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
市区(英语:),又称城区,是指和周边地区相较之下,有着人口密度较高、人类活动特征较发达的区域。在行政划分上,市区可能是市、镇,或是由多个行政区域结合的集合城市(conurbations)。通常来说,村、镇等小型聚落不会被定义为市区。

西门町是国际观光客和年轻人喜欢造访的台北市市区
市区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测量市区的范围对于分析人口密度和城市延伸有许多帮助,也能帮助分别计算居住于都市和乡村的人口[1]。与市区不同,都会区(metropolitan area)不只包括市区,同时涵盖了卫星城市以及周遭的农村地区,这些区域的人口,通常和就业机会较多的中心市区因通勤有社会经济上的链接。市区是指在都会区内,在人口、经济活动上集中成长的区域。一般所谓的都会区,是以县级或郡级规模的行政单位为基准来创建。由于郡、县是人口相对安定的行政区域;因此经济学者等专家较常以都会区为单位来进行经济、社会上的数据统计。对于效计算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率来说,市区是较为重要的计算、统计对象[2]。
亚洲
东亚
台湾:台湾最大规模的市区是台北市。
大韩民国:下分多个市及洞,最大规模市区在首尔和仁川
- 直辖市/市市政府所在地的区,还有商业区的设置。
日本:日本全国总分为6个大区;大区下分为多个市县,最大规模市区是东京都和大阪府。日本国势调查(人口普查)时使用人口集中地区来定义市区。
中国大陆:城市大多为广域市,市区很少超出市域,一般是各地人民政府驻地附近;但随着经济发展,会有不断搬迁驻地以开拓城市的情况,这个时候人民政府驻地就不在市区。但驻地迁离后的市区还是会存在着大量市级行政机关,市区地位会保持一段时间。在衡量市区人口时,中国大陆还使用建成区的标准。
香港:(1999年以前设有2个市政局,现在各市镇并无市建制)一般指「港岛及九龙」。但民间而言,广义可指「港岛及九龙,再加上『新界新市镇内连绵密集地以多层楼宇为主,且有一定商业/零售活动的地带』」;狭义仅指「港岛及九龙」(有时会加上新界的葵青区及荃湾市区,即等同规划署定义的「都会区」);再狭义而言,进一步减去港九已建区边缘的山林地带,以及整个港岛南区(参见香港市区)
澳门:各岛屿的中心地带称市区(1999年以前设有2个市政厅,现在各岛屿并无市建制)
:下分10市(包括平壤),2个特别市、1个特别行政区、多个洞及劳动者区,市区几乎全部集中在平壤直辖市、南浦特别市、清津市、罗先市、新义州市、开城市、元山市、咸兴市、江界市、惠山市、海州市、价川市及熙川市
欧洲
巴尔干半岛
东欧
参考文献
- Cubillas 2007
- Dumlao & Felizmenio 197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