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

释普光,又号大乘光[1][lower-alpha 1]唐朝比丘汉传佛教俱舍宗唯识宗高僧,为玄奘之上首弟子,被认为得其正传。

生平及学说

普光之籍贯及生卒年月均不详,其为人勤勉、闻少证多,为玄奘默许。普光也长期协助玄奘进行翻译、担任笔受工作,为笔受最多玄奘所译经论者[2],其笔受经论包含《解深密经》、《大乘五蕴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等,参与翻译经典则有《大般若经[2]、《呪五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等。[3]

普光亦为俱舍学之重要传承者,被认为得玄奘之正传。[3]永徽五年(654年)玄奘翻译出《俱舍论》后首先秘密教授普光,[1]后普光著作《俱舍论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俱舍论法宗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等论述,其中《俱舍论记》与玄奘其他门人神泰所着《俱舍论疏》、法宝所着《俱舍论疏》并称为俱舍三大疏[3],取代了真谛旧译《俱舍论》的地位。[4]《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亦指出普光所著者于三者中最稳健、完整,可称为权威著作。[3]

普光之弟子以圆晖最为著名,其结合普光及法宝之论述著作《俱舍论颂疏论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论点介于两者之间,为俱舍宗之重要著作。圆晖又传弟子崇廙慧晖道(遁)麟等人,这些弟子皆曾各自注解圆晖著作。[3][4]

著述

普光之著述除下列者外,尚有已佚失的《婆沙论钞》、《大因明记》。[3]

俱舍论记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指出此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与玄奘其他门人神泰所着《俱舍论疏》、法宝所着《俱舍论疏》并称为俱舍三大疏,不过神泰之论述目前残缺仅余七卷;法宝之论述则被认为经常引用众贤顺正理论》直译《俱舍论》并有较多独创观点;普光所著者则偏向说一切有部、援引多种观点而不批判,虽有时略见繁杂,但也保存了较多不同观点,较为稳重完整。[3]

俱舍论法宗原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认为此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扼要说明说一切有部以七十五法法体恶作睡眠等八项为不定法的观点。此外本论也以百法明门分别诸非色、有见无见[3]

百法明门论疏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指出此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窥基之著述更为详细。[3]

注释

  1. 不同于玄奘“大乘天”(梵语:,音译摩诃衍那提婆)的尊称

数据源

  1. 慈怡法师主编. . 《佛光大辞典》 (高雄县大树乡: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中文(台湾)).
  2. 宋高僧传卷四‧唐京兆˙大慈恩寺普光传》:“释普光,未知何许人也。明敏其性,爰择其木,请事三藏奘师,勤恪之心,同列靡及。至于智解,可譬循环,闻少证多,奘师默许。末参传译,头角特高,左右三藏之美光有功焉。初奘嫌古翻俱舍义多缺然,躬得梵本,再译真文,乃密授光,多是记忆西印萨婆多师口义,光因着疏解判。一。其疏至圆晖略之为十卷,如汉之有沲欤。又尝随奘往玉华宫译大般若经,厥功出乎禆赞也,时号大乘光。观夫奘自贞观十九年创译记,麟德元年终于玉华宫,凡二十载,总出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十分七八是光笔受。或谓嘉光,普光也,若验从辩机同参译务,即普光是也。”
  3.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蓝吉富主编.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台南县永康市: 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台湾)).
  4.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蓝吉富主编.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台南县永康市: 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 1994. ISBN 9579982104 (中文(台湾)).

内部链接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