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族
琉球族(琉球语:/ ?;日语:/ Ryūkyū minzoku ?)是琉球群岛的原住民族,或按所其生活的地域的不同(冲绳群岛、先岛群岛与奄美群岛)划分,分别称为冲绳人、先岛人和奄美人,为现今日本第二大民族。海外多称作冲绳人()。
琉球族 琉球民族 (琉球语) | |
---|---|
![]() 身穿琉装的男性 | |
总人口 | |
![]() | |
分布地区 | |
![]() ![]() ![]() ![]() ![]() ![]() ![]() ![]() | |
语言 | |
琉球语、日本语(冲绳日语) | |
宗教信仰 | |
琉球神道教、日本神道教、道教、儒教、佛教、基督教等 | |
相关族群 | |
大和族、阿伊努族 |
琉球群岛原本为独立的国家,至被日本吞并才成为日本的一部份,因而有强调出身地的「冲绳人」、「先岛人」、「奄美人」,在意义上不完全等同于血统及文化论的「琉球族」,一个讲地点上,另一个讲文化上,两者不能画上等号。
此外,目前日本的国势调查中,并无所谓「琉球人」或「琉球民族」之类的统计项目存在,大小种族尽量统称为日本民族,另外,日本的冲绳县民籍贯很多,居住在此也不等同于所谓「琉球人」或「琉球民族」,所以,目前的状况是无法精确的定义或算出数目等。而历史上的所谓的琉球族主要分布于琉球群岛(包括今冲绳县和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另有部分人生活在日本本土、台湾群岛以及其他海外地区。
起源
琉球族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学术界上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从考古学的研究结果推测,琉球群岛的住民的祖先是从九州南部移入。
从基因分析的研究结果推测,日本学者则认为琉球人与阿伊努人基因结构最相近。[1]
考古学性论说则如下;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琉球族自日本列岛迁入,为日本人的一个分支。此说法被称为「日琉同祖论」。在日本僧人所撰的《镇西琉球记》和另一部曲亭马琴所着的日本小说《椿说弓张月》中,提到了日本镇西八郎源为朝在保元之乱后逃往琉球的故事。琉球摄政向象贤所编撰的《中山世鉴》亦称琉球舜天王是源为朝在琉球所生的儿子。此后的《中山世谱》系由《中山世鉴》汉译而成,亦沿用了这种说法。[2]因《中山世鉴》官修史书的地位,日琉同祖论为许多日本人和一些琉球人所接受。一些著名的琉球人,如向象贤、向有恒、伊波普猷等,是日琉同祖论的支持者。但日本的《保元物语》中没有提到源为朝渡琉一事,而《中山世鉴》编撰之时琉球已沦为日本萨摩藩的附庸国,因此有人认为此事系杜撰。中国学者陶元珍亦是日琉同祖论的著名反对者,称「琉奸向象贤伪造出日人源为朝乃舜天王之父的谬说」,「实极可恨」。[3]但是,冲绳县左翼政治家濑长龟次郎也认为琉球民族是日本民族的一部分。[4]
而在日本江户时代,又有另外一种「日琉同祖」的说法,认为琉球人也是中国古籍中所提到的「倭人」的一支。这种说法于1719年由新井白石提出。在《南岛志》的总序里,认为《山海经》与《海外异记》二书中提到的「南倭」即是琉球,并以一些琉球的歌谣和古语进行论证。[5]在写于1781年的《冲口发》中,藤贞干更是认为琉球惠平也岛的天孙岳(今伊平屋岛的)是日本神话中「天孙降临之地」,神武天皇由该岛出发进行东征。此种说法诞生后,立即受到其他学者的质疑。本居宣长在其著作《钳狂人》(1785年)中,对此说法进行反驳。
有中国学者称琉球族是百越的后代。在《越绝书》中,百越分为「内越」和「外越」两支。秦朝灭亡六国之后,独外越不服,乘船避难于海上。秦始皇不得不调天下罪人赴东海,防备外越。由于秦朝的防备极其严厉,外越只能出海另谋生路。
语言
琉球人的本民族语言被统称为琉球语,与日本语有亲缘关系,属于日琉语系,其被分为许多方言,以冲绳中央方言为标准,方言间有较大的不同,其间的差异会影响互通。[6][7]
目前琉球人在正式场合一般使用日本语,而在冲绳民间亦有许多人使用带有浓重冲绳腔调的日本语(冲绳辩)。目前仅有数千人使用琉球语,而且多为年长人士,因此琉球语有衰亡的趋势,而使用人数更少的八重山语和与那国语,更是有濒临消失的重大危险。
历史
琉球群岛地区人类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万年前。其先史时代可分为土器出现以前的后期旧石器时代和土器出现之后的贝冢时代(约在日本本土绳文时代和平安时代之间)。在那霸市附近发现了琉球群岛地区最为古老的人骨,被称为山下洞人,据今约有32000年历史。1967年,又在具志头村(今八重濑町)发现了距今18000年的港川人遗骨。琉球群岛的古人类化石以冲绳岛为中心,在久米岛、伊江岛、宫古岛皆有分布。
日本本土史书上曾有信觉、球美、夜久、度感岛的住民向日本朝贡的记载。[8][9]新井白石认为信觉指今石垣岛,球美指今久米岛,夜久指今屋久岛,度感指今德之岛。753年,中国僧人鉴真赴日本传播佛教,途经阿儿奈波岛,即今冲绳岛。约7至8世纪间,琉球族开始出现了等级区分,形成了阶级社会。
根据琉球官修史书《中山世鉴》的说法,琉球开辟之神阿摩美久降临冲绳岛,创立了琉球国。其子孙世代统治琉球,称天孙氏。天孙氏第二十五代为权臣利勇所弑,浦添按司舜天率军诛灭了利勇,创建舜天王朝。舜天王朝第三代国王义本禅位给摄政英祖,英祖创建英祖王朝。英祖王朝末期,琉球分裂为中山、北山、南山三国,史称「三山时代」。英祖王朝末代王西威死后,浦添按司察度夺取了王位,成为中山王。察度之子武宁又被佐敷按司尚巴志推翻,随后,尚巴志先后攻灭了北山和南山,于1429年统一琉球并创建了第一尚氏王朝,同时接受了中国明朝册封的「琉球国中山王」的称号。此后琉球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东亚最重要的贸易中转港之一,被誉为「万国津梁」。
1492年,尚德王病逝,群臣杀死世子,拥立尚圆为王,创建第二尚氏王朝。尚真王和尚清王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扩张,琉球的势力达到全盛。1609年,琉球被萨摩藩岛津氏侵略,成为萨摩藩的附庸国。1879年,日本并吞琉球国,改为冲绳县。此后日本政府实行皇民化政策,试图同化琉球人。琉球人被迫承担了服日本兵役的义务。1944年,冲绳岛战役发生,美军轰炸冲绳岛,大量琉球人在战役中死亡。此战役亦给琉球文化和文物古迹以严重破坏。美军于同年占领了琉球群岛。在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中日本同意美国托管琉球(冲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1952年《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第十一条引用《旧金山和约》,因此亦类推适用。之后,美国在琉球(冲绳)设立琉球政府,兴建军事基地。美军实行与日本族的异化政策,在公众场合尽量不使用冲绳一词。然而,由于美军在琉球的争议行为,导致了居民的不满。民众开始发起日本本土复归运动希望重归日本的统治,亦有少数倡导琉球独立的民众存在。1972年,美国将琉球群岛的政权交还日本。
文化
琉球群岛介于中国大陆和日本本土之间,琉球深受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形成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自1372年起,琉球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明朝洪武帝派遣闽人三十六姓迁居琉球的久米村,此后,琉球开始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琉球的官方语言皆用汉文写成,对中国、朝鲜、越南的官方文书亦使用汉文。琉球人的传统服饰为琉装,其外形与中国的汉服相似。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一员,琉球人亦尊崇儒学,尊敬孔子等儒家圣人。琉球亦先后涌现出向象贤(羽地按司朝秀)、蔡温(具志头亲方文若)、程顺则(名护亲方宠文)等儒学大家。1718年,程顺则在久米村设立了明伦堂;1798年,尚温王又下令开办国学和乡学,极大地推动了琉球儒学的发展。
古琉球最广为人知的武术就是「手」(ティー)。「手」的一个流派后来成「唐手」或「唐手拳」,是现代空手道的原型。现今大部分学者认为,「手」是由中国武术在琉球发展而成的。中国武术由明朝的闽人三十六姓带往琉球,结合了琉球当地一些格斗技术,发展成琉球特有的武术手。后来手发展成了现代的空手道。向文琳(真壁朝显)、佐久川宽贺、武成达(松村宗棍)等琉球武术家,其中有不少人曾拜中国武术家为师,有的甚至远赴中国切磋武艺。
受日本文化的影响
琉球群岛靠近日本的九州,因此,琉球文化亦受到了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琉球民间所流传的歌谣,诸如琉歌和岛呗,皆使用日本语平假名(夹杂有少量汉字)记载。第二尚氏王朝时期编撰而成的琉歌大集《おもろさうし》中,收录有大量使用平假名记载的琉歌。琉歌的音律为8、8、8、6,其结构与日本的和歌(5、7、5、7、7)相似。琉球历史上亦涌现出了许多琉歌歌人,如伊世高(惣庆亲云上忠义)、向氏平敷屋里之子朝敏、向受祐(玉城亲方朝薰)、马国器(与那原亲方良矩)、向国珍(本部按司朝救)、向杰(东风平朝卫)[10]等人。另外,尚穆王时代的吉屋鹤(吉屋チル)、恩纳锅,并称为琉歌的「女流双璧」。不少琉歌歌人不仅擅长于创作琉歌,亦长于汉诗与和歌。
由于琉球密迩日本,琉球的艺术和宗教信仰方面与日本颇为相似,尤其是在1609年岛津侵入之后。琉球神道中的阿摩美久神降临人间并统治世界,其后代(天孙氏)统治琉球。这与日本伊奘诺尊创立秋津岛,其女天照大神的后代统治日本的神话相似。约在第一尚氏王朝尚金福王时期,琉球开始创立神社,祀日本天照大神、熊野权现、八幡大神以及琉球神道的诸神。1718年,向受祐(玉城亲方朝薰)参照了日本传统艺能的能剧、狂言等,创立了琉球特有的音乐剧组踊。
宗教
琉球神道
琉球人固有的宗教信仰为琉球神道,以龙宫信仰、妹神信仰、御岳信仰、祖灵崇拜等为内核。琉球人认为大海的彼岸有龙宫存在,每当人死后,灵魂就会渡往龙宫,保佑其在世的亲人平安富贵、五谷丰登。因此,像中国人一样,琉球人亦对死去的亲人十分尊敬,设牌位供奉并定期祭祀。琉球人认为女性对神鬼是有灵感的,因此十分尊敬妹神。而定期祭祀神明、施行巫术等事情亦只能由女性参与,这些女性称为祝女或民间灵媒师。
古代琉球国在首都首里城设有闻得大君御殿、首里殿内、真壁殿内、仪保殿内四位高级祝女,称一本社三末社;其下为高级神女三十三君,再下为各地的祝女殿内。王府通过任命高级祝女来控制全国宗教。
日本神道
受日本文化影响,琉球人亦尊崇一些日本神道教的神。据《中山世谱》记载,1451年,第一尚氏王朝的尚金福王命令摄政怀机在那霸的若狭町创建了琉球史上第一个神社。[13]此后又建成了琉球八社,祀八幡大神、天照大神和熊野权现。
道教
琉球人亦尊崇道教。至于琉球人何时开始信仰道教,史籍缺乏相关记载。根据《中山传信录》记载,古代琉球虽然没有道士,[14]但民间亦有祭灶、祭祖、扫墓的习俗。[15][16]清朝的册封使张学礼则称在琉球国存在有三清殿,证实了道教在古代琉球国的存在。[17]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妈祖、拿公等神亦为琉球人所崇敬。
琉球人的名字
最初琉球人没有姓氏,只有名字,且名字往往与祖辈重复,但父子不会同名。后来因受到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琉球士族男子除本身原来的名字外,既有唐名(中国名字)又有和名(日本名字),又有以汉字命名的琉球式姓名,琉球式姓名由汉姓+「氏」字+名乘组成,名乘为二字,第一个字称为名乘头,世代相传。之前所沿用的命名方式则由正式名字改为童名,不再于正式场合使用。
祖籍在琉球的士族男子(家谱上属于首里那霸系或泊村系),其唐名为中国姓氏+中国名,和名为封地名字+名乘。例如向象贤的和名为羽地按司朝秀,其中羽地是其封地羽地间切之名,按司为其位阶,朝秀为其名乘。琉球名则为汉姓+「氏」字+名乘,通常只用于琉球本土文书上和对内场合中,如《中山世谱》把向有恒(宜湾亲方朝保)称为「向氏朝保」。[22]而祖籍为中国福建的琉球士族(闽人三十六姓,家谱上属久米村系),其唐名也是中国姓氏+中国名,但其和名却不同,为封地名称+字。例如,蔡温和名为具志头亲方文若,其中具志头为其领有的封地具志头间切的名字,亲方为官阶,文若则是蔡温的字,琉球姓名则为汉姓+「氏」字+官阶+字。女性方面则未必有唐名(现存史料除蔡红亨外没有记载琉球女性的唐名),也没有名乘,只有童名,也有些女性有号,士族女性多记为汉姓+「氏」字+童名或汉姓+「氏」字+号。平民出身的琉球人不论男女在琉球处分前只有童名。
1879年 日本并吞琉球之后,留在冲绳境内的琉球士族的唐名不再具有法定地位,现在只有极少部分的琉球人仍在使用唐名,户籍名则使用日式姓名,以祖先封地为苗字,首里那霸系或泊村系琉球男子多以名乘为名,女性、久米村系和少数首里那霸系或泊村系琉球男子的户籍名则以日语命名。目前尚姓的琉球人是琉球末代国王尚泰的后代,当中男性仍使用唐名为户籍名,女性则以尚+日式名为户籍名,如尚圭子,「圭子」为日式名字。而当时流亡中国的琉球人的后代则放弃了和名,仅使用唐名。没有唐名、汉姓和名乘的平民就完全改用日式姓名。
现代冲绳人对日本的认同感
由于在历史上琉球人曾创建有自己的独立王国琉球国,一些琉球人不承认日本对琉球的统治,要求琉球脱离日本独立。
2005年,琉球大学副教授林泉忠对18岁以上冲绳人进行了电话调查,问卷对象为「冲绳人」,而非「琉球人」,他收集了1029份有效回答,其中40.6%的人认为自己是冲绳人,21%认为自己是日本人,36%认为自己既是日本人也是冲绳人。24.9%的人表示支持冲绳独立,58.7%的人表示反对冲绳独立。[23][24] [25]2007年,同一系列的调查访问超过1000名当地人,41.6%受访者认为自己是冲绳人、25.5%认为自己是日本人、29.7%认为自己既是冲绳人亦是日本人。20.6%的人认为冲绳应该独立,64.7%认为不应该独立。[26]
目前,琉球支持琉球独立最大的政党为嘉利吉俱乐部(原琉球独立党),由野底武彦创立,现在的党首为屋良朝助。该党以成立「琉球共和国」为最终目标。流亡台湾的琉球人亦有部分支持琉球独立者,在台琉球人蔡璋(喜友名嗣正)于1941年创立了支持琉球独立的组织「琉球革命同志会」。
参考文献
- 『』松本秀雄着,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2年出版。ISBN 4140016523
- 参见《中山世鉴·卷首》、《中山世谱·舜天王》。
- . [201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7).
- 瀬长亀次郎 『民族の未来』新日本出版社、1978年。
- 参见《南岛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仲原善忠文库,Image 7至Image 9
- Shimoji, Michinori; Pellard, Thomas (编). (PDF). Tokyo: ILCAA. 2010 [June 10, 2018]. ISBN 978-4-86337-07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12).
- Sugita, Yuko. (PDF).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Language Documenta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London: SOAS. 2007 [December 19, 2009]. ISBN 978-0-7286-0382-0.
- 《续日本纪》:(和铜七年)十二月戊午,少初位下太朝臣远建治等,率南嶋奄美、信觉及球美等嶋人五十二人,至自南嶋。
- 《续日本纪》:灵龟元年春正月甲申朔,天皇御大极殿受朝。皇太子始加礼服拜朝。陆奥、出羽、虾夷,并南嶋奄美、夜久、度感、信觉、球美等来朝。
- . [201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4).
- 陈侃《使琉球录》57页:「死者以中元前后溪浴其尸,去其腐肉收其骸骨,以布帛缠之,裹以苇草衬土而殡,上不起坟。若王及陪臣之家,则以骸藏于山穴之中,仍以木板为小牖户,岁时祭扫启钥视之,盖恐木朽而骨暴露也。」
-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04页:「国中凡丛木蒙密,短垣四周,有小门内拒者皆名岳,如中国之土地神,村村皆有之。」
- 《中山世谱·卷五·尚金福王》:本年(景泰二年),遣使请封。时以那霸阻海,往来不便之故,命国相怀机筑长虹堤。(自安里桥至伊边嘉麻桥曰长虹堤)筑毕,怀机返愿,建神社并寺,名其寺曰长寿。(社及寺俱今存)
-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17页:「国无道士,释有临济宗、真言教二种」
-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219页至221页
- 谢必震《中国与琉球》117至118页 ISBN 7-5615-1256-2
- 张学礼《中山纪略》:「那霸之东北三里有三清殿」
- 《中山世谱·卷三·英祖王》:感淳年间,王命辅臣建寺于浦添城之西,名曰「极乐」。先是一僧,名禅鉴,不知何处人,驾舟飘至那霸。王命构精舍于浦添,名极乐寺,令禅鉴禅师居焉。是我国佛僧之始也。(历年久远,寺既荒坏,今无存焉)
- 《中山世谱·卷三·察度王》:本年(洪武十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护国寺开山住僧頼重法印入灭。盖頼重,乃日本人也。何年至国,以建寺于波上山,今不可考。然洪武十七年,頼重入灭,则乃朝之末,或明朝之初。其至国也无疑焉。
- 《中山世谱·卷六·尚真王》:(弘治)五年壬子,王命辅臣创建圆觉寺(三年而成)并荒神堂,延老僧芥隐为开山住持。
- [. [2010-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 《中山世谱·尚灏王》:「次曰牧志翁主。童名、思戸金。号、梅心(嫁向氏朝保。妻顾氏所生)」
- .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1).
- .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8).
- 台湾、香港、澳门、冲绳,民众文化与国家认同国际比较调查2006(参阅冲绳部份)
- . [2010-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