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
三学(梵语:,巴利语:)或三无漏学,佛教术语,分别指增上戒学()、增上意学或增上心学()、增上慧学()[1][2],简称为戒、定、慧[3]。三无漏学是达到解脱三界生死结䌸烦恼、得到漏尽通的修行之道,是对八正道的总结:八正道中的正语、正业、正命为戒学,正精进、正念、正定为定学,正见、正思维为慧学。
佛教 |
---|
![]() |
佛教大纲 ![]() |
简介
佛教认为世俗和其他宗教的学说,都不能让修学的人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烦恼,都是有所缺憾、苦乐夹杂的,现前虽然看似有益处,其本质都是无常变异的,随着因缘变迁,就会转变成烦恼显现苦相,所以称呼这些学问为「有漏」之学。「无漏」意指没有三界生死结䌸的缺憾,现世就可以为人们带来益处、止息烦恼。
三无漏学包括了「持戒、禅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慧起修」,分别对治人的「贪、瞋、痴」三毒。防非止恶即为戒,戒能伏贪爱心;息虑静缘即为定,定能伏嗔恚心;破恶证真叫做慧,慧能伏愚痴;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最终可以令学人证得智能解脱烦恼、究竟涅槃。三者彼此加强,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精进修行正确的三无漏学,才可以达到最终的解脱之道。
注释与引用
- 《杂阿含经·八三二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学。何等为三。谓增上戒学.增上意学.增上慧学。何等为增上戒学。若比丘住于戒波罗提木叉。具足威仪行处。见微细罪则生怖畏。受持学戒。是名增上戒学。何等为增上意学。若比丘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初禅具足住。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增上意学。何等为增上慧学。若比丘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增上慧学。」
- 舍利弗《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三学者。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增上戒学云何。答安住具戒。守护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悉皆具足。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是名增上戒学。增上心学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云何。答如实了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趣苦灭道圣谛。是名增上慧学。」
- 舍利弗《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三修者。一修戒。二修定。三修慧。修戒云何。答于诸善戒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戒。修定云何。答于诸善定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定。修慧云何。答于诸善慧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慧。」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