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葬
风葬是处理尸体的一种方式,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和琉球群岛地区。具体而言,就是将死者的尸体置于山崖、洞窟或树上任其风化。

托拉加族的洞窟墓
印尼苏拉威西岛上的托拉查人曾一度盛行风葬。托拉加人在岩壁的横穴上开凿一个叫「Liang」的洞窟墓,这种洞窟墓往往开凿于岩山十至数十公尺的地方。托拉加人在将死者的尸体放置于洞窟墓中的同时,将一种名叫「Tautau」的人形陪葬品与尸体放在一起,此后任尸体自然风化解体。
如今,随着不少托拉加人改信基督教,风葬的习俗逐渐被废止。现在不少风葬的墓穴被印尼政府开发为旅游景点。
琉球群岛也曾盛行风葬。古代琉球人将死去的亲属的尸体置于洞窟之中或山崖的顶部任其风化,根据琉球神道的说法,风葬使用的洞窟或建于山崖顶部的房子,其开口必须在西面。直到三年之后,死者的亲族女性将遗骨取出,举行一个拾骨葬仪式,用海水或酒将遗骨洗净,并放入橱子瓮中后埋葬。这一习俗在冲绳群岛被称作「洗骨(シンクチ)」,在奄美群岛被称作「改葬(カイソウ)」。
由于日本人认为风葬过于残酷,这一习俗在日本吞并琉球后,被日本明治政府加以禁止。但这一习俗在1970年左右依然存在。如今因为日本法律规定,原来支持风葬的琉球人已大部分改为火葬,风葬的习俗只在少部分离岛上存在。
相关条目
- 葬制
- 洗骨葬
- 破风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