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

约伯记》(希伯来文:אִיוֹב Iyov)是《希伯来圣经》的第18本书、基督教《旧约圣经·诗歌智能书》的第一卷,第一部诗篇性著作。约伯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仇视的对象”。约伯在受苦和坚忍方面所立的纪录对他名字含义的诠释提供很好的参考。正如约伯所请求,这一切事都记录在书上。[1]

犹太教圣经正典塔纳赫
基督教旧约圣经
目录
转到《新约圣经》目录 →

《约伯记》探讨了神义论,简而言之:“为什么敬畏神的人会受苦?”[2]。本书神学丰富,视角颇多。[3]由于文学质量优异,被大量诵读赞扬,丁尼生称它为:“古今最佳诗篇”。[4]

创作

背景

 
犹太教基督宗教宗派都接受为正典的书卷
创世记 · 出埃及记 · 利未记 · 民数记 · 申命记 · 约书亚记 · 士师记 · 路得记 · 撒母耳记 · 列王纪 · 历代志 · 以斯拉记 · 尼希米记 · 以斯帖记 · 约伯记 · 诗篇 · 箴言 · 传道书 · 雅歌 · 以赛亚书 · 耶利米书 · 耶利米哀歌 · 以西结书 · 但以理书 · 小先知书何西阿书 · 约珥书 · 阿摩司书 · 俄巴底亚书 · 约拿书 · 弥迦书 · 那鸿书 · 哈巴谷书 · 西番雅书 · 哈该书 · 撒迦利亚书 · 玛拉基书
天主教东正教都接受的次经
多俾亚传 · 犹滴传 · 马加比一书 · 马加比二书 · 所罗门智训 · 便西拉智训 · 巴录书耶利米书信) · 但以理书补编(即比新教的但以理书多出的3个段落) · 以斯帖记补编
此外东正教还接受的次经
以斯拉续篇上卷 · 诗篇续编(即第151篇玛拿西祷词) · 马加比三书 · 马加比四书(附录)
主题:圣经

约伯住在乌斯地。据有些地理学家声称,这个地方位于以东人之地附近的阿拉伯北部,即上帝应许赐给亚伯拉罕子孙之地的东面。南面有示巴人,东面有迦勒底人[5]亚伯拉罕死后很久,约伯才遭受试炼。《约伯记》第1章第8节描述说,当时“地上再没有人像[约伯]完全正直。”可能这件事应当发生在约瑟——一个具有杰出信心的人——死后(约公元前1657年)到摩西开始踏上持守忠诚的一生途径之前的一段时期内。

当时以色列人深受埃及鬼魔崇拜的污染,但约伯却谨守纯真的崇拜。从约伯记第一章所记述的情况,及上帝称许约伯是个谨守纯真崇拜的人一事来看,当时很可能是族长时期而非自公元前1513年起,上帝颁下律法惟独与以色列人交往的较后时期。[6]约伯享有很高寿数,此书可能包含从公元前1657年到公元前1473年摩西去世之间的一段时期。

作者

最古的传统认为摩西是此书的执笔者,犹太人和早期的基督教学者均同意这个主张。约伯记富于活力的纯粹希伯来诗歌体显示它是用希伯来语——摩西的母语写成的,而非从另一种文本,例如阿拉伯语,翻译过来。此外,它的文章风格跟摩西五经十分相近,相似的程度远超于其他经书。它的执笔者应当像摩西一样是个以色列人,因“上帝的圣言交托”给犹太人。摩西长大后曾在米甸住了40年,该处离乌斯不远,故此他可以在当地搜集到许多详尽的数据,然后辑集在约伯记里。后来,当他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流浪40年而经近约伯的家乡时,他有机会获悉约伯的结局,从而完成约伯记的最后部分。[7]

智能传统

《约伯记》、《传道书》和《箴言》属于智能文学,共同观点是“通往智能之路”。[8]智能既是指思考方式、知识,也是指在生活中的实践。它既是通过人类努力,也是上帝的恩赐得来的。但除了上帝自己,智能并不完全。[9]三本书都摆明态度和假定,但给出不同的结论:《箴言》对世界作出确信的结论,但遭到《约伯记》和《传道书》的反驳。[10]苏美尔和巴比伦智能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11]一些古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献与《约伯记》类似,[12]难以推测约伯作者是否受其影响,它们的存在显示研究无妄之灾的渊远传统影响了作者。[13]

地位

约伯一词被视作耐心和坚忍的同义字。约伯挪亚但以理都被耶稣视为真实存在过。[14]犹太教徒也把约伯视为真实的人物。圣经执笔者使徒雅各雅各书》第5章第11节指出约伯的忍耐榜样。据《新大英百科全书》说,约伯记时常被“列为世界文学杰作之一”。它是圣经的重要部分,在帮助人了解圣经方面贡献良多。

主要内容

约伯的苦难,威廉·布莱克

约伯记的序言

(覆盖《约伯记》第1章第1节至第5节)这部分介绍约伯的背景,透露他为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约伯生活幸福,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他家道丰富,牛畜成群,仆婢盈门,“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约伯记》第1章第1节至第3节)然而,他并不崇尚物质,也没有倚赖财富。他在灵性上甚为富足,为人乐善好施,肯慷慨扶助困苦的人,常把衣裳赠送给有需要的人。[15]人人都敬重他。约伯敬拜真神耶和华,拒绝像外邦人一样膜拜太阳月亮、星宿;他对耶和华保持忠信,紧守忠诚而与上帝享有亲密的关系。[16]约伯是家中的祭司,家里若有人犯了罪,他便向上帝献上燔烧祭物。

撒但向上帝挑战

(覆盖《约伯记》第1章第6节-《约伯记》第2章第13节)天上隐形事物的神奇地被揭开了。耶和华在天上临朝,上帝的众子侍立在旁,撒但也在其中。耶和华提及他的忠仆约伯,撒但却就约伯的忠诚向上帝挑战,指控约伯只为了物质利益才事奉上帝。上帝若容许他把约伯所拥有的一切都夺去,约伯必定会舍弃忠诚。耶和华接受撒但的挑战,但不准他伤害约伯的身体。

对此毫不知情的约伯开始遭受一连串的灾殃打击。示巴人迦勒底人攻击他,掠走了他大量的财物。他的儿女在一场风暴中全部罹难。这些猛烈的考验并未能使约伯动摇,令他转而咒诅离弃上帝。相反,他说:“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17]在第一个回合证明虚谎失败的撒但再来到耶和华面前指控说:“人以皮代皮,情愿舍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18]撒但声称只要他能够伤害约伯的身体,他就可以使约伯当面弃掉上帝。上帝任凭撒但伤害约伯的身体,但不准他夺去约伯的性命。于是撒但使约伯染上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他的“肉体以虫子和尘土为衣”,他的肉和口发出恶臭,以致妻子亲友都厌恶他。[19]妻子看见约伯仍然紧守忠诚,遂催逼他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忠诚”,《中文圣经现代译本》]吗?你弃掉上帝,死了吧!”约伯斥责妻子,他并不“以口犯罪”。[20]

撒但接着利用约伯的三个朋友去“安慰”他。他们是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他们起初远远观看,认不出约伯来,就放声大哭,把尘土撒在自己的头上。然后他们跟他一同席地而坐,不发一言。经过七天七夜的无言“安慰”之后,约伯终于打破沉默,跟这些所谓同情慰解他的人展开一场冗长的辩论[21]

辩论:第一回合

大噩梦,威廉·布莱克

(覆盖《约伯记》第3章第1节-《约伯记》第14章第22节)从这里开始,经文开始以希伯来文诗歌体裁记述。约伯开口咒诅自己出生的日子,并向上帝呐喊何以让他继续活下去。

以利法回答时指责约伯不够忠诚。他宣称正直人必不致灭亡。他忆述自己在夜间所见的异象,有声音告诉他上帝不信任自己的仆人,特别是那些有如地上的尘土般卑微的世人。他表示约伯受苦是因全能的上帝要管教他。

约伯愤然回答以利法。其实他的痛苦呻吟是任何生物在遭受极大逼迫苦难而感到沮丧时都会自然发出的。看来惟有死亡才能带来舒解。他斥责这些友伴合谋为难他,并且反驳说:“请你们教导我,我便不作声;使我明白在何事上有错。”[22]约伯辩称自己在“鉴察人的主”面前是清白公义的。[23]

接着比勒达加入辩论。他暗示约伯的众子可能得罪了上帝,而约伯本人亦非正直,否则上帝必然会垂顾他。他吩咐约伯要向前人学习,追念列祖所查究的事。

约伯回答时表示他坚信上帝并非不公平。他也无须向人类负责,因为“他行大事,不可测度,行奇事,不可胜数。”[24]约伯绝对无法与上帝争辩而得胜。他只能恳求上帝恩待他。此外,尽力为善究竟有甚么益处呢?“完全人和恶人,他都灭绝。”[25]地上没有公义的审判。他害怕上帝会把他定为有罪。他需要一个居间者。他问何以自己要经历百般试炼,并恳求上帝记得他是“用泥土”造成的。[26]他体会上帝以往的仁慈,却表示即使自己是对的,继续自辩只会徒增上帝的恼怒而已。他但愿死去就好了!

这时琐法也加入辩论。他说:我们岂是小孩子,竟会相信你的虚谈?你虽力言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但上帝若发言,他必定会揭穿你的罪过。他问约伯:‘你能测透上帝吗?’[27]他劝约伯要把恶行除掉,这样才会蒙上帝祝福,否则“恶人的眼目必要失明。”[28]

约伯讥讽他们说:“你们真是子民哪,你们死亡,智能也就灭没了。”[29]他虽然成为众人的笑柄,却并非逊于他们。他的朋友若观看上帝所造的万物,就必能学得一些教训。上帝拥有实用的智能和能力;他统管万有,甚至能够“使邦国兴旺而又毁灭”。[30]约伯愿与上帝理论,但至于这三个“安慰者”──“你们是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31]他们沉默不言反而更有智能!他深信自己是正直的,并恳求上帝垂听他的恳求。他想到“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32]人一出生便有如花朵,好像影子般稍纵即逝。人无法使洁净之物出于污秽之中。约伯祈求上帝把他藏于希屋尔,等上帝的忿怒过去。他问道:“人若死了,能再活过来吗?”他在回答自己的问题时表示坚定的盼望:“我要等待释放的时候来到。”[33]

辩论:第二回合

约伯被妻子嘲讽,乔治·德·拉·图尔

(覆盖《约伯记》第15章第1节-《约伯记》第21章第34节)在展开第二回合的辩论时,以利法嘲笑约伯见识浅薄,说他“用东风充满肚腹”。[34]他再度贬抑约伯的忠诚,声称无论凡人抑或天上的圣者,都无法赢得上帝的信任。他间接地指责约伯妄图自高超过上帝,叛道行贿,为人虚伪。

约伯发言反驳,指出他的朋友‘用虚空的言语安慰人,反叫人愁烦’。[35]假若易地而处,他绝不会诬蔑他们。他仰望耶和华,切望上帝为他伸冤,因耶和华对他的苦情了如指掌。约伯觉得他的朋友蒙昧无知,使他反而了无指望。他们的“安慰”有如指黑夜为白昼。他惟一的指望便是“下到阴间的门闩那里”去。[36]

争辩越来越激烈。比勒达非常生气,因他觉得约伯竟然将他和同伴比作畜牲。他质问约伯:“难道大地会因你的忿怒而荒凉吗?”[37]他警告说约伯会自陷网罗而成为别人的鉴戒,最终必断子绝孙,后继无人。

约伯答道:“你们搅扰我的心,用言语压碎我要到几时呢?”[38]他家散人亡,妻子、亲戚、朋友都远离他,他“只剩牙皮逃脱了”。[39]他深信必有一位救赎主显现为他辩屈,使他终能“得见上帝”。[40]

像比勒达一样,琐法觉得约伯的话‘羞辱责备他’而使他难堪。[41]他再说约伯是罪有应得的。琐法表示恶人必遭上帝的惩罚,虽享繁荣,仍不得安息。

约伯提出有力的反驳:恶人若必不能逃过上帝的惩罚,何以有些恶人却得享高寿和富贵呢?他们养尊处优。患难何尝临到他们身上?他指出富人穷人都同样死亡。其实,有时恶人死时“尽得平静安逸”,义人反而“至死心中痛苦”。[42]

辩论:第三回合

(覆盖《约伯记》第22章第1节-《约伯记》第25章第6节)以利法再次发言猛烈抨击约伯,讥笑他在全能者面前自称无可指责。他诬告约伯,指他为人奸恶,剥削穷人,没有把食物分给饥饿的人,并且恶待孤儿寡妇。以利法表示约伯的私生活并不如他自己所说的那么检点,这正好解释何以他现在落得如此收场。但“你若归向全能者,”以利法教训说,“他就听你。”[43]

约伯反驳以利法的无理指控,声称他愿意把自己的案件在上帝面前陈明,因为上帝必知道他是公义的。世上有些人欺压孤儿、寡妇和穷人,也有些人杀人、偷盗和通奸。但他们的昌盛不过是片时的,最后必遭报应,归于无有。约伯提出挑战说:“谁能证实我是说谎的?”[44]

比勒达立刻加以反驳,坚称在上帝面前无人是洁净的。在这第三回合的辩论中,琐法并没有参加。他根本无话可说。

约伯的最后申辩

(覆盖《约伯记》第26章第1节-《约伯记》第31章第40节)约伯在最后的申辩中使他的朋友完全哑口无言。[45]他讥讽说:“无能的人蒙你何等的帮助,……无智能的人蒙你何等的指教!”(《约伯记》第26章第2节至第3节)没有任何事物,甚至希屋尔,能在上帝面前隐藏起来。约伯描述上帝的智能如何在人所能观察到的外太空、地球、云彩、海洋和风等事上显示出来。这一切仅是全能者的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只稍微反映出全能者的伟大而已。

约伯深信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他宣布说:“我至死也不舍弃自己的忠诚!”[46]是的,约伯从未行过一件恶事,以致应受这些遭遇。与他们的指控刚相反,上帝必定会奖赏紧守忠诚的人,使义人承受恶人所积聚的财物。

人知道地上各种宝藏()的出处,但“智能从何处来呢?”[47]人曾在活物当中寻找智能,也在沧海里寻觅。金银并不能买得智能。惟有上帝才明白智能。他的眼目遍察天地之极,为风定轻重,又度量诸水,支配雨水和暴风。约伯最后指出:“敬畏[耶和华]就是智能;远离恶便是聪明。”[48]

饱受痛苦的约伯接着追忆生平往事。他渴望恢复昔日与上帝所享的亲密关系,当时城中的首领对他必恭必敬。他曾拯救困苦的人,对瞎子来说仿佛他们的眼睛一般。人人都仰望静候他的指教。但现在他尊荣尽丧,连年少的人也戏笑他;当日这些人的父亲甚至不配站在看守他羊群的狗中。他们吐唾沫在他脸上,肆意攻击他。现在他这么痛苦可怜,这些人仍不肯就此罢休。

约伯自称是个献了身的人,并请求耶和华审判他。“我若被公道的天平称度,……上帝[就]可以知道我的[忠诚]。”[49]约伯为他昔日的行为自辩。他没有犯奸淫,没有陷害人,也没有疏于照顾有需要的人。他虽然富甲一方,却没有仗赖物质资财。他没有膜拜太阳月亮和众星,因“这也是审判官当罚的罪孽,又是我背弃在上的上帝。”[50]约伯请指控他的人在他的生平事迹中找出罪状来。

以利户仗义发言

木质约伯像,可能来自德国,1750–1850年,伦敦藏

(覆盖《约伯记》第32章第1节-《约伯记》第37章第24节)与此同时,拿鹤之子、布西的后人以利户,亚伯拉罕的远房亲戚,一直在场倾听他们的争辩。他让他们先发言,因他觉得寿高的人会有更多知识。然而,使人真正明白事理的不是寿数而是上帝的灵。以利户向约伯发怒,因他“自以为义过于以上帝为义”(译文来自《圣经新世界译本》),但他对约伯的三个朋友却更为恼怒,因他们愚昧无知,竟指控上帝为邪恶。以利户“言语满怀”,上帝的灵激动他发言;但他力求大公无私,“不看人的情面”。[51]

以利户的话情辞恳切,承认上帝是造他的主。他指出约伯关心洗雪自己过于洗雪上帝。上帝无须一一向约伯答辩,仿佛他必须证明自己的作为有理一般,但约伯却妄图与上帝争辩。然而,当约伯将要死亡时,上帝却怜恤他,差派使者说:“赎救他免下冥坑;我已为他的性命得了赎价;让他的肉比孩童的肉更嫩;让他回到他青春之日。”[52]公义的人必重新得力!

以利户促请智能人听他的话。约伯曾说人谨守忠诚是徒然的,但以利户指出他的不是:“上帝断不致行恶;全能者断不致作孽。他必按人所做的报应人,使各人照所行的得报。”[53]他能够把一切有血气的活物剪除。上帝行事大公无私。约伯却过度强调自己的公义。他因“没有知识”而不自觉地鲁莽发言,但上帝对他表现长久忍耐。[54]其实人更需关注的是洗雪上帝。上帝绝不会忽略公义的人,但他要纠正他们。“他不保护恶人的性命,却为困苦人伸冤。”[55]上帝既是至高的导师,约伯其实应当显扬他的作为才对。

当一场令人生畏的雷暴快要来到之际,以利户论及上帝的伟大作为,并述说他如何控制大自然的各种力量。他对约伯说:“你要留心听,要站立思想上帝奇妙的作为。”[56]试想想上帝的壮丽荣光和他那令人生畏的威严,这是人无法测度的。“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义,必不苦待人。”的确,耶和华关心一切敬畏他的人,但却不会顾念那些“自以为心中有智能的人”。[57]

耶和华回答约伯

(覆盖《约伯记》第38章第1节-《约伯记》第42章第6节)约伯请求上帝回答他。耶和华于是在旋风中威严地回答约伯。他向约伯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使他体会到人是多么渺小,上帝却多么伟大。“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哪里呢?……地的角石是谁安放的?那时,晨星一同歌唱;上帝的众子也都欢呼。”[58]这一切均是在约伯出生前很久已发生的事!耶和华接二连三地提出约伯根本无法回答的多个问题;他提及地上的海洋彩的衣服、清晨、死亡的门、光明及幽暗。“你因为当时已经出生,因为你日子众多,就得以知道[这些事]吗?”[59]此外,诸如库、[雹仓、暴风雷雨、冰雹、天上的众星、闪电、云以至各种飞禽走兽又如何呢?

约伯谦卑地承认:“我是卑贱的!我用甚么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摀口。”[60]耶和华吩咐约伯要正视争论。他进一步提出一连串富于挑战性的问题,目的是要藉他在自然界所表现的力量显扬自己的尊严、优越和能力。甚至河马和鳄鱼的力量也远超过约伯!约伯虚怀若谷地承认自己的观点错误,曾说出无知的话语。他现在凭悟性的眼看见上帝而非仅凭道听途说认识他,于是“在尘土和炉灰中”忏悔而取消前言。[61]

耶和华的判决和祝福

(覆盖《约伯记》第42章第7节至第17节)耶和华责备以利法及他的两个友伴以虚妄之言论及他。他们必须献上祭物,并由约伯为他们代祷。然后,耶和华使约伯从苦境转回,并加倍祝福他。他的弟兄、姐妹和以前的朋友都带着礼物回来与他修好,上帝又把加倍的牛羊、骆驼和母驴赐给他。他再获十个儿女,而且他的三个女儿是当时全地最美貌的人。此后,约伯又神奇地多活了140年,得见他的儿孙,直到四代。最后他“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62]

主题

约伯探究的问题是神圣正义。[63]这个问题在神学上叫做神义论,可以改述为:“为什么义人受苦?”[2]古以色列通常的回答是上帝赏善罚恶(即“报应理论”)[64]它假定人类选择和行为有道德意义,但经验常常不能解释苦难是由糟糕决定或行为所致,无妄之灾需要神学解释。[65]

立约的上帝创造了公共康乐,圣经公义概念植根于此,义人关怀社区,对贫苦多加照顾(见第31节约伯简述生平)。反例就是恶人自私自利。[66]撒旦提问,有没有无私的公义:如果上帝赏善,人类不就出于自利而行义吗?约伯是上帝所有义仆之最,他要上帝通过不再恩赐约伯来测试命题。[67]

经文以框架叙事开始,读者从全知的“上帝视角”看到约伯出众的信心和虔敬,“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68][69]上帝与撒旦讨论,准许约伯受苦,目的有三:受难者不明白上帝行为高深莫测,犯罪受罚的通常解释被排除;受到审判的不是约伯,而是上帝的报应政策;读者可见上帝为约伯的苦难负责。[70]与框架和诗意的对话及独白相对,约伯从未知晓开篇天堂的隐情或自己吃苦的原因,显明了就约伯苦难观点上神圣与人类的矛盾并置。[69][71]

在诗意对话中,约伯的朋友看到他受苦,因为上帝公义就假定他必有过失。约伯知道自己无辜,认为上帝不公。[72]通篇他依然坚持虔敬(掩饰撒旦怀疑义人是为求赏),但通过他第一次发言可见他认同朋友的观点,上帝赏善罚恶。[73]以利户反驳双方:约伯错误认为上帝不公,因为上帝大于人类;朋友的也不对,受难者并非受罚,可能是“接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74][72]

第28章 歌颂智能中引入了另一主题,神圣智能。诗歌没有提及报应理论,而是着重于智能深不可测。[75]智能不能发现或购买:上帝独自知道世界的意义,只对敬畏他的人传授。[76]上帝拥有智能因为他知晓世界的复杂性[77],这一主题示意上帝在第38–41节的话,重复称:“在...的时候,你在哪里呢?”[78]

当上帝最后开口时,他既没有解释约伯吃苦的原因(读者从开篇天堂对话可见),也没有为自己的公义辩护。发言首先阐明自己维护宇宙秩序:上帝所做的一系列事情,智能的内核是秩序,约伯无法展现神圣智能。约伯便坦言无知,即自己不知道宇宙的运作,无力维护。发言随后提到上帝掌控贝西摩斯利维坦,有时翻译成河马和鳄鱼,但更可能代表原始宇宙造物,用以反映上帝的智能和能力。[79]约伯回答上帝最后发言比之前的更长更复杂。通常的观点是他对挑战上帝认错,“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80][81]框架叙事结尾部分里,上帝恢复约伯境遇,增加恩典赏赐,示意报应理论的神圣政策保持不变。[82]

观点

历史

第二圣殿时期(公元前500年至公元70年),约伯被认为是坚韧不拔的象征,他的忍耐是道德的考验和正直的辩护,彰显上帝荣耀。[83]约伯“圣化”开始于希腊七十士译本(公元前200年),在约伯遗训[84](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中被尊为忍耐的英雄。[85]这些研读没有关注书中对话,[86]但传统上《新约·雅各书》提及信徒应当学习约伯的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87][88]

犹太教对约伯的解释最初是积极的。他被视为承认上帝的正直外邦人。[89]不过,基督教最初将《约伯记》第19章第23节至第29节(行文“救赎主”视约伯希望得到上帝救赎)解释为对基督的预言,[90] 但学者主流观点解释“救赎者”为天使或上帝自己。[91]当基督教将约伯视为基督降临的见证人时,犹太教将约伯视为“亵渎者”,一些拉比甚至说约伯应当受罚,因为在法老屠杀无辜犹太婴儿时约伯袖手旁观。[92][93]

圣奥古斯丁认为约伯预言基督降临,教宗额我略一世认为他是正直生活的榜样,值得尊敬。中世纪犹太教学者迈蒙尼德称他的故事是个寓言,中世纪天主教托马斯·阿奎那写了详尽的评论,认为这是真实历史。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解释道约伯对罪和无用的忏悔衬托了他的神圣性,让·加尔文认为约伯展示了复活教义和神圣正义的终极肯定。[94]

现代运动中创造神学的生态神学尊重一切受造物的需要,认为上帝在《约伯记》第38章《约伯记》第41章中的发言暗示他的兴趣和行为并非单独偏袒人类。[95]

礼拜仪式

犹太礼拜仪式通常不会像诵读《妥拉》、《先知书》或《五书卷》那样诵读本经,但在葬礼或哀悼时常会引用。不过,一些犹太人,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犹太人会在圣殿被毁日斋戒时公开诵读。《约伯记》中间大量诗篇性章节与《圣经》其它书卷的诵读不同,类似的诵读方式只有《诗篇》和《箴言》可比。

正教会圣周会诵读本经和《出埃及记》。《出埃及记》为理解基督完成救赎做铺垫;约伯的苦难是《旧约》中基督的标志。天主教在9月前两周晨祷和亡者日课上会诵读本经,在修正的时辰礼仪中,《约伯记》会在常年期的第八、九周中诵读。

基督教新教

展现上帝的特质

约伯记尊崇耶和华,并为他那深不可测的智能和力量作证。[96]这本书尊称上帝为全能者达31次之多,比圣经其他各书提及这个尊衔的总数更多。书中的记载颂扬上帝的永恒和崇高地位[97],以及他的公平、慈爱和怜悯[98]。它强调洗雪耶和华比拯救人类更为重要。[99]这本书表明以色列的上帝耶和华也是约伯的上帝。

约伯记的记载显明并解释上帝的创造。[100]它与创世记的记载一致指出人出于尘土,也归于尘土。[101])它使用“救赎主”、“赎价”和“复活”等字词,这呼应了新约圣经中一些重要教义。[102]书中有许多词句曾受各预言者和基督教执笔者所引用或参照。[103]

公义的标准

约伯和女儿们,1800年

耶和华所定的公义生活标准曾由多节经文加以阐明。

  • 约伯记大力谴责物质主义[104]偶像崇拜[105]通奸[106]、幸灾乐祸[107]、不公和偏见[108]、自私[109]以及不忠实和说谎[110],同时表明人若行这些恶事就绝对无法赢得上帝的悦纳和永生。
  • 以利户在敬老尊贤、谦逊、胆识、勇气和尊崇上帝等方面立下优良的榜样。[111]
  • 约伯自己在行使首领权、照料家人和慷慨好客等事上堪作模范。[112]
  • 约伯最重要的特质是他紧守忠诚、坚忍不拔;他所立的规范对历代崇拜上帝的人,有如一座能够强化信心的精神堡垒一般。“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耶和华]给他的结局,明显[耶和华]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113]

透露的信息

约伯不是承受王国应许的亚伯拉罕的众子之一,然而有关他的忠诚的记载却有助于阐明耶和华的王国旨意。这本书是圣经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它把上帝与撒但之间的重大争论透露出来,表明事情牵涉到人对至高统治权的忠诚。它显示受造先于地球和人类的天使也是这个争论的旁观者,他们对地球及争论的结局深感兴趣。[114]约伯记显示这个争论早在约伯的日子之前即已存在,也表明撒但是个实在的灵体。摩西若是约伯记的执笔者,在此处首次出现于希伯来圣经里的海斯撒但(has·Sa·tan′)一词进一步证实这个恶者就是那“古蛇”。[115]这也证实上帝绝非人间种种苦难、疾病和死亡的肇因,同时解释何以义人会饱受迫害,以及上帝何以容许恶人和恶事继续存留。它显示耶和华决心要将这个争论彻底解决。

所有渴望生活在上帝王国治下的人,应当紧守忠诚来答复“控告者”撒但所提出的挑战。[116]即使遭受‘令人费解的考验’,紧守忠诚的人仍会继续祷告祈求上帝的名成圣,他的王国来临以铲除撒但和这恶者手下一切肆意讥嘲的臣仆。那将会是上帝“打仗和争战的日子”,接踵而来的乃是约伯所盼望的舒解和幸福。[117]

伊斯兰教

苦尽甘来,1800年

古兰经中,约伯的名字是Ayyūb (阿拉伯语:) ,在伊斯兰教中他被看作为一位先知。在阿拉伯语中,“Ayyūb”这个名字代表忍耐的精神。约伯在古兰经中被提及好几次。

巴勒斯坦人的传统中,Ayyub在Al-Joura受试炼,这是一个位于Al Majdal (亚实基伦)郊外的村子。这里有一眼青春泉,上帝用泉水除去约伯所有病痛让他回复青春。Al-Joura城每年都举行为期4天的庆祝节日,很多相信青春泉的人聚集到这里在这里的天然泉水中沐浴。

土耳其语中,约伯的名字是Eyüp,他们相信他可能生活在Şanlıurfa.

阿曼城市塞拉莱郊外还有一座约伯墓

古兰经中的约伯(Ayyub)

参考文献

  1. 参看《约伯记》第19章第23节至第24节的记载。
  2. Lawson 2005,第11页.
  3. Seow 2013,第87页.
  4. Seow 2013,第74页.
  5. 参看《约伯记》第1章第1节《约伯记》第1章第3节《约伯记》第1章第15节《约伯记》第1章第17节对约伯生活背景的记载
  6. 可比较《[[]]》第3章第2节以弗所书》第2章第12节
  7. 参看《约伯记》第1章第8节《约伯记》第42章第16节至第17节的记载。
  8. Farmer 1998,第129页.
  9. Farmer 1998,第129-130页.
  10. Farmer 1998,第130-131页.
  11. Bullock 2007,第84页.
  12. Hartley 2008,第346页.
  13. Hartley 2008,第360页.
  14. 参看以西结书》第14章第14节以西结书》第14章第20节马太福音》第24章第15节马太福音》第24章第37节
  15. 参看《约伯记》第29章第12节至第16节《约伯记》第31章第19节至第20节
  16. 参看《约伯记》第29章第7节《约伯记》第29章第21节至第25节《约伯记》第31章第26节至第27节《约伯记》第29章第4节
  17. 《约伯记》第1章第21节
  18. 《约伯记》第2章第4节
  19. 参看《约伯记》第7章第5节《约伯记》第19章第13节至第20节
  20. 《约伯记》第2章第9节至第10节
  21. 《约伯记》第2章第11节
  22. 《约伯记》第6章第24节
  23. 《约伯记》第7章第20节
  24. 《约伯记》第9章第10节
  25. 《约伯记》第9章第22节
  26. 《约伯记》第10章第9节,《圣经现代中文译本》
  27. 《约伯记》第11章第7节
  28. 《约伯记》第11章第20节
  29. 《约伯记》第12章第2节
  30. 《约伯记》第12章第23节
  31. 《约伯记》第13章第4节
  32. 《约伯记》第14章第1节
  33. 《约伯记》第14章第13节至第14节,译文来自《圣经新世界译本》。
  34. 《约伯记》第15章第2节
  35. 《约伯记》第16章第2节至第3节
  36. 参看《约伯记》第17章第15节至第16节,译文来自《圣经新世界译本》
  37. 参看《约伯记》第18章第4节,引文翻译来自《现代圣经译本》
  38. 《约伯记》第19章第2节
  39. 《约伯记》第19章第20节
  40. 《约伯记》第19章第25节至第26节
  41. 《约伯记》第20章第3节
  42. 《约伯记》第21章第23节《约伯记》第21章第25节
  43. 《约伯记》第22章第23节《约伯记》第22章第27节
  44. 《约伯记》第24章第25节
  45. 参看《约伯记》第32章第12节《约伯记》第32章第15节至第16节
  46. 《约伯记》第27章第5节,《圣经新世界译本》
  47. 《约伯记》第28章第20节
  48. 《约伯记》第28章第28节
  49. 《约伯记》第31章第6节
  50. 《约伯记》第31章第28节
  51. 《约伯记》第32章第2节至第3节《约伯记》第32章第18节至第22节创世记》第22章第20节至第21节
  52. 参看《约伯记》第33章第24节至第25节,引文翻译来自《中文圣经吕振中译本》
  53. 《约伯记》第34章第10节至第11节
  54. 《约伯记》第34章第35节
  55. 《约伯记》第36章第6节
  56. 《约伯记》第37章第14节
  57. 《约伯记》第37章第23节至第24节
  58. 《约伯记》第38章第4节《约伯记》第38章第6节至第7节
  59. 参看《约伯记》第38章第21节,译文来自《圣经新世界译本》。
  60. 《约伯记》第40章第4节
  61. 《约伯记》第42章第6节
  62. 《约伯记》第42章第17节
  63. Bullock 2007,第82页.
  64. Hooks 2006,第58页.
  65. Brueggemann 2002,第201页.
  66. Brueggemann 2002,第177-178页.
  67. Walton 2008,第336-337页.
  68. Hooks 2006,第57页.
  69. O'Dowd 2008,第242-243页.
  70. Barton 2008,第336页.
  71. Barton 2008,第338页.
  72. Seow 2013,第97-98页.
  73. Kugler & Hartin 2009,第194页.
  74. 《约伯记》第36章第15节
  75. Dell 2003,第356页.
  76. Hooks 2006,第329-330页.
  77. 《约伯记》第28章第24节至第26节
  78. Fiddes 1996,第174页.
  79. Walton 2008,第338页.
  80. 《约伯记》第42章第6节
  81. Sawyer 2013,第34页.
  82. Barton 2008,第338-339页.
  83. Seow 2013,第111页.
  84. Testament of Job
  85. Allen 2008,第362-363页.
  86. Dell 1991,第6-7页.
  87. 雅各书》第5章第7节至第11节
  88. Allen 2008,第362页.
  89. Allen 2008,第364页.
  90. Simonetti, Conti & Oden 2006,第105-106页.
  91. Hooks 2006,第250-251页.
  92. Allen 2008,第361-362页.
  93. Noegel & Wheeler 2010,第171页.
  94. Allen 2008,第368-371页.
  95. Farmer 1998,第150页.
  96. 参看《约伯记》第12章第12节至第13节《约伯记》第37章第23节
  97. 参看《约伯记》第10章第5节《约伯记》第36章第4节《约伯记》第36章第22节《约伯记》第36章第26节《约伯记》第40章第2节《约伯记》第42章第2节
  98. 参看《约伯记》第36章第5节至第7节《约伯记》第10章第12节《约伯记》第42章第12节
  99. 参看《约伯记》第33章第12节《约伯记》第34章第10节《约伯记》第34章第12节《约伯记》第35章第2节《约伯记》第36章第24节《约伯记》第40章第8节
  100. 参看《约伯记》第38章第4节-《约伯记》第39章第30节《约伯记》第40章第15节《约伯记》第40章第19节《约伯记》第41章第1节《约伯记》第35章第10节
  101. 参看《约伯记》第10章第8节至第9节创世记》第2章第7节创世记》第3章第19节
  102. 参看《约伯记》第19章第25节《约伯记》第33章第24节《约伯记》第14章第13节至第14节
  103. 参看和对比《约伯记》第7章第17节-诗篇》第8篇至第4篇《约伯记》第9章第24节-约翰一书》第5章第19节《约伯记》第10章第8节-诗篇》第119篇至第73篇《约伯记》第12章第25节-申命记》第28章第29节《约伯记》第24章第23节-箴言》第15章第3节《约伯记》第26章第8节-箴言》第30章第4节《约伯记》第28章第12节至第13节《约伯记》第28章第15节至第19节-箴言》第3章第13节至第15节《约伯记》第39章第30节-马太福音》第24章第28节
  104. 《约伯记》第31章第24节至第25节
  105. 《约伯记》第31章第26节至第28节
  106. 《约伯记》第31章第9节至第12节
  107. 《约伯记》第31章第29节
  108. 《约伯记》第31章第13节《约伯记》第32章第21节
  109. 《约伯记》第31章第16节至第21节
  110. 《约伯记》第31章第5节
  111. 参看《约伯记》第32章第2节《约伯记》第32章第6节至第7节《约伯记》第32章第9节至第10节《约伯记》第32章第18节至第20节《约伯记》第33章第6节《约伯记》第33章第33节
  112. 参看《约伯记》第1章第5节《约伯记》第2章第9节至第10节《约伯记》第31章第32节
  113. 雅各书》第5章第11节
  114. 参看《约伯记》第1章第6节至第12节《约伯记》第2章第1节至第5节《约伯记》第38章第6节至第7节
  115. 参看《约伯记》第1章第6节,《新世》脚注;启示录》第12章第9节
  116. 启示录》第12章第10节至第11节,《圣经新译本》
  117. 参看彼得前书》第4章第12节,《新世》;马太福音》第6章第9节至第10节《约伯记》第38章第23节《约伯记》第14章第13节至第15节

相关资料

外部链接

阅读圣经

  1. "Answer to Job" in Psychology and Religion, v.11, C.G. Jung著作集,普林斯顿。第一版书名是"Antwort auf Hiob"(德文),苏黎世, 1952年,1954译成英语在伦敦出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