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

唐德刚英语:1920年8月23日—2009年10月26日),生于中华民国安徽省合肥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唐德刚在口述历史方面有重大贡献,着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顾维钧回忆录》等。另外还有一大贡献是关于中国近代演变等“历史三峡”说。

唐德刚
Te-Kong Tong
性别
出生1920年8月23日
 中华民国
安徽省合肥县
西乡山南馆唐老圩
逝世2009年10月26日(2009岁—10—26)(89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佛利蒙
国籍 美国
 中华民国
职业学者
活跃时期20世纪
配偶吴昭文
学历
经历
代表作
  • 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
    《胡适杂忆》
    《顾维钧回忆录》

生平

1920年,唐德刚生于安徽省合肥县西乡山南馆唐老圩,德刚幼时在私塾念书,旧学邃密,十多岁即已圈点过一遍《资治通鉴[2]

1936年,于安徽省舒城中学初中毕业[3]

1939年秋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历史学系,和黄彰健等人同学;此一时期的中大历史系有「沙坪坝的黄金时代」之说,柳诒征朱希祖缪凤林郭廷以向达沈刚伯贺昌群白寿彝韩儒林等史学家皆执教于此;194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44年在安徽学院史地系讲授《西洋通史》。

1948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1959年获史学博士,博士论文为一八四四年至一八六零年间的中美关系。后留校任教,曾讲授《汉学概论》、《中国史》、《亚洲史》、《西洋文化史》等课程[2],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7年并参与负责口述历史计划的中国部分。

1972年,唐德刚受到排挤,而离开哥伦比亚大学[4],后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执教于纽约市立大学系统下的市立学院近二十年,直至1991年荣休,其间曾任亚洲研究系系主任[5]。曾任纽约文艺协会会长。

2009年10月26日,因肾衰竭卒于美国旧金山佛利蒙家中,享年89岁[6]

唐德刚与师郭廷以,都是中国近代史的大家,也是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

他受柳诒征及其他学衡前辈影响极深,认同中国文化,对美国华人史有所研究。他曾表示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与传统相结合,绝对不能完全否定中国传统而全盘西化。

他在中国时曾在国军内当小兵,做过中学教员。在美国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及口述历史工作,与当时政要如顾维钧李宗仁陈立夫等人多有接触,甚至成为好友。他和当时人在纽约的胡适则为忘年之交,有师生之谊,曾着《胡适口述自传》(1981)、《胡适杂忆》(1979)。

他曾参与发起在全球征集一亿人签名要求日本偿付战争赔款的运动。2002年因钓鱼台事件与杨振宁一同发表声明,批评李登辉

思想

历史三峡观:唐德刚有著名的历史三峡论。他将四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要经历两大历史三峡,也就是要经历两大历史阶段的转变。“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 。并说经历约200年,到大约西元2040年,中国历史将会走完第二个「长江三峡」,迎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新时代。

评论

  • 旅美学人兼中研院院士夏志清教授誉之为「唐派散文」,「应公认是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有诙谐直接、气势极盛、妙趣横生的特点[7]
  • 张学良说唐德刚「把钱看得太重了」[8]
  • 李敖称唐德刚是「现代中国最活跃最优秀的历史学家」[9]
  • 吴章铨:「唐先生的特点是直言,他热爱中国,他经常说的是「中国很有希望」,这个很有希望不是针对某一个政权,而是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反思。他一直在说,爱国不是爱某一个人。在政治上,他不倾向于任何党派。」

家庭

夫人吴昭文是中国国民党CC派元老吴开先之女。

著作一览

史学

  • 《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
  • 《美国民权运动》
  • 《中国之惑》
  • 晚清七十年
  • 《袁氏当国》
  • 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于中国大陆发行时书名为《新中国三十年》)
  • 《段祺瑞政权》

注:根据台湾远流出版社唐德刚作品集,《民国前十年》中的部分文章来源于《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口述回忆录与传记

文学作品

  • 《五十年代底尘埃》(收有《梅兰芳传稿》)
  • 《战争与爱情》

其他

  • 《史学与红学》
  • 《书缘与人缘》
  • 《第三种美国人》

参见

参考文献

  1. . [2012-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1).
  2. . 网易读书. [201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3. .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4. 燕舞. . 凤凰网. 2009-11-06 [201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0).
  5. 林博文. . 亚洲周刊. 2009-11-15 [201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6. . 中国评论新闻网. 2009-10-30 [201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7. . 豆瓣. 2006-03-28 [201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8. 林博文. . 时报文化. 2007: 98. ISBN 9789571347721.
  9. . [2014-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上的唐德刚语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