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选区两票制
单一选区两票制(single-district two-votes system),又称「混合制」(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是一种在民主政治中,结合了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小选区制)的选举制度。选民需要投两票,一票投候选人(地方代表),一票投选政党,用来决定选举最终的当选席次总数。
政治主题的一部分 |
选举/投票制度 |
---|
![]() |
概要
投票方式
选举时将全国分区,每个选区均推派候选人,而各政党亦推出名单的候选人,即为政党代表。投票时每个选民有两票,一票投选区域候选人,一票投选政党。区域候选人由第一票之得票率(在分区的排名)决定当选与否;而政党推出的名单候选人则由第二票之政党总得票率按比例分配席次。此制主要可分为「联立制」、「并立制」及「附带席位制」三种。大多数情况下以并立制最为创建出稳定的议会。
补偿效果
联立制别称补偿制,以政党得票分配席次,先扣除各党在单一选区当选的议席,不足再由政党比例代表名单补足,此为「补偿席次」(compensatory seat),弥补政党在选票与席次上的「比例性偏差」(disproportionality)。单一选区名额愈高相对地比例性愈低,比例性偏差也愈严重;然而只要单一选区能与比例代表选区链接计算席次,可藉技术上席次分配方式补偿,以降低比例性偏差。因此在分类上不能只看单一选区名额比重,还得视对小党的补偿效果而定。
另外,并立制虽别称补充制,以额外补充席次形式抵减可能出现的比例性偏差,因是单一选区、政党比例代表席次分开计算,无法针对单一选区情形补偿,其比例性偏差结果最严重;除非选民积极采取「分裂投票」(split-ticket voting),否则只会造成大党有所斩获、小党却杯水车薪。
双重提名
不论德国联立制或日本并立制,均有双重提名(dual candidacy,或称「重复登记(提名)」)设置,即候选人同时参菜单一选区及名列政党比例代表名单,一旦在单一选区获胜,就从名单中剔除、顺位递补;若落选可依政党得票分配席次「败部复活」。
日本则多了「惜败率」()的运用,其公式:该单一选区落选者得票数除以该单一选区当选者得票数。政党可将不同单一选区候选人在名单中排同一优先顺位,以单一选区落选但惜败率高者取得席次。
各国或地区的混合制
国家或地区 | 选制 |
---|---|
![]() |
并立制 |
![]() |
多数奖励 |
![]() |
联立制 |
![]() |
并立制 |
![]() |
联立制 |
![]() |
多数奖励 |
![]() |
并立制 |
![]() |
扣除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联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联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多数奖励 |
![]() |
附带席位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 |
并立制 |
注释
- 原韩国国会选举亦同,但自2012年起允许双重提名。
参考数据
- . BBC News. 28 September 2017 [2021-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外部链接
- 苏子乔、王业立. 为何废弃混合式选举制度?-意大利、俄罗斯与泰国选制改革之研究PDF. 东吴政治学报第28卷第3期. 2010-09.
- 匈牙利政党组织及政党法律规范考察报告. 公务出国报告信息网. 2011-03-08
- 关于我国实施单一选区两票制之研究,可参考国内第一本单一选区两票制之学术论着:蔡学仪,《单一选区两票制新解》(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