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姓

五种姓佛教术语,或作五种性,简称五性。指无始时来的一切有情可分为五类的种性:菩萨种姓、缘觉种姓、声闻种姓、不定种姓、无种姓[1]
前三种:声闻种姓、缘觉种姓、如来种姓是三乘种姓;不定种姓则指于三乘的种姓尚未决定;无种姓者,则指于三乘佛法的善根皆尚未成熟,尚无缘于三乘菩提故。
这种有情的分类方法,是基于有情原本既有的菩提种子之差别而分(代表有情在过去无量劫以来的熏习),乃是相对于今时、后时因值遇善知识德闻修佛法而有之新熏种子而言[2]。这里所说的「种姓」,并非一般所说代表印度不同社会阶级的种姓制度之种姓,而是指的是有情的法种根器差别,故常作种性。

参考文献

  1. 《成唯识论述记》卷1:「依瑜伽等有五种姓。一菩萨。二独觉。三声闻。四不定。五无姓。」 (CBETA, T43, no. 1830, p. 230, a14-15)
  2. 《成唯识论》卷2:「又诸有情既说本有五种性别故。应定有法尔种子不由熏生。」 (CBETA, T31, no. 1585, p. 8, a29-b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