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闼婆
干
简介
其名称中,是香气之意。干闼婆是男性,干闼毗为女性,不食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会从身上发出香气。为服侍因陀罗的乐神,负责为众神在宫殿里奏发美丽的音乐。
干闼婆的首领是画军()。他们都从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干闼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干闼婆”,海市蜃楼叫做“干闼婆城”(梵语作)。香气和音乐都缥缈隐约,难以捉摸。
迦槃陀(Vishvavasu):《梨俱吠陀》的作曲者。Malyavan将女儿Anala嫁给他,他的女儿Pramadvara由圣人Sthulakesha养大,嫁给了仙人Ruru。
佛教
佛教 |
---|
![]() |
佛教大纲 ![]() |
注释
- 《夜柔吠陀》(Yajur-Veda13.8.10):「为诸神看守苏摩酒(soma)竟监守自盗,又与人间妇女也都有性关系。」
- 《阿闼婆吠陀》(Atharva-Veda11.5.2):「有六千三百三十三数,为天神之一。」
- 《舍利弗问经》:「干闼婆者,前生亦少瞋恚,常好布施,以青莲自严,作众伎乐。今为此神,常为诸天奏诸伎乐。」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10:「是揵闼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其心柔软,福德力小减诸天。……甄陀罗亦是天伎,皆属天,与天同住共坐,饮食伎乐皆与天同。是揵闼婆王,名童笼磨,此言树。是揵闼婆、甄陀罗,恒在二处住,常所居止在十宝山间;有时天上为诸天作乐,此二种常番休上下,人在四天下生,生有四种,极长寿乃至无量岁,极短寿乃至十岁。」
嘉祥吉藏《法华义疏》卷1:「大智度论:揵挞婆王名童笼摩,此树。居在地上十宝山中,诸天欲作乐时,身有异相,即飞上天。与紧那罗番休上下。初言乐者,无声之乐也。次是有声之乐,次是无声乐中之胜,次是有声乐中之胜也。」 - 僧肇《注维摩诘经》卷1:「干闼婆。什曰:天乐神也,处地上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体上有相出,然后上天也。肇曰:天乐神也。居地上宝山中。天须乐时,此神体上有异相现,然后上天也。」
-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7:「应以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1:「干闼婆,此食香,或寻香,言此类寻逐食之香气,往彼娱乐,以求食也。旧乐神者,非正翻也。」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25:「干闼婆,新健挞缚,此曰寻香,即音乐神也。」
《玄应音义》卷9:「犍沓和,又犍陀罗,或作干沓婆,或犍达婆,或干闼婆,旧名也。今正言犍达缚,皆国音之不同也。此嗅香,亦乐神,一食香,旧香神,亦近也。经中亦作香音神也。」
《翻译名义集》卷2:「干闼婆,或犍陀罗。净名疏:『此香阴。』此亦陵空之神,不噉酒肉,唯香资阴,是天主幢倒乐神,在须弥南金刚窟住。什曰:『天乐神也。处地十宝山中。天欲作乐时。此神身有异相出。然后上天。』新寻香行,应法师嗅香。」 - 智者《妙法莲华经文句》卷2:「四,干闼婆,此嗅香。以香为食,亦香阴。其身出香,此是天帝俗乐之神也。」
嘉祥吉藏《法华义疏》卷1:「揵挞婆,此香阴,以其清虚食香,又身唯恒出香,故名香阴。」 -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6:「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干闼婆、干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侯罗伽、摩侯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
- 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1:「有四干闼婆王:乐干闼婆王、乐音干闼婆王、美干闼婆王、美音干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
-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10:「是揵闼婆王,名童笼磨。此言树。」
- 《仁王经合疏》卷1:「八部者,干闼婆、毗舍阇二众,东方提头赖咤天王领,鸠槃茶、薜荔多二众,南方毗留勒叉天王领,龙、富单那二众,西方毗留博叉天王领,夜叉、罗刹二众,北方毗沙门天王领。」
《翻译名义集》卷2:「提多罗咤,陟驾切。大论:秦言治国,主干闼婆及毘舍阇。光明疏: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居半须弥东黄金埵,王名提头赖咤,此持国,又翻安民。」 - 嘉祥吉藏《法华义疏》卷1:「问:揵挞婆属何道摄?答:一属鬼道,一阿修罗道也。」
- 《舍利弗问经》:舍利弗复白佛言。世尊。八部鬼神。以何因缘生于恶道。而常闻正法。
佛言。以二种业。一以恶故生于恶道。二以善故多受快乐。
又问。善恶二异可得同耶。
佛言。亦可得耳。是以八部鬼神。皆曰人非人也。
天神者。其之先身。以车舆舍宅饮食。供养三宝父母贤胜之人。犹怀悭俭谄嫉妒者故。受天神身。如普光净胜天神等。
虚空龙神者。修建德本。广行檀波罗蜜。不依正念。急性好嗔故。受人非人身。如摩尼光龙王等。
夜叉神者。好大布施。或先损害。后加饶益。随功胜负。故在天上空中地下。
干闼婆者。前生亦少嗔恚。常好布施。以青莲自严。作众伎乐。今为此神。常为诸天奏诸伎乐。
阿修罗神者。志强。不随善友所作净福。好逐幻伪之人。作诸邪福。傍于邪师。甚好布施。又乐观他斗讼。故受今身。
迦娄罗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于物故受今身。
紧那罗神者。昔好劝人发菩提心。未正其志逐诸邪行。故得今身。摩睺罗伽神者。布施护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
人非人等。皆由依附邪师行谄恶道。以邪乱正俱谓是道。以自创建。 - 《中阿含经》卷37〈151经〉:「阿私罗复问诸仙人曰:『汝等颇自知受胎耶?』彼诸仙人答曰:『知也。以三事等合会受胎,父母合会,无满堪耐,香阴已至。阿私罗!此事等会,入于母胎。』 」
- 《中阿含经》卷54〈201经〉:「复次三事合会入于母胎。父母聚集一处。母满精堪耐。香阴已至。此三事合会入于母胎。」
- 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69:「问:应理论者,依何量故说有中有?答:依至教量。如契经说:『入母胎者,要由三事俱现在前。一者母身是时调适,二者父母交爱和合,三健达缚正现在前。』除中有身,何健达缚?前蕴已坏,何现在前?故健达缚即是中有。」
玄奘译《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0:「问:何故中有名健达缚?答:以彼食香而存济故。此名唯属欲界中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