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智达
班智达(巴利语、梵语:,罗马化:paṇḍita;印地语:),又译为班谛达,佛教术语,意为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在藏传佛教中常被当成是一种尊称使用,在汉传佛教中三藏法师一词在语言学上可能与班智达一词同源,但文化用法上小有不同。
佛教 |
---|
![]() |
佛教大纲 ![]() |
词语释义
在梵语中,指的是睿智、聪慧、多闻的学者,印度教常用于称呼宗教导师、僧侣、学者,这在英文中输入为“pandit”[1]。英文中还有“pundit”一词,也来源于此,义为独立学者、记者,在英语国家敷衍为时事评论员之含义[2]。在佛教的应用中,班智达亦指学识渊博,精通三藏的学者。
在中世纪印度宗教文明中, 班智达和善知识(kalyana-mitra)是宗教知识人的两种主要类型。善知识要求精通五明中的一门,通常是内明,在藏地译为格西;班智达则要求博学、精通五明,在藏地译为班禅[3]。
宗教含义
音乐
现代印度中,精通印度传统音乐者,也会被称为班智达。
注释参考
- 见维基词典【पण्डित#Sanskrit】
- 见维基词典【pundit】
- 刘宇光, (PDF), 《世界宗教学刊》(Journal of World Religion) 第六期: 39–84, 2006 [2019-03-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4-21)
- 班智达的慈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华民国国立故宫博物院
- 班智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龙钦宁提百科
Template:印度教主题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