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韩文转写

中文的韩文表记韩语: Junggug-eoui Han-geul Pyogi)是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国语研究所(今文化体育观光部国立国语院)所制订针对现代标准汉语发音的韩语转写规范。该规范自1986年1月7日起在韩国正式实施[1][2]朝鲜自2011年8月3日起也对中国大陆地名、人名不再按汉字的朝鲜语发音进行表记,改按汉字在现代标准汉语中的发音以朝鲜语发音字母表记[3]

方案

朝鲜语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外来语表记法(第85-11号)

声母

双唇音唇齿音齿龈音卷舌音龈腭音软腭音
清音浊音清音清音浊音 清音浊音清音清音
鼻音 [m]
m ㄇ m
[n]
n ㄋ n
塞音不送气 [p]
p ㄅ b
[t]
t ㄉ d
[k]
k ㄍ g
送气 [pʰ]
p' ㄆ p
[tʰ]
t' ㄊ t
[kʰ]
k' ㄎ k
塞擦音不送气 [ʦ]
ts ㄗ z
[ʈʂ]
ch ㄓ zh
[ʨ]
ch ㄐ j
送气 [ʦʰ]
ts' ㄘ c
[ʈʂʰ]
ch' ㄔ ch
[ʨʰ]
ch' ㄑ q
擦音 [f]
f ㄈ f
[s]
s ㄙ s
[ʂ]
sh ㄕ sh
[ʐ]
j ㄖ r
[ɕ]
hs ㄒ x
[x]
h ㄏ h
边音 [l]
l ㄌ l

韵母

韩文아이에이아오어우
国际音标 ɨ/ɯäɔɯʌɛɑʊɤʊänənɑŋɤŋɑɻ
汉语拼音 -iaoeêaieiaoouanenangenger
威妥玛拼音 ih/ŭaoo/êehaieiaoouanenangengerh
注音符号
韩文야오
国际音标 iiɑʊiɤʊiɛniniɑŋ
汉语拼音 iiaieiaoiuianinianging
威妥玛拼音 iiaiehiaoiuieninianging
注音符号 ㄧㄚㄧㄝㄧㄠㄧㄡㄧㄢㄧㄣㄧㄤㄧㄥ
韩文와이우이
웨이


国际音标 uuaɪueɪuänuənuɑŋʊŋ
汉语拼音 uuauouaiuiuanunuangong
威妥玛拼音 uuauouaiuiuanunuangung
注音符号 ㄨㄚㄨㄛㄨㄞㄨㄟㄨㄢㄨㄣㄨㄤㄨㄥ
韩文위안
国际音标 yyɛnyniʊŋ
汉语拼音 üüeüanüniong
威妥玛拼音 üüehüanüniung
注音符号 ㄩㄝㄩㄢㄩㄣㄩㄥ
现代标准汉语注音方案与韩文对照表
声母(성모)
语音分类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注音符号韩文文观部式 语音分类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注音符号韩文文观部式
重唇声
(중순성)
bpb 舌面声
(설면성)
jchj
pp'p qch'ch
mmm xhss
唇齿声(순치성) ffp 翘舌尖声
(교설첨성)
zh[zhi]ch[chih]ㅈ[즈]j[jeu]
舌尖声
(설첨성)
dtd ch[chi]ch'[ch'ih]ㅊ[츠]ch[cheu]
tt't sh[shi]sh[shih]ㅅ[스]s[seu]
nnn r[ri]j[jih]ㄹ[르]r[reu]
llr 舌齿声
(설치성)
z[zi]ts[tzŭ]ㅉ[쯔]jj[jjeu]
舌根声
(설근성)
gkg c[ci]ts'[tz̒ŭ]ㅊ[츠]ch[cheu]
kk'k s[si]s[ssŭ]ㅆ[쓰]ss[sseu]
hhh
韵母(운모)
语音分类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注音符号韩文文观部式 语音分类汉语拼音威妥玛拼音注音符号韩文文观部式
单韵
(단운)
aaa 复韵
(복운)
aiai아이ai
ooo eiei에이ei
eêeo aoao아오ao
êehe ouou어우eou
yi(i)ii 附声韵
(부성운)
ananan
wu(u)wu(u)u enêneon
yu(u)yü(ü)wi angangang
engêngeong
卷舌韵(권설운) er(r)êrheol
结合韵母(결합운모)
齐齿类
(제치류)
ya(ia)ya(ia)ㄧㄚya 合口类
(합구류)
wa(ua)wa(ua)ㄨㄚwa
yoyoㄧㄛyo wo(uo)wo(uo)ㄨㄛwo
ye(ie)yeh(ieh)ㄧㄝye wai(uai)wai(uai)ㄨㄞ와이wai
yaiyaiㄧㄞ야이yai wei(ui)wei(uei, ui)ㄨㄟ웨이(우이)wei(ui)
yao(iao)yao(iao)ㄧㄠ야오yao wan(uan)wan(uan)ㄨㄢwan
you(iou, iu)yu(iu)ㄧㄡyu wen(un)wên(un)ㄨㄣ원(운)won(un)
yan(ian)yen(ien)ㄧㄢyen wang(uang)wang(uang)ㄨㄤwang
yin(in)yin(in)ㄧㄣin weng(ong)wêng(ung)ㄨㄥ웡(웅)wong(ung)
yang(iang)yang(iang)ㄧㄤyang 撮口类
(촬구류)
yue(üe)yüeh(üeh)ㄩㄝwe
ying(ing)ying(ing)ㄧㄥing yuan(üan)yüan(üan)ㄩㄢ위안wian
yun(ün)yün(ün)ㄩㄣwin
yong(iong)yung(iung)ㄩㄥyung
[ ]为单独使用时的转写方案
( )为前面有声母时的转写方案

方案细则

  • 汉语声调不作区分。
  • 辅音“ㅈ”、“ㅉ”和“ㅊ”(声母ㄐ/j、ㄓ/zh、ㄗ/z、ㄑ/q、ㄔ/ch、ㄘ/c)后接元音“ㅑ”、“ㅖ”、“ㅛ”和“ㅠ”时,该四个元音要分别写作“ㅏ”、“ㅔ”、“ㅗ”和“ㅜ”[4]

例如:

ㄐㄧㄚ/jia 쟈 → 자ㄐㄧㄝ/jie 졔 → 제

参考事项

东亚人名地名表记

  • 中国人的名字分为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历史人物用传统汉字音表记,现代人物原则上采用汉语的注音方案进行表记,但若有必要应一并书写汉字。
  • 当今未使用的中国历史地名应使用传统汉字音书写,与当今地名相同的历史地名应采用汉语的注音方案书写,并在必要时一并书写汉字。
  • 日本人名和地名原则上应按照日语发音书写,并不区分历史名称和当今名称,但若有必要应一并书写汉字。
  • 允许使用传统汉字音表示中国和日本的地名[5]

例如(汉字后分别为对应地区发音表记与传统汉字音):

도쿄, 동경교토, 경도상하이, 상해
타이완, 대만황허, 황하

附:朝韩汉语转写异同

朝鲜语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外国语摘记法

汉语摘记法朝鲜语: Chunggungmal Chŏkkipŏp)是朝鲜国语查定委员会所制订针对现代标准汉语发音的谚文转写规范。该规范自2001年起在朝鲜正式实施。此后,朝鲜1982年出版的同名规范即时废止。

  1. 对汉语的转写是通过汉语官方的拉丁字母标音方案进行转写的。
  2. 汉语官方的拉丁字母标音方案使用的字母如下:
    Aa Bb Cc CHch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SHsh Tt Uu Üü Ww Xx Yy Zz ZHzh
  3. 汉语词是以音节汉字)为单位来转写的。
  4. 谚文表记与汉语词音节的拉丁字母及其字母组合所代表的汉语发音相对应。
  5. 上述对应关系如下所示(加粗字体是与南方标记相异的音节):
声母
(자음자)
Bcchdfghjklmnpqrsshtxzzh
韵母
(모음자)
aaianangaoeeienengeriiaianiangiaoieiningiongiu
아이아오에이이엔야오이에
oongouuuauaiuanuanguiunuoüüanüeün
어우와이우이위엔위에

  6.(加粗字体是与南方标记相异的音节):

   ①“ei”位于“h”后面时,“ei”采用“어이”转写。

   ②韵母“i”位于“c、ch、r、s、sh、z、zh”后面时,“i”采用“으”转写。

   ③韵母“o”位于声母“b、p、m、f”后面时,“o”采用“워”转写。

   ④“er”和“r”作为单音节时,采用“얼”转写。

   ⑤韵母“u、uanue、un”位于“j、q、x”后面时,“u、uanue、un”分别采用“위、위엔위에、윈”转写。

   ⑥隔音字母“w”和韵母的组合如下:

wawaiwanwangweiwenwengwowu
와이

   ⑦隔音字母“y”和韵母的组合如下:

yayanyangyaoyeyiyinyingyongyouyuyuanyueyun
야오여우위엔위에

参见

参考文献

  1. 吕昭君.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30(001): 160–162.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1.01.064.
  2. 赵新.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349.
  3. . 2011-08-06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1) (中文(中国大陆)及中文(简体)).
  4. . 国立国语院.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7) (韩语).
  5. . [202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韩语).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