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
超度(或作超渡),也称超荐、荐拔、追荐、拔度,佛教、道教、华人民间信仰术语,是为亡者祈求冥福的法事。佛教的《阿含经》中有超度一词,但这是指帮助有情众生离苦得乐,度脱轮回苦海。道教的《灵宝灭度五炼生妙经》,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则已有救度亡者魂魄的概念,提及「拔度幽牢地狱,积夜寒乡,三涂五苦,饿鬼死魂,令悉见光明」等语。
中国民间信仰系列 |
中国民间信仰 |
---|
![]() |
在华人丧礼中,俗称作功德、作功果等。超度是一种「丧事」的宗教仪式,是在汉传佛教、道教、民间信仰中,以布施僧侣、道士、念诵佛经、召请神佛等等行为,使祖先或亡灵弥补生前罪业,得到冥福、增加福报、减轻身处地狱、饿鬼等轮回恶道的困扰等。有时还有破地狱的仪式,道士会带亲属做一些动作仿效目莲救母,象征把亡者救出地狱。[1]
作旬
闽南人传说,在一个人死后,每七日须做法事,连作七次,由头七到满七,「七七四十九日」才结束。闽南人称此为「过王官」,「王」为阎王。
佛教徒聘僧念诵《心经、大悲咒、十小咒》、《金刚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药师经》、《文殊般若经》、《地藏十轮经》、《地藏本愿经》、《虚空藏经》、《教化地狱经》、《观音普门品》、《普贤行愿品》、《水忏》、《梁皇忏》、《药师忏》、《八十八佛忏》等。道教徒则念诵《度人经》、《太乙救苦经》、《太乙忏》、《纯阳忏》等。究竟念诵何经何忏,佛教与道教皆并无硬性规定,端视其长短,还有死者与家属信仰之宗派,是为「作七」,通常以较短的经文,或者某篇长经中的一品一章,最为普遍。甚至有头七念佛经、二七诵道经者。
参考数据
- . religion.moi.gov.tw. [2017-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5).
外部链接
- 全国宗教信息网 - 拔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全国宗教信息网 - 超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全国宗教信息网 - 普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练形与炼度:六朝道教经典当中的 死后修练与亡者救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