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

双关是一种修辞方法,利用谐音或借义,使一个句子可以理解成多种意思。[1]

谐音双关

利用相近字词的谐音构成多种含义。

示例

  • 汉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末句),「晴」字和「情」字谐音,字面意思是天气反复无常,借指感情让人无法捉摸。
  • 英语:A bicycle can't stand on its own because it is 「too tired」.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自行车自己不能直立放置,因为它只有两个轮胎(two-tired)。而这句话的另外一个意思是,这辆自行车用了很长时间,它现在太累了(too tired),两者发音同音。

谐义双关

利用同一个词的多种意思造成一个歧义句。比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可以算是双关语。有时这类双关语被看做一种比喻

  • 古汉语: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 「心」原指「烛芯」,双关「人心」。「泪」原指「烛泪」,双关「人泪」。
  • 英语:「That's the power of 10」既可以指「这就是10的次方」也可以指「这就是10个人的力量」(TED的视频[2]

句义双关

属于「谐义双关」的一种,一句话或一段文本双关到两三种事物。

  • 例句:道士一见惨然,敛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奇哉!」(杜光庭《虬髯客传》)
    • 「局」,表面上讲「棋局」,事实上讲「天下大局」。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登鹳雀楼)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余 近试上张水部)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登乐游原)
  •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
  •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曹雪芹《红楼梦》)

参考文献

  1. . termonline.cn. [14 August 2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修辞格的一种。在特定语境中有意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同时具有双重含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又可分为谐音双关和借义双关两种。
  2. . [2022-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