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義
歧義(英語:,又有譯為「含混」[1])是指未定義或定義不清楚而沒有明確涵義的單詞、術語(term)、注釋或觀念。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插圖。在毛蟲頭上的是他的口與鼻?還是他的足?
在華人社會,認為此言詞源於唐朝蘇味道:「處事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常模稜以持兩端可矣。」(模棱兩可)
如果一個單詞、片語、句子或其他的表達方式擁有一個以上的解釋,就是歧義的。
參考資料
- 林毓生,《熱烈與冷靜》,第183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6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