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复校
历史
背景
1949年中华民国因国共内战失利退守台湾后,初期抱有「反攻大陆」的意图,考量内战战事失利原因部分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所策动的「学潮」,故除了已先行迁至台湾的军事院校外,禁止任何其他的高等院校以「复校」的名义在台湾重新开办、招生。1949年至1954年时,台湾已经有国立台湾大学、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省立工学院、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以及台湾省立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台湾省立海事专科学校、台湾省立护理专科学校、台湾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淡江英语专科学校,共1所大学、3所学院及6所专科学校,负责进行高等教育之推展及专业人才之培养。
大学的复校工作
1954年起,由于中华民国政府期望「反攻大陆」之理想遥遥无期,而当时台湾社会亦用才孔急,故借由原先在中国大陆的高校校友,利用其社经影响力、对母校教学及其组织之认识,进而在台「复校」,以快速移植原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之学术实力。第一批获准复校的包括了前身为中国国民党干部养成单位的国立政治大学、以及有基督新教色彩的东吴大学,随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辅仁大学等才陆续在台复校。
中学及各级学校的复校
除了大学之外,不少高中也相继在台复校,如上海徐汇中学,该校在台复校于台北县芦洲市(今新北市芦洲区)中山一路。而部分大学申请复校时间较晚,由于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已经冻结大学成立,所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台湾仅能成立专科学校(新埔工专),2005年才升格为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而复旦大学也以相同原因在桃园县平镇乡(今桃园市平镇区)成立中等学校:复旦中学。1956年由上海沪江大学校友筹组「创办人会」,推举吴嵩庆将军担任主席,蒋彦士先生、周联华牧师、钱杰夫先生和阮维扬先生等人为常务委员,积极推动复校事宜。迨至1958年奉台湾省教育厅核准立案,定名为「台北县私立沪江高中」,九月正式招生,订定十一月五日为校庆。
军事院校的播迁
中华民国政府的海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学校、国防医学院等军事院校,因为国共内战战争影响,所以相继在1949年前后,藉海运及空运陆续撤退并迁至台湾高雄、台北等地授课,因当时政府治理台湾是为了做反攻基地,故其校务、教学均无任何间断;另陆军军官学校校本部配合中华民国政府迁校至陪都成都后,遭中国人民解放军瓦解,其校印、仪器及学员生数据均无携出至台湾[1];后续于1950年,中华民国政府于高雄县凤山镇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地址重建陆军官校。
地点
早期复校的校址,因土地因素多选在大都市郊区的空旷地。但随着市区扩张,今校址多已经位于闹区中。另外,学校的设立本身亦带动周边相关行业的繁荣。
学校一览
军警院校
复校时间 | 校名 | 复校校址 | 今日校址 | 创立时间 | 原校址及当时校名 |
---|---|---|---|---|---|
1948年(创校) | 海军技术学校 | 高雄市左营 | 高雄市左营区 (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 | 1948年 | 南京市 海军军士学校 |
南京市成立筹备处,实于高雄左营正式成立「海军军士学校」。1949年改编为「海军士兵学校」。1955年配合政府实施士官制度,改名为「海军士官学校」。1971年原「海军士官学校」、「海军专科学校」及舰训部岸训中心等各教训单位裁并,依教训种类与特性,成立「海军航海」、「海军轮机」、「海军兵器」及「海军通信电子」等四兵科学校。1996年四校合并成立海军技术学校。 | |||||
1949年 | 海军军官学校 | 高雄市左营 | 高雄市左营区 (高雄市升格为直辖市) | 清穆宗同治五年 1866年 | 上海市 海军军官学校 |
1949年 | 空军军官学校 | 高雄县冈山镇 | 高雄市冈山区 (高雄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 1929年 | 浙江杭州笕桥 中央航空学校 1938年7月改制为空军军官学校 |
以下两校已于1996年合并为空军航空技术学校,2002年更名为空军航空技术学院 | |||||
1949年 | 空军通信电子学校 | 高雄县冈山镇 | 高雄市冈山区 (高雄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 1937年 | 浙江杭州笕桥 空军通信学校 |
以空军通信学校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57年更名空军通信电子学校,今为空军航空技术学院介寿校区。 | |||||
1949年 | 空军机械学校 | 高雄县冈山镇 | 高雄市冈山区 (高雄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 1933年 | 江西南昌 中央航空机械学校 1938年11月改制为空军机械学校 |
今为空军航空技术学院巨轮校区。 | |||||
1949年 | 国防医学院 | 台北市古亭区 (今属台北市大安区) | 台北市内湖区 (1999年第九次迁校) | 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 上海市 国防医学院 |
1999年迁移至台北市内湖区,古亭校区原址今为国立台湾大学水源校区。2000年整并入国防大学,2006年改为独立学院。 注:原台北市古亭区于1990年分划给中正区及大安区。 | |||||
1950年 | 陆军军官学校 | 高雄县凤山镇 (后升格为县辖市) | 高雄市凤山区 (高雄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 1924年 | 南京市 陆军军官学校 |
1949年 | 陆军装甲兵学校 | 台中市西屯区 | 新竹县湖口乡 | 1933年 | 南京市二十四标 陆军装甲兵学校 |
1952年 | 陆军步兵学校 | 高雄县凤山镇 (后升格为县辖市) | 高雄市凤山区 (高雄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 1932年 | 南京市汤山 陆军步兵学校 |
1952年 | 陆军飞弹砲兵学校 | 台南县永康乡 (后升格为县辖市) | 台南市永康区 (台南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 1931年 | 南京市丁家桥 陆军砲兵学校 |
1953年 | 宪兵学校 | 台北县三重镇 (后升格为县辖市,今新北市三重区) | 新北市五股区 (升格前为台北县五股乡) | 1925年 | 南京市江宁 宪兵学校 |
于1970年迁校至台北县五股乡。 | |||||
1954年 | 中央警察大学 | 桃园县龟山乡 | 桃园市龟山区(桃园市升格) | 1936年 | 中央警官学校 南京市总校及其他分校 |
以「中央警官学校」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95年更名为中央警察大学。 | |||||
以下诸校已于2000年集成并入国防大学 | |||||
1949年 | 三军大学战争学院 | 桃园县八德乡 | 桃园市八德区 (桃园市升格) | 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 陆军大学 |
以「陆军大学」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52年改制为「国防大学」。1959年更名为「三军联合参谋大学」。1968年「三军联合参谋大学」停办,另成立「三军联合大学」。1969年并为三军大学的战争学院。2000年国防大学成立,调整为「军事学院」下「战略学部」。2006年9月起复编为国防大学战争学院。 | |||||
1949年 | 三军大学空军指挥参谋学院 | 屏东县东港镇 | 台北市中山区大直 | 1940年 | 南京市 空军参谋学校 |
以「空军参谋学校」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52年改制为「空军指挥参谋学校」。1959年升格为「空军指挥参谋大学」。1967年并为三军大学的空军指挥参谋学院。2000年国防大学成立,调整为「军事学院」下「空军指挥参谋学部」。2006年起复编为国防大学空军指挥参谋学院。 | |||||
1949年 | 联勤测量学校 | 花莲县花莲市 | 台中市东区 | 清光绪29年 1903年 | 北平 测绘学堂 |
1903年建校于北平(河北省境内),初称「京师陆军测绘学堂」。1911年后改称「中央陆地测量学校」,1945年3月1日学校更名为「中央测量学校」,北伐、抗战期间,测校多所迁移,辗转来台后更名「联勤测量学校」。1969年3月奉令与「陆军理工学院」及「海军工程学院」合并为「中正理工学院」,设立测量工程学系。 | |||||
1949年4月 | 海军机械学校 | 高雄市左营区 | 1949年年初 | 上海江南造船厂高昌庙 海军机械学校 | |
「海军机械学校」,抗战胜利后成立于上海江南造船厂高昌庙,1949年该校师生搭乘海军昆仑舰撤退来台途中发生舰长沈彝懋、沈勋永父子叛变事件,海军机校来台后校址设于高雄左营,1959年改制为「海军专科学院」,1965年复改制为「海军工程学院」。1968年,与「联勤测量学校」一同并入「中正理工学院」。 | |||||
1949年 | 中正理工学院 | 花莲县花莲市 | 桃园市大溪区 | 1917年 | 湖北汉阳 兵工学校兵工工程学院 |
以兵工学校「兵工工程学院」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62年改制为「陆军理工学院」。1966年改名为中正理工学院。1968年迁入桃园县大溪镇。2000年国防大学成立,更名为国防大学中正理工学院。2006年11月起更名为国防大学理工学院。 | |||||
以下两校于1982年合并为国防管理学院,2000年国防大学成立,更名为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2006年8月起校区由台北县中和市(今新北市中和区)迁移至台北市北投区复兴岗,更名为国防大学管理学院 | |||||
1949年 | 国防财经学院 | 台北市松山区 | 台北市松山区 (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 | 清末帝宣统三年 1911年 | 上海市 联勤经理学校与联勤财务学校 |
「联勤经理学校」与「联勤财务学校」于1951年合并为「军需训练学校」,1954年改名为「联勤财务经理学校」,1959年分为「联勤财务学校」(校址在台北市景美区(今台北市文山区景美))与「陆军财经学校」(台北县中和乡(今新北市中和区)积穗),1980年两校合并为国防财经学院。1982年12月1日,由「国防财经学院」与「国防管理学校」合并为「国防管理学院」。2000年5月,并入国防大学,更名为「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 | |||||
1949年 | 国防管理学校 | 1937年 | 南京市 副官学校 | ||
以「副官学校」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59年合并成立「行政学校」,1967年合并成立国防管理学校。1982年12月1日,由「国防财经学院」(原军需学校)与「国防管理学校」合并为「国防管理学院」。2000年5月,并入国防大学,更名为「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 |
大专院校
复校时间 | 校名 | 复校校址 | 今日校址 | 创立时间 | 原校址及当时校名 |
---|---|---|---|---|---|
1953年 | 健行科技大学 | 桃园县中坜镇 | 桃园市中坜区 (桃园市升格) | 1933年 | 上海市 三极电信学校 |
以「三极电信职业补习学校」之名对外招生(台北主校区、中坜分校)。1954年改制为「三极高级电讯职业学校」。1955年改名为「三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65年中坜分校停办。1966年赠予创设「健行工业专科学校」(台北主校区今为台北市私立立人高级中学)。1994年易名为「健行工商专科学校」。1999年改制为「健行技术学院」。2000年易名「清云技术学院」。2003年升格为清云科技大学。2012年复名为健行科技大学。 | |||||
1954年 | 东吴大学 | 台北市城中区 | 台北市士林区(双溪校区) 台北市中正区(城中校区) (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 | 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 | 江苏吴县(苏州) 东吴大学 |
1951年于台湾省台北市城中区(今台北市中正区)设立「东吴补习学校」(非正式大学)。1954年以「东吴大学法学院」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69年正式复名。另原吴县校区成立苏州大学。 | |||||
1954年 | 国立政治大学 | 台北县木栅乡 | 台北市文山区木栅地区 (原台北县木栅乡并入台北市) | 1927年 | 南京市红纸廊建邺路17号 国立政治大学 |
红纸廊校区后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所用,但其已在2011年搬离,现为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以及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所在地。肃州分校为今日甘肃省酒泉中学校址。政治大学为首间在台复校之国立大学。 | |||||
1956年 | 静宜大学 | 台中市 | 台中市沙鹿区 (原为台中县沙鹿镇) | 1932年 | 河南开封 静宜女子中学 |
于1949年在台中市设立「天主教英语补习学校」。1956年以「静宜女子英语专科学校」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63年改制为「静宜女子文理学院」。1987年迁校至台中县沙鹿镇(今台中市沙鹿区)。1989年升格为「静宜女子大学」。1993年更名迄今。 位于开封的原校由中共接收后,首先于1951年更名为“开封新生女中”,再于1952年改名为“开封市二女中”,到了1956年再改为男女生兼收,并定名为“开封市第八中学”。2020年,校名再改回“开封市静宜中学”[2]。 | |||||
1956年 | 国立清华大学 | 新竹市 | 新竹市东区 (新竹市升格为市) | 清末帝宣统三年 1911年 | 北平市 国立清华大学 |
1956年以「国立清华大学」之名复校;原北平校区现为去掉『国立』二字之北京(北平)清华大学之部分校区。 | |||||
1958年 | 国立交通大学 | 新竹市 | 新竹市东区 (新竹市升格为市) | 清德宗光绪二十二年 1896年 | 原大陆地区的国立交通大学三校区 请参阅交通大学条目。 |
以「国立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之名复校。1967年升格为「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1979年恢复建制。 | |||||
1961年 | 辅仁大学 | 台北县新庄镇 (后升格为县辖市) | 新北市新庄区 | 1925年 | 北平市 北平辅仁大学 |
该年9月以「辅仁大学文学院哲学研究所」之名在台北市吉林路复校,1963年正式激活今日之新庄校址。原北平校区现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使用。 | |||||
1962年 | 国立中央大学 | 苗栗县苗栗镇 (今苗栗县苗栗市) | 桃园市中坜区双连坡 | 1915年 | 南京市四牌楼 国立中央大学 |
以「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之名复校,第一年暂借国立台湾大学物理馆上课。1963年9月迁驻苗栗县苗栗镇二坪山旁,现国立联合大学地址处办学; 囿于校地狭隘,1967年6月再行迁校至桃园县中坜镇(今中坜区)。1968年升格为「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1979年恢复建制。 中国大陆的原国立中央大学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各院系分解并分别组建为南京大学(文学院、理学院)、东南大学(工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师范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等数所『同根亲缘』之学校。原国立中央大学文物由南京大学继承,四牌楼旧址由东南大学继承,文件由中国第二历史文件馆保管。 | |||||
1967年 | 圣约翰科技大学 | 台北县淡水镇 | 新北市淡水区 | 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 上海市 圣约翰大学 |
以「新埔工业专科学校」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93年改名「新埔工商专科学校」。1999年改制为「新埔技术学院」。2003年更名「圣约翰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科技大学。 | |||||
1980年 | 国立中山大学 | 高雄市鼓山区 | 高雄市鼓山区 |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 1904年 | 广州市 国立中山大学 |
1995年 |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 | 南投县埔里镇 | 南投县埔里镇 | 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 南京市 国立暨南大学 |
暨南大学的前身是清朝政府两江总督端方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从欧洲考察宪政归国后于南京成立的暨南学堂。1923年男生部迁上海真如新落成的校舍(旧址现位于上海真南路以东、交通路以北),女生部仍留南京。1927年南京女生部并入上海真如,改组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起,迁至上海租界和闽北建阳。1946年赋归上海。1949年8月原有文、法、商及学院分别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并。另今日在中国大陆广州之暨南大学则于1958年重建。 | |||||
各级中学
复校时间 | 校名 | 复校校址 | 今日校址 | 创立时间 | 原校址及当时校名 |
---|---|---|---|---|---|
1949年 | 台中市私立宜宁高级中学 | 台中市 | 台中市西屯区 | 1946年 | 南京市 南京市私立宜宁中学 |
原名「南京市私立宜宁中学」,于南京香林寺创校。1951年更名为「台中市私立宜宁中学」。1979年更名为「台湾省台中市私立宜宁高级中学」。2010年12月25日因应台中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更名为台中市私立宜宁高级中学。 注:「宜宁」二字为怀念「江宁」(南京市)之意,创始人为蒋纬国,105年(2016年)迁入现址。 | |||||
1950年 | 台北市私立强恕高级中学 | 台北市古亭区 | 台北市中正区 (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 | 清德宗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 | 上海市俞塘 私立强恕中学 |
原为上海著名八大书院之一吴会书院,后改办学堂,名曰强恕。民国肇建,书院乃正名为「强恕中学」。 注:1990年台北市古亭区分拆为中正区、万华区及大安区。 | |||||
1953年 | 台北市私立立人高级中学 | 台北市龙山区(主校区) 桃园县中坜镇(中坜分校) | 台北市万华区 (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 | 1933年 | 上海市 三极电信学校 |
以「三极电信职业补习学校」之名对外招生。1954年改制为「三极高级电讯职业学校」。1955年改制为「三极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5年中坜分校停办并捐赠创设「健行工业专科学校」(今健行科技大学)。1991年更名为「台北市私立立人高级工商职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台北市私立立人高级中学。 注:1990年台北市龙山区与双园区合并为万华区。 | |||||
1954年 | 新竹县私立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 新竹县新埔镇 | 新竹县新埔镇 | 1935年 | 安徽芜湖 内思高级职业学校 |
原芜湖校区旧址现为安徽工程大学。 | |||||
1956年 | 新北市私立南山高级中学 | 台北县中和乡 (后升格为县辖市) | 新北市中和区 | 1946年 | 上海市 私立南山工商职业学校 |
以「私立南山工商职业学校」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66年更名「台湾省台北县私立南山商工职业学校」。1971年更名为「台湾省台北县私立南山高级商工职业学校」。1994年更名为「台湾省台北县私立南山高级中学」。2010年12月25日因应台北县改制升格为新北市,更名为新北市私立南山高级中学。 | |||||
1957年 | 云林县私立东南国民中学 | 云林县西螺镇 | 云林县西螺镇 | 1930年 | 江苏镇江 东南中学 |
创建于江苏镇江,弦歌教诵,多育良材,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为止。在创办人叶秀峰、周厚钧、戴曰标三位先生的领导,及廖秉辉、廖清江先生的协助之下,东南于在云林县西螺镇以「私立东南中学」之名复校,本校于台北市举行第一次董事会会议,推定叶秀峰先生为董事长,戴曰标先生为董事会秘书,周厚均先生为校长,原设有高初中,为一完全中学。1968年接受政府征召,改制为「代用国中」(公办民营)至今,为中华民国台湾地区仅存四所代用中学之一。 | |||||
1958年 | 桃园市私立复旦高级中学 | 桃园县平镇乡 | 桃园市平镇区 (桃园市升格) | 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 上海市 国立复旦大学 |
1959年 | 苗栗县私立君毅高级中学 | 苗栗县竹南镇 | 苗栗县竹南镇 | 1929年 | 上海市 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学 |
1928年,周致远、陈希豪、吴开先、陈德征、施公猛等人为纪念张君毅,发起创办「上海君毅学院」。1929年更名「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学」。 1937年11月,校长黄造雄、代校长孙乐陶率该校大部分师生逃到浙江省义乌县稠城镇绣湖旁复学,称「上海私立君毅中学义乌分校」。除1937年逃到义乌县的大部分师生外,该校其余少部分师生仍留上海,继续以「上海市私立君毅中学」的名义办学。1959年9月,黄造雄在台湾的君毅校董及校友支持下,在台湾的苗栗县竹南镇复校。 | |||||
1963年 | 天主教圣功女子高级中学 | 台南市北区 | 台南市北区 | 1914年 | 天津市 圣功中学 |
以「私立圣功女子初级中学」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67年更名「私立圣功女子中学」。1979年更名为「台湾省台南市私立圣功女子高级中学」。现称为「台南市私立圣功女子高级中学」。原天津校区现为天津市新华中学。 | |||||
1962年 | 台南市私立黎明高级中学 | 台南县麻豆镇 | 台南市麻豆区 (台南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 | 1939年 | 山东济南 黎明学校 |
以「台南县私立黎明初级中学」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67年更名为「台湾省台南县私立黎明高级中学」。2010年12月25日因应台南县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更名为台南市私立黎明高级中学。原济南校区中共迁至泰安,现为山东省泰山中学。 | |||||
1963年 | 新北市私立徐汇高级中学 | 台北县芦洲乡 (后升格为县辖市) | 新北市芦洲区 |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1850年 | 上海市 徐汇中学 |
原上海校区已被大陆地区的教育部门改制为公立学校,即上海市徐汇中学 | |||||
1962年 | 天主教辅仁高级中学 | 嘉义市东区 | 嘉义市东区 | 1931年 | 北京市西城区 辅仁中学 |
北京十三中校园占地五十余亩,由清朝涛贝勒府(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改建而成。学校原为北平辅仁大学附属中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辅仁大学前往台湾,附中遂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 |||||
1964年 | 桃园市私立怀恩高级中学 | 桃园县龙潭乡 | 桃园市龙潭区(桃园市升格) | 1912年 | 福建泉州 福建泉州华侨女子公学校 |
原名「福建泉州华侨女子公学校」,于福建泉州创校。1963年以「桃园县私立泉侨初级中学」之名复校,恢复建制。1967年更名为「台湾省桃园县私立泉侨高级中学」。2014年12月25日因应桃园县升格为直辖市,更名为「桃园市私立泉侨高级中学」。2015年汉英集团接手更改校名为桃园市汉英高级中等学校。2021年奇异鸟集团接手更改校名为桃园市怀恩高级中等学校。 | |||||
1965年 | 天主教明诚高级中学 | 高雄市鼓山区 | 高雄市鼓山区 | 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 1902年 | 四川重庆 明诚学堂 |
备考
参考文献
- 为什么以前没听过黄埔23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谢昭明
- 人人爱开封. . 新浪微博. 2020-11-02 [202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2). 外部链接存在于
|title=
(帮助)
参见
- 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 民国四大名校
- 台湾大专院校列表
- 中华民国政府迁台
- 在港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