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拜

参拜是指到庙宇佛寺神社祠堂墓葬等祭祀场所对祭祀对象表达敬意且含有宗教祭祀性质的礼仪,通常包括特定的动作、姿态,如合十跪拜叩头等。视乎对象,又有拜神拜佛祠祭墓祭等不同名称。

宫庙祭仪

捻香与动线顺序

捻香祈祷的参拜者

台湾民间信仰认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使用语言、文本,而人与之间沟通的方式是「撚祝祷」。在道教,「焚香」是一切「科仪」的起始式,为打开人、神两界沟通的敲门砖。又人际间的往来要注意「礼节」,而人与神之间要遵守「礼仪」,并且首重诚心,谓之:「心诚则灵」。在台湾的传统宫庙,其参拜仪轨多以持香行跪拜礼为原则,但通常视信徒的自身状况会不予强制。一般庙宇三川殿有左、中、右三个门,出入庙宇时须左进右出,取「入龙喉、出虎口」之意。入龙喉象征「跃龙门」,出虎口则寓意除煞;中门则多用栅栏或矮板阻挡不供信徒出入,因中门为神明、帝王的专用信道。宫庙通常规范有缜密的参拜动线,信徒撚香后首先到庙宇前殿前侧的天公炉后侧面朝外侧向上天祝祷,再往前殿内敬拜正殿中央主神,而后依古礼「尊左卑右」的原则,先拜谒主神左侧(龙边)的配祀神明,再拜祭主神右侧(虎边)配祀神,如主神神桌下供奉有虎爷土地公等小型神祇时,则于拜祭完配祀神后祭之。最后参拜后殿供奉的其他神祇,参拜方式是在后殿外面朝殿内圣尊参拜,随后即完成整个宫庙的参拜程序。[1][2]

掷筊

掷筊华人社会参拜神明时向神明请示意旨最常见的方式,通常双膝下跪以示尊敬,但信徒体能不允许长跪者可不在此限。又因该仪式的主要使用器具「筊杯」为神器之一,是故信徒于掷筊时以双手捧筊,高捧掷出后随诸自由落下,并应避免筊杯落地时滚落至掷筊者胯下,以示庄重。[1][3]

神社祭仪

神社拜殿前的拜礼

日常参拜

日本,参拜神社寺院时穿过鸟居或大门之前首先脱帽鞠躬,随后在手水舍洗手并漱口,作为拜谒神佛前洗净世俗凡尘的自我净化。接著于拜殿摇铃,将供养金轻放投入赛钱箱内,之后开始祭拜。通常神社为「二拜二拍手一拜」(每一拜都需深切、诚心的行鞠躬礼)的流程,寺院则是双手合十。但有些寺庙和神社的参拜方式可能与上述不同,而且许多寺庙和神社都有如此的规制,如出云大社宇佐八幡宫使用四次拍手而不是二拍手。伊势神宫热田神宫也有一种特殊形式的拍手,但只有神道教的祭司需要做,参拜者不必照做。另外根据神社的不同规范,有时会规定第一次鞠躬浅,第二次鞠躬深。一般在二拍手和一拜的流程之间或双手合十时向神佛祈祷。佛寺里的双手合十习俗起源于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问候方式,性质与拍手不同。在神社念诵祝词时,是在「二拜二拍手一拜」之间进行,或是于再拜时诵毕祝词后再次鞠躬两次、拍手两次然后鞠躬。[4][5]

正式参拝

以上是平时非正式的参拜流程,正式的参拜仪式(升殿して)需先前往社务所预约正式参拜再前往拜殿,由神职人员协助净化并念诵祈愿文后,在神明面前供奉玉串进行参拜,同样走过「二拜二拍手一拜」的流程但须遵循神道祭司的指示,祭仪过后举办直会并受享神酒[6]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永安天文宫.
  2. . 树德家商.
  3. . 神炉企业. 2019-05-13.
  4. . 绝景日本. 2016-12-28.
  5. . 永汉日语. 2023-10-16.
  6. 藤本頼生. . 秀和システム. 2014-03-05: 20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