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生

监生,雅称为太学生博士弟子员诸生的一种,指两朝,获得公家的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或是取得「入国子监资格」的生员。监生出国子监之后,有任官的资格。

清代国子监学生依来源身份,肄业分为监生和贡生乾隆以前对监生严格考试,后仅存虚名,未必在监读书。一般未入府、州、县学或未经正途科举而欲应乡试、仕官者,须以捐献银钱取得例监出身。

简介

明代监生分四类:举监、贡监、荫监、例监。清代监生分四类:恩监、优监、荫监、例监。

明代举监,是指参加会试落榜之举人,由翰林院选择入国子监读书者,称「举监生」,事实上是举人,而非普通的生员

贡监,是指以贡生身份入国子监读书者,称为「贡监生」。

例监,是指因朝廷有事,财政不足,官员子弟以捐纳「援例报捐」、「捐资入监」,取得监生资格者,称「例监生」,又称附监增监

荫监,即荫生,以大臣官员子弟荫入国子监读书者。清代分二类:恩荫、难荫,称「荫监生」。

  • 恩荫:满、汉子弟奉敕送监读书,恩诏分别内外文武品级,荫子入监。文官京四品、外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俱送一子入监。宗室觉罗给荫送监者。
  • 难荫:三品以上官员,任期满三年,或三司首领、州、县佐贰官,因公务殉难者,荫一子入监者。

清代恩监,指由汉军八旗文官学生、算学满、汉肄业生考入国子监,以及大臣官员后裔,由武生、奉祀生、俊秀选入监者,称为「恩监生」。

清代优监,每三年由各省学政会同总督巡抚考试,选文行兼优的附生(通过省考试而附寄于府州县学者),入国子监肄业者称为「优监生」。

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吝啬鬼严致和即为监生。

参考书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