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
佛教 |
---|
![]() |
佛教大纲 ![]() |
概论
原始佛教时期,佛寺只有梵语“𑖪𑖰𑖮𑖯𑖨(vihāra)”一词,即汉译精舍,义为住处;如竹林精舍。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在城郊幽静树林,故又称「
文化
被誉为“文学版《清明上河图》”的北魏传世之作《洛阳伽蓝记》中描述伽蓝是“花果蔚茂,芳草蔓合”之地。
根据唐朝贞观年间由西域返唐朝的玄奘法师所注《大唐西域记》记载:“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绮,载诸辇舆,谓之行像,动以千数,云集会所。”
参考数据
-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
- 台湾.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辞典
- 许鸿传《台湾民间伽蓝尊王信仰研究》
注释
- 王力. 第4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62. ISBN 978-7-5502-3282-2.
- 佛光教科书【丛林寺院】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