,随后林沛祥为优化路线以服务更多市民,多次协调客运业调整,诸如109年5月份调整尖峰时段班次后,对比同年度4月份搭乘人次,一口气从254人提升到307人,服务人数因此提升了超过20%,并在同年7月再次协调增加班次[14]

林沛祥于第19届第3次定期会总质询内容,延续第二次定期会针对基隆轻轨的发展,再次向基隆市政府提出质询。林沛祥认为,市政府有义务让民众掌握本重大建设的相关信息,尤其八堵-基隆端台铁是否仍然停靠基隆站,应该充分告知并让基隆市民意代表有参与讨论的空间[15],而市府也再次承诺林沛祥,一定会9月之前召开不只一次的公开说明会。

在该次定期会质询当中,林沛祥就基隆市观光发展议题向市政府提出建言,提及基隆市对于观光产业的发展,因大多数观光风景区管理之责已移由中央维管,失去主导权,使得整体发展效益大打折扣。此外交通壅塞与停车空间不足问题,更是本市每逢假日,市民与观光客都在承受之痛。另外林沛祥以安乐区两著名观光风景区「情人湖公园」、大武仑砲台为例,经林沛祥实地走访勘查,发现设备更新、行销宣导与古迹维护等各方面,市府都有许多缺失,于质询时要求市府应积极改善与面对。

接续林沛祥引用「108年教育部体育署针对全国运动现况调查报告书」之内容向市府提出质疑,报告指出「各县市运动场所设施是充足的比例」:平均数字为56.8%,嘉义市最高67.4%,而平均最低为基隆市42.7%。「民众认为各县市运动场所设施是不充足的比例」:平均35.5%,基隆也为全国最高49.7%。「民众平均每次运动几分钟」:平均62.86%,其中最高为基隆市69.15%全国最高。「民众对于当地县市公众运动场所不满意度」平均为25%,基隆为全国最高37.8%。 「民众对于当地县市公众运动场所满意度」:平均为53.4%,基隆不满意度42.7%为全国到数第二。(云林县39.9到数第一)「各县市民众前往运动地点平均步行时间」:平均11.22分钟,基隆14.65分钟为全国最高。(代表可供运动地点密度最低)「民众认为自己生活快乐程度」:民众快乐平均78.3分,基隆76.9分为全国倒数第5。「民众认为自己生活不快乐程度」:平均9.5%,基隆10.8%为全国第4。「自觉目前健康状况」:健康平均72.7%,基隆69%为全国倒数第3。综上述数据林沛祥整理成以下几点结论:一、本市市民普遍对于运动场所设施的充足性感到极度不满意。(对于整体以及设施充足性不满意度皆为全国最高)二、本市市民前往运动地点步行时间也为全国最高,代表本市运动场所密度不足,以至于民众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方能抵达目的地开始运动。三、从体育署所做出来的民调显示,本市目前不快乐的程度主观的感觉,仍然属于后段班。因此从运动的角度所做出来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见市府仍有许多进步空间,希望市府审酌参考并留心改善。

第19届第4次定期会总质询内容中,林沛祥于开头再次针对基隆捷运议题,向市府提出质询,原定9月份要召开的公开说明会市府已经跳票,林沛祥要求市府不应罔顾民意,应该尽快提出说明。而109年10月13日由交通部长林佳龙与北北基三市首长共同召开的「北北基轨道路网政策」平台中所做出的决议中,基隆与八堵端的城市缝合,一定要通过这次交通政策的重大变革,尽力来突破与解决,方能改善长期以来市中心区腹地不足的棘手问题。接续,林沛祥认为有捷运,也要有良好的市区接驳系统,依所查找的数据显示,94年至108年票差短收达11.97亿,另外从中华大学「提升基隆市公车营运性能之研究总结报告书」[16]提到,基隆市公车处应提升电子票证数据品质,以利后续其它研究分析,因此建议市府应尽速创建电子票证等数据数据库,以利单位体质、劳权、路线、价格、福利政策及至硬件设备,具体并务实的进行改善。最后林沛祥提及基隆市从106年开始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经突破14%,正式成为高龄社会,108年2月更达16.54%。连续5年,基隆市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值趋势,甚至还在扩大,市府应该积极落实老人照护服务。林沛祥表示,恒安老人长期照顾中心从特殊配方营养品补助、年久已过使用期限多年的病床更新、市区接驳需求以及AED新设、辅具更新的相关问题向市府提出建言,要求市府应该积极妥善照顾每一位长者。[17]

争议

家族财产

根据2004年周刊报导,林沛祥的母亲徐少萍(时任立委)当时存款800万元,经过一年就达到上亿元,林沛祥家族一年之内,凭空多出20栋不动产。而根据林沛祥2022年所提出的财产申报,当时有3笔土地与4笔建物,土地的取得时间分别为1998年4月25日、2005年6月27日及2005年6月27日,面积将近1000坪,建物的取得时间为1994年11月29日及1995年1月9日,都是他父亲林水木担任基隆市长期间,林沛祥当时尚未成年。然而这些早年取得的不动产,林沛祥在2023年登记参选立委时并没有申报,被质疑家族有藏不住的秘密。[18]

东岸商场

2024年基隆市政府爆发基隆东岸商场争议,市长谢国梁日前以「基隆市政府」名义刊登大型看板,为微风广场解释年租金及媒体回馈金,还开呛民进党正国会,遭批浪费公帑、公器私用。基隆市立委林沛祥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国梁他用自己的钱去挂的看板。」但市长谢国梁3月5日于市议会中回复议员质询时表示:「是我们市府刊登的,这个无庸置疑,就这么简单。」谢国梁承认以市府公帑登广告,与先前林沛祥所述的「谢国梁自掏腰包」不同,林沛祥有说谎护航之嫌。[19]

家庭

  • 父亲林水木:曾连任两届基隆市市长。林水木任职市长期间,于大庆大城社区大量核发建照,多达14张,让建商盖出更多房子、提高获利,得以规避掉大型造镇计划所需负担的公共设施与周边规画,导致社区的交通乱象,停车空间也严重不足,颇具争议。[20]
  • 母亲徐少萍:曾连任六届立法委员。据民国93年媒体报导,徐少萍时任立委,当时存款800万元,但经过一年后却有上亿存款,存款金额成长超出十倍,明显不合常理。此外,民国98年徐少萍财产申报没有债权,但99年徐少萍却抵债取得7笔土地、13笔不动产。存款与不动产在担任立委公职期间,短短一年即有惊人成长,遭到质疑。[21]

参考数据

  1. 卢贤秀. . 自由时报. 2013-12-07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中文(台湾)).
  2. 张谦俊. . 中时电子报. 2013-12-07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中文(台湾)).
  3. 罗𬀩智. . 风传媒. 2014-08-14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中文(台湾)).
  4. 林欣汉. . 自由时报. 2015-07-22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0) (中文(台湾)).
  5. 李其桦. . 中时电子报. 2018-01-05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中文(台湾)).
  6. 张颖齐. . 中时电子报. 2018-11-27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中文(台湾)).
  7. 王朝钰. . 中央通信社. 2018-12-19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3) (中文(台湾)).
  8. 游明煌. . 联合新闻网. 2018-12-19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8) (中文(台湾)).
  9. 李其桦. . 中时电子报. 2018-12-20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1) (中文(台湾)).
  10. 俞肇福. . 自由时报. 2018-12-25 [201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5) (中文(台湾)).
  11. 蔡进男、戴之圣. . 苹果日报. 2018-12-25 (中文(台湾)).
  12. 王朝钰. . 中央社CNA. 2023-04-19 [202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4) (中文(台湾)).
  13. 何玉华. . 自由时报. 2019-08-31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中文(台湾)).
  14. 林欣汉. . 自由时报. 2020-06-24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8) (中文(台湾)).
  15. 游明煌. . 联合新闻网. 2020-07-31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台湾)).
  16. 基隆市政府交通处. . 基隆市政府交通处. 2020-11-02 [2021-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中文(台湾)).
  17. 基隆市议会. . 基隆市议会. 2020-11-30 (中文(台湾)).
  18. 林铭翰. . 联合报. 2024-01-04 (中文(台湾)).
  19. 魏汶萱、李维庭. . 三立新闻网. 2024-03-05 (中文(台湾)).
  20. 游明煌. . 联合报. 2023-10-19 (中文(台湾)).
  21. 潘语绮. . CNEWS汇流新闻网. 2024-01-0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