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益

孔维益1939年11月7日—1989年2月26日),鲁侨,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七十八代嫡长孙;末任衍圣公、首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长子。

孔维益
摄于1960年代
孔子第七十八世嫡长孙
个人资料
出生(1939-11-07)1939年11月7日
 中华民国重庆市沙磁区歌乐山桂花湾虾蟆石7号
逝世1989年2月26日(1989岁—02—26)(49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天主教耕莘医院
墓地 台湾新北市三峡区龙泉墓园
籍贯山东曲阜
配偶曰洁1971年结婚)
儿女孔垂梅
孔垂长
父母孔德成
孙琪方
亲属孔维鄂(姐姐)
孔维崃(妹妹)
孔维宁(弟弟)

生平

早年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时任行政院院长孔祥熙的命令下,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孙桐萱护送孔德成、孙琪方夫妇,紧急从曲阜县撤退到重庆市[1]。时值重庆陪都时期,为躲避日军轰炸,政府单位奉命迁往市郊,向西疏散到距离七十公里外的歌乐山;其中桂花湾一地被划为甲种住宅区,用以兴建要员公馆、别墅。孔德成一家所居住的奉祀官邸跟着疏散至此,他们住进一座快速建起的木造洋楼,在云顶寺附近树林中的虾蟆石7号[2][3];孔德成的老师吕今山也来到重庆,官邸落成后,他根据相传为孔子所作的《猗兰操》,将其命名为「猗兰别墅」[4][5]

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廿六(1939年11月7日),孙琪方即将分娩,孔德成请来李士伟医生到家助产,孙琪方于当日下午生下一子。几天后的十月初二阳历11月12日),吕今山为新生儿起名;由于重庆在古代属于益州,因此将他命名为「维益」,并取表字鲁侨、小鲁[6]。抗战结束时,孔维益与姐姐维鄂都在重庆就读小学[7]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由于交通不便、曲阜由中国共产党控制,孔德成并没有马上离开重庆,直到1946年9月,一家人才迁往南京市[8][9]:125,曾住过位于琅琊路5号的临时公馆、桃源新村的党政高官宿舍、以及四海1号[10][11]。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孔德成获选为国民大会代表后访问北平市,同年三月的报导中表示:「⋯⋯本人之奉祀官,下任继承者为本人之子维益,现年七岁」[12]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冬,孔德成将其夫人、四名子女及随从安置在上海;同年末随着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孔维益与父亲、国民革命军将领李延年搭同一班飞机抵达台湾,随后其他家人、秘书李炳南等人才离开上海[13]。一家人住在台中市复兴巷(台中车站后站附近)的两间日式平房里,作为奉祀官府的临时办公室[14][15]

就学时期

在台湾,孔维益就读省立台中第二中学(今台中市立台中第二高级中等学校[16]。而由于孔德成在国立台湾大学任教,在孔维鄂考上台北实践家专后,向瑞三矿业创办人李建兴借了一层房子居住,位于台北市信阳街瑞三大楼[9]:223。孔德成随政府迁台后,受蒋中正总统重用而极为忙碌,无法亲自督导子女的课业,由李炳南教导他们儒学;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之后,邀请湖南省平江县人方典成来教导孔维益四书[17]。他自己所接受的严格传统儒者教育,不用来教导子女,面对新式教育采尊重态度。王曾才曾评论,古代贵族教育是采延聘老师到府的方式,而现代教育的课程设计已经完全不同、古老的教育方式并不适用;在新时代中,即使是孔氏嫡孙,也无法避免现代升学的竞争压力[18]。孙琪方表示庆幸已离开孔府,否则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可能更难管教子女;又评论孔维益在青少年时曾有「轻狂之举」,不过迈入成年以后就变得稳健。为因应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尊崇孔子的团体访台,在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刘真协调下,教育厅出资二十多万元、由省立农学院(国立中兴大学前身)拨地,在南区顶桥子头兴建一栋平房,作为奉祀官邸。1960年9月官邸建成,孔维益随父举家迁入居住;几年之后孔家北迁,此处交由奉祀官府办公之用[15][9]:167-168

根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九月第二二九次行政院会决议,以及在附录交议事项中、时任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提议的「查优遇至圣四配嫡裔求学,前经中央一四七次常会决议,由国家给资培植至大学毕业」,行政院在民国五十年(1961年)核准,孔维益可以免试入学[19][20]。同年十二月十七日,胡适台大医院休养期间,适逢七十岁生日,毛子水亲笔在其祝寿签名册开头写了一篇说明;在祝寿册上面有超过一百人签名,孔维益及父亲也是访客之一[21]。民国五十一年(1962年),孔维益高中毕业后在大学联考落榜,于是依规定免试分发到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就读[18]。在台北就读大学期间,他就跟父亲在信阳街寓所同住;李建兴得知孔德成因公务需要、儿女就学而欲迁居台北,将武昌新村(位于松山区南京东路五段123巷)的一户四楼公寓赠予孔家。孔维益之弟孔维宁从高中毕业后也联考落榜,援引同一条款申请分发至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后改辅仁大学中文系[20][22];于是,孔德成一家在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搬去武昌新村定居[9]:223-224。不久有报纸报导分发事件,引起舆论大哗。当时不仅报纸社论、读者投书曾批评此举有违公平,还有民众在所撰文章、新诗中表达不满;此事也被二十名监察委员联名纠正,指教育部徇情违法[20][23][24]。不过教育部认定,分发有先例可循、还有国民政府的凭证为据,而且同时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卫兵「乱民」以及发生捣毁曲阜孔庙「蓄意灭绝中国固有文化」之事,为彰显「我政府优遇圣裔,益征彼暴我仁」与维护中国道统的一贯精神,最后还是决定维持礼遇[20]

孔维益身高183公分,热爱篮球棒球球类运动,就读大学二年级时,结识在同校边政学系就读的曰洁,是苏民与穆允鹤的女儿[25][9]:228

婚后生活

毕业后,孔维益先后在育达商业职校黎明工业专科学校任教十四年[26]。曰洁常出席孔家各种餐会,由于孔德成在台湾大学任教、苏民也于同校任职,她与孔维益的关系被称为是「亲上加亲」。孔维益与曰洁于民国六十年(1971年)一月十七日结婚,由孙中山之子、前行政院长孙科证婚,两位介绍人为刘安祺台静农,仪式在台北市自由之家举行;婚后,孔维益身为长子,依照传统与父母同住在武昌新村,育有一女孔垂梅、一子孔垂长[9]:228, 231。曰洁认为丈夫个性豪爽、宠爱子女,当他忙碌、孔德成又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时,就由弟弟孔维宁来协助照料起居。孔垂长回忆,成长过程中常与父亲上馆子、与父亲一起打篮球或棒球;孔维益也会就近带儿子去中华体育馆看篮球赛,直到中华体育馆在民国七十七年(1988年)失火拆除。孔维宁夫人吴涯形容,孔维益管教子女严格,不过孔垂长较为木讷,也很少被责罚。此外,孔维益与父亲一样不管家中小事、与母亲一样喜读武侠小说;他较少过问家中祭祀,每年台北孔子庙的家祭义务,都是孔维宁代行[18][9]:293, 294

经多年酝酿以后,旧金山齐鲁会馆理事长宋正介倡议在美国举办首次祭孔大典,并受推举为召集人;在第一次筹备会议中,孔维益与曲阜旅美代表陈伯豪两人负责财政组,孔氏宗族代表孔维祺等人负责礼仪组。在国内外准备完毕后,民国七十一年(1982年)八月二十八日上午十点,祭孔大典于旧金山金门公园音乐广场举行,由孔德成担任总主祭[27]。民国七十六年(1987年),孔维益获聘为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专任副教授,负责教授国文,又兼任中国文化大学夜间部教授[26]。他有两份儒学研究著作,《朱注四书二程子语考略》以及《论语郑氏注研究》[28][29]

过世

由于孔府饮食传统,孔维益并不注重保健,他跟弟弟两人都不忌口;体重逾九十公斤,相当肥胖,也是中山堂附近山西餐厅(山西晋记餐厅[30])的常客。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二月二十三日,孔维益感到左肩不适,不过他不以为意,照常授课。两天后的星期六,孔维益在艺术专科学校上课后,感到身体不适,下午回家休息。孔垂长回忆,当天父亲突然叫他过去说:「给爸爸亲一个,现在不亲以后就没机会了。」孔垂长照办,给父亲拥抱后就回房去。孔维益随后又去文化大学夜间部授课,晚上十一点返家。此时,其身体状况继续恶化,感到相当不适、忽然喘大气;凌晨三点时昏迷,被送去新店市耕莘医院急诊。在二月二十六日凌晨四点,孔维益因心肌梗塞导致循环系统衰竭,最后声明不治,享年五十岁[26]。时任考试院院长的孔德成请了一个月的丧假,移居新店中央路的媳妇家隔壁;三月九日,孔德成的学生、部属及山东同乡筹备治丧委员会[31],以陆军一级上将刘安祺为治丧主任委员。同月二十三日上午八点,孔维益家祭在于台北市第一殡仪馆景行厅举行;上午九点公祭李登辉总统特颁「诗礼怡徽」挽额,多位各级政要都亲自前往祭悼。公祭后,孔维益被安葬在台北县三峡镇龙泉墓园[32][9]:294-295

孔维益虽然是世袭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法定继承人,但是他的早逝,使他未能承袭父职;他的独子、孔德成的长孙孔垂长,因而成为下一代奉祀官继承人[32]。孔垂长当时还年轻,在台北市私立再兴高级中学就读初中二年级[33];孔德成父子都没有告诉他,未来要做什么。之后孔垂长前往澳洲留学,回台湾在贸易公司上班。直到2000年代,孔德成已经年迈,才告诉孙子以后要接任奉祀官,要学习相关事务[1][34][35]。因此在孔德成逝世后,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一职就由孔垂长接任[36]

家族

孔德成与孙琪方育有二子二女,其中孔维益是夫妇两人的长子、四名子女中排行第二。

世系图

孔令贻王宝翠
孔德齐孔德懋孔德成孙琪方
包雅志孔维鄂曰洁孔维益孔维崃李仰弼孔维宁吴涯
包尚恩周孔德孔垂梅孔垂长吴硕茵李舜容李自平孔垂玖孔垂永
周咏萱孔佑仁孔佑心

参考来源

  1. 汪士淳. .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3).
  2. 藏密. . 《明伦月刊》(第449期).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3. 高小余. . 重庆大学电辅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2-10-31: 227–228. ISBN 9787562495468.
  4. 净域. . 莲荣. 2018-12-21, (119) [202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5. 顾易、张中之. . 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18-12-28: 189. ISBN 9789888571048.
  6. 孔德成. 孔垂长、叶国良 , 编. . 艺术家出版社. 2018-12-01: 116–117. ISBN 978-986-282-223-4.
  7. 孔德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文史数据研究委员会 , 编.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01: 66.
  8. 林蔚芳. .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9. 汪士淳. . 联经出版. 2013-10-24. ISBN 9789570842760.
  10. 王重阳. . 金陵晚报. 2023-05-05 [202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11. 濯生. . 《明伦月刊》(第399期). [2023-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4).
  12. . 国立政治大学图书馆数字典藏. 《南京新民报》(北平通信). 1947-03-26 [2023-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6).
  13. 孔德懋. . 辽海出版社. 2000: 381–382. ISBN 9787806491379.
  14. 阚正宗、凌波. . 台湾佛教数字博物馆.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15. 王雯慧. . 中兴大学鹿鸣文化资产中心.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16. 林辰彦. . 海峡评论. 2020-08, (356): 247 [2023-02-08]. doi:10.29925/SR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17. 方典成. . 《湖南文献》. 1983-07, 11 (34): 55.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合编版)
  18. 林天人; 李川济. . 《时报周刊》. 1989-03-20, (577): 59.
  19. . 《监察院公报》. 1967-04-05, (609): 6410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4).
  20. 韩道诚(寒爵). . 星光出版社. 1986-01: 102–106.
  21. 胡颂平. . 联经出版. 1984-07: 3835–3837. ISBN 9789570805130.
  22. 李敖. .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9: 221–222. ISBN 9787538721003.
  23. 陈光政. .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 2021-09-17: 55. ISBN 978-986-376-243-0.
  24. . 《监察院公报》. 1967-02-15, (607): 6387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4).
  25. . 人间福报. 2006-06-23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26. . 国史馆. 1990-06: 52–53. ISBN 9786690420267.
  27. 美国孔子文教基金会、美国孔子大学筹备会 (编). . 旧金山: 美国孔子大学孔子纪念图书文物馆出版部. 1984-09-28: 255, 259-260.
  28. 孔维益. 朱道序 , 编. . 弘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76-06-15.
  29. 孔维益. 詹仪正 , 编. . 全友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7-06.
  30. 潘秉新. . 今周刊. 2013-09-05 [2023-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6).
  31. 陈柔缙. . 《联合报》第03版/焦点新闻. 1989-03-06.
  32. 周玉蔻. . 《联合晚报》第02版/话题新闻. 1989-03-23.
  33. . 《联合报》第14版/台北市民生活. 1989-03-23.
  34. 童清峰. . 风传媒. [2023-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9).
  35. 胡清晖、曾伟祯. . 自由时报. 2010-09-28 [2021-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8).
  36. 王朝钰. . 中央通信社. 2015-04-19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37.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郭凤明. . 2004-11-01: 860. ISBN 9570180919.
  38. . 成文出版社. 1988, 88 [2023-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7).
  39. 叶国良. .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40. 付鸿杰. . 曲阜政协.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41. 李珊玮. . 台湾光华杂志.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42. 孔德墉、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 (编). 第二册.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622. ISBN 9787503937897.
  43. . San Mateo Daily Journal. 2020-04-28 [2023-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4).
  44. 李晗. . 旧金山世界日报. 2020-11-11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45. 周萍. . 华文文学. 2015-04: 66–72.:「……1973年49岁的李莎真的跨越了孤独,结束了单身生活,迈进了婚姻殿堂,和孔子的第77代长孙、袭封32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二女儿孔维崃女士结婚,成了孔门女婿。」
  46. 王衢. . 《山东文献》. 1998-09-20, 24 (2): 93–94.
  47. 国立台湾大学 (编). . 1958-05: 14.
  48. . 山东大学新闻网. 2012-11-20 [2023-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8).
  49.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边政学系. . 《边政学报》. 1965, (4).
  50. 国立政治大学法学院边政学系. . 《边政学报》. 1966, (5): 43.
  51. 广池干堂. . 台北孔子庙. 2023-10-28 (日语).
  52. . 孔府档案研究中心.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8).
  53. 王霜舟. .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4-11-24 [2023-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参见

新头衔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第一顺位法定继承人

1939年11月7日-1989年2月26日
继任:
孔垂长
儿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