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

圣经希伯来语希腊语,本义为「书」)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重要的经典犹太教的圣经只有《塔纳赫》(被基督教称为旧约)。基督教的圣经是包含旧约与承接的新约两部。

古腾堡圣经,第一本印刷的圣经
犹太教圣经正典塔纳赫
基督教旧约圣经
目录
转到《新约圣经》目录 →
一本天主教会出版的《圣经》[1]

概况

犹太人的希伯来圣经,教徒称《塔纳赫》,是从耶和华如何创世开始,然后讲述古时犹太人的历史,并记录先知预言。总共24卷,这也是犹太教所承认的所有经文。

然而基督教圣经,则由《旧约》和后来纪录基督与使徒传道经过和启示录 (即以征象启示将要发生在最后的日子的事件)《新约》两部分所构成。基督教的《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基督和其宗徒的言行,以及早期基督教的事件纪录、使徒保罗写给教会或其他人的书信、或其他使徒写给教会的书信,即神借着人手而写下祂的话。不过,圣经经历长时间的汇编,普遍被认为不能简单地参照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因为横跨千年的撰写,借由不同时代背景的人物之笔手,用寓言讲述人类的人间体验,预告未来的预言、又经历几百年的流传,翻译成各种语言的漫长过程,《圣经》的不少内容很深奥,隐喻十分庞杂,已形成专门的「释经学」。

在圣经最后一卷中提及不可任意删减与添加,为绝对性话语以示圣经的完全,新教的《旧约圣经》与《塔纳赫》内容相同,都采用马所拉文本。不过,天主教东正教的版本就多了数篇经卷,是新教《旧约》(即犹太人的《塔纳赫》)没有收录的。这些经卷被新教称为「次经」和「伪经」,不过在新教的不同教派中,也对教义解释存在许多歧见。

而后《圣经》传入中国便经过了不同时代的翻译。天主教在明朝传教时,《圣经》用文言文翻译,现时,由香港思高圣经学会(Studium Biblicum O.F.M.)所出版的「思高圣经译释本」(现通称「思高圣经」),是今日华语天主教会最普遍使用的《圣经》中文译本,也是罗马教廷官方唯一认可的中文版本圣经。此版本译本乃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举行的天主教会议。基督新教的传教士在十九世纪翻译了许多文言文版本的圣经。已知最早的北京官话新、旧约圣经是施约瑟艾约瑟等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的《北京官话新旧约全书》[2] [3]。民国初年翻译的和合本圣经是现今基督新教不同教会普遍使用的圣经。近年又有许多个翻译新版圣经的组织,也出版了若干新版本圣经。

犹太教圣经

犹太人的圣经《塔纳赫》包括了不同时代的作品,最早是摩西五经,写作目的是作历史纪念[4]、律法条文。后期加上不同时期的先知和君王的智能和诗歌,为当时的人明白神的心意[5]。 天主教和东正教收录的希伯来语次经,不被犹太人视为正典,故不算是犹太教的圣经。

犹太教圣经是用古希伯来文亚兰文(如达尼尔先知书厄斯德拉上)撰写。犹太教圣经书卷,在构成上是犹太教辣彼所编定的《塔纳赫》共24卷。塔纳赫(TaNaKh)源自三个希伯来字母T/N/K,反映了犹太教圣经的三个部份,其中T代表妥拉,N代表先知书,K代表经录。犹太教的《圣经》由于保持书卷合一,没有将长书分为几卷,并将十二卷小先知书合一,所以总数只有24卷,但实际上等同于新教的旧约圣经,只是在排序上和书卷的拆分上有些不同。而天主教的《旧约圣经》就有46卷,东正教《旧约圣经》就有50卷,多出来的那些被基督新教及犹太教称为次经

基督教圣经

旧约圣经

《旧约全书》原文是用希伯来文亚兰文撰写的,是基督教《圣经》的前一部分。

关于旧约正典,东正教承认50卷书;天主教承认46卷书;新教承认39卷书。新教的39卷书实际上等同于犹太教的圣经《塔纳赫》的24卷书,二者均采用马所拉文本,只是在书卷排列和拆分上不太相同。

英文犹太教塔纳赫 (24卷书)基督新教旧约圣经 (39卷书)天主教旧约圣经(46卷书)东正教旧约圣经(50卷书)
*中文译名根据和合本旧约圣经,加粗体的书卷属于经录部份*中文译名根据和合本旧约圣经*中文译名根据思高本旧约圣经*根据东正教圣经全书目录及与天主教新教圣经目录对照[6]
妥拉
Genesis创世记创世记创世纪起源之书
Exodus出埃及记出埃及记出谷纪出离之书 
Leviticus利未记利未记肋未纪勒维人之书
Numbers民数记民数记户籍纪民数之书
Deuteronomy申命记申命记申命纪第二法典之书
前先知书
Joshua约书亚记约书亚记若苏厄书纳维之子伊稣斯传
Judges士师记士师记民长纪众审判者传 
Ruth路得记[注 1]路得记卢德传如特传
1 Samuel 撒母耳记 撒母耳记上撒慕尔纪上众王传一
2 Samuel 撒母耳记下撒慕尔纪下众王传二
1 Kings 列王纪 列王纪上列王纪上众王传三
2 Kings 列王纪下列王纪下众王传四
1 Chronicles 历代志[注 1] 历代志上编年纪上史书补遗一
2 Chronicles 历代志下编年纪下史书补遗二
(1 Esdras) 艾斯德拉纪一
Ezra (2 Esdras) 以斯拉-尼希米记[注 1] 以斯拉记厄斯德拉上艾斯德拉纪二
Nehemiah 尼希米记厄斯德拉下(亦称:乃赫米雅奈俄弥亚纪
Esther以斯帖记[注 1]以斯帖记艾斯德尔传[注 2]艾斯提尔传[注 2]
Tobit 多俾亚传托维特传
Judith 友弟德传虞狄特传
1 Maccabees 玛加伯上 玛喀维传一
2 Maccabees 玛加伯下 玛喀维传二
3 Maccabees 玛喀维传三
4 Maccabees 玛喀维传四(附录)
圣录
Job约伯记[注 1]约伯记约伯传约弗传
Psalms诗篇[注 1]诗篇圣咏集圣咏经[注 3]
Proverbs箴言[注 1]箴言箴言索洛蒙箴言
Ecclesiastes传道书[注 1]传道书训道篇训道篇
Song of Solomon雅歌[注 1]雅歌雅歌歌中之歌
Wisdom 智能篇索洛蒙的智能书 
Ecclesiasticus 德训篇希拉赫的智能书
后先知书
大先知书
Isaiah以赛亚书以赛亚书依撒意亚伊撒依亚书
Jeremiah耶利米书耶利米书耶肋米亚耶热弥亚书
Lamentations耶利米哀歌[注 1]耶利米哀歌耶肋米亚哀歌耶热弥亚之哀歌
Baruch 巴路克[注 4] 瓦如赫书[注 5]
Letter of Jeremiah 耶热弥亚之书信
Ezekiel以西结书以西结书厄则克尔耶则基伊尔书
Daniel但以理书[注 1]但以理书达尼尔[注 6]达尼伊尔书[注 6]
小先知书
Hosea 十二先知书 何西阿书瓯瑟亚奥西埃书
Joel 约珥书岳厄尔约伊尔书
Amos 阿摩司书亚毛斯阿摩斯书
Obadiah 俄巴底亚书亚北底亚奥弗狄亚书
Jonah 约拿书约纳约纳书
Micah 弥迦书米该亚弥亥亚书
Nahum 那鸿书纳鸿纳翁书
Habakkuk 哈巴谷书哈巴谷盎瓦库穆书
Zephaniah 西番雅书索福尼亚索佛尼亚书
Haggai 哈该书哈盖盎盖书
Zechariah 撒迦利亚书匝加利亚匝哈里亚书
Malachi 玛拉基书玛拉基亚玛拉希亚书

新约圣经

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的《新约全书》均为27卷书。《新约圣经》正典书目,于公元397年举行的迦太基会议正式确定。但据近代就圣经抄本的研究发现,《新约圣经》正典书目已追溯至2世纪。 《新约圣经》的形成原因主要如下:

《新约圣经》收录的书卷包括:

就中文版圣经而言,新教所用的和合本圣经、天主教所用的思高本圣经和牧灵圣经,以及东正教的新遗诏圣经,在中文译名上均有所分别:

英文新教和合本天主教译本东正教译本
Matthew马太福音玛窦福音玛特斐
Mark马可福音马尔谷福音玛尔克
Luke路加福音路加福音鲁喀
John约翰福音若望福音伊望
Acts使徒行传宗徒大事录宗徒行实
Romans罗马书罗马书鿡玛书
1 Corinthians哥林多前书格林多前书适鿛福前
2 Corinthians哥林多后书格林多后书适鿛福
Galatians加拉太书迦拉达书戛拉提亚
Ephesians以弗所书厄弗所书耶斐斯
Philippians腓立比书斐理伯书肥利批
Colossians歌罗西书哥罗森书适罗斯
1 Thessalonians帖撒罗尼迦前书得撒洛尼前书莎伦前
2 Thessalonians帖撒罗尼迦后书得撒洛尼后书莎伦后
1 Timothy提摩太前书弟茂德前书提摩斐前
2 Timothy提摩太后书弟茂德后书提摩斐后
Titus提多书弟铎书提特书
Philemon腓利门书费肋孟书肥利孟
Hebrews希伯来书希伯来书耶乌鿨
James雅各书雅各伯书亚适乌
1 Peter彼得前书伯多禄前书撇特尔前
2 Peter彼得后书伯多禄后书撇特尔后
1 John约翰一书若望一书伊望第一
2 John约翰二书若望二书伊望第二
3 John约翰三书若望三书伊望第三
Jude犹大书犹达书伊屋达
Revelation启示录若望默示录伊望默示录

圣经的译本

犹太人的希伯来语圣经在很早的时候就翻译到其他语言中,产生了不同的古译本。这些古译本有:《七十士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拉丁通行本》或称《武加大译本》、《叙利亚简明译本》或称《别西大译本》、《塔耳古木》或称《塔库姆译本》。

天主教的旧约圣经的次经部分全采用《七十士译本》的希腊译文为原文。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改教家将圣经翻译到欧洲不同的语言中,因此出现了德语圣经、英语圣经、意大利语圣经、法语圣经,等等。

宗教改革之后,圣经继续被翻译到不同的语言中,翻译组织主要是基督新教的机构,如威克理夫国际联会新部落宣教协会(New Tribes Mission),以及各国的圣经协会

全球圣经翻译(2022年)[7]
统计项目数量
当今世界语言种类(约数)7388
正在翻译圣经的人类语言2846
已拥有部分经书(一卷或以上)的人类语言数量3589
已拥有新约(27卷书)的人类语言数量1617
已拥有整本圣经(基督新教正典,66卷书)的人类语言数量724

英语译本

英语世界中(注明:英语国家基督徒总量上以新教徒占优,且英国很早就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所以圣经以新教圣经为主),钦定本圣经是传统上最常见的译本。但是由于翻译时间较早,参考文献较少,所以文理上有着较多的失误。二十世纪以来,一些现代译本纷纷出现,并成为大多数基督教所使用的版本,如《新国际版圣经》、《新钦定版圣经》(NKJV)、NRSV、NAB等。

法语译本

法语圈中,由于法国传统上是天主教国家,所以天主教圣经最为流行,发行的圣经以天主教圣经为主。最早的近现代法语的圣经全译本,是1487在巴黎印刷发行的《Jean de Rély圣经》(Jean de Rély是当时安特卫普的总主教),但是与英文版本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修订版本再版。现代以来,最主流的版本是《教会官方翻译版圣经》,由法国,比利时,北非,瑞士,加拿大,卢森堡等法语圈主教团用数十年联合编写而成,在巴黎,由Association épiscopale liturgique pour les pays francophones简称AELF出版。

汉语译本

基督新教普遍使用的圣经是和合本,1919年出版。此外还有其他中文译本,但并不普遍被各教会接纳,只做参考,例如:《吕振中译本》(1970年)、《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圣经新译本》(1993年)、《和合本修订版》(2000年-2010年)。

天主教普遍使用的是《思高圣经》,1968年正式出版。此外也有其他译本,如萧静山译本牧灵圣经新耶路撒冷圣经

东正教的译本为《新遗诏圣经》(1864年)、《圣咏经》(1879年)、《官话圣咏经》主教英诺肯提乙译本(1910年)、《新约圣经》主教英诺肯提乙译本(1910年)、《创世纪第一书》(1911年俄7月出版,主教英诺肯提乙准印)。

圣经对汉语的影响

圣经的出版发行

新教

台湾的圣经最初是由香港圣经公会(前身是「中华圣经会」)处理。在1964年,香港和台湾两地的办公室分别独立,分易名为「香港圣经公会」及「台湾圣经公会」。

台湾圣经公会出版的译本中,国语有和合本和现代中文译本。此外,亦致力于本地圣经翻译的工作[10]。目前已出版下列译本[11]

译本译本名称(方言拼音)出版年份
闽南语罗马字圣经 Amoy Romanized Bible1933年
阿美语圣经Fangcalay Cudad1997年
排湾语圣经Kai Nua Cemas于1993年完成新约和部份旧约之译本。
布农语的圣经Bunun Bible1983年出版;2000年出版部份的旧约。
泰雅尔语圣经Tayal Bible2003年10月
太鲁阁语圣经Truku Bible2004年
达悟语圣经Seysyo No Tao1994年出版罗马字拼音的新约全书。
鲁凯语圣经Rukai Bible2001年完成并出版新约。 目前已着手旧约翻译。
客家语圣经Hakka Bible2012年

天主教

台湾天主教的圣经出版组织有佳播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新教

香港的圣经出版主要由香港圣经公会处理。该组织除了中文译本外,亦有印刷英文和法文的译本[12]。香港圣经公会出版的译本如下[13]

译本出版年份
吕振中译本1970年
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
新标点和合本1988年
新广东话圣经2006年
和合本修订版2010年

天主教

香港天主教的圣经出版组织有方济会香港思高圣经学会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圣经》生产地,截至2016年10月,中国基督教协会下属的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已经累计为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刷圣经1.55亿册[14]。2008年,该公司实现1.8亿元销售收入[15]。在中国大陆,圣经一般只在教堂(三自教会)等处出售,绝大多数的一般书店里买不到圣经,2018年3月末之后,淘宝京东等网络书店的《圣经》也被下架[16][17]。1994年中国大陆公布的关于承接《圣经》印件的管理规定,其中列明“国内《圣经》印件的印制业务,由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需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教会内部发行。”使得《圣经》流通长期处于寡头垄断的系统里面。

中国大陆以外的一些组织统计认为《圣经》是全球历史上印量最高的出版物,《毛主席语录》的印刷数量在其后。[18]

注释

  1. 此卷书属于塔纳赫的圣录,即犹太教正典的第三部分,它在犹太教正典中的顺序与在基督教正典中的顺序不同。
  2. 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以斯帖记比新教的以斯帖记多出103节文本
  3. 东正教的《圣咏经》含有第151篇玛拿西祷词
  4. 在天主教圣经中,《巴路克》包含《耶肋米亚书信》。
  5. 在东正教《圣经》中,《巴路克》与《耶热弥亚之书信》是独立的两卷书。
  6. 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但以理书比新教的但以理书多出3个段落。

参考文献

引用

  1. 思高圣经译释本」或「思高圣经」 存盘,存档日期2007-10-30.
  2. . [2014-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3. 任东升. 《圣经汉译文化研究》.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7.
  4. 出埃及记》第17章第14节
  5. 但以理书》第9章第2节
  6. . 中国正教会. [201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7. . 威克理夫国际联会. [202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2).
  8. 关志远、苗凤波:《圣经官话和合译本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第十九卷第一期
  9. 张楠:《和合本圣经的异化翻译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
  10. .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11. . 财团法人台湾圣经公会.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12. . 圣经.中文.翻译.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13. . 香港圣经公会.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14. . www.amityprinting.com. [201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15. . 中国网. 2009-06-24 [2017-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16. . BBC 中文网. 2018-04-04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7).
  17. CNN, James Griffiths,. . CNN. [201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18. A. B. Lever. And God Said. Xulon Press, 2007:22, ISBN 978-1-60477-115-2

来源

  • 王立新 着:《古代以色列文献与文本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7301073801
  • 《圣经后典》,北京:商务印书馆。ISBN 7100026830
  • 骆振芳 着:《新约导论》,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
  • Anderson, Bernhard W. Understanding the Old Testament. ISBN 0-13-948399-3.
  • Berlin, Adele, Marc Zvi Brettler and Michael Fishbane. The Jewish Study Bib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19-529751-2.
  • Asimov, Isaac. Asimov's Guide to the Bible. New York, NY: Avenel Books, 1981. ISBN 0-517-34582-X.
  • Dever, William G. Who Were the Early Israelites and Where Did they Come from? Grand Rapids, MI: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3. ISBN 0-8028-0975-8.
  • Ehrman, Bart D. Misquoting Jesus: The Story Behind Who Changed the Bible and Why New York, NY: HarperSanFrancisco, 2005. ISBN 0-06-073817-0.
  • Finkelstein, Israel and Silberman, Neil A. The Bible Unearthed: Archaeology's New Vision of Ancient Israel and the Origin of Its Sacred Text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2001. ISBN 0-684-86913-6.
  • Geisler, Norman (editor). Inerrancy. Sponsor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Biblical Inerrancy.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0, ISBN 0-310-39281-0.
  • Head, Tom. The Absolute Beginner's Guide to the Bible. Indianapolis, IN: Que Publishing, 2005. ISBN 0-7897-3419-2.
  • Hoffman, Joel M. In the Beginni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8147-3690-4.
  • Lindsell, Harold. The Battle for the Bible.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78. ISBN 0-310-27681-0.
  • Lienhard, Joseph T. The Bible, The Church, and Authority. Collegeville, MN: Liturgical Press, 1995.
  • Miller, John W. The Origins of the Bible: Rethinking Canon History Mahwah, NJ: Paulist Press, 1994. ISBN 0-8091-3522-1.
  • Riches, John. The Bibl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19-285343-0
  • Taylor, Hawley O. "Mathematics and Prophecy." Modern Science and Christian Faith. Wheaton: Van Kampen, 1948, pp. 175–83.
  • Wycliffe Bible Encyclopedia, s.vv. "Book of Ezekiel," p. 580 and "prophecy," p. 1410. Chicago: Moody Bible Press, 1986.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圣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圣经
维基语录上的圣经语录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或「」。
中文圣经翻译
圣经研究
圣经翻译手稿

在线圣经

新教
天主教
东正教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