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记
《利未记》(希伯来语:,;古希腊语:,罗马化:Leuitikón;天主教翻译为肋未纪 )是摩西五经中的第三本。这本书的英文名字(Leviticus)采自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所用的希腊字利未提纲(Leu·i·ti·kon′)和《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的“利未提格斯”(Leviticus)[1]。整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记述有关选自利未族的祭司团所需谨守的一切律例。在希伯来文圣经里,此书的名字取自书中开首的一句,韦依格拉(Wai·yiq·ra’),实际的意思是“他调用”[2]。后来犹太人也把此书称为祭司的手册。[3]
犹太教圣经正典《塔纳赫》 及基督教《旧约圣经》 目录 | |||||||||||||||||||||||||||||||||||||||||||||||||||||||||||||
---|---|---|---|---|---|---|---|---|---|---|---|---|---|---|---|---|---|---|---|---|---|---|---|---|---|---|---|---|---|---|---|---|---|---|---|---|---|---|---|---|---|---|---|---|---|---|---|---|---|---|---|---|---|---|---|---|---|---|---|---|---|
![]() | |||||||||||||||||||||||||||||||||||||||||||||||||||||||||||||
| |||||||||||||||||||||||||||||||||||||||||||||||||||||||||||||
| |||||||||||||||||||||||||||||||||||||||||||||||||||||||||||||
| |||||||||||||||||||||||||||||||||||||||||||||||||||||||||||||
转到《新约圣经》目录 → | |||||||||||||||||||||||||||||||||||||||||||||||||||||||||||||
利未人是雅各与利亚的第三子利未的后人,负责以色列人的祭祀工作,不参与分配土地,利未人对神忠心,被耶和华拣选作为事奉祂的支派。所有的祭司都属于利未支派,他们的工作是协助料理会幕,并向百姓讲解律法。
关于作者
犹太教、基督宗教各宗派都接受为正典的书卷 |
---|
创世记 · 出埃及记 · 利未记 · 民数记 · 申命记 · 约书亚记 · 士师记 · 路得记 · 撒母耳记 · 列王纪 · 历代志 · 以斯拉记 · 尼希米记 · 以斯帖记 · 约伯记 · 诗篇 · 箴言 · 传道书 · 雅歌 · 以赛亚书 · 耶利米书 · 耶利米哀歌 · 以西结书 · 但以理书 · 小先知书(何西阿书 · 约珥书 · 阿摩司书 · 俄巴底亚书 · 约拿书 · 弥迦书 · 那鸿书 · 哈巴谷书 · 西番雅书 · 哈该书 · 撒迦利亚书 · 玛拉基书) |
天主教与东正教都接受的次经 |
多俾亚传 · 犹滴传 · 马加比一书 · 马加比二书 · 所罗门智训 · 便西拉智训 · 巴录书(耶利米书信) · 但以理书补编(即比新教的但以理书多出的3个段落) · 以斯帖记补编 |
此外东正教还接受的次经 |
以斯拉续篇上卷 · 诗篇续编(即第151篇和玛拿西祷词) · 马加比三书 · 马加比四书(附录) |
![]() |
本书有56次提到:“耶和华对摩西说”,利未记的结语说:“这就是耶和华……吩咐摩西的命令。”(利未记27:34)利未记26:46也有类似的表示。故本书是摩西写的。 以往用来支持创世记和出埃及记是由摩西执笔的证据也适用于利未记,因为摩西五经可能原是合成一卷的。
此外,出埃及记的结束提到摩西按照耶和华的吩咐建好会幕,利未记接续出埃及记教导以色列人如何遵守有关会幕的规矩及条例。这些律法的颁布时间和地点,书中详细地说明是从以色列民安营在西奈山开始。利未记的原文以“此后”作起首语,把它跟前两本书连接起来。明显的证据是,耶稣及耶和华的其它圣经执笔者时常引用载于利未记的律法和原则,并且表示它们是摩西写的。[4]
写作背景
写作时间
以色列战胜亚玛力人之后,上帝吩咐摩西将他的判决写下,摩西留意将各事记下。书中的若干数据也显示它是在颇早的时期写成的。例如,以色列人奉命把用作肉食的牲畜带到会幕门口宰杀。这项命令是在设立祭司团之后不久被记录下来的。许多训示都是为了指引在旷野上路的以色列人而颁下的。[5]
主题特色
本书直接的目的就是颁布上帝的律法和原则,叫以色列人生活得像神的子民,又教导他们如何过洁净的生活,以及亲近这位圣洁的耶和华神。
基督新教的部份观点认为,利未记记下许多律法条文,对于子民全部的生活都有原则或律例加以管制。另一方面,在旧约书卷中,没有一本书像利未记一样,把在基督里的救赎意义表现得那么清楚。
基督新教的部份观点认为,这是旧约表达救赎的说法;这救赎借着献祭的礼仪(特别是赎罪日的礼仪),清楚勾划出来。而耶稣基督降世,一切献上成了永远的赎罪祭,使新约信徒得以事奉永生上帝,不再需要像以色列人那样献祭。
主要内容
利未记主要的内容与律法有关,其中有颇大部分且含有预言性。全书大致根据一个主题纲领而发展。它可以分成八个部分,以合乎逻辑的次序排列。
设立祭司团
(覆盖《利未记》第8章第1节参-《利未记》第10章第20节参)。以色列国一个重大的场合——设立祭司团的日子——临到了。摩西完全依照耶和华的详细指示而行。“于是亚伦和他儿子行了耶和华借着摩西所吩咐的一切事。”(《利未记》第8章第36节参)经过七天的任职礼之后,会众得以目睹一件强化信心的奇事发生。当时全会众都在场。祭司刚献完祭物。亚伦和摩西为百姓祝福。接着,看哪!“耶和华的荣光就向众民显现。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众民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利未记》第9章第23节至第24节参)
然而,也有些违背律法的事发生。例如,亚伦的儿子拿答和亚比户擅自献上耶和华没有吩咐的凡火。“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利未记》第10章第2节参)若要所献的祭物蒙耶和华悦纳,百姓和祭司均必须遵照耶和华的训示而行。耶和华随即吩咐祭司在进会幕服务时不可饮酒,这暗示醉酒可能是促使亚伦的两个儿子犯罪的原因。
洁净之例
(覆盖《利未记》第11章第1节参-《利未记》第15章第33节参)这部分记载有关礼仪上及卫生上的洁净。某些家畜及野生动物是不洁之物。所有死尸都是不洁的,触摸它们的人也变成不洁。生孩子会使妇人变成不洁,因此要隔离一段日子,并且献上特别的祭物。
若干种传染性皮肤病都能也造成人的的不洁,患者不单要自洁,连他的衣物房舍都要加以清洁。病者亦必须受检疫隔离。漏症、行经和遗精都会使人成为不洁。这类不洁的人也要隔离,此外复原之后要沐浴或献祭,或两件事都要做。
第13章描写的传染病不是麻风病
在《利未记》第13章中,耶和华神晓谕摩西和亚伦如何来识别传染病然后作出相应处理。各种语言的《圣经》翻译家与解经家对这些传染病从未达成一致的认识,以致对经文的翻译与诠释都十分尴尬。最多的翻译是麻风病,但经文中所描写的根本就不是典型麻风病该有的表现。其实任何一个现代的皮肤科医生都能判断这些主要是皮癣菌病,是一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皮肤病 [7]。首先,第29-37节所描写的下颔传染病只能是男人的胡须癣(Tinea barbae),女人发生在下颔的感染则称面癣(Tinea faciei);然后,第29-37节所描写的有脱发、秃头的传染病只能是黄癣(Favus);我们再回过来看第1-17节所描写的就是体癣(Tinea corpris)。第38-39节中的希伯来词汇bohaq,alphos被翻译为tetter 或雀斑 [8] [9],因为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病所以不知到怎么翻译,后来有人认为是白癜风,但后者并非传染病。因此,能在感染后自愈且留下白色斑片的传染病只有花斑糠疹,即汗斑(tinea versicolor)。Tetter的本意是爆发,后来演变成癣样病变,因此足癣(Tinea pedis)香港脚的一个俗称是坎特利脚癣(Cantlie‘s foot tetter)[10]。另外,第18-23节描述的是烫伤(scald)后感染,第24-28节描述的是烧伤(burn)后感染,这后两种感染在中文版《圣经》被翻译成谁都不知道的疾病。
赎罪日
(覆盖《利未记》第16章第1节至第34节参)赎罪日在七月初十日。这日百姓要刻苦己心(很可能借着禁食),并且甚么工都不可作。 首先祭司要献上一只公牛犊,为亚伦自己和本家的利未人赎罪,然后献上一只公山羊为其余的国人赎罪。烧过香之后,大祭司把祭牲的血依次带进帐幕的至圣所内,将血弹洒在法柜上的施恩座前。 稍后必须把祭牲的尸体带到营外烧去。此外,在这日也要把一头活的公山羊在耶和华面前奉献,祭司要按手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的一切罪孽过犯,然后派人把羊送到旷野去。在此之后,祭司要献上两只公绵羊作燔烧供物,一只为亚伦和他的家族,另一只则为以色列全会众献上。
律例
(覆盖《利未记》第17章第1节参-《利未记》第20章第27节参)圣经在这里详列了许多律例,包括禁戒吃血。(《利未记》第17章第10节至第14节参)血可以用在祭坛上,但却不可吃;严禁人犯乱伦和兽交等恶行;保护穷人、卑微的人及寄居的外人的规条,吩咐人说:“要爱人如己,我是耶和华。”(《利未记》第19章第18节参)律法使国人在社会和经济上的福利受到保障;崇拜摩洛及行邪术的人会被治死,为要防止人陷入属灵的危险里。上帝再次强调他的百姓要与列国保持分离:“你们要归我为圣,因为我——耶和华是圣的,并叫你们与万民有分别,使你们作我的民。”(《利未记》第20章第26节参)
祭司团与节期
(覆盖《利未记》第21章第1节参-《利未记》第25章第55节参)这三章主要论及以色列的正式崇拜:祭司必须遵守的规条,他们在身体上必须符合的条件,结婚的对象,谁可以吃圣物及祭牲必须健全无疵等各项规定。律法制定了三个全国的节期,好使百姓“在耶和华——你们的上帝面前欢乐”。(《利未记》第23章第40节参)这样,全国可以齐心一意把一切注意力、赞美和崇拜全归给耶和华,从而加强与他的关系。这些都是向耶和华所守的节期,是一年一度的圣会。逾越节和无酵饼节于初春举行,五旬节(七七节)于春末时分举行,赎罪日及为期八天的住棚节(收藏节)则在秋季举行。
第24章所载的是关于在帐幕中所用的油和陈设饼的训示。在接着所载的事件中,耶和华规定任何人若咒诅“圣名”就必须被人用石头打死。他跟着定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惩罚之例。[11]
第25章记述有关持续一年的安息,亦即每七年举行的安息年,以及第50年的禧年之例。在第50年的禧年里,要在遍地向一切居民声明自由,所有在过去49年内卖去或交出的祖业田产均要归回本家。律法也定出保障穷人和奴仆之例。在圣经的这部分,“七”这个数字再三出现——第七日、第七年、共长七日的节期、共长七周的时期,以及禧年在七个七年之后来临。
注释与参考文献
- . [201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8).
- . [201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3).
- 旧约纵览:利未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赖特着 。
- 参看《利未记》第23章第34节参,《利未记》第23章第40节至第43节参-《尼希米记》第8章第14节至第15节参;《利未记》第14章第1节至第32节参-《马太福音》第8章第2节至第4节参;《利未记》第12章第2节参-《路加福音》第2章第22节参;《利未记》第12章第3节参-《约翰福音》第7章第22节参;《利未记》第18章第5节参-《罗马书》第10章第5节参。
- 参看《出埃及记》第17章第14节参;《利未记》第17章第3节至第4节参;《利未记》第26章第46节参。
- 参看《利未记》第11章第44节参;《加拉太书》第3章第19节至第25节参。
- Kathryn P Trayes, Katherine Savage, James S Studdiford. (PDF). [2021-03-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0-27).
- studylight.org. .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 biblestudytools.com. . [2021-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3).
- Homei, A.; Worboys, M. . Springer. 2013-11-11: 44 [2021-03-03]. ISBN 978-1-137-377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30) (英语).
- 参看《利未记》第24章第11节至第16节参,《利未记》第24章第20节参
外部链接
-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藏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华人基督教文献保存计划
- 思高圣经学会藏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华人基督教文献保存计划
犹太教 译本
- Leviticus at Mechon-Mam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翻译)
- Leviticus (The Living Tora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拉比Aryeh Kaplan的翻译和评论 Ort.org
- Vayikra - Levitichius (Judaica Press) 翻译,附Rashi的评论 Chabad.org
- ויקרא Vayikra - Levitic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Hebrew - English at Mechon-Mamre.org)
基督教英文译本
- 在线圣经 GospelHall.o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英王詹姆士钦定本)
- oremus 圣经浏览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新修订版圣经)
- oremus 圣经浏览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英语话 新修订版圣经)
相关内容
- 利未记条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犹太百科全书)
- The Literary Structure of Levitic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chaver.com)
- Leviticus in Skeptic's Annotated Bibl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免费在线图书馆:利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