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成

孔德成1920年2月23日—2008年10月28日),玉汝达生,后以达生为字。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袭封三十二代(末任)衍圣公,后成为第一代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孔德成
摄于1951年
 中华民国第7任考试院院长
任期
1984年8月17日—1993年4月24日
总统蒋经国
李登辉
前任刘季洪
继任邱创焕
第1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任期
1935年7月8日—2008年10月28日
前任首任(由衍圣公改制)
继任孔垂长
第32代衍圣公[注 1]
任期
1920年6月6日—1935年7月7日
前任孔令贻
继任废除(改制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祀子思子)→
述圣奉祀官[注 1]
任期
1920年6月6日—2008年10月28日
前任孔令贻
继任孔维宁
个人资料
出生(1920-02-23)1920年2月23日
 中华民国山东省济南道曲阜县孔府
逝世2008年10月28日(2008岁—10—28)(88岁)
台湾台北县新店市台北新店慈济医院
墓地 台湾新北市三峡区龙泉墓园
籍贯山东曲阜
国籍 中华民国
政党无党籍
配偶孙琪方
1936年结婚—2008年结束
儿女孔维鄂(长女)
孔维益(长子)
孔维崃(次女)
孔维宁(次子)
孔德成
简化字

孔德成历任辅仁大学东吴大学国立中兴大学教授,曾任中华民国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国民大会代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立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暨指导委员会委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

出生

孔子世家三十一代衍圣公孔令贻原配孙氏(孙毓汶之女)未生育,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就已病故,其妾丰氏也无出。续弦陶文谱有一子,却不幸早夭。孔令贻中年无子,遂将陶夫人的贴身丫环王宝翠收为侧室。王氏先后生下两个女儿:孔德齐、孔德懋。民国八年(1919年),王氏第三度怀孕。当时身在北京的孔令贻忽然病危,他口述遗嘱给当时北洋政府徐世昌大总统和逊帝溥仪:「令贻年近五旬,尚无子嗣,幸今年侧室王氏怀孕,现已五月有余,倘可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以符定例。……但令贻病危至此,恐不能待。……」同年11月8日,孔令贻薨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经孔族内部商议,若王宝翠生下男孩,就由他承袭衍圣公;若生下女孩,则过继大宗近支西五府的孔德冈(孔令贻族兄孔令伟次子)袭爵[2][3]

民国八年农历正月初四(1920年2月23日),王氏临产。为防有人偷换婴儿或出现意外,当时的北洋政府派军队包围了产房,到处设岗;并由一位将军坐镇孔府,北洋政府山东省省长屈映光与其他三氏的奉祀官(亚圣奉祀官孟庆棠、复圣奉祀官颜世镛、宗圣奉祀官曾繁山)同时在场监督。孔府则把血缘关系最亲近之十二府的长辈老太太全部请来,在前堂西厢静坐监产。孔府上下门户齐开,就连只有喜庆大典、迎接圣旨和举行重大祭祀活动才开的重光门也不例外,门上还挂着弓箭,以示“飞快”、“速到”之意。王氏难产,于是有人建议再开只有皇帝出巡、或是祭孔时才能打开的曲阜正南门;也有人说孔府内宅的后花园地势较高,压着前面,必须将前边的地势擡高,“小圣人”才能进来。陶氏依言派人打开正南门,还把一块写着“鲁班高八丈”的木牌挂在后堂楼的角门上,以擡高地势。之后,孔德成终于顺利诞生。孔府令人四处敲锣十三下,通报小公爷诞生,曲阜全城燃放鞭炮相贺,北洋政府亦于曲阜孔庙仪门鸣礼炮十三响,以志圣裔不辍之庆。随后由颜世镛负责签字公证,并上报其出生证明[4]:92

生平

早年生活

孔德成出生17天时,生母王氏因产褥热去世,年仅26岁。随后孔德成由其嫡母陶氏抚养。同年6月6日(农历四月二十日)满百日时,孔府收到北洋政府徐世昌大总统令,孔德成正式袭封三十二代衍圣公[5][6]

「民国九年四月二十日 奉
大总统令孔德成袭封为衍圣公。
此令」[7]

5岁时起,孔德成开始读书,并主持孔庙的家祭。师从吴伯箫学习英文,随詹澄秋习琴。后来因衍圣公的贵族身份,被封为曲阜明德中学的校长。但由于年纪小,实际多数事务由陶夫人代其行使职权。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尼山孔庙颜母祠尼山书院。民国十九年(1930年),嫡母陶氏亦因病辞世[8],由业师王毓华(字子英)照顾起居。1930年起,孔德成在族人等辅助下,开始执掌孔府事务。同年主持大修《孔子世家谱》,他身着古代祭服,率领修谱人员同至家庙和崇圣祠,恭行祭告,然后至诗礼堂,行三跪九叩之礼,众人依次向10岁的孔德成作揖行礼。《孔子世家谱》历时七年,于1937年编撰完成[9]

改任奉祀官

国民政府北伐之后,蔡元培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名义废止春祀孔典礼,并且提出「取消衍圣公,收孔庙、孔林归国有」的主张。1928年8月,孔府以孔德成的名义呈文山东省政府主席,请求取消衍圣公封号,但要求保留祀田以守护先人所传典章制度以及孔庙、孔府、孔林。同时,孔府还发表一份《敬告全国同胞书》,从法律的角度表达对蔡元培主张的痛心与反对。而后在孔祥熙等人的斡旋之下,衍圣公的名号得以暂时保留。1934年1月18日,国民政府会议通过《尊崇孔子发扬文化案》[10]。该案决定:

一、衍圣公名义,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
二、四哲旧赠名义,如复圣后人,应改为复圣奉祀官,以简任官待遇;
三、至圣及四哲后裔,均由国家培植,至于大学毕业;
四、国家特设小学于曲阜,优待孔颜曾孟后人。

直至1935年1月18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将衍圣公的爵号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1]

一、兹以孔子嫡系裔孙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以特任官待遇。此令。
二、兹以颜子嫡系裔孙为复圣奉祀官,曾子嫡系裔孙为宗圣奉祀官,孟子嫡系裔孙为亚圣奉祀官,均以简任官待遇。此令。

同年6月,孔德成离开曲阜,与复圣奉祀官颜世镛、宗圣奉祀官曾繁山、亚圣奉祀官孟庆棠取道济南前往南京。7月8日,由陈立夫主持,戴传贤监督,孔德成于国民政府大礼堂宣誓就职,获蒋中正亲临祝贺。嗣后偕同在京的族人前往夫子庙,举行告庙典礼。1936年12月16日,依照陶夫人生前安排,在曲阜迎娶清末状元帝师孙家鼐曾孙女孙琪方为妻。适值西安事变爆发,原欲亲自到场祝贺的蒋中正,因为被张学良扣押,未克出席;不过仍有许多国民党要员出席并送礼致意[12]

1935年初,日本曾屡次派员邀请孔德成参加东京汤岛圣堂孔庙的落成典礼。孔德成害怕将来成为日本人在华北军事上的傀儡,遂派遣族人孔昭润与颜振鸿代理出席。1937年七七事变后,孔德成协助转运山东图书馆的藏书。12月,日军紧逼山东,济南等地相继沦陷。驻兖州七十二师师长孙桐萱奉蒋中正委员长之命,连夜安排孔德成离乡。孔德成夫妇遂于1938年1月2日凌晨辞庙,从兖州乘火车经徐州郑州,在1月5日抵达汉口并发表抗日宣言,曲阜的府务则交给族叔父孔令煜代理。其后迁居重庆,住在歌乐山畔,师从吕今山、丁惟汾王献唐等人读书,亦颇受友人傅斯年屈万里影响。期间主持成立孔学会,组织名家,召开讨论及宣讲会,研究弘扬孔子学术思想与民族精神。当时,四方学者云集重庆,对传统文化之研究有新旧观念与方法的论辩,孔德成所受冲击甚钜。史学家吴湘相指出孔德成在弱冠之年,就已在学术丛林中找到一个正确走向:「做一位纯粹学人,而不以道统自居」[13]日本投降,孔德成于1946年9月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先后居住在瑯琊路、桃园新村、四海里等地,年底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国军收复曲阜,孔德成得以祭扫林庙,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曲阜;同年当选为曲阜县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至1991年卸任。1948年3月,赴美国游学,任耶鲁大学研究员,与访美学者罗常培友善,并和傅斯年同住一楼。同年被蒋中正聘为首批总统府资政,此后任职达五十余年,是受聘时间最长的总统府资政[4]:104, 113, 119, 309

迁台时期

1948年徐蚌会战以后,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主任秘书李炳南,将曲阜孔府文物撤至台湾,暂时将其安置于台中市省立图书馆后面的新生报宿舍(今自由路民权路交叉口),以台中市复兴路两栋日式平房(昔复兴巷,今台中后火车站附近)作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临时办公室。随后,孔府文物与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文物、中华民国外交部文件一起安置于台中县雾峰乡库房,由中央文物联合保管处管理[4]:109

1949年2月,孔德成从美国到台湾,定居台中;但还是曾在1949年8月27日飞赴广州市,主持孔子2500年诞辰祭典[4]:135-140。当时孔府近支五凝堂内,除孔德成以外,「德」字辈孔氏宗亲共八十人寓居各省各地,只有凝远堂的族兄孔德冏也携眷迁居台湾[3]:506-512。抵台初期,孔德成先受聘于台湾省立农学院,并于1956年担任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1963年因所藏《四库全书荟要》数册被雨水浸损而辞职。1959年由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出资,在省立农学院(中兴大学前身)的台中市南区顶桥子头段133-8号(今国光路学生宿舍)兴建孔府官邸,将奉祀官办公室与官邸分成两地[14]。自1955年起,于台湾大学中文系、人类学系兼任教授,讲授「三礼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铜彝器研究」课程,组织了仪礼复原的排练;直至2008年初,方因病辍教。1956年7月至1964年4月,任国立故宫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主任委员;1964年,获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第二届会员代大会选为首届监事会的三位常务监事之一。为弘扬国粹,与台静农王静芝、王北岳、吴平等成立「六修书画会」。1966年,儿子孔维宁在成绩不足的情况下,经政府同意保送政大、台大两间学校,曾引起不少舆论争议[15]。抵台前后,孔德成即曾多次访问日本、韩国、越南等国;1970年代后中华民国遭遇外交危机,其圣裔的身份更被看重以推动国民外交,数度访问日韩欧美、主持祭孔典礼,还曾与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等人晤谈[16]

1984年9月1日至1993年4月24日,孔德成担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院长。1998年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时代,裁撤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只留下奉祀官官衔,使孔德成北迁。在台中官邸物品除孔子历代的文物之外,孔德成全部都捐赠出去,经过雪心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郑胜阳整理过后,设立了「孔德成先生文物馆」,地址位于台中市立德街197号。2005年11月15日,台湾大学庆祝创校七十七周年暨改制六十周年校庆,授予孔德成荣誉博士学位。台大校长李嗣涔表示,孔德成指导中文、人类两系师生,以实验、复原的方法研究《仪礼》,是科际集成的典范,身为孔家第七十七代传人,他一生都在弘扬儒家文化,促进国民外交。典礼当日由孙女孔垂玖陪同接受学位颁赠。孔德成谦虚地说,自己在台大教书五十年,贡献甚少。他很感谢,也觉得很惭愧。台大校训「敦品励学、爱国爱人」正是传统教育的基本精神,他以此自励,且与同学共勉[17]

孔德成,摄于2005年
台北孔子庙孔德成纪念展

2006年1月1日,孔垂长与吴硕茵长子在台大医院出生,是为第80代嫡长孙;孔德成将曾孙命名为「孔佑仁」,并具函呈报内政部[5]

辞世

2008年10月20日,孔德成因肺炎并发败血症、心肺功能衰退,被送往台北县新店市台北慈济医院急救,随即被送往内科加护病房治疗,藉药物及呼吸器稳定生命迹象。然脑部缺氧严重,延至10月28日上午10时50分,因心肺衰竭病逝,当时由家属陪侍,享寿八十九岁[18]11月30日上午9时,在台北市立第二殡仪馆景仰厅举行公祭。马英九总统亲临颁发褒扬令并发表追思感言,由邱创焕许水德钱复孙震为灵柩覆盖中华民国国旗,以彰忠荩[19][20]

褒扬令原文为[21]

身后

尽管孔林在2006年在孔令贻墓附近为孔德成预留墓地,不过孔德成夫妇与两个儿子最后安葬在台北县三峡镇龙泉墓园[22][23]。2009年9月25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一职正式由其长孙孔垂长继承,并改为无给职[24]

2020年6月23日,台北孔子庙为缅怀孔德成生前对儒学文化的奉献,特于孔庙东厢举办「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孔德成先生纪念展」,陈列展示其生平及影像纪录[25][26]

家族

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左)以及嫡母陶文谱(右)

孔德成之父孔令贻妾室王宝翠育有二女一子,出自五凝堂世系中的「凝绪堂」。

孔德成与孙琪方育有二子二女、孙儿女四人,曾孙儿女二人。

孔德成、孙琪方夫妇,以及其四名子女(1959年)
  • 岳父:孙多煃(1893年—1974年),字德符,武英殿大学士孙家鼐之孙、孙传楘次子,生母为侧室王氏[46]。清末一品荫生、以郎中入仕;曾任中国实业银行北平支行副经理。
  • 岳母:刘熙坤(1894年—1958年),直隶省吴桥县人,翰林院典簿刘祖棠长女;育有三子五女。[47][48]
    • 妻:孙琪方(1919年—2011年),字林君[49],祖籍安徽省寿县,孙多煃长女。1936年12月16日结婚,育有二子二女。[4]:99, 357-358

世系图

孔令贻王宝翠
孔德齐孔德懋孔德成孙琪方
包雅志孔维鄂曰洁孔维益孔维崃李仰弼孔维宁吴涯
包尚恩周孔德孔垂梅孔垂长吴硕茵李舜容李自平孔垂玖孔垂永
周咏萱孔佑仁孔佑心

学术

学历
经历

历年著作

1《说文月刊》「自土沮漆」3卷10期页169-1701943年5月
2《民主评论》论儒家之「礼」7卷13期页1-61956年7月
3《中国一周》如何读经336期页4-71956年10月
4《青年年会学术论文集》论儒家之「礼」页248-2601958年6月
5《幼狮学报》论儒家之「礼」1卷1期页141958年10月
6《建设》孔子的政治主张与伦理学说9卷5期页10-111960年10月
7传记文学我所认识的秦绍文先生3卷6期页281963年12月
8《东海学报》说兕觥6卷1期页19-201964年6月
9《孔孟月刊》先圣孔子的事迹及其学说4卷7期页22-301966年3月
10《文史哲学报》释牢15期页181-1851966年8月
11《东海学报》仪礼十七篇之渊源及传授8卷1期页127-1341967年1月
12《东海文荟》仪礼十七篇之渊源及传授8期页87-941967年7月
13《中华文化特质论丛》教育部文化局论儒家之「礼」1968年
14《中华文化复兴月刊》中华文化的根本与生活规范的实践2卷11期页321969年1月
15《人文学报》梁其钟铭释文1期页25-271970年9月
16《中华文化复兴月刊》礼记概说3卷11期页55-571970年11月
17《中华文化复兴月刊》守成与创新4卷11期页31-321971年11月
18《文史哲学报》唐玄宗及宋真宗禅地祇玉册跋21期页51-581972年6月
19《中华文化复兴月刊》道德与勇气5卷11期页201972年11月
20《中国图书馆学会会报》图书以外的我国古史数据之一 - 金文25期页1-31973年12月
21《中央月刊》从文化的观点看中华民国之前途7卷1期页90-941974年10月
22《大成》吾家大事104期页161982年7月
23《艺坛》
《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
中国文本与美术的关系 - 全日本书道协会主办 - 中华民国书法展览会上讲演词189期
2卷2期
页4-5;
页2-3
1983年12月
24中央日报儒学中之师道1985年9月28日
25联合报庭训与师训1986年9月28日
26《孔孟月刊》儒家的礼教25卷12期页20-241987年8月

学术专书及计划报告

  • 1937年,《孔子世家谱》,曲阜孔氏排印本。
  • 1951年,《礼记释义》。
  • 1957年,《孔子圣迹图》,台北,中国文教出版社。
  • 1968年,《金文选读》,台北,艺文印书馆。
  • 1968年,《论儒家之礼》,台北,教育部文化局。
  • 1974年,《明清散文选注》,台北,正中书局。

其他著作

  • 1953年,《礼记叙论》,台大讲义。
  • 1955年,《金文讲义》,台大讲义。

荣誉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

轶事

  • 1928年4月22日,蒋中正赴曲阜,对孔子像行三鞠躬礼。孔德成年仅八岁,以一百二十道菜的帝王宴规格宴请。席上,蒋还亲手剥了一只橘子给孔德成吃;而孔德成也因自幼父母双亡,故对特别关照他的蒋中正、宋美龄夫妇有着特殊的情感。孔德成的学生黄启方回忆,大陆改革开放后他到宁波观光,在见闻中写到「这是蒋中正的故居」,结果因为未加上「先生」二字被老师认为不礼貌、忘本[4]:248, 253
  •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庄陔兰就职于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孔德成师从他学习国学、书法。初从二王,后转颜体北魏张猛龙碑,四体(隶书、楷书、篆书、金文)皆擅,精于甲骨金石文本[4]:85, 384
  • 在台湾时期,孔德成曾在酒酣耳热之后对学生自我解嘲说「我也是Duke(公爵)呢!」[4]:282
  • 孔德成父母的墓葬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挖掘与侮辱。孙女孔垂梅回忆说,1990年「有天,我看到爷爷在看报,突然冒出一句,『红卫兵连俺娘的坟都给挖了。』然后长叹一声,『唉……』」孔德成自1949年直至去世共59年间,再未返回大陆,也反对亲友前往[4]:155, 299, 331-333
  • 国府迁台后,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仍为有给职,曾引起当时主张西化论的作家李敖批评。李敖撰文表示,他认为孔德成固然后天努力不少,不过既然接受许多职务任命便已足够,不应再「白吃祖宗饭」、接受这份世职「津贴」[73]
  • 孔德成教育子女,未用两千年来传统严格的的儒学教育方式,对于新式教育保持尊重态度;因此,他的子女在台童年与自己截然不同。由于在蒋中正时代大受重用,孔德成相当忙碌,无法亲自督导子女教育,由秘书李炳南代为教育四个子女儒学。据孔德成夫人孙琪方对其二媳妇吴涯所言,她庆幸他们一家人已经离开孔府,不然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可能更难管教[4]:168

附注

  1. 据历史传承惯例,若衍圣公为独子,其祀则兼祧。在清朝时规定为:「……衍圣公长子则承大爵(即衍圣公);次子至十五岁,则授以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以主子思子祀事(中华民国述圣奉祀官前身);三子则袭太常寺博士,主汶上县圣泽书院祀。每随一代公爵递为更授。」[1]
  2. 「……嘉庆十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卯时生,光绪元年四月十九日亥时卒,年六十三」[28]:19
  3. 「夫人孙氏,济宁人,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敏汶五女。同治八年五月十六日未时生,光绪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戌时卒,年三十一」[28]:19
  4. 「继配陶夫人,生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夏历十一月初五日未时,卒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夏历三月二十二日未时,享年五十二岁。王姨太(宝翠),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夏历八月十三日辰时,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正月初四生储公孔德成,二十二日辰时,因产后血虚病故。享年二十五岁。后于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夏历九月二十三日起厝与孔令贻合葬。丰姨太卒于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十月,生年不详。大小姐生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十一月十三日寅时。二小姐生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九月十五日子时。储公孔德成生于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夏历正月初四日巳时(公历二月二十三日)。[27]:33

参考数据

  1.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 (中文).
  2. 孔令朋. . 天地图书. 1997: 397. ISBN 9629502186. ……《轶事》里说:「如果我母亲王氏又生个女孩,衍圣公的爵位就由南五府的孔德冏继承,」这是接近事实的传说,既生德成,此议自寝。写书的执笔人毕竟不是孔族中人,因为议定的候选人是西五府的孔德冈而非「孔德冏」。
  3. 孔德墉、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编). .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3937897.
  4. 汪士淳. . 联经出版. 2013-10-24. ISBN 9789570842760.
  5. 许慎之. . zanliv.com.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6. 三学. . 明伦月刊.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7.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郭凤明. . 2004-11-01: 860. ISBN 9570180919.
  8. 高建军. 孔德懋 , 编. . 辽海出版社. 1999-09. ISBN 7806491376.
  9. 国家图书馆. . 《全国新书信息月刊》. 2009,. 130-132 (56)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10. 智效民.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01-27: 219. ISBN 9787218087528.
  11. . 成文出版社. 1988, 88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12. 赵树奎.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09: 1965. ISBN 7-5000-7384-4.
  13. 孔德成. .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14. 王雯慧. . 中兴大学文学院《鹿鸣》电子报. 2009-08-26 [2023-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4).
  15. . 自由评论网. 2017-10-29 [202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9).
  16. . 艺文活动平台.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17. 李珊. . 台湾光华杂志. [2023-01-27].
  18. 邱绍雯. . 自由时报. 2008-10-28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19. . Facebook.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20. 林秉仪. . TVBS新闻网. 2008-12-01 [2008-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21. . 国家图书馆台湾乡土文献影像数据库.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22. 丁春丽. (PDF). 大公报. 2008-10-30.
  23. 左化鹏. . Yahoo奇摩. 2019-09-30 [2023-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1).
  24. . [2017-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25. . 台北市孔庙儒学文化网. 2020-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01).
  26. . 台北市孔庙管理委员会.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
  27. 孔繁银. . 齐鲁书社. 1992-04. ISBN 9787533302559.
  28. . FamilySearch.
  29.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编). .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4: 194. ISBN 7101013791.
  30. 山东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编). . 山东友谊书社. 1988-06: 57, 59. ISBN 7-80551-047-4.
  31. 郭兆东、魏欣恬、孟继新. (PDF). 济宁晚报. 2019-05-31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7).
  32. 李景明. 孔德懋 , 编. . 辽海出版社. 1999-09. ISBN 7806491376.
  33. 孔繁银. . 齐鲁书社. : 223-224. ISBN 9787533310066.
  34. 孟继新. . 中国孔子网.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35. 刘厚琴. 孔德懋 , 编. . 辽海出版社. 1999-09. ISBN 7806491376.
  36. 孔德成. . 明伦月刊. 2012-04, (523): 49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37. .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0-11: 473. ISBN 7-104-00211-1.
  38. 孔德懋. .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91-01-31: 151. ISBN 957-8506-01-5.
  39. 彭蕴章. .
  40. 吴奇浩. . 《国史馆学术集刊》 (Google图书): 53.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41. 彭蕴章. . [2023-03-27].
  42. 白谦慎. . 中华书局(香港). 2020-10-16: 92. ISBN 9789888675678.
  43. . FamilySearch. [202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0).
  44. 孟继新. . 中国孔子网.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45. . 中国孔子基金会. [202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8).
  46. 孙传栋. . FamilySearch. [2023-03-23].(卷之三,第87-89页)
  47. 付鸿杰. . 曲阜政协.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48. 孙传栋. . FamilySearch. [2023-03-23].(卷之九,第46-47页)
  49. 叶国良. .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50. . 《今日台湾》. 1961-02-01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2).
  51. 李珊玮. . 台湾光华杂志.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52. Ernest Conger. (PDF). Conger Genealogies.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25).
  53. Michael Robert Patterson. . 阿灵顿国家公墓. [2023-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2).
  54. . San Mateo Daily Journal. 2020-04-28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55. 李晗. . 旧金山世界日报. 2020-11-11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56. 王衢. . 《山东文献》. 1998-09-20, 24 (2): 93–94.
  57. 陈东豪. . 今周刊. 2006-10-26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58. 心律大树. . 人间福报. 2006-06-23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59. 周萍. . 华文文学. 2015-04: 66–72.:「……1973年49岁的李莎真的跨越了孤独,结束了单身生活,迈进了婚姻殿堂,和孔子的第77代长孙、袭封32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二女儿孔维崃女士结婚,成了孔门女婿。」
  60. 李莎. 李春生、文晓村 , 编. . 屏东市: 海鸥诗社. 1994-08.
  61. 席涵静. .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5).
  62. 马忠良. (PDF). 成功大学化学系系友会.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25).
  63. . 台湾作家作品目录数据库.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64. 张玉法、陶英惠、王德毅. . 渤海堂文化. 2009-11-12: 338. ISBN 9789866308024.
  65. 林焕彰. . 《幼狮少年》. 1983-11, (85): 70.
  66. 石延平. . 《联合报》. 1993-08-10 [202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67. 李莎. 李春生、文晓村 , 编. . 屏东市: 海鸥诗社. 1994-08.
  68. 吴俊. . : 6–7.第一章「故乡与家世」:「……我于民国三十七年五月在南京与江苏省南通县籍的李振鹦女士结婚……婚后七年接连生了五个孩子,三女两男,我全替他们取的单名,长女涯,次女为,长子悠,次子疑,幼女恙。」
  69. . 台北市政府都市发展局. [2023-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8).
  70. 游常山. . 远见杂志. 2011-03-17 [2023-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3).
  71. chwingbird (christine). . 批踢踢. [2023-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6.
  72. . 中华民国总统府. 1993-05-10 [2021-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7).
  73. 李敖.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 462 [2023-01-27]. ISBN 97875057259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参见

前任:
孔令贻
衍圣公
第卅二代

1920年6月6日 - 1935年7月7日
爵位废除
首任
(由衍圣公改制)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第一任

1935年7月8日 - 2008年10月28日
继任:
长孙孔垂长
前任:
孔令贻
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祀子思子)→述圣奉祀官
衍圣公兼任)

1920年6月6日 - 2008年10月28日
继任:
次子孔维宁
官衔
中华民国考试院
前任:
刘季洪
考试院院长
第七任
(第七届、第八届)

1984年8月17日 - 1993年4月24日
继任:
邱创焕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