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街

大溪街台湾日治时期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新竹州大溪郡。今桃园市大溪区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大溪街管内图
日治时期大溪市区设施分布

日治台湾时期, 大溪街曾发现先民生活遗址。

行政区划

图中为淡水河右岸 (今大汉溪),于大溪街东方的河阶上往大溪眺望的景色,从古至今都将此地称作大嵙崁
大溪街街景

大溪街的范围在1896年3月隶属于台北县;1897年5月,台湾行政区划由三县改为六县三厅,县厅下设辨务、警察、抚垦三署;大溪地区在淡水河左岸(不含中庄、缺子)由台北县桃仔园辨务署管辖,右岸(含中庄、缺子)由同县三角涌辨务署管辖。1898年6月,六县三厅改为三县三厅,废止大嵙崁抚署,大嵙崁辨务署改为三角涌辨务署大嵙崁支署。1900年11月,三角涌辨务署因被义民烧毁而迁到大嵙崁,并改称大嵙崁辨务署。[1]

1901年11月,三县三厅改为二十厅,废止辨务署,而大溪地区改由桃园厅管辖。1909年10月,二十厅改为十二厅,大溪地区的管辖不变,此时包含了海山堡之新溪洲庄、旧溪洲庄、内栅庄、田心仔庄、大嵙崁街、月眉庄、石墩庄、乌涂窟庄、三层庄、缺仔庄、中庄等11街庄,和桃涧堡之埔顶庄、员树林庄、南兴庄、蕃仔藔庄等4庄[2]。1920年10月,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以上15街庄合并为大溪街,「大嵙崁」改称「大溪」,辖域内分为新溪洲旧溪洲内栅田心子大溪月眉石屯乌涂窟三层缺子中庄埔顶员树林南兴番子寮等15个大字

  • 大溪大字下有「上街」、「下街」、「新街」、「新南」、「后尾」、「草店尾」小字名
  • 田心子大字下有「上田心子」、「下田心子」小字名
  • 石屯大字下有「上石屯」、「下石屯」小字名
  • 内栅大字下有「内栅」、「埔尾」、「下崁」小字名
  • 三层大字下有「三层」、「尾寮」、「坑底」、「头寮」、「八结」、「阿母坪」、「柑坪」小字名
  • 南兴大字下有「南兴」、「社角」、「广福」小字名
  • 缺子大字下有「粟子园」、「缺子」小字名
  • 中庄大字下有「中庄」、「中庄街」、「顶山脚」小字名[3]

街长

届数姓名出身任期
1江健臣新竹1920年10月至1934年11月
2吉田次郎福冈1934年11月至1936年3月
3宫部峰二福冈1936年3月至1940年4月
4柳本贞吉高知1940年4月至1942年10月
5山下喜助鹿儿岛1942年11月至终战

教育

  • 大溪寻常高等小学校→大溪国民学校(战后废校)
  • 大溪公学校→大溪宫前国民学校(今桃园市大溪区大溪国民小学
  • 大溪宫前国民学校大东分教场(今桃园市大溪区永福国民小学
  • 内栅公学校→内栅国民学校(今桃园市大溪区内栅国民小学
  • 内栅公学校八结分教场→八结国民学校(今桃园市大溪区百吉国民小学
  • 员树林公学校→员树国民学校(今桃园市大溪区员树林国民小学
  • 溪西公学校→溪西国民学校(今桃园市大溪区中兴国民小学

设施

大溪公会堂
大溪武德殿
  • 大溪信用购买贩卖利用组合
  • 大溪社
台湾日治时期大溪神社
日治时期的大溪桥

名胜旧迹

  • 大溪公园
  • 石门

参考来源

  1. 大溪郡役所. . 1944-04-02.
  2. 《新旧对照管辖便览》
  3. 《台湾总督府行政区域便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