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
大围(英语:)是一个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区的社区。从前大围只限于对大围村(英语:)及附近数条街的称呼;现在已包括更广的地区,塞拉利昂隧道公路以西的塞拉利昂和针山之间的整个沙田都统称为大围。现时大围主要为住宅区,发展相当完善,区内有多个屋苑商场,为住户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此外区内有火化场和宝福山纪念馆,使居民更加方便思念先人。
大围 | |
---|---|
Tai Wai | |
![]() 从塞拉利昂鸟瞰大围(2016年) | |
![]() ![]() 大围 大围在香港的位置 | |
坐标:22°22′13.3324″N 114°10′38.5201″E | |
行政区 | ![]() |
地区 | 新界 |
区 | 沙田区 |
时区 | 香港时间(UTC+8) |



大围村位于大围站附近城门河边,在积福街及积富街交界处,是沙田区最悠久及最大的围村,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大围村有一道拱门,围墙是用灰砖砌成,坚固耐用。此拱门亦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拱门上写着「积存围」(英语:)三字,两旁有副对联,写着「积善必降祥,心愿万家同积善」及「存仁必获报,远其百姓共存亡」,围底的侯王宫更是沙田区香火鼎盛的庙宇之一。
1980年代初开始的新市镇规划(美林邨于1981年落成)将大围的发展集中于谷地两边。车站北面的市中心掺杂着2至3层高的村屋、5至6层高的唐楼、以及近20年来兴建的十多二十层高的住宅;再外围就是多个大型公共屋邨,包括北面的美林邨、美田邨和南面的新翠邨、隆亨邨、新田围邨及显径邨,公共屋邨之间建了另一些私人屋苑,铁路上盖最近又竖立了十数栋达四五十层高的屏风楼——名城和柏傲庄。2023年, 大围围方落成, 为沙田区第二大商场, 占地650,000平方英尺, 同为大围区首个大型商场。
历史与传统



明朝初年,兵荒马乱,许多人为避战乱,纷纷携带家眷从东莞县(包括其后设立的新安县)逃难来港,散居于大围附近山麓下,结庐务农为业。此后二十九个散居在大围附近的村民,鉴于治安不靖,为确保安全,乃决定团结一致,结成联盟,并计划建围聚居。如果发现贼踪,彼此可以互相照应。他们于是在明朝万历初年奠基立围。大围村建成时,四面池塘,塘中种莲养鱼,又可防盗。围村的四角,建有围斗,有小窗可窥外面一切动静。更有一大一小两尊大砲作为防御盗贼之用,至1970年交送港英政府。今日大围村房屋,绝大多数都是新建房屋,硕果仅存的古老大屋,现在只有数间而已。
大围村是一条杂姓村,脍炙人口的《沥源九约竹枝词》有「大围风景实如何,村里人居杂姓多」之语,住着十六姓:韦、陈、吴、杨、黄、李、许、郑、唐、袁、游、林、骆、谭、莫及蔡,以韦姓最多,成为村中大族,亦只有韦氏族人在围村内设有祠堂。村里现有三百余户,人口接近一千人。而莫氏原先与骆氏族人同居于西贡北港村,之后辗转迁至沥源(今日之沙田)大围村。[1]
大围村、上径口村及田心村韦姓村民据传为汉朝淮阴侯韩信的后人,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萧何命蒯彻匿藏韩信之子于南粤,隐姓埋名,取韩字之半,改姓韦,是为今日中山翠薇村、沙田三村和西贡沙角尾村韦氏家族的源头。大围韦氏宗祠门顶横匾题为「京兆堂」,两旁对联「淮阴世泽」和「京兆家声」,显然与韩信大有关连,据说韦氏宗祠内供奉的神主牌背后皆书「韩」字,以示饮水思源,不忘祖先之意。其始祖建元祖先由中山翠薇村迁移至深圳居住,14岁时到元朗当牧童,一日返回深圳老家发觉父母及全部村民为邻村袁姓村民所屠杀,建元祖逃亡回元朗,娶妻后偕家眷迁居沙田建基立业。
而显田村则于1920年代香港政府兴建石梨贝水塘的时候,由原址浅湾(今日的荃湾)以东石梨贝一带山头调迁至今日显径邨及上、下径口村旁边之现址。
- 大围村韦氏宗祠
- 上径口村韦氏宗祠
- 建于1915年,现已列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的村屋
- 沙田显田杨氏宗祠, 罗氏宗祠, 苏氏宗祠
大围打醮
打醮全名太平清醮,是一个在新界各村落都相当普遍的传统习俗。各村的打醮均大同小异,而大围打醮与长洲的太平清醮不同之处在于大围打醮是个十年举办一次的大型祭祀活动,旨在酬谢神恩、超度鬼魂,并祈求阖村安居乐业、健康幸福、地方昌盛、百业兴旺。
上一届打醮于2017年11月举行,为期6日[2]。
大围侯王宫及侯王诞
大围村侯王宫除供奉侯王爷外,还供奉车大元帅、德福土地、廿九名开村的始祖和三名对围村有贡献的英雄神位。相传侯王爷是宋朝国舅爷杨亮节,南宋末年文天祥及陆秀夫立益王昰,崩于𥐻州,秀夫复立广王昺于崖山,杨亮节率众南下迎帝,遭元兵追杀,秀夫负帝蹈海死,杨亮节操劳过度,病殁官富场,但侯王爷真正的身份仍有存疑。侯王宫早期俨然大围村的杂性祠堂和村公所,举凡村中大小争执都交侯王宫处理,直到1976年大围村村公所落成才接手处理村务。
侯王诞为农历六月十六日,每年都有庆祝,但只限围村居民的活动,既是酬神祈福,亦有联系村民感情的意义,诞期前后数周,围村附近都会旗海飘扬。贺诞仪式简单,早上十时半,几十位村民齐集围内侯王宫,进香祈福,派发利是,然后是醒狮采青表演。接着便到围内外的社坛参拜上香,然后分享烧猪,晚上则到酒家欢宴。围内侯王宫「宋史简介」碑上的介绍,将大围、东涌及九龙城的侯王庙故事,链接起来。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各地的侯王庙诞期都各有不同。
区内问题


社区设施缺乏
在发展过程中,大围规划长期受到非议。大围近年人口急增,大型屋苑如名城、美田邨等相继落成,唯社区设施不足,多年来只有一个欠缺空调的大型街市、两个体育馆。图书馆及公园一直欠奉。区议员过去十多年来一直争取区内的大围站上盖发展项目设置相关设施,以满足区内居民需要。[3]
根据2014年《沙田土地发展研究计划》意见调查题示,不足4成区内居民满意土地规划。居民希望大围区内增设街市,图书馆、康乐文娱场所及公园。[4]不过政府及城规会多年来一直以「供应大致充足」及「已在分区计划大纲图上预留土地」为理由,完全否决地区人士的诉求。[5]
屏风楼问题

大围昔日建有大围单车公园和青龙水上乐园(后来改名为大围欢乐城),为该区的特色景点,但两项设施于2000年正式关闭后,前九铁联同发展商长实于原址建12幢50层高的摩天住宅名城,不但同附近环境格格不入,违反沙田当初采用中密度发展的设计原意,附近居民指出难以接收电视频号达5年,无法收看电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6]。及后,由港铁与新世界发展发展的柏傲庄,更与名城形成两公里长的屏风围墙[7]。
交通问题
大围近年人口急增,大型屋邨美田邨落成后,交通不胜负荷。时任沙田区议会交通及运输委员会主席姚嘉俊指出,每逢上下班繁忙时间,小巴线于大围站站口「打晒蛇饼」,「话就话搭几分钟,但闲闲地要等15至20分钟。」[8]。预计两个新居屋落成后,交通问题将会恶化。
未来发展

柏傲庄发展项目设有7幢楼高逾49层的住宅连66.7万呎商场,地盘覆盖范围内的天桥北翼将拆卸,日后改由商场内信道连接车站及四周屋邨。[9]然而不少居民及团体反对屏风楼、公共空间变屋苑私人空间及拆卸行人天桥等安排。不过城规会一直以发展项目已进入落实阶段及未能善用最大整体总楼面面积为理由,项目通过发展,港铁于2014年9月推出招标。而政府于2011年11月11日刊宪大围站道路工程,工程已于2015年12月展开,为大围站未来上盖发展做准备。有关的规划过程被居民及网民批评为黑箱作业,并没有了解市民感受。
文化
提起大围,部分香港人会联想起单车(踏单车)。市民租车由大围出发,可以沿一条单车径路线,欣赏沿途风景,分别直通大埔、马鞍山和大尾笃。租车店还鼓励租车者,不妨在大围租单车,然后在大埔等地方交还车。当时大围单车公园占地广阔,园内共有十余家租车店,后来因建设大围车厂及大型地产发展项目名城,于2000年底结束营业,用地交还给政府,历史达13年的单车公园从此消失,使大围少了一个特色景点。[10]
郊游设施
从大围出发可以到访位于塞拉利昂郊野公园内的鹰巢山自然教育径及红梅谷自然教育径和位于金山郊野公园内的金山家乐径、金山树木研习径及环绕九龙接收水塘及石梨贝水塘的缓跑径。而麦理浩径及卫奕信径的第五、第六段均经过大围山腰的沙田坳、大埔道、九龙水塘及城门水塘一带,沿路可观赏猴子活动,难度属入门级,适合各类行山人士。
公共设施



社区设施不足
在发展过程中,大围的规划长期受到非议。自2000年起,一直有地区人士要求在区内增设图书馆、公园、室内外运动场、健康院以至街市等公共设施,特别希望在大围站上盖发展项目设置有关设施,让市民有更多元化的康乐活动。唯政府各部门多年来一直以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来作标准,认为毋须兴建有关社区设施,因而备受批评。[12]
医疗
- 仁安医院:富健街18号。
- 沙田诊所:文礼路2号。
殡仪
专上学院
其他
区议会议席分布为方便比较,下表以塞拉利昂隧道公路以北、城门隧道公路以南为范围。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交通![]() 改建后的大围站外貌 ![]() 美田路为大围主要街道之一 ![]() 大围市中心主要街道大围道为一单程路 ![]() 大埔公路大围段 地理上大围位处香港正中心,对外交通主要靠港铁联系,大围站是东铁线和屯马线的转车站。公共巴士配套相当完善,远至机场、中环及九龙各区,近至沙田本区都有巴士接驳。而大围区内来往各屋邨及大型屋苑与港铁站之间则以的士及专线小巴连接。 主要交通干道参考数据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