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语言音标方案
台湾语言音标方案(英语:,TLPA,读作Thoo-lú-pah)是台湾语文学会于1991年期间针对台湾语言所制定的音标系统[1],内含台湾闽南语音标系统、台湾客家语音标系统、台湾原住民语音标系统等三套系统。[2]1998年元月教育部公告使用前两套。[3][4]2003年2月教育部在客语部份改采台湾客语通用拼音方案。[5]闽南语部份再经和国际语音符号、教会罗马字系统集成后,教育部于2006年10月14日公布为「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6]
汉语族拼音方案 |
---|
汉字注音史 (*代表为现行由政府公告承认) |
台湾闽南语音标系统
大致上与白话字相同,但是基于书写方便做了些微调整,并且将各地腔调差异纳入考量增加了几种新的拼写法。
辅音
双唇音 | 齿龈音 | 龈腭音 | 软腭音 | 声门音 | ||||||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ㄇ 毛(moo1) | n [n] ㄋ 耐(nai7) | ng [ŋ] ㄫ 雅(nga2) | |||||||
塞音 | 不送气 | p [p] ㄅ 边(pian1) | b [b] ㆠ 文(bun5) |
t [t] ㄉ 地(te7) | l [d][lower-alpha 1]![]() | k [k] ㄍ 求(kiu5) | g [ɡ] ㆣ 语(gi2) |
(不标示) [ʔ] 英( ing1) | ||
送气 | ph [pʰ] ㄆ 颇(pho1) | th [tʰ] ㄊ 他(thann1) | kh [kʰ] ㄎ 去(khi3)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c [ʦ] ㄗ 曾(can1) | j [ʣ] ㆡ 热(juah8) |
ci [ʨ] ㄐ 尖(ciam1) | ji [ʥ] ㆢ 入(jip8) | |||||
送气 | ch [ʦʰ] ㄘ 出(chut4) | chi [ʨʰ] ㄑ 手(chiu2) | ||||||||
擦音 | s [s] ㄙ 时(si5) | si [ɕ] ㄒ 写(sia2) | h [h] ㄏ 喜(hi2) | |||||||
边音 | l [l] ㄌ 柳(liu2) |
- 将同一发音部位之不送气清音([p], [t], [k], [ʦ])视为基本音,依据系统性规则给予单一拉丁字母 p, t, k, c,送气清音则加上 h 成为 ph, th, kh, ch,最后一组与白话字中的 ch, chh 不同且不兼容。
元音
前元音 | 央元音 | 后元音 | 韵化辅音 | |||||
---|---|---|---|---|---|---|---|---|
基本 | 鼻化 | 基本 | 基本 | 鼻化 | ||||
高元音 | i [i] ㄧ 衣(i4) | inn [ĩ] ㆪ 圆(inn5) | u [u] ㄨ 污 (u6) | unn [ũ] ㆫ 张(tiunn5) |
m [m̩] ㆬ 姆(m7) | ng [ŋ̍] ㆭ 酸(sng7) | ||
中元音 | e [e] ㆤ 礼(le4) | enn [ẽ] ㆥ 生(senn5) |
o [ə] ㄜ 高(ko1,3) |
oo [ɔ] ㆦ 乌(oo1,2) | onn [ɔ̃] ㆧ 翁(onn5) | |||
低元音 | a [a] ㄚ 查(ca1) | ann [ã] ㆩ 衫(sann5) |
- 某些地区将「o」、「oo」发为半闭后圆唇元音/o/、半闭后不圆唇元音/ɤ/。
- 因为打字排版不易处理,因此把白话字的「o·」改为「oo」。
- 泉州腔的中央元音/ə/、闭央不圆唇元音/ɨ/、漳州腔的半开前不圆唇元音/ɛ/分别以添加的拼写法「er」、「ir」、「ee」来书写。
- 原先在白话字系统中记为「ek」、「eng」的/iək/、/iəŋ/改以「ik」、「ing」记。
- 鼻化韵废除n,改用「nn」标示,若遇到入声「-h」则置于其前写如「-nnh」。
- 废除「o」做为介音的写法,一律改为「u」。如:「Tâi-oân」改为「Tai5 uan5」
- 声母是 m、n、ng 时,不加表示鼻音的 ⁿ。鼻元音不需要辅音单独也能成为一个音节,如:黄(n̂g)、姆(ḿ)。
声调
TLPA声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0 |
---|---|---|---|---|---|---|---|---|---|---|
调值 | ˦˦ | ˥˩ | ˧˩ | ˧ | ˨˦ | ˧˧ | ˥ | ˥˥ | ||
传统调名 | 阴平 | 阴上 | 阴去 | 阴入 | 阳平 | 阳上 | 阳去 | 阳入 | 无 | 无 |
白话字表记 | a | á | à | -ap, -at, -ak, -ah | â | ā | -a̍p, -a̍t, -a̍k, -a̍h | 无 | 无 | |
方音符号表记 | 不标 | ˋ | ˪ | ㆴ、ㆵ、ㆶ、ㆷ | ˊ | ˫ | ㆴ·、ㆵ·、ㆶ·、ㆷ· | 无 | 无 |
- 另外添加0号调与9号调表示轻声及高升调。
- 做为声调符号的阿拉伯数字,应标写于音节的右上角,如:「百科全书 pah4 kho1 cuan5 su1」。如果有打字或电脑输入等困难可免用上标。
台湾客家语音标系统
辅音
双唇音 | 唇齿音 | 齿龈音 | 龈后音 | 龈腭音 | 硬腭音 | 软腭音 | 声门音 | |||||||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浊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ㄇ 满 | n [n] ㄋ难 | ngi [ɲ] ㄬ 牛 | ng [ŋ] ㄫ 我 | ||||||||||
塞音 | 不送气 | p [p] ㄅ 班 | t [t] ㄉ 单 | k [k] ㄍ 高 | (不标) [ʔ] | |||||||||
送气 | ph [pʰ] ㄆ 潘 | th [tʰ] ㄊ 滩 | kh [kʰ] ㄎ 可 | |||||||||||
塞擦音 | 不送气 | c [ʦ] ㄗ 走 | z [ʧ] ㄓ 照 | ci [ʨ] ㄐ 济 | ||||||||||
送气 | ch [ʦʰ] ㄘ 凑 | zh [ʧʰ] ㄔ 穿 | chi [ʨʰ] ㄑ 前 | |||||||||||
擦音 | f [f] ㄈ 番 | v [v] ㄪ 万 |
s [s] ㄙ 愁 | r [z] | sh [ʃ] ㄕ 神 | j [ʒ] ㄖ 影 |
si [ɕ] ㄒ 仙 | h [h] ㄏ 好 | ||||||
边音 | l [l] ㄌ 兰 |
声调
调名 | 传统调名 | 调值 | 范例 | ||
---|---|---|---|---|---|
北部四县 | 南部四县 | 海陆 | |||
第1调 | 阴平 | 24 | 33 | 53 | 东 |
第2调 | 阴上 | 31 | 53 | 24 | 董 |
第3调 | 阴去 | 55 | 55 | 31 | 栋 |
第4调 | 阴入 | 2 | 3 | 5 | 督 |
第5调 | 阳平 | 11 | 11 | 55 | 龙 |
第7调 | 阳去 | -- | -- | 22 | 度 |
第8调 | 阳入 | 5 | 5 | 2 | 毒 |
- 四县腔去声不分阴阳。
- 以数字标示调名可以让四县腔及海陆腔的书面数据互通。
参考数据
- . 台湾语文学会.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0).
- . 台湾语文学会.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9).
- . 人文与社会科学短信 (国科会人文及社会科学发展处). [2011-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4).
- 《台(87)语字第八七○○○五七七号》中华民国教育部,1998年1月12日
- .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03年11月.
- . 中央社. 2006-10-15.
- 吴守礼. (PDF). 台语天地.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3-17).
- 董同龢,记台湾的一种闽南语,中研院史语所,1967.06
- 郑良伟,台语语音规律大纲及语例,199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