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县
桃园县(客家话:;台湾话:),是中华民国台湾省曾经存在的县,为今桃园市的前身,位于台湾西北部,周边与新北市(原台北县)、新竹县、宜兰县相邻。在2014年底改制前全县户籍人口达2,054,260人(台湾第五位),实际活动人口超过250万人,是当时全台湾的第一大县及准直辖市。
桃园县 | |||||||||
---|---|---|---|---|---|---|---|---|---|
![]() | |||||||||
![]() 桃园县位置图 | |||||||||
坐标:24°51′00″N 121°13′00″E | |||||||||
首府 |
| ||||||||
面积 | |||||||||
• 2014年11月[3] | 1,220.9540平方(471.4130平方英里) | ||||||||
人口 | |||||||||
• 2014年11月[3] | 2056273 | ||||||||
政府 | |||||||||
桃园县县长 | |||||||||
• 1951-1954 | 首任:徐崇德 | ||||||||
• 2009-2014 | 末任:吴志扬 | ||||||||
• 改制为直辖市 | 10月25日 | ||||||||
行政分区 | 6市、1镇、6乡(含1山地乡) | ||||||||
| |||||||||
今属于 | ![]() |
县内双内核城市为县治桃园市以及中坜市,桃园县升格为直辖市后,这两县辖市改制为区,可以说这两区是桃园的市区。桃园中坜两市各有其卫星都市组成不同生活圈,一般习惯依族群分布及生活圈分为「北桃园」和「南桃园」[4][5]。由于毗邻台北都会区及多项重大公共建设、投资皆位于桃园,桃园县近年来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县市人口移入、形成桃园中坜都会区。桃园呈现为闽、客、外省、原住民族等多族群融合之貌,也因为工业发达,同时也是台湾引入外籍劳工人数最多的县市[6]。桃园县属台湾本岛两个县与中国福建省最近的县之一,只有128公里,另外一个为新竹县。
行政区划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台湾脱离日本统治,新竹州改制为新竹县,新竹市改制为省辖市,县市分治,县治迁至桃园镇,辖有8县辖区、共计44个乡镇市。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将竹东镇与宝山乡划入新竹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将大溪区角板乡与竹东区尖石乡、五峰乡和大湖区大安乡(现称泰安乡)等4乡合并为「新峰区」。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改名「桃园县」,原省辖新竹市7区改为4区1镇2乡,与新竹区的2镇3乡、竹东区的4乡、新峰区的尖石乡、五峰乡等4区14个乡镇合并分出新竹县,苗栗区、竹南区、大湖区,与新峰区大安乡等5镇13乡合并分出苗栗县,桃园县由桃园区、中坜区、大溪区,与新峰区角板乡等4镇9乡组成,辖4镇、9乡。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角板乡易名复兴乡。民国五十六年(1967年)中坜镇改制为县辖市。民国六十年(1971年)县治桃园镇改制为县辖市。民国八十一年(1992年)平镇乡改制为县辖市。民国八十四年(1995年)八德乡改制为县辖市。民国九十九年(2010年)杨梅镇改制为县辖市。民国一〇三年(2014年)芦竹乡改制为县辖市。在升格直辖市之前,全县辖有6市(桃园市、中坜市、八德市、平镇市、杨梅市、芦竹市)、1镇(大溪镇)、6乡(龙潭乡、龟山乡、大园乡、观音乡、新屋乡,复兴乡为山地乡),共有13个乡镇市。
「北桃园」以闽南人聚落为主,包含桃园市、龟山乡、八德市、芦竹市、大溪镇、大园乡,以桃园市为内核,聚居人口约107万人,范围相当于日治时期桃园郡加上大溪郡大溪街。「南桃园」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包括中坜市、杨梅市、平镇市、龙潭乡、观音乡、新屋乡,以中坜市为内核,聚居人口约97万人,范围相当于日治时期中坜郡加上大溪郡龙潭庄。「山地乡」为原住民聚落,主要为复兴乡,大约10,600人。
南北桃园与发展分区如下[7]:
地域 | 行政区 | 发展分区 |
---|---|---|
北桃园 | 桃园市 | 市中区、中路区、埔子区、会稽区、大树林区 |
八德市 | 八块厝/下庄仔地区、霄里地区、茄苳溪区、大湳区 | |
大溪镇 | 溪东区、溪西区 | |
芦竹市 | 南崁地区、坑子地区、大竹地区 | |
龟山乡 | 龟山区、龙寿区、南崁区、林口区 | |
大园乡 | 大园/横山/田心子/照镜地区、双溪口/许厝港/内海墘地区、埔心地区、竹围地区 | |
南桃园 | 中坜市 | 市中心区、龙冈区、内坜区、大西区(青埔、大仑、过岭) |
龙潭乡 | 铜锣圈区、龙潭坡区、三坑子区 | |
平镇市 | 北势区、社子区、平镇/南势区、东势区、宋屋区 | |
杨梅市 | 杨梅区、埔心区、富冈区、高山顶区 | |
新屋乡 | 新屋区、永安区、大坡区 | |
观音乡 | 草漯区、新坡区、观音区 | |
原住民乡 | 复兴乡 | |
交通

桃园县交通流量庞大,每逢尖峰时段或假日,常有大量人潮、车潮于市区内或城际之间流动,导致市区、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内许多重要道路时常出现交通阻塞的情形。大众运输部分,桃园县有多条营运的公车路线及规画中的大众捷运系统,形成密集之交通路网,服务大众。
由于近年桃园县人口快速增加,现有交通设施早已经不足以服务市内人潮,于是自1990年代初,政府便规划包含桃园县在内之主要城市(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桃园县、新竹市、嘉义市、台南市)兴建大众捷运系统。然而进入2000年代后,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快速恶化,无力大规模兴建捷运系统,使得桃园捷运计划延宕二十余年,现有之交通设施早已不足以服务县内庞大人潮、车潮,所幸于桃园机场捷运展开兴建后,陆续展开桃园捷运橘线、桃园捷运绿线、桃园捷运棕线、台铁捷运红线等计划。
另外,因台北松山机场发展至1970年代时,其东侧与北侧为基隆河河岸,西侧及南侧又紧邻市区,已经无法扩建,且松山机场本身也仅有一条主跑道,早已经无法负荷大量航机服务,于是自1970年代兴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并于1979年2月26日正式激活,发展三十余年后,桃园国际机场成为全台最大、最重要之联外机场,使桃园县成为台湾重要航空枢纽,带动国家发展。
自中山高速公路开通后,政府陆续于桃园地区兴建国道二号、国道三号、台61线、台66线,并规划新建国道一甲、国道二甲,使桃园县民可使用国道通往全县各处,建造便捷之公路路网。
此外,桃园县亦因地处通往台北都会区之要道,并建有便捷交通路网,故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桃园县现有的交通建设主要包括:
- 国际机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
- 轨道运输:台湾高铁、
台湾铁路、桃园捷运
- 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
桃园环线、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
- 快速公路:
台61线、
台66线
- 高铁联外道路:
台31线
- 省道:
台1线、
台3线、
台4线、
台7线、
台15线
高铁、台铁
高铁桃园站位于桃园县中坜市青埔,为一地下车站,可迅速前往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台湾西部主要城市,与桃园机场捷运共构,可转乘捷运前往桃园国际机场、桃园市中心、中坜市中心等地。
台铁纵贯线在桃园县内呈东北-西南走向,连接桃园、中坜两大内核都市以及负担往来台北都会区之旅途需求,共有桃园车站、内坜车站、中坜车站、埔心车站、杨梅车站、富冈车站、新富车站七站。其中桃园车站及中坜车站为一等站,两大车站分别为北、南桃园之交通枢纽,日进出人次在台铁车站中分别高居二、三位。
大众捷运
因应桃园县人口之快速成长与城市发展,中华民国政府早于1990年代规划「桃园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而该系统已经有桃园机场捷运于2006年完工通车。
另因应城市交通之便利性,所属台北捷运系统之新庄线、万大-中和-树林线亦往桃园县发展,在位于龟山乡与新北市新庄区交界处的回龙站与桃园捷运棕线做链接。
公车
基本里程八公里内18元,超过八公里部分则每公里2.58元计算,使用桃园县县民卡乘车可享有基本票价买一送一、公车捷运间转乘优惠。
由台北市和新北市经营的一些公车路线也会行经桃园市境内。主要行经区域为龟山乡回龙地区、林口长庚地区以及芦竹市南崁地区。
由于桃园县各乡镇市的分布关系,大部分境内各区的横向交通和跨县市(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和新竹县)的公车路线均由公路客运来互相联系。其主要经营业者有桃园客运、中坜客运和新竹客运。
桃园市境内的国道客运转运点通常位于交流道附近,主要的有林口站(实际位于龟山区)、桃园(南崁)站、中坜站和龙潭站。此外,针对其他各县市有搭机需求的民众,桃园国际机场独自形成国道客运的聚集点。
高速公路
桃园县目前计划有5条国道经过,目前共通车3条,为中山高速公路、
桃园环线、
福尔摩沙高速公路,未来预计添加
桃园航空城北侧联外高速公路、
大园支线,重复计算多方向交流道,含规划与兴建中共有25个交流道。
快速公路
桃园县境内共有2条台湾省道快速公路,共有27个交流道。
县道
桃园县现有县道15条,含9条主线、6条支线。
人口
截至2014年7月底,桃园县总人口数已达2,050,600人,整体活动口估达250万人以上,其中外籍劳工人口高达7万3千余人、外籍配偶与大陆港澳地区等新住民近4万9千余人。桃园县县民平均年龄为35.86 岁,具生产力者的青壮年为大宗,劳动力(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7成[9]。
桃园县的人口于1996年达于成长巅峰,其后又有逐渐趋缓现象;但近十年来成长率均维持在0.560%~ 1.70%间,相较于台湾地区逐年递减的平均人口成长率来看,桃园县几乎呈现1~ 4倍的成长趋势。2013年桃园县净移入人口达8,077人,2014年一至九月,净移入人口已有8449人,皆是全国之冠[10][11]。
以地区来看,桃园县共有高达8个行政区的人口数在10万以上,其中桃园市人口超过41万,而中坜市的人口也超过38万人,为县内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县辖市前二名,人口数甚至超过嘉义市、基隆市等省辖市;复兴乡则因地处山区,为县内人口最稀少的区域。
历任县长
民选
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党籍 | 届次 | 备注 | |
---|---|---|---|---|---|---|---|
1 | 徐崇德 (1911–1985) |
1951年5月1日 | 1954年6月2日 | ![]() |
1 | 首位![]() | |
1954年6月2日 | 1957年6月2日 | 2 | 首位连任成功的![]() | ||||
2 | 张芳燮 (1914–1994) |
1957年6月2日 | 1960年6月2日 | 3 | |||
3 | ![]() |
吴鸿麟 (1899–1995) |
1960年6月2日 | 1964年6月2日 | 4 | 县长任期由三年延长为四年。 | |
4 | ![]() |
陈长寿 (1905–1977) |
1964年6月2日 | 1968年6月2日 | 5 | ||
5 | ![]() |
许新枝 (1928–) |
1968年6月2日 | 1972年6月2日 | 6 | 出任台湾省政府民政厅厅长而辞职。 | |
代理 | 李树犹 | 1972年6月2日 | 1973年2月1日 | 台湾省政府委员代理。 | |||
6 | ![]() |
吴伯雄 (1939–) |
1973年2月1日 | 1976年12月20日 | 7 | 吴鸿麟之子。 因故延后一年就任。 出任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局长而辞职。 | |
代理 | 翁钤 | 1976年12月20日 | 1977年12月20日 | 台湾省政府委员代理。 | |||
7 | ![]() |
许信良 (1941–) |
1977年12月20日 | 1979年7月1日 | 无党籍 | 8 | 首位无党籍县长。 因参与桥头事件遭停职。 |
代理 | 叶国光 | 1979年7月1日 | 1981年12月20日 | ![]() |
台湾省政府委员代理。 | ||
8 | 徐鸿志 (1937–2018) |
1981年12月20日 | 1985年12月20日 | 9 | |||
1985年12月20日 | 1989年12月20日 | 10 | |||||
9 | ![]() |
刘邦友 (1942–1996) |
1989年12月20日 | 1993年12月20日 | 11 | ||
1993年12月20日 | 1996年11月21日 | 12 | 官邸发生灭门血案,遇刺身亡。 | ||||
代理 | 廖本洋 | 1996年11月21日 | 1997年3月28日 | 台湾省政府委员代理。 | |||
10 | ![]() |
吕秀莲 (1944–) |
1997年3月28日 | 1997年12月20日 | ![]() |
补选上任。 首位 ![]() 首位女性县长。 | |
1997年12月20日 | 2000年5月20日 | 13 | 首位连任成功的![]() 任内当选副总统而辞职。 | ||||
代理 | ![]() |
许应深 (1948–) |
2000年5月20日 | 2001年12月20日 | 行政院派任代理县长。 | ||
11 | ![]() |
朱立伦 (1961–) |
2001年12月20日 | 2005年12月20日 | ![]() |
14 | |
2005年12月20日 | 2009年9月10日 | 15 | 出任行政院副院长而辞职。 | ||||
代理 | ![]() |
黄敏恭 (1947–) |
2009年9月10日 | 2009年12月20日 | |||
12 | ![]() |
吴志扬 (1969–) |
2009年12月20日 | 2014年12月25日 | 16 | 吴伯雄之子。 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为末任县长。 |
最终组织架构
- 民政局
- 教育局
- 社会局
- 劳动及人力资源局
- 财政局
- 工商发展局
- 农业发展局
- 地政局
- 城乡发展局
- 工务局
- 水务局
- 原住民行政局
- 交通局
- 观光行销局
- 警察局
- 卫生局
- 环境保护局
- 消防局
- 文化局
- 地方税务局
- 客家事务局
- 新闻处
- 秘书处
- 法制处
- 人事处
- 主计处
- 政风处
- 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
教育
大专院校
高中职
中坜市
桃园市
平镇市
八德市
杨梅市
大溪镇
龙潭乡
龟山乡
大园乡
观音乡
新屋乡
参考文献
- 引用
- . 桃园县政府. 1971年 [201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 . 桃园县政府. 1971年 [2011-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 .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 .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1).
- .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7).
- 劳委会职训局(CSV档:外劳人数按国籍及性别分、外劳人数按县市别分
- 《新修桃园县志 地理志》
- . [2014-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3).
- .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 .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 .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 .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桃园开发大事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 官方
- 桃园县改制直辖市计划 - 内政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