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俗
词源
梵语和巴利语Uppabbajati的词根ud(उद्)或ut(उत्),为退出、向外、往上的意思,来自原始印欧语*ud-,和英语out是同源词。ud + pabbajati为退出秩序,退出戒律的意思。其动词形式uppabbājeti,使动形式uppabbajāpeti[1][2]。
概论
还俗原本是指僧尼因为破戒,依律被遂出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称还俗。若因个人诸多因素,自愿舍戒离开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则称为归俗,也称反俗(返俗)[3] 。但到了后来,还俗也包含有归俗的意思在内了,不一定是指负面的意思。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历代的禁佛、废佛活动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国的僧尼还俗,例如三武灭佛。反之,也有因非自愿的情况下出家,直到获得准允后才得以还俗,例如后宫的嫔妃、随侍的奴婢,以及年幼的子女(送去佛寺当小沙弥)等[4]。
其他宗教
除了佛教,在道教中的道士、女冠也常有还俗的情况发生。另外,西方宗教的修道者如修士、修女等不再继续修道时,中文亦称为还俗。中外历史上,许多宗教皆有因受到政治力的介入,而遭到主政者下令拆毁宗教建筑物、禁止传教、强迫还俗的事况发生,造成宗教灾难(简称教难,佛教徒则多称为法难),是属于宗教迫害的其中一种形式。
参考数据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吏学指南 |
- 佛学词汇【uppabbajati】
- .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8).
- 元.徐元瑞. . : 卷之五.
- 《高僧传·求那跋摩》:众咸议曰:跋摩帝室之胤,又才明德重,可请令还俗,以绍国位。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僧迦摩比丘七变往降魔,今方成道。自今已后,听七变作道。过此限者,则为非法。」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第三十:「苾刍尼一舍法服已归俗者,不应更令出家,若与出家者师主得越法罪。」
外部链接
- 蓝吉富《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