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
无明(梵语:,巴利语:),又叫做无明支,佛教术语,名烦恼的别称,为明的相反词;为十二因缘之首位,一切苦之根本。因对法界不如实知见,所以造作颠倒的行为;即暗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能、愚痴。[1]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的作用)之一,即称作痴(梵语:)。
佛教 |
---|
![]() |
佛教大纲 ![]() |
|
字源
在梵文,源自动词vidyā,字面意义为「看到」、「知道」,常汉译为明。这个单字源自于原始印欧语字根 *weid-,意为看到,或知道。与拉丁文动词 vidēre(看到),或英文动词 wit有相同来源。加上否定词头a-,形成这个单字。
论典诠释
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外无知。内外无知。于业无知。异熟无知。业异熟无知。于善作业无知。恶作业无知。善恶作业无知。于因无知。因所生法无知。于佛法僧无知。于苦集灭道无知。于善不善法无知。于有罪无罪法无知。于应修不应修法无知。于下劣胜妙法无知。于黑白法无知。于有敌对法无知。于缘生无知。于六触处如实无知。如是无知无见非现观。黑暗愚痴。无明盲冥。罩网缠里。顽𫘤浑浊。障盖发盲。发无明。发无智。发劣慧。障碍善品。令不涅槃。无明漏。无明瀑流。无明轭。无明毒根。无明毒茎。无明毒枝。无明毒叶。无明毒花。无明毒果。痴等痴极痴。欣等欣极欣。痴类痴生。总名无明。 |
大般涅槃经 「御臣奉命,即回车乘到王舍城耆阇崛山,至于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天人之中谁为系缚?』『憍尸迦!悭、贪、嫉、妬。』又言:『悭、贪、嫉、妬,因何而生?』答言:『因无明生。』又言:『无明复因何生?』答言:『因放逸生。』又言:『放逸复因何生?』答言:『因颠倒生。』又言:『颠倒复因何生?』答言:『因疑心生。』『世尊!颠倒之法因疑生者,实如圣教。何以故?我有疑心,以疑心故则生颠倒,于非世尊生世尊想。我今见佛,疑网即除;疑网除故,颠倒亦尽;颠倒尽故,无有悭心乃至妬心。』佛言:『汝言无有悭、妬心者,汝今已得阿那含耶?阿那含者,无有贪心。若无贪心,云何为命来至我所?如阿那含,实不求命。』『世尊!有颠倒者则有求命,无颠倒者则不求命。然我今者实不求命,所欲求者,唯佛法身及佛智能。』『憍尸迦!求佛法身及佛智能,将来之世必当得之。』 http://www.swastika.org.tw/introduction-2.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注释
贪嗔痴 叫作无明 过去行从无明生起。无明从妄想生起。妄想还从妄想生起
- 《大毘婆沙论》:问何故名无明。无明是何义。答不达不解不了是无明义。问若尔除无明诸余法。亦不达不解不了。何故不名无明。答若不达不解不了以愚痴为自相者是无明。余法不尔故非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