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一国

一边一国台湾话白话字Chi̍t-pêng chi̍t-kok台罗Tsi̍t-pîng tsi̍t-kok[lower-alpha 1]是指认定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主张。一边一国是台湾陈水扁政府时期,对于两岸关系的一种政治主张,也是支持台湾独立运动台湾主体性人士的一个重要政治主张。与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海峡两岸互不隶属主张接近,相对于两国论仅认为台湾与中国大陆分属不同国家统治(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边一国论更强调台湾有别于中国之外的独立性。

陈水扁在2000年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就职时提出未来一中四不一没有政策,保证不推动台湾独立,不将两国论入宪。直到2002年8月2日,在对日本的台湾同乡会视频谈话中,陈水扁首次提出一边一国的口号。2005年,陈水扁提出中华民国四阶段论,改以中华民国是台湾作为官方政策。在陈水扁执政期间,并没有正式推动一边一国政策。直到2019年,其支持者创建一边一国行动党,正式推行一边一国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接受,将其归为在一中一台,为台独主张。2002年8月6日,中国共产党官方媒体《人民日报》的相关文章,将之定性为“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与李登辉的两国论相同[1]

发言新闻稿

2002年8月3日由时任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通过视频会议发言对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会第二十九届年会上向与会人士提出[2][3]

如下[lower-alpha 2]

历史

1964年9月,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彭明敏与其学生魏廷朝谢聪敏共同起草《台湾自救运动宣言》,称蒋中正的「反攻大陆」政策是不可能实现的,并提出「一台一中」及「重新制宪与尊重人权」的主张,认为台湾有能力创建一个国家。[4][5][6]

1967年,台湾旅美国际法学者陈隆志和社会科学学者拉斯威尔(Harold D.Lasswell)合作完成《Formosa,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Formosa in the World Community》一书,主张公投自决、一台一中,1971年出版中文的《台湾的独立与建国》一书。[7]

1970年代,海外台湾独立运动支持者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向各国使节从事游说,为其理论寻找国际生存空间,沙特阿拉伯驻联合国常任代表白汝迪(Jamail Baroody)当时接到台独运动人士散发的「一台一中、台湾人民自决」政策建言书后,认为此一诉求合情合理。白汝迪因此多次发声,曾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一台一中、台湾人民自决」提案,只是后来没有成局。[8]

1971年12月,雷震撰写《救亡图存献议》,提出政治十大建议,希望蒋中正政府速谋政治、军事改革,以民主化方式应付危局,他认为成立共和国才是唯一出路,并要求将国号改为「中华台湾共和国」(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9]

1999年7月9日,总统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为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明确定位为「国家对国家」的「两国论」;一周后,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发表「『一台一中』的现实」一文声援。[10]

199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候选人沈富雄以「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作为竞选口号,并顺利当选。陈水扁在2000年当选中华民国总统,就职时提出未来一中四不一没有政策,保证不推动台湾独立,不将两国论入宪。直到2002年8月2日,在视频谈话中,陈水扁方才首次提出一边一国的口号。2005年,陈水扁提出中华民国四阶段论,以中华民国是台湾作为官方政策。


后续发展

2008年参加1025反黑心顾台湾大游行的陈水扁高举「台湾中国、一边一国」旗帜

2002年8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五版文章将“一边一国”定性为“对一个中国原则的严重挑衅”,“与李登辉的‘两国论’如出一辙”,“必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1]中国大陆民间认为,一边一国论将会带来台海两岸之间的紧张关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解释称,一边一国论与陈水扁2000年总统就职演说时提出的“四不一没有”并不矛盾

2003年12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称,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主权独立国家,简化双方为「一边一国」没什么问题[11]。部分台湾人认为陈水扁的言论明确的表示出目前东亚政局现况,认为应该从「一台两中」进步到「一台一中」[12]

2006年6月,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表示,2001年李登辉率领台湾团结联盟成立,长期以台独为主要信念的民进党遭受空前的危机,在政策上得不到中间选民认同的民进党还得担心深绿选民的流失,于是民进党开始喊出一边一国、废除《国家统一纲领》,「整个党逐渐变成台独意识的俘虏;比起台独,过去传统的价值都不再重要了」。许信良分析,历史因素使台湾的政治光谱只有统独二元价值,政党只能依赖其中一元才可以胜利,「李登辉带领的台联挑战民进党的存在,陈水扁不得不往深绿靠拢」[13]

2009年1月,前民进党立委林浊水在其著作《历史剧场:痛苦执政八年》表示,「陈水扁总统喊一边一国的原因,是他担任总统以来向中国做出许多让步,但中国以恶意回应;不过,一边一国论其实让中国面对现实,替台湾争取一定的谈判空间,如果能利用此机会来谈三通,可以谈出对台湾比较有利的结果,可惜陈水扁政府没有把握这次机会[14]。」

2019年,陈水扁支持者以「一边一国」为号召成立了一边一国行动党,表明将陈水扁视为精神领袖。2020年1月19日,一边一国行动党决议解散,前后仅存在五个月。

正反意见整理

支持

  • 2003年12月21日,国民党主席连战认为一边一国只是简化说法,这种说法应该没有问题。[15]
  • 2009年,台湾各个本土社运团体在「抢救台湾大联盟」的号召下联合成立「一台一中行动联盟」。该联盟对「江陈会」的三项诉求为:一、台湾与中国的任何协议谈判,应该在国与国对等基础上,展开国与国协商。二、台湾与中国的任何协议内容,应该交由民主国会监督审核。三、台湾与中国的任何协议内容,涉及人民权益重大改变者,应该交由全民公投[16][17]
  • 2010年7月,陈水扁建议无党籍的五都市议员参选人,包含在高雄市参选的陈致中,筹组无党籍的「一边一国连接」,阐扬一边一国的理念。
  • 2010年9月29日,陈致中邀集高雄、台南地区的30多名议员参选人,成立一边一国连接[18]。一边一国连接最后提名41人,共当选36席。2011年,该连接邀请甫卸任台南市市长、并当选立法委员许添财加入。

反对

  • 2005年4月18日,国民党主席连战表示国民党反对“台独”反对“一边一国”[19]
  • 2008年5月28日,国民党吴伯雄反对一边一国[20]

民意调查

  1. 2002年8月4日,TVBS新闻台所做的民调,54%同意一边一国论,29%不同意,16%不知道[21]
  2. 2002年8月8日至9日,TVBS新闻台所做的民调,仍有52%同意[22]
  3. 2009年7月21日,远见杂志民调中心发布关于民众对于两岸现况看法的民调,结果认为两岸目前是「两个各自发展的国家」82.8%,「同属一个分裂的中华民国」占4.9%,「同属一个分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者0.7%[23]
  4. 台湾指针民调发布定期民调。2013年4月29日,56.2%认同台湾与中国大陆是「国与国的关系」,26.4%持相反意见,17.4%未明确表态[24]。2015年10月15日,有69.3%的民众认为两岸是一边一国关系,有69%的民众认为两岸是一中一台的关系[25]

注释

  1. 陈水扁是以台语发表此政治主张。
  2. 陈水扁用台语致词

参考文献

  1. 记者:张何平. . 责任编辑:陈云. 人民网,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08月06日第五版). 2002-08-06 [202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简体中文).
  2. 两岸关系 历任元首诠释不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民视新闻,2012-03-23
  3. 苏起,《两岸波涛二十年纪实》2014年天下文化出版 p.226
  4. 彭明敏:台湾并非真正民主国家, 台湾教会公报,2012-05-04
  5. . [201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6. . [2012-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丘宏达与陈隆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自由时报, 2012-6-5
  8. 沙国曾提案… 一台一中 台湾人民自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自由时报, 2007年10月20日
  9. 汤志杰,多重结构汇聚下革新保台霸权的形成:民族主义如何从圭臬变成难言之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中央研究院「台湾:族群、民族与现代国家的经验与理论」研讨会,2013
  10. 「一台一中」的现实 回应李登辉总统的「两国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台湾人公共事务会,1999-07-16
  11. 连战称"一边一国"可接受 两岸是"独立的国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3.12.21
  12. 从一台两中到一台一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台湾新闻周刊,2006/05/30
  13. 李雪莉. . 《天下杂志》第349期. 2006-06-21.
  14. 林浊水 着,《历史剧场:痛苦执政八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印刻出版2009年1月23日出版,ISBN 978-986-6631-60-3
  15. . [2014-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16. 非暴力抗争不是能力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南方快报, 2009.12.26
  17. 一台一中行动联盟记者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9-12-09
  18. . [2010-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6).
  19. . [2014年10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9月23日).
  20. . [2014-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21. . [201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22. . [201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23. . [2012-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1).
  24. 「台湾民心动态调查、两岸关系定位」民调
  25. 钟辰芳. . 美国之音. 2015-10-16 [2015-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6)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