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呗
岛呗()指的是奄美群岛(现属日本鹿儿岛县)的民谣。在琉球语奄美方言中,「シマ」(shima)不仅是「岛」的意思,更包含「故乡」的意思;「」(ウタ / uta)则是「民谣」的意思。因此「岛呗」一词原本意思是「故乡的民谣」,而正是因为「シマ」一字特殊含义,许多奄美人不将这种歌谣写作「」,而是将它写作「」。唱岛呗的人被称作「呗者」。
岛呗 | ||||||
---|---|---|---|---|---|---|
| ||||||
南奄美大岛语 | ||||||
|
本页面使用HTML注音,若浏览器不,注音会显示在文本后方,如:衣()。 |
由于「呗」字的发音与日本语中「歌」字的发音相同,一些中文媒体亦将「岛呗」写作「岛歌」。
历史
岛呗起源于琉球群岛,最早是对琉球群岛民谣的统称。后来才专指奄美群岛的民谣。早期,岛呗是作为献给神的歌曲,在祭祀中使用。其内容也与颂扬神明和表达祈祷者的愿望有关。后来亦出现劳动号子、教育后代和表达爱情之类的内容。1609年萨摩藩入侵后,萨摩藩将奄美群岛作为生产黑砂糖的主要地点。奄美人在萨摩藩的统治之下,不得不从事大量生产黑砂糖的劳动。这一时期的岛呗亦表达了奄美人在萨摩藩统治下的凄惨生活。
1961年10月,居住在关西地区的奄美人武下和平,在日本的「艺术暨民俗艺能大会」上演唱了岛呗,在日本音乐界引起很大反响。此后,岛呗开始在日本音乐界流行。较出名的呗者有坪山丰、筑地俊造、当原ミツヨ、朝崎郁惠、RIKKI、元千岁、中孝介、里安娜、夏川里美等。
特征
岛呗与日本本土的和歌在音律上有很大的不同。与琉歌一样,岛呗的音律为8、8、8、6;与和歌的5、7、5、7、7,以及日本民谣的7、7、7、5都不相同。岛呗的音域很广。在德之岛以北地区,使用的是与日本本土相同的五声调式阳音阶(D、F、G、A、C、D);冲永良部岛以南则使用琉球音阶(C、E、F、G、B、C)。岛呗的伴奏乐器往往是三线。
在奄美群岛,不同地区的岛呗其风格亦不相同。例如,奄美大岛北部流行「笠利节」,其节奏平缓稳重;而南部则流行「东节」,情绪充沛,回转变化丰富。笠利节和东节是岛呗最主要的两大流派。元千岁和中孝介的演唱方式就属于东节风格。
岛呗的演唱需要类似于女性的假声,这是因为琉球群岛地区妹神的缘故。
著名的岛呗
著名的岛呗有:「」、「」、「」、「」、「」、「」等。以下以岛呗「」为例:
原文 | 日本语译 | 中文译文 |
你要走了吗 | ||
你要将我忘记,离开我吗 | ||
(不,)我本想出发 | ||
却不舍得离开 | ||
妈妈和爸爸啊 | ||
请不要胡思乱想 | ||
妈妈和爸爸啊 | ||
我会带回大豆,带回大米 | ||
来让你们享用 | ||
无眠 | ||
整夜无眠 | ||
想着你们 | ||
无法入眠 | ||
啼叫的鸟儿 | ||
在立神冲啼叫的鸟儿 | ||
一定是我所爱的人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