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T

IAST国际梵语转写字母的英语名称()的缩写,是学术上对于梵语转写的标准,亦变成了一般出版界,如书籍及杂志的非业界标准。随着Unicode字体的普及,它在电子文本的使用亦因此而相应地增加。这项标准是于1912年在雅典举行的东方学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ists)上订立的,而它又基于了1894年在日内瓦举行的东方学会议制定的标准[1][2]

IAST是罗马化梵语和巴利语的最流行的方案,它允许无损的天城文转写(和其他的印度文本比如克什米尔语的传统文本夏拉达文的转写),而且不只是梵语音素,还允许本质上的语音标注(比如 是词尾的 和 的同位异音)。

IAST 符号清单和约定

 [ə]
 [ɑː]
 [i]
 [iː]
 [u]
 [uː]
 [ɹ̩]
 [ɹ̩ː]
 [l̩]
 [l̩ː]
元音
 [eː]
 [aːi]
 [oː]
 [aːu]
双元音
अं [ⁿ]
随韵
अः [h]
止韵
软腭音 硬腭音 卷舌音 齿音 唇音
 [k]
 [c]
 [ʈ]
 [t̪]
 [p]
塞音
 [kʰ]
 [cʰ]
 [ʈʰ]
 [t̪ʰ]
 [pʰ]
送气塞音
 [g]
 [ɟ]
 [ɖ]
 [d̪]
 [b]
塞音
 [gʱ]
 [ɟʱ]
 [ɖʱ]
 [d̪ʱ]
 [bʱ]
送气塞音
 [ŋ]
 [ɲ]
 [ɳ]
 [n]
 [m]
鼻音
   [j]
 [r]
 [l]
 [v]
半元音
   [ɕ]
 [ʂ]
 [s]
  咝擦音
 [ɦ]
        擦音

元音连接时,a+a i+i u+u 分别使用 â î û 表示。

注意:与只用 ASCII 码的罗马化如 ITRANSHarvard-Kyoto 不同,使用变音符号的 IAST 允许专有名字的首字母大写。永不出现在词首的字母如 的大写只在波你尼的文法中有用,这里有把 IT 声音排版为大写字母的约定(参见《八篇书》)。

与ISO15919的比较

在大多数情况下,IAST是ISO 15919的一部分。以下五个例外是由于ISO标准配合符号的扩展项目,以允许天城文及其他印度语字母的音译用于梵文之外的其它语言。

天城文 IAST ISO 15919 备注
e ē ISO e 表示 。
o ō ISO o 表示 。
ISO 表示 Gurmukhi tippi
ISO 表示 ड़ /ɽ/
r̥̄ 一致。
ISO 表示 ळ /ɭ̆/.
l̥̄ 一致。

参见

引用

  1. . [2015-06-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7).
  2. Xme Congrès International des Orientalistes, Session de Genève. 1894. Rapport de la Commission de Transcrip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