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女

祝女日语: noro */?琉球语 )是古代琉球国(今冲绳县鹿儿岛县奄美群岛)的琉球神道教祭司。祝女独揽其所在地域的祭祀活动,并管理该地域的御岳

祝女
昭和初期的祝女
昭和初期的祝女
琉球语写法
琉球汉字
琉球国字头
拉丁化nuuru  noro

概要

根据琉球神道的说法,大海的对岸有一个龙宫,天空中有一个天界(オボツカグラ),太阳神等大多数神都住在那里。人死后,他的灵魂将渡至龙宫,成为其血亲的守护神。这些神将在特定的时间重返人间,保佑人间有好的收成,并为人消灾免祸。

据信在琉球,从事女巫或萨满角色的女性古已有之,第二尚氏王朝尚真王时期则将其提升到国家层次,正式制定祝女为官方的神职,参与国家的各种仪式,负责祈求人间有好收成,为人去病消灾,以及迎接祖先的灵魂。在祭祀中,祝女身着琉装和服,神凭借祝女之身体而显灵,因此祝女也被称作「神人」。

历史

久高岛已婚神女的就职仪式(被称为「イザイホー」),摄于1954年

在琉球的历史上,祝女多为世袭制,由某些特定家族的女性世袭出任,这样的家族被称作「祝女殿内」。

最初,祝女一职由各地方有力按司血亲(姐妹、妻等)出任(这可能是琉球神道信仰中「妹神」的由来)。第一尚氏王朝期间,中山首里地区的佐司笠差笠和北山国头地区的阿应理屋惠两个祝女家族,因为推行「祭政一致」的政策而成为该地区的最高级祝女,祝女开始走向阶层化。到第二尚氏王朝时期,尚真王之母世添大美御前加那志曾凭借祝女的力量成功迫使尚宣威王禅位给尚真;尚真王在位期间,整理了全国的神女体制,将琉球神道直接置于国王的管辖之下。

琉球的神女体制

最高级祝女为闻得大君,由国王直接任命,掌管首里城内的10个御岳斋场御岳;其次是阿应理屋惠佐司笠、以及另一个叫「君」的祝女,三人掌管首里的三间切三平等),被称作「大阿母志良礼」;其下则是大阿母,总领各地方的祝女;再下则是负责各地方祭祀的低级祝女。

其中,高级祝女居住在首里城内,被总称为「三十三君」。其「三十三」之义,是指实际人数还是虚数仍有争议。

现今的祝女

今归仁的阿应理屋惠祝女一职曾一度废除,18世纪左右恢复,琉球灭亡后被再度废除。伊平屋大阿母祝女也于1931年被废止。闻得大君一职于琉球处分后依然存在,直到1944年太平洋战争之后才被废除。现在,三十三君之中,久米岛君南风祝女一职依然存在,为该岛的最高级祝女。

相关电影

  • 『』1987年,导演:姬田忠义
  • 『』1988年,导演:姬田忠义

相关条目

脚注

  1. 冲縄言语研究センター. . ryukyu-lang.lib.u-ryukyu.ac.jp. [201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