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水塘

九龙水塘群)是香港九龙半岛以北的一组水塘,由九龙水塘()、九龙副水塘()、九龙接收水塘(德罗塘)()及石梨贝水塘()组成,四个水塘储水量合共287万立方米[1]。为香港地理正中心。水塘位于金山郊野公园之内。虽然水塘群以九龙为名,但根据现时的地区行政,全部水塘均座落于新界沙田区西南部。

九龙副水塘堤坝泄洪

历史

英国于1898年根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取得界限街以北的新九龙新界后,为了提供食水给新九龙及新界南部,香港政府于1901年在针山以南及毕架山之西一带展开兴建水塘的工程,并于1910年落成激活,油麻地抽水站继而在1911年停用[2][3]。水塘容量达3.5亿加仑,是新界的首个水塘,同时作为「九龙重力自流供水系统」(Kowloon Waterworks Gravitation Scheme)的源头。1922年堤坝改以石建成,并将高度提高至100,令水塘容量增加150万加仑。堤坝的外形为弧形,设计独特。

石梨贝水塘于1923年开始兴建,1925年建成,通常视为九龙水塘系统的一部分。1926年,香港政府又建造了九龙接收水塘(俗称德罗塘),接收城门水塘经引水道、北隧道、南隧道而来的食水 ,再输送到石梨贝滤水厂过滤。1930年,九龙副水塘(俗称新塘)兴建,并于1931年建成,储水量为1亿8,500万加仑。

政府在2009年将九龙水塘5项历史建筑物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包括主坝、主坝水掣房、溢洪坝、溢洪坝记录仪器房及记录仪器房。

由于九龙水塘群的储水量有限,遇上暴雨时往往会出现溢流,使到山脚下的长沙湾容易出现水浸。2019年,渠务署兴建一条长2.8公里,直径3米的输水管,连接九龙副水塘和下城门水塘,一方面可大幅地减少雨水流入长沙湾的排水系统,同时亦将九龙副水塘收集的雨水转运至下城门水塘,从而减少前者的溢流及增加后者的集水量,输水管激活后,每年可增加的本地集水量为平均340万立方米[4][5]

九龙水塘群

航拍九龙水塘群,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九龙水塘、九龙副水塘、九龙接收水塘,以及石梨贝水塘
名称竣工年份容量
(百万立方米)
主坝长/高度
(米)
郊野公园行政区划邻近道路/
行人径
九龙水塘1910年1.578182.9 / 33.2金山沙田区大埔公路(沙田段)、
金山路、
麦理浩径第6段、
卫奕信径第6段、
金山树木研习径1 4
石梨贝水塘1925年0.37483.5 / 22.3石梨贝水塘缓跑径1 4
九龙接收水塘1926年0.12170.1 / 13.0德罗塘缓跑径2 3
金山树木研习径1 4
九龙副水塘1931年0.800106.0 / 41.1金山路、
长源路、
金山树木研习径1 4

1 - 经金山路进入
2 - 经长源路进入
3 - 经石梨贝水塘缓跑径进入
4 - 经德罗塘缓跑径进入
5 - 经金山树木研习径进入

参见

参考来源

  1. . 2020-04-01 [2022-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香港法定古迹 古物古迹办事处 https://www.amo.gov.hk/b5/monuments_91.ph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 Tymon. .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2018-11-06 [202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 香港经济日报. 2023-01-06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6).
  5. 洪芷菁. . 香港01. 2023-01-06 [2023-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远足数据

  • . 山上行 www.walkonhill.com. 12月10日 [2012-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九龙水塘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