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盛
泡盛,一种特产于琉球群岛的蒸馏酒,是烧酒的一种。由制成,但并非像日本清酒那样酿造而成,而是由蒸馏而得。
泡盛 | |||||||
![]() 宫古岛出产的泡盛 | |||||||
日语名称 | |||||||
---|---|---|---|---|---|---|---|
汉字 | |||||||
| |||||||
名称 | |||||||
/ |
典型的泡盛为60标准酒度(30%酒精),出口到外地(包括出售到日本本土)则减为50度(25%酒精)。部分泡盛(如著名的花酒)为120度(60%酒精),并且容易着火。
琉球人通常将泡盛置于水中或冰中饮用,因此在冲绳的餐馆中,泡盛往往会与一杯水或一杯冰块放在一起出售。泡盛也可以直接饮用,或置于鸡尾酒中饮用。在琉球群岛,泡盛的另一个名字叫「岛酒(しまざけ)」,或简称「岛(しま)」。
截至2005年初,泡盛的价格为每杯250日圆至50000日圆不等。一般来说,泡盛的年代越久远,其价值越高。
泡盛与日本烧酒的区别
瓶装的泡盛在商店中有出售。1983年4月以前,因为日本酒税法规定,泡盛被贴标签为烧酎,但现在已被更正。虽然泡盛也是蒸馏而成的米酒,但与烧酒不同的是,泡盛使用泰国米,由泰式风格制作而成;而日本烧酒使用的是日本米。又,泡盛由黑米曲菌发酵而成,而不是日本烧酒的白米曲菌。
历史

泡盛的制作方法于15世纪(琉球国第一尚氏王朝末年至第二尚氏王朝初年)左右由泰国大城王朝传入琉球,这可能是泰国米依然被作为泡盛原料的原因。琉球人进一步改良了其制作方法,使之更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并使用了当地特色的黑米曲菌。
在15世纪至19世纪期间,琉球国将泡盛作为对外贸易的商品和对中国、日本的贡品。1460年,琉球国王尚泰久遣使赴朝鲜,赠与朝鲜世祖「天竺酒」,其制法与泡盛相同。[3]1534年,琉球王府用「南蛮酒」招待了明朝册封使陈侃[4]。1612年,岛津氏将琉球的贡品「琉球酒」转献于德川幕府。[5]1671年,「泡盛」这一名字第一次在日本史料中出现,并沿用至今。
古酒
熟成时间为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泡盛被称作「古酒」。 在2015年8月1号之前,一瓶泡盛50%以上的部分为熟成三年,而另49%左右的部分使用没有熟成的酒,也可以称作「古酒」。 不过2015年8月1号之后,必须100%使用熟成三年或三年以上的泡盛,才可称作「古酒」。 泡盛的熟成往往被置于地下的低温环境下,保存于陶瓷器皿中。冲绳岛战役前,冲绳岛有200年至300年古酒,但皆毁于该役。现存有首里识名酒造贮藏的140年陈年古酒。
花酒
在与那国町有三家厂家「どなん」、「与那国」、「舞富名」,其出产的泡盛酒精度为120(60%酒精),在泡盛中最高。这些泡盛被称为花酒。花酒多数被用于宗教典礼上。
「泡盛」一名的由来
关于「泡盛」一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来源于发酵时产生气泡,使大米膨胀并上浮()。另一种说法是,早期泡盛使用的是未加工的粟,「粟」与「泡」在琉球语中同音(都读作「アー/aa」),泡盛因此得名。现代日本农学家小泉武夫倾向于支持前者。
相关文献
- . [201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 《李朝实录》(《日本庶民生活史料集成》第27卷,三一书房1981年出版,第574页)。
- 陈侃《使琉球录》卷1:「其南番酒则出自暹罗,酽如中国之露酒也。」
- 《德川实纪・骏河记》
- Okinawa Prefectural Government, "Awamori", Okinawa: Cultural Promotion Division, Okinawa Tourism and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1996.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泡盛 |
- (日语)http://www.okinawa-awamori.or.j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日语)http://www.wonder-okinawa.jp/jp/27.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日语)http://www.pr-awamori.j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日语)
- (日语)http://www.japansake.or.jp/honkak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日本酒造组合中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