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贪

无贪(巴利文与梵语),又译不贪,佛教术语,指不贪婪,不贪着世间,是的反义字,被列入二善根[1]或三善根[2]中。为一种心所,说一切有部将其列入大善地法中。

概论

在梵文中,无贪(Alobha)的字根来自于贪(lobha),加上否定词头a-,成为反义字,也就是不贪[3]。对于与生存所需的物质都无有贪着,称为不贪[4]。无贪被定义为是一种的行为与心态,能使人投生于善趣,成为天人[5]

注释

  1. 《杂阿毘昙心论》卷2:「诸根者,谓二善根,不贪,不恚。」
  2. 《长阿含经》卷8:「复有三法,谓三善根:一者不贪,二者不恚,三者不痴。」
  3. 玄奘译《阿毘达磨品类足论》卷2:「无贪云何?谓有心所,与心相应,能对治贪。是名无贪。」
  4. 《杂阿毘昙心论》卷2:「于生及资生具,坏贪着,名不贪。」
  5. 玄奘译《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1:「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为十?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欲邪行,四、离虚诳语,五、离离间语,六、离麁恶语,七、离杂秽语,八、无贪,九、无瞋,十、正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